曲江文化大講堂 | 嚴學良和他的彩陶故事

2020-12-08 華商網

  11月14日,新一期曲江文化大講堂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正式開啟,近百名觀眾集聚一堂,跟隨 嚴學良先生一起走進「彩陶裡的先民生活」,聆聽中國黃河流域與古印度河流域古陶文明對話,欣賞瑰麗多彩的彩陶世界。

  領略遠古的智慧火光

  感受神秘的彩陶藝術

  到底,我們該從哪裡入手去了解彩陶以及它們身上承載的特定歷史文化呢?陶器的發明,與人類的進化又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嚴學良先生從他的故事講起……

  「泥通過火燒成為堅硬的陶是人類掌握和利用的最早的化學反應,有了陶器,人類的飲食習慣也逐漸發生了改變,漸漸從茹毛飲血的生食為主,轉變到以煮熟食物的熟食為主,這其中作為盛放食物容器的陶器起到了關鍵作用。而熟食的飲食習慣,讓原始先民身體減少了細菌感染,從而促進了腦容量的增大。可以說,人類先民經過矇昧時期、野蠻時期,最後進入文明時期,陶器的出現和應用起到了關鍵作用,彩陶成為人類先民最早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統一體。」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來自瑞典的地質學家安特生博士第一個打開了我國地下埋藏距今6000~7000年的史前仰韶文化彩陶。彩陶誕生至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它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初始期的大地灣文化、繁榮期的仰韶文化、老官合、廟底溝文化,鼎盛期的馬家窯文化以及齊家文化和包含辛店文化、卡約文化、寺窪文化、四壩文化在內的彩陶餘暉,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

  除了帶現場觀眾了解我國黃河流域彩陶文化,嚴老師還為大家揭開了神秘的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通過嚴老師細緻的講解以及對國內外精品彩陶的賞析,到場觀眾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彩陶文化的獨特魅力,並表示期待能有機會參與下一期文化大講堂。

  高質量的分享,不僅拓展了西安各界文化視野,激發文化創想,同時作為曲江新區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步,曲江文化大講堂以其開放性、互動性、藝術性等特點,創新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提升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成為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文化服務陣地。

  打造超級IP

  為文化產業發展賦能

  曲江文化大講堂,是曲江新區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面向基層、功能完備的文化服務陣地,是曲江新區憑藉文化資源積澱和文化產業聚集優勢打造的文化產業發展承載空間。

  自2007年4月21日正式開講以來,陸續邀請架起國內外文化、藝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權威大師做客講堂,為文化從業者和西安市民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多年來近百位文化大家到西安「開壇授課」,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各方智慧,架起了專家和市民之間的橋梁。

  新時代,新格局。2019年4月,曲江文化大講堂迎來了全新升級,涉及內容包括文化、經濟、政治、民生、生態等各個方面,並拓展音樂、遊戲、電競、IP網際網路+等新領域,以更精彩、更具創意的「大師課堂」,讓大西安能在新時代更好地彰顯城市文化魅力!

  作為曲江新區傾力打造的超級IP,名家薈萃的曲江文化大講堂,一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一面賦能文化產業發展,秉承發展公共文化、豐富市民生活、聚焦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位、為公共文化服務賦能的宗旨,堅持在傳播先進文化上下功夫,在博採眾長、服務企業上下功夫,在精益求精、提高質量上下功夫,大力拓展大講堂的覆蓋面和品牌效應,解鎖更為豐富的文化產業生態。

  講好曲江故事

  探索發展新路徑

  曲江新區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以「文化+旅遊+城市」為基本模式,走出了一條「文化立區、旅遊興區、產業強區」的文化驅動發展之路。「曲文化江大講堂」立足曲江文化產業發展與城市文化弘揚,致力於講好曲江故事、發出時代聲音,構築一個發展公共文化、豐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平臺。

  接下來,曲江文化大講堂以豐富多彩的演講主題、更具創意的開講姿態,打造一個集內容分享、專家智庫、流量傳播、線下論壇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發展承載空間,進一步釋放「曲江文化大講堂」IP價值。打造先進文化傳播新平臺,構建前沿智庫大平臺,為激發思想智慧、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城市產業轉型,探尋新思維、新路徑。

  曲江新區也將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積澱和文化產業聚集的優勢,積極引進更多專家學者智力資源,把智庫、企業的力量整合起來,打造一個開放、共建、共享的智慧生態鏈,為全區乃至西安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智慧聲音,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賦能。

來源:曲江新區

編輯:張夢潔

相關焦點

  •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八千年的「傲嬌」
    吳磊第一次去蘭州,第一次當國寶守護人,第一次演小劇場故事的文物,有什麼來頭?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賣萌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傲嬌:「八千年的風和雨呀,換了多少髮型?我的齊劉海至今難以超越,不是你們這些八千年後的叔叔阿姨能駕馭的。首先呢,你要會打光,其次呢,你臉要小。別難過,先天優勢不具備,可以塑造後天的審美。我們仰韶的紋飾了解一下?帶給你遠古的呼喚,啟發一下潮流的浪尖。
  • 彩陶上的樂和舞
    原標題:彩陶上 的樂和舞馬家窯舞蹈紋陶盆當安特生1921年在澠池縣發現了仰韶文化後,推斷這一文化並不是孤立的。囿於他當時所具有的彩陶知識,以及他以歐洲人的習慣性思維,認為這些陶器的原生地是小亞細亞的安納託利亞,是從西往東傳播到中原地區的。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現代考古的偉力,並非發現中華龍起源於蒼龍七宿(因為古人已知),而是通過發現甲骨文、金文的「龍」字嚴格符合蒼龍七宿的連線,通過發現上古至中古的一切中華龍都是蒼龍七宿的靜態表達和動態表達,使「中華龍起源於蒼龍七宿」成為了鐵證!07、仰韶文化四條龍,兩條在「華博」!仰韶文化,是炎黃文化,彩陶文化,也是龍文化。
  • 文化核心、技術驅動、商業運營——日本ADK走進曲江交流文化產業...
    10月15日下午,「創啟未來」創新創業匯西安站國際文化產業交流活動——日本ADK曲江文創座談會在曲江創客大街舉辦,ADK嘉賓一行13人攜翻譯人員出席活動,曲江創客大街總經理黨希博致歡迎辭,近20家文化企業、創業項目負責人參加。活動由北大孵化器總經理助理、西安北大科技園常務副總經理宋琪博士主持。
  • 大華1935、量子晨雙創園,曲江利用老舊廠房打造文化標杆
    近幾年,為加快盤活老舊廠房,推動「沉睡資產」變資源、變資金,釋放產業發展空間,曲江新區積極謀劃推動老舊廠區改造。,它的改造並不只是簡單的空間重塑,還包括文化與故事的傳播。老舊廠房的保護利用,不能一味「舊瓶裝新酒」,更應是工業景觀、創意內核、整體環境、特色文化的有機融合與統一。正如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俞孔堅教授所言,「廠房之所以贏得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的青睞,是因為工業建築有別於日常生活空間的建築和景觀,因而可容納各種非日常的活動,為藝術家的個性設計和創造提供非同尋常的體驗。
  • 【活動】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開講了
    【活動】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開講了 2019-08-18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裡是陝西】西安市曲江新區:曲江海洋極地公園
    曲江海洋極地公園坐落在著名的「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區」曲江新區內,地理位置極其優越,交通四通八達。曲江海洋極地公園大門景區由西安曲江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曲江文旅」)投資運營和管理,是展示海洋世界景觀、極地旖旎風光的海洋極地文化主題公園,是集海洋極地文化體驗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山東小清河考古工地航拍 韓春義 攝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
  • 濟源慄樹溝:散落在地表的仰韶彩陶碎片
    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該村支部書記王文周、濟源市慄樹溝古仰韶農業生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作海等人。村頭的籃球場邊上,是仰韶文化遺址公園的大門,整個村子就處在公園之中。王文周自任導遊,沿著丘陵的緩坡地勢,帶我們到村裡的仰韶文化博物館。
  • 「臨夏文物春秋」 原始先民的智慧之光——彩陶王
    「彩陶王」全稱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雙耳四鋬彩陶甕,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國寶級文物,被郭沫若先生命名為「彩陶王」。戚永仁兄弟共有5人,他排行老二。普查隊員就住在了戚永仁家,剛邁進屋門,一眼就瞅到了板柜上那件美輪美奐的彩陶甕,這位普查員是搞藝術設計的,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以一個藝術家的審美觀,仔細地瞧了又瞧,又用手觸摸,感覺光滑無比。如漆般油黑的彩,在他的眼前飄蕩起伏,似家鄉的母親河,飛流急湍,奔騰東去……這是古代先民的一件偉大的藝術珍品,應該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展覽,供世人一睹風採。
  • 5500年前的甘肅史前彩陶藝術,仰韶魚紋盆等在國博展出
    展覽現場彩陶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後,彩陶廣泛出現於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5500年,歷史悠久,包含了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
  • 第五期曲江金融盛夜「小種子大能量——尋找科技力量爆發的奇點...
    2020年11月12日,由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曲江新區金融工作局主辦,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期曲江金融盛夜「小種子大能量——尋找科技力量爆發的奇點」在西影大廈Story House拉開帷幕。
  • 文化浙江大講堂 | 甌江山水詩路:秀山麗水 詩意綿長
    自2018年起,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浙江新聞頻道,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專題節目《文化浙江·大講堂》,擷取浙江歷史上一些特色鮮明的人、事、景,為廣大觀眾展示浙江璀璨的歷史文化。去年以來,圍繞浙江四條詩路文化帶建設,推出了「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浙江段)」等專題節目。本季節目推出「甌江山水詩路」篇。
  • 邂逅古城西安,上合生活館曲江分店開業啦!
    邂逅古城西安,上合生活館曲江分店開業啦! 1月12日,由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上合組織國家優質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上合生活館)曲江分店在西安曲江新區正式開業
  • 陝西唐墓出土「半人高」彩陶駱駝 或為官方製造
    圖為出土的陶器。 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4日電(記者 田進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4日透露,該省華陰市境內發現一座唐代夫妻合葬墓,墓主宋素在唐高宗時期曾任敦煌縣令,墓葬出土了胡人俑、陶駱駝、陶馬等隨葬品70餘件,其中2件彩陶駱駝將近半人高。專家認為,該墓的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提供了資料。
  • 曲江青年公園建成開放 西安再添一處綠色遊憩好場所
    西安新聞網訊(記者 雷縣鴻)記者5月30日從曲江新區獲悉,提升城市品質、打造美好生活的精品民生工程—曲江青年公園已建成向廣大市民遊客開放,優美的綠色生態環境、優雅浪漫的文化空間、高標準的體育運動設施等,無不受到市民和遊客的稱讚,古城西安再添一處綠色遊憩好場所。
  • 紅山文化東西融匯淌異彩
    其實,早在東山嘴遺址發現的1983年,中國現代考古學家蘇秉琦就將西遼河流域古文化與中原和歐亞大陸的文化交流相聯繫,他說:「如果我們對這個問題能夠給予理論說明,那將表明我們掌握了解開長城地帶古代文化發展脈絡的手段,並且找到了聯結我國中原與歐亞大陸北部廣大草原地區的中間環節。」
  • 數學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曲江二小舉行首屆數學文化節活動
    為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數學素養,營造熱愛數學、鑽研數學的文化氛圍,日前,曲江第二小學舉行了為期一周的首屆數學文化節系列活動。本屆數學文化節以「好玩數學」為主題,以「浸潤數學文化,品味數學魅力」為宗旨。在活動預熱階段,學校在四至六年級學生中徵集數學節節徽設計,同學們踴躍參與、創意無限,設計出寓意豐富的數學節徽章。
  • 名人大講堂 揭秘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
    當晚,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會長李大明,解讀了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和非常功業,探尋其與卓文君流傳千古的故事,以及他與漢武帝傳奇的君臣之遇。1 「鳳求凰」故事流傳千古「他是不是今天成都石室中學學子們所追慕和津津樂道的、他們最早的、最著名的『學長、校友』;他怎樣去做了京官,又為什麼要託病辭官去做一個專業的『文學青年』;風流千古的『鳳求凰』故事究竟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解讀……」當晚,李大明教授一開始就表示,作為四川歷史名人,司馬相如的傳奇人生絕不只有「鳳求凰」的經典愛情故事,立即引起了觀眾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