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雍正的審美,隔了一個銀河系!

2020-12-05 騰訊網

關於雍正和乾隆父子的審美問題

網上給出了一張圖

這是網友腦補的對白

說實在的

清朝的審美似乎

從乾隆開始就轉換跑道了

清乾隆瓷母瓶,也叫各色釉大瓶。

這種瓷器的工藝水平相當之高,色彩華麗、施釉精美到無以復加。至於審美水平麼,網友給出了一針見血的評價:「就像把LV、Prada、Gucci、Versace等大牌一股腦兒穿在身上,錢是沒少花,然而土掉渣。

為了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

放一組雍乾父子對於瓷器審美的對比圖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巨大的反差令人咋舌!

乾隆VS雍正

一個是人間富貴花,一個是清雅水墨畫,

中國美學史上兩種對立的美學觀——

「錯彩鏤金」與「芙蓉出水」,

被這對父子詮釋到了極致。

老雍內心是崩潰的:

你到底是不是我的親兒砸?

大清的審美難道要從你這裡開始斷層了!!!

眾所周知,雍正的審美偏向極簡,他走的是淡雅雋永風。

《甄嬛傳》中的色調布置、人物著裝也大多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審美情趣。

而乾隆的審美則脫離了高冷的範疇,喜慶熱鬧、富麗堂皇,繁縟堆砌的風格怎麼看都有一種東北土炕大花襖的感覺。

然而,雖然這位皇帝的審美品位堪稱「農家樂」級別,並不遺餘力地向世人證明了審美不是靠血緣關係繼承的,但他作為一代帝王,並非沒有藝術上的「突出」造詣。

這不,一副乾隆御筆以400萬的天價賣出,而崇禎御筆居然只值3450元!

崇禎字(局部)

這就尷尬了!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難道乾隆的字畫真的已經到達登峰造極的水平?

努力想把自己變成文藝青年的乾隆,這一生至少畫了1400多幅畫,雖說靈感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但到了乾隆這裡卻一抓一大把,擋都擋不住!

村口的杏花開了,朕要把它粉中透紅的神韻畫出來!

地裡的蘿蔔熟了,它那水靈靈、胖乎乎的樣子真闊愛。

其實,在懂畫的行家看來,乾隆的這點繪畫功底,實在不值一提。院體花鳥畫多以工整細膩、細節繁複而寫實逼真為主,如果沒有一定的天賦和技能,效果只是「照貓畫虎」。

李迪《雞雛待飼圖》原圖

而乾隆臨摹的這幅圖,除了造型比較相似以外,那驚愕而呆萌的表情,都可以拿來做表情包了,與原圖簡直大相逕庭。

乾隆臨摹圖

聰明的皇帝可能覺察到自己技不如人,於是乾脆放棄了寫實畫,專攻「任性」餘地比較大的寫意畫,這下不會相形見絀了吧!

《多祿圖》

嗯,來個局部特寫鏡頭,感覺自己萌萌噠!

此為乾隆為祝賀母親八十壽辰而創作

望著一江春水發呆的鳧,伸長了脖子在守候誰的歸期?

鳧內心os:皇上,您就別黑我了吧!

下面的呆鳧同款,同樣出自於靈魂畫家乾隆之手。

作為元代大家趙孟頫的腦殘粉,乾隆當然不肯錯過,每次看到他的畫作,必然要臨摹一番!

乾隆仿趙孟頫《汀草文鴛圖》

這隻鳥的髮際線這麼靠後,一定很聰明吧?!

不過你可別小看它,這幅畫最近以1200萬的價格拍賣出去,怎麼樣,貧窮有沒有限制你的想像力?

雖然乾隆一生作畫無數,堪稱高產。

但是畫技實在一般,為免後人笑話,有損尊嚴,遂毀掉了大部分畫作,只有少數較好的被保存下來,主要藏於故宮博物院中。

除了對畫畫如痴如醉以外,乾隆還有一個鮮明的個性特點,就是用到處題字來刷取存在感,表示「到此一遊」的意思。

趵突泉

盧溝橋

蘇州獅子林

鳳凰樓

給偶像趙孟頫的作品題字,當然不能「手軟」,為了凸顯自己深沉的愛,把字寫得越大越好!

趙孟頫《水村圖》全卷

另外,乾隆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愛新覺羅·牛皮癬!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酷愛蓋章,甚至到了非常魔性的地步。

據《乾隆寶藪》記,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個,好比是每天將微信頭像換來換去,任誰都阻止不了他點讚的激情!

書畫意境中的留白,乾隆爺好像有什麼誤解吧!!!

《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二羊圖》局部

光點讚不評論也不行,於是乾隆爺非常熱衷在價值連城的名作上留下自己的墨寶,歷史上的名帖字畫甚至瓷器,都留下了他不可磨滅的痕跡。

趙孟頫《人騎圖》全卷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蓋滿了「豬肉章」,還被乾隆在旁邊寫了個巨大的【神】字。

而王羲之的兒子也同樣享受過乾隆爺禮遇他的《中秋帖》簡直面目全非!

王珣的《伯遠帖》,其實只有五行真跡,只是被乾隆爺「愛」得太明顯,旁邊塞滿了各種溢美之詞。

一般來說,留下了名人的墨寶,字畫就會增值。遺憾的是,那些遭過乾隆皇帝之手的名作,反而嗶嗶嗶掉價了!

不過好在被乾隆愛到瘋狂的《富春山居圖》有幸逃過了一劫,黃公望的真跡被乾隆誤認為偽作,真要感謝「不蓋之恩」!

真品

贗品

當然,乾隆的破壞力還不止於此,接下來我們欣賞一下他是如何「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的,不能印章,他可以刻字呀!

這首詩,大家可以聊作欣賞:

官窯莫辨宋還唐,火氣都無有葆光,便是訛傳猧食器,蹴秤卻識豢恩償。

有時候題詩欲望來了更是難以抑制,很多瓷器都沒有逃出他老人家的「魔爪」。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雍正、乾隆父子的審美不在一個頻道,但論「十項全能」之本領,兒子還是超越了老子。

乾隆御筆《十全老人之寶說》,用以歌頌自己文治武功俱臻高峰。

乾隆是出了名的愛書畫,自身的文化造詣也很高。他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一生作詩41863首,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不過,他的詩作沒有一首被後代廣為傳誦。

同時,他還是一名語言學家,精通滿語、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略懂一二,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空前絕後的。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雍乾父子對於美和趣味的嚮往,並非毫無相通之處。

現今非主流領域盛行的cosplay,早被他們父子玩得風生水起。

雍正

雍正曾在畫中把自己扮成一個法國人,戴上假髮打老虎;

乾隆將自己扮成菩薩,更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他還喜歡在畫中將自己cosplay成文人、採藥師等。

乾隆

乾隆若放在今天,也算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

他從小喜歡藝術,以至於長大即位後,唯恐天下人不知,通過種種努力,一舉成為古往今來最愛題字和搜羅字畫的收藏家和鑑賞家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可點擊右下角 在看 分享給大家噢!

相關焦點

  • 雍正臨死前囑咐乾隆不要殺這個人,為何乾隆不聽?上位就將他處死
    雍正在大家眼裡,是不苟言笑的,並且還是相當神秘和兇殘的。對待他的手足他可以毫不留情,對待異黨他更是採取強硬的手段。他是清朝第三代執政者,他執政的時期是康乾盛世的中間地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雍正去世後,將位子傳給了乾隆,年少的乾隆就表現出是個有能力的君王。
  • 故宮裡的清代藍色玻璃器皿,連雍正和乾隆都愛的藍色,是怎樣的?
    當然了,對雍正和乾隆來說,這種跟水晶一樣,塑造性極強的東西,自然也是要好好把玩一番的。故宮裡面有許多玻璃器,這些依託皇宮雄厚財力背景之下制出的玻璃器物,其觀賞價值可真不低,而且色彩豐富、質地精純,看著極賞心悅目。清代時期的玻璃器,主打藍色的可不少。
  • 無論是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為何都不敢重用嶽鍾琪?
    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因為嶽中琦是嶽飛的後代,是嶽飛的21世孫,所以雖然很有才華,但是無論雍正還是乾隆都不敢重用他。  當初曾靜也是這麼認為,嶽將軍是嶽飛的後代,當初嶽飛將軍抗金,名垂千史;如今嶽鍾琪將軍在西北大權在握,只要站出來振臂一呼,天下便可傳檄而定,將滿人趕出中原,恢復漢人天下。
  • 乾隆藏起的一道秘詔,被溥儀無意間發現,揭開雍正繼位謎團
    文/歷史人物趣事乾隆藏起的一道秘詔書,被溥儀無意間發現,揭開雍正繼位謎團中國封建社會,君權至上,君主作為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徵可是最終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場奪嫡當中最後的勝利者卻是雍正皇四子。而在雍正繼位之後,民間更是流傳著許多的說法,有人說雍正是篡位而來的,而也有人說,雍正繼位之後,他的那些兄弟大多相繼去世,其實是被雍正給害死的。
  • 乾隆的三哥弘時,為何24歲神秘消失?不得不說,雍正手段是真狠
    據統計,雍正一天批閱的奏摺有數斤之重,雍正皇帝每天的作息時間可能和現在中國正在參加高考的高三考生類似。   一位皇帝能夠做到雍正這樣算是做到了極致。而歷史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一番苦心。雍正一共在位13年,在這13年間他充盈了清朝的國庫。不過這樣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他的後代卻並不多。
  • 多疑的雍正殺了年羹堯,卻放過了手握重權的嶽鍾琪呢?
    根據史料記載,他是嶽飛的二十一世孫,是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橫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官位最高做到了陝甘總督,封為三等威信公,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作品。乾隆十九年,嶽鍾琪抱病出徵,病逝於四川,享年68歲,乾隆稱他為「三朝武臣巨擘」。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總之就是傳的神乎其神,先不說清代的大內皇宮守備多麼森嚴,單說這血滴子,其實血滴子並不是一個武器,而是雍正帝自己親自組建的一支特務機構,相當於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所以說乾隆帝既然下了封口令,那肯定說明雍正帝的死亡事有蹊蹺,那也就是說可能是第三種原因,也就是中毒而亡。誰會毒害雍正帝既然雍正帝是中毒而亡,那麼誰會毒害雍正帝呢?
  • 雍正王朝:叫花子出身的雍正頭號寵臣李衛,在歷史上果真如此嗎?
    歷史上的李衛人高馬大還是一個富二代出身李衛這個人物其實隨著《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等電視劇熱播,大家對他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說中將李衛塑造成了乞丐出身,卻機緣巧合的李衛成了還是皇子的雍正手下的包衣奴才,替還是皇子的雍正辦了幾回事,展現出聰明機智一面從而成為了雍正手下得力幹將。那麼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 清 雍正 仿官釉粉青荸薺瓶
    清代雍乾兩朝皇帝對宋瓷非常痴迷,一心想仿出心中摯愛,補充一句:雍正喜歡宋瓷可能是真愛,乾隆只怕更多的是附會。相比前朝,雍正仿宋瓷最為神似。雍正仿官釉、仿哥釉、仿汝、仿鈞釉都很成功,其中仿官釉有時能做到以假亂真。今天介紹朋友的一件藏品——雍正仿官釉荸薺瓶。
  • 中國嘉德(香港)秋拍清雍正仿哥釉抱月瓶現身
    其中,在「溯古凝瑛·美國私人珍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專場裡,將重點呈現一件清雍正仿哥釉八卦紋雙螭耳抱月瓶。此瓶整器紋飾極為雅致,造型紋樣堪稱典範,充分展現雍正朝燒瓷技法的爐火純青。抱月瓶亦稱「寶月瓶」。小口、直頸,頸側雙耳,因瓶腹似圓月而名,為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常見器物之一,清代雍正早期曾燒制,後又停燒。乾隆時又有燒制,多為青花。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是誰?絕不是那個看似裝瘋賣傻的皇五子弘晝
    雍正六子,最聰明的兒子只有一個,那就是乾隆。乾隆。能從雍正六子中脫穎而出,成為大清朝新君,乾隆絕對很聰明,說是聰明絕頂都不過。乾隆自幼聰穎,從小就有「過目成誦」的本領,稍微看幾眼就能背誦出一篇文章。掌權六十三年,縱容乾隆縱情聲色,揮霍無度,六下江南,耗費錢糧無數,可國庫收入卻始終未低於2800萬兩,乾隆四十二年國庫存銀更是超過8000萬兩,是康熙、雍正兩朝國庫存銀最多時的一倍多(康熙四十七年4700萬餘兩、雍正八年6200萬餘兩),直至乾隆六十年,清廷的國庫存銀還有著近7000萬兩。
  • 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
    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在看清朝電視劇的時候,就會想起一個人。這個人是明朝皇帝的三個兒子叫朱慈炯,在鄉下有這麼一種說法。朱慈炯是皇上的第三個兒子。所以都稱他是朱三太子。這個人很神秘。那是在古代的時候朱三太子從來沒有露過面。然而都是那些有野心的人借三太子的名字來稱霸天下。一次又一次,但最後還是沒有實現稱霸天下的目的。明朝滅亡清朝成立。
  • 故宮裡有一個不足8平方的小屋子,卻是乾隆皇帝的鐘愛之處
    故宮作為中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所有皇帝的皇宮所在地,規模十分龐大。然而,在故宮裡面,有一間很小的宮殿,面積不足八個平方,兩三個人在裡面擦身而過,都會覺得擁擠。這間小小的宮殿,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
  • 大清十二帝齊聚陰間,溥儀說起他的痛苦經歷,乾隆卻百般挖苦
    上一回中,鹹豐、同治、光緒三個皇帝分別敘述了和慈禧太后的衝突,這讓慈禧得意非常,好在康熙大帝發火震住了場子。後康熙問及宣統的後代,溥儀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回答……(接上回!)康熙:溥儀,你是清朝正統的最後一個皇帝,雖然是慈禧那個老妖婆封的,但你也是曾經大清國的臉面,怎麼說話支支吾吾的!我問你,為什麼沒有留下正統的愛新覺羅後代?
  • 清朝道教大衰落,只有雍正還信道
    清朝皇室信仰薩滿教和喇叭教。其實喇叭教也不過是對蒙古和西藏的懷柔而做出的樣子,滿清本身只信薩滿。所以滿清入關之後,出於統治需要,一開始對道教還能保持利用式的禮遇;待到政權穩固,道教便被棄置一旁,地位不斷下降。清初的皇帝之中,順治、康熙、乾隆對道教殊無好感,只有雍正皇帝還算篤信道教。
  • 她是雍正晚年寵妃,在清宮只存在一年,卻被雍正另眼相看
    一說到雍正皇帝,給人的印象便是務實,而且沒有什麼聲色犬馬之好,只知道處理公務等等,但畢竟皇帝也是人,也有愛慕的對象,比如說敦肅皇貴妃,便深受雍正寵愛。除此之外,雍正在晚年應該還有一個比較寵愛的妃子,她便是寧妃。
  • 溥儀溥傑在養心殿,發現當年雍正密召屬實嗎?看完後明白了!
    密詔內容大抵不離兩種:一種是雍正自己寫的,主要說當年自己繼位的正統性,有點類似於康熙傳位詔書的內容,一種是乾隆寫的,主要說當年父親雍正殺害兩個弟弟的劣跡,還暗地裡指責雍正繼位不當。 我們知道,清朝最著名的懸案就是雍正繼位之謎,九子奪嫡更是影視劇和小說裡重要的編輯題材,對於雍正繼位的正統性,史學界各執一詞,到今天也沒爭辯不出個結果,所以我不以雍正繼位是否正統而言,而是說說這篇所謂的雍正密詔的真實性。 一:雍正自己寫的。
  • 令人叫絕的玻璃器文物,顏色很高級,古人的審美竟這麼超前
    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審美竟然和現代如此一致,甚至可以說更超前了!此件文物一出,不知驚豔了多少人,當時考古界的泰鬥蘇秉琦先生就握住水晶杯,激動地直呼「寶物,世界獨一無二!」
  • 雍正登基,收拾了老八、老九,為何放過老十?雍正:朕並不是怕他
    再加上雍正皇帝繼位初期,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始終對錯失皇位耿耿於懷,對雍正皇帝百般詆毀和掣肘。於是,本就「陰鷙熊猜」的雍正皇帝便開始了一場血腥殘酷的清算行動。 雍正四年四月,皇九子胤禟被改名「塞思黑」,削籍奪爵,圈禁於直隸總督衙門;兩個月,皇九子胤禟病逝于禁所。 只是,在剷除了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以後,雍正皇帝對另外兩名「八爺黨」成員——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再無動作,只是將兩人圈禁,並沒有痛下殺手。如果說皇十四子胤禵和雍正皇帝乃係「一母同胞」,雍正皇帝或有心軟,不忍將其殺害,那麼皇十子胤俄為何也能被雍正皇帝放過?
  • 《如懿傳》乾隆戴的「太監帽」,其實是還原歷史的,不是惡搞他
    比如乾隆和如懿大紅大綠又大藍的衣著搭配;如懿脖子上的大圍脖等等。但是這些都是符合當時的審美的。從乾隆時期的瓷器可以看出,當時就流行豐富又對立的色彩搭配;而清朝的滿族婦女也喜歡用絹做領巾。除此之外,《如懿傳》中乾隆的帽子也被觀眾所詬病。網友嘲諷乾隆戴上了太監的帽子,甚至有人還戲稱乾隆是「蘑古力」造型。乾隆帽子的坡度確實是陡了一點,像個蘑菇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