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清代藍色玻璃器皿,連雍正和乾隆都愛的藍色,是怎樣的?

2021-01-20 說史可還行

玻璃,在現代社會來說,是最常見、也是不起眼的物品,雖然玻璃也是透明光亮如水晶一樣,但其價值並不高。大概在四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運用玻璃了,最早的是古埃及人,4世紀的時候,玻璃已經被古羅馬人運用在了門窗上,而中國的玻璃最豐富、發展最快速的時代,則要屬明清時期。

據說當年鄭和下西洋後,從外面帶回了些燒玻璃的技術人員,於是透明玻璃的燒制工作由此展開。康熙時期,宮廷裡開始設玻璃廠,燒制各種用玻璃製成的工藝品。

白玻璃水丞

雖然玻璃在中國很早就有了,但其實它依舊算是奢侈品,因為玻璃做出來的物件很精美,所以算是一種珍貴玩物。當然了,對雍正和乾隆來說,這種跟水晶一樣,塑造性極強的東西,自然也是要好好把玩一番的。

故宮裡面有許多玻璃器,這些依託皇宮雄厚財力背景之下制出的玻璃器物,其觀賞價值可真不低,而且色彩豐富、質地精純,看著極賞心悅目。清代時期的玻璃器,主打藍色的可不少。

雍正透明藍玻璃尊

這是雍正年間的玻璃尊,高19.5釐米,圓口鼓腹,物如其名,全身都是淡藍色,可以看到裡面的樣子,尊的圓口上還刻著「雍正年制」的字樣。

這個藍玻璃尊就是清宮的玻璃廠製造的,屬於早期且規範的玻璃器皿,也是很珍貴的文物。

看它圓鼓鼓的透明腹口,真的很有一種藍色泡泡糖吹大之後的既視感呢!

雍正藍透明玻璃八稜瓶

這個造型就更精緻一些了,藍色更透著一股靜謐的美感,是透明的寶藍色,光滑素雅,顏色純淨,稜角清晰,格調蠻高的。能用玻璃製造出這樣的八稜瓶,可見雍正時期,玻璃的工藝水平就非常高了。

乾隆透明藍玻璃花口式碗

這個碗邊沿上的小缺口是刻意設計的,像花瓣一樣,口徑足有20釐米,據說這是臨摹的宋代瓷器,比例還是比較誇張的。

這個碗的藍也是晶瑩剔透,像藍寶石一樣,純度還蠻高的,工藝精湛,是乾隆時期藍色玻璃器的代表作。

乾隆孔雀藍色玻璃長頸瓶

這個是玻璃,但不透明,依舊是全身素雅,沒有任何紋飾,是皇家陳設品。整體造型比較端莊大方,顏色之前的都更明豔一些,我覺得它的亮點就是線條十分流暢,和藍色的組合就像是渾然天成的一樣,平滑光亮,整體完整度十分高,獨特的藍色也很有一番風採。

乾隆藍玻璃方花觚

又是另一種造型的器皿,花觚方形,也是很漂亮的透明藍色玻璃,色調比較沉穩,看起來勻稱穩重,造型模仿古青銅器一樣,很有一番古韻之味。

花觚是一種陳設瓷器,清初的時候出現,康熙即乾隆時期很盛行,到後面就漸漸消退了,乾隆時期的花觚可以說是它的末期,這個時候的花觚雖然質量和規格都很成熟精細,不過格調已不如前面幾代了。

乾隆藍玻璃戧金花卉紋蠟臺

蠟臺是五供之一,所謂五供,就是指祭祀時用的五種器皿,前面的花觚也是五供中的一種,完整的五供是一隻鼎,一對燭臺和一對花觚。

這個藍玻璃蠟臺高28.5釐米,蠟臺撇口淺盤,由銅棍穿連,藍色的造型看上去很有美感。其玻璃是不透明的,色調深邃,看上去很沉穩,表面還雕刻有纏枝花卉和卷草紋,藝術感十足,顯得更加優美而華麗。

除了美妙的藍色系列外,還有幾個比較好看的純色器皿,比如以下乾隆時期的綠玻璃渣鬥,是用綠色玻璃製成的,表面設計成相連的六角形狀,很有立體效果,觀感十分好。

而且這個綠色玻璃顏色純淨,像是深藏在雪山之中的綠色湖泊,真的很漂亮,你能想像這是用來做唾壺,盛垃圾渣滓的嗎?果然,有錢人的生活都是藝術品。

還有幾個特別黃的,如雍正年間的黃玻璃桔瓣式渣鬥,又一個唾壺,造型卻也很講究,渾身桔瓣狀隆起,估計是受到桔子的啟發吧,顏色也是桔黃色,俗稱雞油黃,色彩勻稱純正,也是很有藝術感的。

從清代開始,玻璃品的製作工藝開始變得精湛而複雜,品種也非常豐富,這個時期來了許多西方匠人,本土的匠人在融合西方技藝和傳統技藝之後,創造出了許多新品種,這些玻璃製品晶瑩剔透,華麗精美,也是明清文物中的一大亮點。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3》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說到紫禁城中愛好茶事的人,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了。受江南人文景觀影響,乾隆皇帝在京城修建了大量專用於品茗的茶室,為了在出巡的時候也能隨時隨地喝茶,還特地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籯。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
  • 鄧倫、魏晨、熱依扎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感受清代茶文化
    受江南人文景觀影響,乾隆皇帝在京城修建了大量專用於品茗的茶室,為了在出巡的時候也能隨時隨地喝茶,還特地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籯。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本周六20:30《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七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與熱依扎,將踏上最美的故宮秋日之旅,尋找傳說中的紫禁城特飲,赴一場品茶的清雅之約。
  • 故宮六百年|這些玻璃畫原來是為了乾隆朝的「蒙古包」裝修
    古代人物故事玻璃畫,共8塊,皆為縱向,故事內容包括伯牙子期遇知音、司馬光投壺新格、老子出關、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鵝、林和靖愛梅、周敦頤愛蓮等。仙山樓閣共16塊,其中縱向8塊,橫向8塊。耕織圖8塊,皆為縱向。其中耕圖4塊,分別描繪「拔秧」「灌溉」「持穗」「礱」的耕作場景;織圖4塊,描畫「二眠」「炙箔」「緯」「成衣」的紡織圖景。花鳥圖47塊,均為縱向,其中花鳥15塊,花卉32塊。
  • 乾隆和雍正的審美,隔了一個銀河系!
    關於雍正和乾隆父子的審美問題 網上給出了一張圖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難道乾隆的字畫真的已經到達登峰造極的水平? 努力想把自己變成文藝青年的乾隆,這一生至少畫了1400多幅畫,雖說靈感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但到了乾隆這裡卻一抓一大把,擋都擋不住!
  • 上新了·故宮 | 宮裡的琺瑯,好想立刻擁有怎麼辦?
    於是跟隨鏡頭,我們來到了乾隆的花園也就是寧壽宮花園——乾隆給自己打造的私人養老院他把所有心愛之物都放進了院中的主體建築倦勤齋和符望閣倦勤齋一角,擺著【 銅胎嵌琺瑯三足圓鼎 】據說是根據史料按歷史原位擺放~↓↓↓
  • 清代皇帝最寵愛的5位后妃像:圖3年羹堯之妹,圖4讓乾隆一生傾心
    清代皇帝最寵愛的5位后妃像:圖3年羹堯之妹,圖4讓乾隆一生傾心 海蘭珠,敏惠恭和元妃,清太宗皇太極最為寵愛的后妃。她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比孝莊大4歲。1634年,26歲的海蘭珠入清宮,此時孝莊已嫁皇太極9年。
  •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攻略: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答案一覽[多圖]
    御苑瓊芳故宮答題在此開啟,這次的答題答案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大家都能答對多少題目呢?小編將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的答案分享在下方,有具體的題目以及答案詳解,大家趕緊看一看吧。 [牡丹和荷花] G 6、故宮藏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上沒有 畫以下哪一種活動? [ 搭配比拼] 7、故宮藏《伯牙鼓琴圖》畫的是哪一 個傳統故事? [伯牙路遇知音鍾子期] 8、故宮藏《寫生珍禽圖》中畫了幾隻鳥?
  • 清 雍正 仿官釉粉青荸薺瓶
    清代雍乾兩朝皇帝對宋瓷非常痴迷,一心想仿出心中摯愛,補充一句:雍正喜歡宋瓷可能是真愛,乾隆只怕更多的是附會。相比前朝,雍正仿宋瓷最為神似。雍正仿官釉、仿哥釉、仿汝、仿鈞釉都很成功,其中仿官釉有時能做到以假亂真。今天介紹朋友的一件藏品——雍正仿官釉荸薺瓶。
  •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怎麼玩 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答案一覽
    御苑瓊芳故宮答題在此開啟,這次的答題答案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大家都能答對多少題目呢?小編將御苑瓊芳故宮答題的答案分享在下方,有具體的題目以及答案詳解,大家趕緊看一看吧... 奇蹟暖暖御苑瓊芳答題的答案是什麼?御苑瓊芳故宮答題在此開啟,這次的答題答案是大家最想要知道的,大家都能答對多少題目呢?
  • 奇蹟暖暖故宮活動全題目答案匯總 御苑瓊芳答題答案大全
    [牡丹和荷花]G6、故宮藏「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上沒有 畫以下哪一種活動?[ 搭配比拼]7、故宮藏《伯牙鼓琴圖》畫的是哪一 個傳統故事?[ 祀天]22、清代帝後一日幾餐?[ 兩餐]23、清代官員奏事前預先呈交的名牌都在什麼時候遞到皇帝面前?[ 皇帝用膳時]24、清代后妃及宮眷常穿的鞋底款式不包括下列哪種?
  • 故宮裡有一個不足8平方的小屋子,卻是乾隆皇帝的鐘愛之處
    每當我們談及故宮,都會為裡面神秘而珍貴的各類文物所迷倒。故宮作為中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所有皇帝的皇宮所在地,規模十分龐大。然而,在故宮裡面,有一間很小的宮殿,面積不足八個平方,兩三個人在裡面擦身而過,都會覺得擁擠。這間小小的宮殿,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
  • 臺北故宮新展「呼畢勒罕」,呈現清代活佛文物與生活
    嘎布拉供碗 內繪威羅瓦金剛圖  清乾隆年間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布陳內容,分「清宮與活佛清代官方文獻述及活佛認證時,一致採用源自蒙文的「呼畢勒罕」音譯詞,乾隆皇帝曾將之詮釋為「轉世化生人」。「清宮與活佛」單元以說明漢文「活佛」語詞淵源為始,繼而敘述清初諸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對活佛的評介態度及往來史實,續以相關文物介紹格魯派的傳承發展與宗派特色。
  • 冰冰涼藍色玻璃家品 視覺觸覺上給空間降溫
    冰冰涼藍色玻璃家品 視覺觸覺上給空間降溫 2015-06-15 13:07:47 來源:瑞麗網     剔透的藍色玻璃家具、裝飾、器皿,就像是清涼的水,是夏日視覺降溫的好幫手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都認為是民間俠女呂四娘為了家族報仇,深入大內皇宮,用血滴子刺殺了雍正帝,所以說雍正帝的人頭已經被呂四娘用血滴子割走了,現在清泰陵中雍正帝的棺木之中是以金頭替代。總之就是傳的神乎其神,先不說清代的大內皇宮守備多麼森嚴,單說這血滴子,其實血滴子並不是一個武器,而是雍正帝自己親自組建的一支特務機構,相當於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 你所沒見過的臺北故宮珍藏國寶之茶葉末釉瓷器一組
    茶葉末釉始燒於唐代,當時的耀州窯曾大量燒制,唐宋時期,山西渾源窯和北方地區一些燒黑釉的窯場也有燒造。常見的產品有執壺、缸、缽瓶、罐、盞之類。而清代景德鎮仿燒則十分成功,一躍成為名貴的色釉品種。景德鎮清代燒成的茶葉末釉多數為琢器陳設瓷器。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時期產品為多見,雍正茶葉末釉偏黃的居多,乾隆茶葉末釉則偏綠的居多。
  • 故宮裡原來還有這麼大「稀世珍寶」,有多少大家見過的?
    北京這座現在化的大都市裡原來還珍藏這麼的文物,就在故宮博物館裡。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欣賞欣賞。金髮塔。乾隆皇帝為了收存他母親生前梳落的頭髮特製了這座金髮塔。塔高約一米五二,共用黃金三千多兩。此塔構圖精美,紋樣端莊。餐具、茶具帝後用的餐具和茶具,都是用金、銀、玉罩、瑪瑙、水晶製作的。此外,還有景德鎮的名貴瓷器和族器等。
  • 雍正王朝:叫花子出身的雍正頭號寵臣李衛,在歷史上果真如此嗎?
    在讀書識字方面歷史上的李衛也沒有影視劇中演的那麼誇張,大字不識,連毛筆都不會握。真實的李衛雖然也是讀書識字不多,但是還是能認識基本常用文字,也能有書寫的基礎,就是屬於文化水平較低,不會寫文案而已,所以李衛當官以後常年僱傭幕僚師爺代替自己寫奏摺和文案。
  • 琳琅滿目,故宮珍寶館裡看奇珍
    故宮御花園旁邊,順著皇宮圍牆有一條松蔭滿地的平整通道,通往東北面另一片宮殿建築,這片獨立建築群是乾隆皇帝建造的太上皇宮殿——寧壽全宮,與故宮整體建築隔著一條長長的甬道,如今就是故宮珍寶館的所在。清代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為皇太后頤養天年而修建寧壽宮。乾隆過60歲以後,開始著手為自己將來作太上皇準備一個舒適的養老之所。改造後的寧壽宮建築群從格局與體制可說是紫禁城的縮影,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是以皇極殿、寧壽宮為主體的前朝,規制分別仿中路的太和殿、乾清宮和坤寧宮。後部又分為中、 西三路。中路有養性殿、部又分為中、東、西三路。
  • 一招教你如何選擇故宮講解器
    2020年,故宮就600歲了,這麼大歲數在人心裡怎麼也是位耄耋老者,或者被塵封已久的記憶……可是這兩年,突然覺得故宮變年輕了!看看這皇家三父子的賣萌照,好學的康熙,能把天聊死的雍正和農家樂審美的乾隆,3位皇帝帶頭「開鬧」,怪不得人家說:「故宮,你都600歲了,怎麼還這麼調皮!」「進宮」玩,著漢服拍拍照、逗逗宮貓、去角樓咖啡發發呆、買把「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文創摺扇……打卡故宮成了新時尚,似乎不去一趟故宮倒像過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