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在現代社會來說,是最常見、也是不起眼的物品,雖然玻璃也是透明光亮如水晶一樣,但其價值並不高。大概在四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運用玻璃了,最早的是古埃及人,4世紀的時候,玻璃已經被古羅馬人運用在了門窗上,而中國的玻璃最豐富、發展最快速的時代,則要屬明清時期。
據說當年鄭和下西洋後,從外面帶回了些燒玻璃的技術人員,於是透明玻璃的燒制工作由此展開。康熙時期,宮廷裡開始設玻璃廠,燒制各種用玻璃製成的工藝品。
雖然玻璃在中國很早就有了,但其實它依舊算是奢侈品,因為玻璃做出來的物件很精美,所以算是一種珍貴玩物。當然了,對雍正和乾隆來說,這種跟水晶一樣,塑造性極強的東西,自然也是要好好把玩一番的。
故宮裡面有許多玻璃器,這些依託皇宮雄厚財力背景之下制出的玻璃器物,其觀賞價值可真不低,而且色彩豐富、質地精純,看著極賞心悅目。清代時期的玻璃器,主打藍色的可不少。
雍正透明藍玻璃尊
這是雍正年間的玻璃尊,高19.5釐米,圓口鼓腹,物如其名,全身都是淡藍色,可以看到裡面的樣子,尊的圓口上還刻著「雍正年制」的字樣。
這個藍玻璃尊就是清宮的玻璃廠製造的,屬於早期且規範的玻璃器皿,也是很珍貴的文物。
看它圓鼓鼓的透明腹口,真的很有一種藍色泡泡糖吹大之後的既視感呢!
雍正藍透明玻璃八稜瓶
這個造型就更精緻一些了,藍色更透著一股靜謐的美感,是透明的寶藍色,光滑素雅,顏色純淨,稜角清晰,格調蠻高的。能用玻璃製造出這樣的八稜瓶,可見雍正時期,玻璃的工藝水平就非常高了。
乾隆透明藍玻璃花口式碗
這個碗邊沿上的小缺口是刻意設計的,像花瓣一樣,口徑足有20釐米,據說這是臨摹的宋代瓷器,比例還是比較誇張的。
這個碗的藍也是晶瑩剔透,像藍寶石一樣,純度還蠻高的,工藝精湛,是乾隆時期藍色玻璃器的代表作。
乾隆孔雀藍色玻璃長頸瓶
這個是玻璃,但不透明,依舊是全身素雅,沒有任何紋飾,是皇家陳設品。整體造型比較端莊大方,顏色之前的都更明豔一些,我覺得它的亮點就是線條十分流暢,和藍色的組合就像是渾然天成的一樣,平滑光亮,整體完整度十分高,獨特的藍色也很有一番風採。
乾隆藍玻璃方花觚
又是另一種造型的器皿,花觚方形,也是很漂亮的透明藍色玻璃,色調比較沉穩,看起來勻稱穩重,造型模仿古青銅器一樣,很有一番古韻之味。
花觚是一種陳設瓷器,清初的時候出現,康熙即乾隆時期很盛行,到後面就漸漸消退了,乾隆時期的花觚可以說是它的末期,這個時候的花觚雖然質量和規格都很成熟精細,不過格調已不如前面幾代了。
乾隆藍玻璃戧金花卉紋蠟臺
蠟臺是五供之一,所謂五供,就是指祭祀時用的五種器皿,前面的花觚也是五供中的一種,完整的五供是一隻鼎,一對燭臺和一對花觚。
這個藍玻璃蠟臺高28.5釐米,蠟臺撇口淺盤,由銅棍穿連,藍色的造型看上去很有美感。其玻璃是不透明的,色調深邃,看上去很沉穩,表面還雕刻有纏枝花卉和卷草紋,藝術感十足,顯得更加優美而華麗。
除了美妙的藍色系列外,還有幾個比較好看的純色器皿,比如以下乾隆時期的綠玻璃渣鬥,是用綠色玻璃製成的,表面設計成相連的六角形狀,很有立體效果,觀感十分好。
而且這個綠色玻璃顏色純淨,像是深藏在雪山之中的綠色湖泊,真的很漂亮,你能想像這是用來做唾壺,盛垃圾渣滓的嗎?果然,有錢人的生活都是藝術品。
還有幾個特別黃的,如雍正年間的黃玻璃桔瓣式渣鬥,又一個唾壺,造型卻也很講究,渾身桔瓣狀隆起,估計是受到桔子的啟發吧,顏色也是桔黃色,俗稱雞油黃,色彩勻稱純正,也是很有藝術感的。
從清代開始,玻璃品的製作工藝開始變得精湛而複雜,品種也非常豐富,這個時期來了許多西方匠人,本土的匠人在融合西方技藝和傳統技藝之後,創造出了許多新品種,這些玻璃製品晶瑩剔透,華麗精美,也是明清文物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