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試驗中冷卻腦震蕩細胞 使其保持健康功能

2020-11-30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腦震蕩的影響可能在事件發生後很長時間才被感覺,有時會導致嚴重的神經變性和帕金森病或慢性創傷性腦病等疾病。為了尋求對這類創傷性腦損傷的治療方法,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工程師發現,冷卻腦震蕩細胞可以保護它們免受損害,並使它們正常運行。

領導這項研究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機械工程副教授克裡斯蒂安·弗蘭克說:「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腦震蕩和其他類型的顱腦外傷。我們對我們的發現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們可能為我們為患者提供的治療鋪平道路。」

弗蘭克和他的團隊通過在培養皿中試驗腦細胞取得了突破。當腦細胞受到創傷影響時,後果之一可能是啟動生化途徑,該生化途徑驅動神經變性,最終導致細胞功能喪失。研究人員著手尋找幹預這一過程的方法,以防止與腦震蕩相關的長期損害。弗蘭克說:「這些途徑就像觸發大腦中的不良分子開關一樣。」

為了在實驗室中重建這些生化途徑,研究人員在培養皿中建立了神經元網絡。然後,他們通過機械刺激重創了腦損傷的過程,這種損傷以與真實腦震蕩相似的方式損傷了細胞。然後將細胞迅速冷卻到不同溫度範圍和不同時間,以找到最佳方法。

為了獲得最佳結果,研究小組發現冷卻需要在受傷後的四個小時內開始,並至少保持六個小時,儘管即使只有30分鐘也顯示出一些優勢。冷卻至91.4°F(33°C)的溫度具有最大的保護作用。按照這種方法,研究小組發現它可以使相關的生化途徑保持關閉狀態,並使細胞正常運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發現,經過6個小時的冷卻後,當使細胞恢復到正常的體溫時,通道仍然關閉。弗蘭克說道:「最大的驚喜是,在實驗室實驗期間,分子開關實際上一直處於永久關閉狀態。」

目前這種方法在臨床環境中如何工作尚不完全清楚。研究人員指出,為患者的整個身體降溫可能不是可行的選擇,因為這會帶來與心臟和免疫系統有關的風險。目前,研究小組希望對動物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機理。

弗蘭克說:「我們希望我們的論文能激發出新的動力和興趣,以解決將來為患者提供這種治療的技術挑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文獻對於這是否能成功治療尚無定論。我們在研究中顯示的是,就細胞生物學而言,這是有效的。因此,現在真的值得考慮如何在實踐中實現這一目標。」

這項研究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研究:冷卻大腦可治癒腦震蕩
    一份新研究發現,大腦受到衝擊性創傷後,適當降低溫度居然能讓大腦的損傷完全恢復。研究者在實驗室獲得了幾乎完美的治療效果。「現在對於腦震蕩和其它腦組織的損傷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很高興看到這項成果,這為將來治療腦震蕩鋪平了道路。」這份研究的負責人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的弗蘭克(Christian Franck)說。
  • 腦震蕩不要怕,「冷」靜一下
    科學家們發現,冷卻療法有益於受損大腦細胞的恢復,從而有效緩解腦震蕩。顱腦外傷在美國的急診室裡,每年會迎來170萬個顱腦外傷手術,其中,腦震蕩患者佔比接近30%。因為大腦的創傷可能會導致神經變性,甚至會損傷腦細胞並導致部分功能喪失。如果不及時救治,腦震蕩等顱腦外傷會破壞患者的長期健康。
  • 研究人員找到可通過唾液評估腦震蕩的無創測試方法
    據外媒報導,檢測腦震蕩可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醫生需要依賴主觀測試和症狀評估來做出診斷。科學家們正在研究能提供更明確答案的技術,日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他們稱可以通過唾液揭示大腦損傷的跡象。
  • 揭秘腦損傷後大腦如何保持記憶功能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TLR4在正常、未受傷的大腦中調節記憶功能的新機制。這項研究在老鼠身上進行,發表在《大腦、行為和免疫》雜誌上,有可能導致旨在限制腦損傷後記憶缺陷的治療方法。「記憶缺陷是腦損傷的主要長期不良後果,在腦損傷後一天給予藥物治療以改善記憶功能的能力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分子、細胞和系統生物學副教授iji Santhakumar解釋道,他同時也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
  • NK細胞:推動生命健康發展的,是無數研究人員夜以繼日地潛心研究
    魏海明教授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剛教授課題組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錢葉本主任合作,發現肝癌中浸潤的NK細胞線粒體發生斷裂,自身其抗腫瘤功能丟失。近日,同樣在NK細胞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又有新的研究發現,蛻膜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以及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腦震蕩的症狀 有這五種症狀要當心腦震蕩
    面對腦震蕩這種疾病的時候,家長都會感覺到非常的痛苦,看到孩子被腦震蕩這種疾病所折磨,都會感覺到非常的心疼,在生活中究竟要怎樣才能治療腦震蕩呢?很多的家長和患者都掌握的不是特別的清楚,詳細的介紹,我們看看下面的介紹吧。一、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應用各種運動治療肢體功能障礙,促進運動、感覺等功能恢復的治療方法,為現代康復的重要治療手段。
  • 腦科學日報:實現高效的小膠質細胞替換;「腦震蕩」的長期後果
    研究人員通過特異性的敲除、沉默和激活外周交感神經節或腎上腺髓質中的這類交感細胞,以及運用LPS誘導的全身性炎症反應模型,他們發現針刺調節的如下3個規律:1)存在針刺穴位部位特異性;2)存在針刺強度特異性;3) 針刺調節效應存在雙向性。
  • 如何保持身體健康?mitoq細胞健康是關鍵
    早在1925年,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因此,想要保持身體健康,年輕有活力,關注細胞健康才是關鍵。但是一方面人體吸入的90%的氧氣都被線粒體用以製造能量,維持人體一切日常活動;另一方面,在此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自由基,過多的自由基就會損傷線粒體,線粒體一旦損傷,功能就會減弱,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就會加速衰亡,引發人體各種問題。
  • 2014 柳葉刀年終回顧之腦震蕩篇
    繼2001年發表了一篇有關腦震蕩病理生理學的綜述之後,Giza博士等重新探索了腦震蕩損傷的細胞及生物學機制,探討了分子生物學、神經影像學、臨床領域的研究結果。文章提出的假設,為今後腦震蕩病理生理機制的轉化與介入研究打下基礎。文中指出,離子通道紊亂與偏頭痛樣症狀,軸突障礙與認知延緩間均具有相關性,而神經傳遞的改變,將導致認知及反應時長延緩。
  • 研究人員從病人的細胞中培育出人類氣道幹細胞
    第一次,研究人員成功地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通過重組患者的血細胞,在體外成功地建立了氣道基礎幹細胞。該研究由波士頓醫學中心和波士頓大學再生醫學中心(CReM)的研究人員領導,並與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合作,這些發現是實現氣道再生的關鍵第一步,這將推進與氣道和肺部疾病相關的再生醫學領域。
  • 如何在一個充滿細菌的世界裡保持健康?
    免疫細胞的實驗室研究和免疫反應的計算機模型通常存在於各自的學術領域,而邁耶現在所做的正是整合兩者,使其成為一個更宏大的領域,即計算生物學(computational biology)。她說:「我們需要實驗和計算方法相結合,以獲得對『健康』真正含義的基本理解,並了解某些病狀中可能出了什麼問題。」
  • 腦震蕩幾個月後大腦異常仍很明顯
    根據一項發表在《神經學》雜誌上的研究,當人體經歷輕微腦震蕩,幾個月後,儘管大多數腦震蕩的症狀都消失了,但患者大腦擴散張量成像掃描顯示,大腦異常仍很明顯。  腦震蕩也稱為創傷性腦損傷(TBI),其定義為頭部遭受重擊或劇烈的晃動所引起的損傷。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在美國每年約有170萬創傷性腦損傷患者。
  • 盤點其功能研究進展
    在整個臨床試驗結束停止服用花椰菜菜苗萃取物之後的一個月,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的自閉症症狀會回復到臨床試驗之前的狀況。這種名為蘿蔔硫素的化合物是一種抗氧化劑,先前也有研究顯示其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以45名乳腺癌患者為對象,讓部分研究對象服用安慰劑,其他人則服用一定劑量的蘿蔔硫素增補劑。分組及服用內容等都是隨機、雙盲的,即研究對象和研究人員均不知道具體情況。增補劑中所含蘿蔔硫素相當於每天攝入一小杯西蘭花幼苗。
  • ...大學研究人員在人體臨床試驗中證實利用來自乳牙的幹細胞可再生...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中國第四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遭受這類損傷的兒童存在著一種更加有前途的治療方法:使用從他們的乳牙(baby tooth)中提取出的幹細胞。到現在為止,這些研究人員已有兩年、兩年半甚至三年的隨訪數據,並且證實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多年前,Shi在他的女兒的乳牙中發現牙齒幹細胞。
  • 新研究有助開發可高效診斷腦震蕩的血檢技術
    新華網倫敦11月25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發布的一項新研究對一種與腦震蕩症狀相關的腦蛋白進行了深入分析,相關成果有助於未來開發可用於快速診斷腦震蕩嚴重程度的血液檢測技術。  腦震蕩是許多專業運動員經常遭遇的一種傷病,主要指頭部遭受外力打擊後,發生短暫的腦功能障礙。
  • 冥想可緩解輕度腦震蕩
    由損傷造成的腦震蕩,其引起的症狀如頭痛、疲勞、抑鬱等可能會持續很久,這對病人的康復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近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發現瑜伽、冥想等能有效地緩解輕度腦震蕩的症狀。研究團隊收集了22項不同研究的數據,共有539名參與者,考察了瑜伽、冥想和正念這三種幹預措施對腦震蕩患者的影響
  • 進展|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對細胞重編程的研究
    2020年6月10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姚紅傑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前文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題為R-loops Coordinate with SOX2
  • 保持我們細胞健康的細胞膜
    「年紀漸長只不過是一個大忙人在無形中形成的壞習慣。"—— 安德魯.莫裡斯在第二章中,我們討論了自由基是如何攻擊覆蓋在細胞及其內部結構上的油狀、柔韌的細胞膜的。現在,我們將告訴你為什麼這種柔韌性對於保持細胞健康尤為重要,以及細胞膜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嵌入在膜脂肪酸之間的是蛋白,它的作用相當於細胞間的通訊設備。如同細胞內分子會隨能量振動一樣,細胞膜的嵌入蛋白亦是如此。坎迪斯.佩特博士是喬治城大學的科學家,說明受體功能的第一人。柔韌的受體分子通過振動對能量和化學信號做出反應。
  • Science子刊:我國第四軍醫大學研究人員在人體臨床試驗中證實利用...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中國第四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遭受這類損傷的兒童存在著一種更加有前途的治療方法:使用從他們的乳牙(baby tooth)中提取出的幹細胞。到現在為止,這些研究人員已有兩年、兩年半甚至三年的隨訪數據,並且證實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多年前,Shi在他的女兒的乳牙中發現牙齒幹細胞。
  • 梳理維生素E功能研究進展
    據合眾國際社報導,在由美國西南腫瘤協作組(SWOG)進行的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和加拿大超過6500人的健康數據,結果顯示,服用上述兩種兩抗氧化劑其對結腸息肉的效果與服用安慰劑並沒有太大差別,與安慰劑相比並未降低患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