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月20日電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普通貓糧竟然能在消滅甘蔗地蟾蜍時發揮巨大作用。只要人們將一些貓糧放在蟾蜍生活的池塘附近,就會引來兇猛的食肉蟻。在吃完了貓糧後,這些「意猶未盡」的兇猛螞蟻能吃掉大量上岸「活動」的小蟾蜍。
研究發現,甘蔗蟾蜍能分泌出一種可破壞心臟功能的有毒物質,從而讓很多想「吃蟾蜍」的動物望而卻步。不過,此類物質對澳洲食肉蟻無效。此外,螞蟻排除的蟻酸也能讓僥倖逃脫的蟾蜍中毒死掉。科學家希望,澳洲食肉蟻能在消滅甘蔗蟾蜍的工作中發揮巨大作用。
1935年,澳大利亞人為了消滅甘蔗地裡的蟾蜍,從夏威夷引進了一種胃口很大的蟾蜍。由於此類蟾蜍繁殖力驚人,對澳大利亞本土物種(蛇類、巨蜥、袋鼬)構成嚴重威脅。儘管人們採取多種措施來消滅蟾蜍,但效果都不理想。澳大利亞境內的蟾蜍數量在「爆炸性增長」。
由於澳大利亞甘蔗蟾蜍「自恃有毒」,在遭到敵人襲擊時只會靜靜呆著讓對方撕咬而不會逃走,因此很快就成為「不怕毒」螞蟻的口中大餐。可是,也有研究人員指出,一旦甘蔗蟾蜍數量太多,澳大利亞食肉螞蟻所產生的作用就會相當有限了。
此前,當地人捕殺蟾蜍的方法之一就是用裝有二氧化碳氣體的塑膠袋使這種毒蟾蜍窒息而死,或者使用高爾夫球桿與板球拍的「爭相打擊」。由於使用二氧化碳可能使蔗蟾蜍暫時昏迷,而非一次性致死,因此這種做法遭到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的質疑。(高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