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聚會慶祝殺死數千毒蟾蜍

2021-01-08 搜狐網

  數千隻蔗田毒蟾蜍走到了它們生命的盡頭。快樂的澳大利亞人聚會慶祝,集中處死了很多這種令他們憎惡的兩棲類動物,多年來被這種蟾蜍困擾的農夫將得到部分由這些蟾蜍屍體做成的肥料。

  來自北昆士蘭州五個社區的數百名參與者在該州名為「趕走蟾蜍日」的慶祝活動開始時,給這些蟾蜍稱重量、量尺寸,然後殺死它們,而此時人們吃著香腸,喝著冷飲,挑揀著獎品。

湯斯威爾市議會議員弗恩·文奇(VernVeitch)匆忙中停下,歇了口氣說:「我們處理、稱重蟾蜍,然後對它們實施安樂死,此時此刻,看看周圍那些孩子們臉上的神情,他們完全沉醉在這件事情當中。」

  這種蟾蜍可以長到8英寸(合20釐米)長,是在1935年為消滅齧噬甘蔗作物的甲蟲而從南美洲引進昆士蘭州的。然而糟糕的是,甲蟲生長在甘蔗的頂部,而這種蟾蜍跳不了那麼高去吃掉甲蟲。

  蟾蜍繁殖很快,現在其數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龐大種群現在威脅著整個澳大利亞的許多本土物種。這種蟾蜍傳播疾病,如沙門氏菌,而且其裸露的皮膚外表分泌有毒粘液,這些粘液會殺死它們的天敵。這種蟾蜍還是食量很大的掠食者,它們捕食昆蟲、青蛙、小爬蟲、哺乳動物,甚至小鳥。不過,對於人類來說,只有將其毒液攝入體內才會對人造成傷害。

  昆士蘭州政治人士沙恩·克努特(ShaneKnuth)針對蔗田蟾蜍的惡果提出了設立「驅除蟾蜍日」的想法,他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全澳大利亞人都來一起捕殺毒蟾蜍。他說,每隻成年雌蟾蜍可以產下20000隻卵,因此即使只捕殺幾千隻,就意味著可能等於是最終消滅了上百萬隻毒蟾蜍。

  參加這一活動的人們在夜幕籠罩下四下裡捕捉蟾蜍,按照規定,必須活捉且不能傷害蟾蜍。被捕獲的蟾蜍被送到收集點,由專家檢查它們並非無害的青蛙,確認之後或被冷凍或被放入充滿二氧化碳的塑膠袋內將它們處死,部分殘留物將為蔗農製成肥料。

  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學會也對此結果表示歡迎,因為這些蟾蜍是以人道方式被處死的。

  湯斯威爾市市議會環境管理協調員安德魯·漢納(AndrewHannay)說,該市活動組織者從約400個參加者那裡共收到了差不多3600隻蟾蜍,其中大部分都將捐獻給詹姆斯·庫克大學,最大的一些將由當地技師製作成標本。他還說,最大的蟾蜍過磅後發現超過一磅(0.5公斤)重,這個大怪物的捕獲者獲得了幾張電影票以及一個由這種條紋蟾蜍製成的獎品。

  在凱爾恩市,「驅除蟾蜍日」活動組織者麗莎·阿赫壬斯(LisaAhrens)介紹說,該市有超過一百人在一個收集點共交出了約1000隻蟾蜍,最大的一隻有5英寸(13公分)長,稱重達到0.5磅(290克),而且從其胸口長出了第五條腿。

  關於如何處理這些蟾蜍屍體,在廢棄物處理廠和當地標本製作師之間還有些爭議。不過阿赫壬斯說,最後達成了一項妥協,由標本製作師剝下這些蟾蜍的外皮之後,其餘殘留物送進廢棄物處理廠給蔗農製成混合肥料。阿赫壬斯笑著說:「所以大家都很開心!」

  克努特自從2007年以來一直在推動一項提議,給捕殺每隻蟾蜍提供40澳分的政府補助金,他希望最終能使「驅除蟾蜍日」成為一項全國性的活動。他說:「這個活動是一個證明如何贏得消滅蔗田蟾蜍戰爭的例證。」(常旭旻)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趣味百科】海蟾蜍和狗和澳大利亞
    其實,澳大利亞原本不是海蟾蜍的自然分布地,1935年,海蟾蜍被作為甘蔗蟲災的拯救神專門引進澳洲大陸,登陸了昆士蘭州的甘蔗田。但甘蔗甲蟲生活在離地面兩米高的甘蔗花裡,海蟾蜍不善於登高,所以這次實驗失敗了。從此海蟾蜍在這裡卻安了家,它們在這裡沒有天敵,食物充裕,加之他們一次可繁殖近4萬枚卵,以致於現在澳洲的海蟾蜍從1935年102隻暴增到15億隻。
  • 澳大利亞考慮用食肉螞蟻消滅蟾蜍(圖)
    圖片:兇猛的澳洲蟾蜍  人民網2月20日電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普通貓糧竟然能在消滅甘蔗地蟾蜍時發揮巨大作用。只要人們將一些貓糧放在蟾蜍生活的池塘附近,就會引來兇猛的食肉蟻。在吃完了貓糧後,這些「意猶未盡」的兇猛螞蟻能吃掉大量上岸「活動」的小蟾蜍。
  • 研究:澳洲蟾蜍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
    中國日報網9月17日報導(信蓮)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劇毒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同時能保留健康細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帕裡克博士(Harendra Parekh)表示,一名學生發現了澳洲蟾蜍也有類似中華蟾蜍的藥用價值。
  • 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原標題: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外表皮膚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很難看,所以又俗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藥與毒並存的動物,它雖然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則輕者會導致中毒,重則要了人命。
  • 從102隻變成20億隻,澳洲甘蔗蟾蜍也在進化,變得更快、更強壯!
    相反地,這些有毒的甘蔗蟾蜍像野火一樣四周擴散開來,並毒死了當地的蜥蜴、蟒蛇、鳥類等等,甚至是鱷魚也遭其毒手,對澳大利亞的脆弱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破壞。最新發表於《皇家學會生物科學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雪梨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麥考瑞大學的科學家對遍布澳大利亞北部的甘蔗蟾蜍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昆士蘭北部的甘蔗蟾蜍進行比較。
  • 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
  • 毒蟾蜍成澳洲鱷魚殺手 已殺死大批巨蜥
    雖然鱷魚可以一口吞下這些個頭不小的兩棲動物,但笑到最後的似乎是甘蔗蟾蜍。 有毒蟾蜍成鱷魚殺手 人們在澳大利亞北領地很少能看到死的淡水鱷。但是自2005年以來,當地人親眼看到大量鱷魚死亡。研究人員發現,「有毒的入侵者」蟾蜍(甘蔗蟾蜍)是導致鱷魚大量死亡的罪魁禍首。
  • 科學網—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
    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 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 甘蔗蟾蜍體長超過50釐米重達一千克 入侵澳大利亞引發危機
    蟾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一種不討喜的動物,因為其外表十分醜陋,背部表皮的疙瘩還會分泌毒液。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甘蔗蟾蜍肆虐各地,甘蔗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性十分厲害甚至可以導致其他生物的死亡,澳洲鱷魚就是其中的代表,甘蔗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亞之後還引發了不小的生態危機。
  • 釋放的毒素竟使蟾蜍心臟停止跳動~
    近日,網絡上的一個視頻揭示了箱型水母的致命毒液如何在極短時間裡使蟾蜍的心跳停止。視頻中,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助理教授傑米·西摩(Jamie-Seymour)將一隻蟾蜍放置於桌面上,通過注射箱型水母的毒液觀察其急性效應。這隻蟾蜍最終死亡,既沒有大腦活動,心跳也已經停止。
  • 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原標題: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外表皮膚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很難看,所以又俗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藥與毒並存的動物,它雖然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則輕者會導致中毒,重則要了人命。
  • 最毒的水母: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最毒的水母: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 女子給患癌症丈夫吃蟾蜍以毒攻毒 男子不幸猝死
    昨天下午1點45分,杭州市中醫院急診室裡,一位中年女子蹲在地上哭成了淚人,她剛被醫生告知,丈夫王先生(化名)因搶救無效宣布死亡。  醫生的診斷書上只有兩個字「猝死」。而導致王先生猝死的罪魁禍首,是他在昨天中午一連吃下的三隻癩蛤蟆(蟾蜍)。
  • 竹葉青吞食癩蛤蟆,不怕蟾蜍的毒弄得兩敗俱傷?
    在小溪的石頭上,一條青蛇正在吞食一隻青蛙,看這青蛙外形,應該是一隻蟾蜍,又叫癩蛤蟆,癩蛤蟆的皮膚和石頭的青苔顏色很相近
  • 動物界的「開膛手」,自學獵殺毒蟾蜍技能,專吃其肝臟!
    不過最新發布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的一項研究表明,毒蟾蜍泛濫成災且在向西澳大利亞進軍的2年裡,澳大利亞的水鼠已演化成蟾蜍「開膛手」,可以精確地將蔗蟾蜍開膛破肚,僅食其無毒肝臟。
  • 澳洲水鼠學會獵殺毒蟾蜍,精準剖腹專吃「無毒肝臟」!
    不過最新發布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的一項研究表明,毒蟾蜍泛濫成災且在向西澳大利亞進軍的2年裡,澳大利亞的水鼠已演化成蟾蜍「開膛手」,可以精準地將蔗蟾蜍開膛破肚,僅食其無毒肝臟。
  • 杭州一位癌症患者吃蟾蜍以毒攻毒因攝入毒素過多不幸猝死
    昨日13:24,王先生來電:市中醫院送來一個50多歲的男的,原先身體就不太好,大概想以毒攻毒,吃了一隻蟾蜍,結果中毒了,心跳都沒有了,人現在還在搶救。  舒俊核實報導:下午1:40左右,市中醫院搶救室外的大廳裡,兩個女的坐在椅子上號啕大哭,年紀小一點的女的邊哭邊喊著:「醫生救救我爸爸!救救我爸爸!」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有過鄉間和城郊生活經歷的小夥伴,大多對蟾蜍有所了解。蟾蜍通常出沒在夏秋之夜的路邊草叢,雖說蟾蜍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還是不少害蟲的天敵,可看它滿身的疙瘩,就讓人不敢輕易招惹。但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在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有人不但招惹了它,還鬥膽吃了它的肉,結果釀成了1死5中毒的慘劇。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科技日報2019年12月30日訊 有過鄉間和城郊生活經歷的小夥伴,大多對蟾蜍有所了解。蟾蜍通常出沒在夏秋之夜的路邊草叢,雖說蟾蜍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還是不少害蟲的天敵,可看它滿身的疙瘩,就讓人不敢輕易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