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百科】海蟾蜍和狗和澳大利亞

2021-03-01 少兒科學周刊

其實,澳大利亞原本不是海蟾蜍的自然分布地,1935年,海蟾蜍被作為甘蔗蟲災的拯救神專門引進澳洲大陸,登陸了昆士蘭州的甘蔗田。但甘蔗甲蟲生活在離地面兩米高的甘蔗花裡,海蟾蜍不善於登高,所以這次實驗失敗了。從此海蟾蜍在這裡卻安了家,它們在這裡沒有天敵,食物充裕,加之他們一次可繁殖近4萬枚卵,以致於現在澳洲的海蟾蜍從1935年102隻暴增到15億隻。

如今,海蟾蜍已經從昆士蘭的甘蔗田,擴散到澳洲東北部近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地區。也就是說,接近一個內蒙古大的地方,都成為這種毒蛤蟆的殖民地。

海蟾蜍除了喜歡吃昆蟲、蛇、蝸牛、老鼠、蝙蝠……甚至連生活垃圾都能吃。想吃它們的,上到鱷魚、大蛇,下到鳥,最後都會被它們身上分泌的毒素毒死,因此成為了澳大利亞目前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下面這隻鱷魚就是受害者之一。

幾經治理無效後,澳大利亞人也只能向海蟾蜍屈服了,他們致力於殺死海蟾蜍,開始著手考慮,如何保護還活著的其他動物,這樣一來,思路就寬闊了許多。他們開始利用本地野生動物的本能,做了一堆海蟾蜍香腸投食到野外,這種香腸由人設計製造,毒性低,野生動物吃過這種東西之後,不會中毒身亡,而是產生強烈的厭惡感,以後就知道海蟾蜍不能吃,也就不太可能被真正的海蟾蜍毒死了。

(來源:中國綠髮會,有刪改)

相關焦點

  • 情迷海蟾蜍
    現今已經被引入到世界其他大片區域並幾乎貫穿整個太平洋亞熱帶沿岸,如澳大利亞、夏威夷、西印度群島、紐幾內亞和菲律賓,被用來控制害蟲的數量(澳大利亞的那場災難完全是他們自己人的過失)。它們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常上手的兩棲動物,但是依然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項。它們是夜行動物,所以在白天很慵懶。
  • 澳洲被蟾蜍攻陷,汪星人淪為舔狗,戒毒所也擋不住它們復吸
    就是這貨,可以長這麼大正因如此,甘蔗蟾蜍和狗狗可以說是「天作之合」,狗狗在舔過蟾蜍之後,就會陷入一種快樂的幻覺,從此欲罷不能,淪為蟾蜍的「舔狗」。醫生告訴小姐姐,如今澳大利亞染上這種毒癮的狗狗越來越多,曾經有一隻泰迪也舔了蟾蜍,當時這隻泰迪正處在發情期,居然追著袋鼠跑了好幾公裡,大家費了老大的勁兒才阻止了這場騷亂。小姐姐很快就把德牧給送到了寵物戒毒所。戒毒所採用的戒毒方法類似於厭惡療法,他們會把芥末塗在假蟾蜍的背後,然後讓狗狗去舔。芥末的威力大家都懂的,可以讓人流著淚想起自己去世的先祖。
  • 黑眶蟾蜍、中國雨蛙、海蟾蜍和紅點蟾蜍,你知道嗎
    黑眶蟾蜍的適應性特別強,能在不同環境下生存,但主要棲息於河邊草叢及農林等地。同時它屬於夜行動物,白天多躲在土洞或牆縫中,晚上則爬向河灘及水塘邊,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飼養黑眶蟾蜍冬天一定要做好保溫工作,調節好環境,不然環境不適很容易導致蟾蜍死亡。
  • 澳洲甘蔗種植業遭蟲災,引進海蟾蜍計劃生物防治,卻造成可怕後果
    澳大利亞甘蔗種植業遭受蟲災,引進海蟾蜍生物防治比如,有人認為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在美洲,它的體重可達200斤。相關研究卻證實,這一數字明顯被誇張處理,即便在史前世界,也未必存在這種體型如此之大的蟾蜍。縱觀蟾蜍在全世界的分布和發展歷程,它們的命運同樣與其他生物緊密聯繫在一起,甚至在很多農民眼中,蟾蜍還是農田保衛者。蟾蜍家族的成員眾多,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熱帶地區,並且還有一些種類的蟾蜍具有毒性,成為生物學家關注的重點之一。
  • 如何區分青蛙和蟾蜍
    如何區分青蛙和蟾蜍 青蛙和蟾蜍長得有些像,但區別也很大。首先,它們在外觀上有很多的不同,比如不同的皮膚、顏色和體型。青蛙和蟾蜍在行為習性上也不一樣。比如,青蛙主要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而蟾蜍就可以住得離水源遠一些。青蛙跳躍的高度也往往超過蟾蜍。只要仔細觀察細節,你就能將這兩種動物區分開來。
  • 守護糖分快樂的蟾蜍,什麼時候成了生態殺手?
    那就是今天的主角——海蟾蜍(Rhinella marina)——雖然它和「生活在海水中」並沒有任何關係。與海無關的海蟾蜍在一些科普內容中,有時會提及海蟾蜍可以生活在海水中。儘管有實驗發現,海蟾蜍的蝌蚪可以在一定鹽度的海水中存活下來,但能耐受海水與生活在海水中還是不同的兩回事。「海蟾蜍可以生活在海水中」 的說法,其實是個從林奈時代就流傳下來的誤會。
  • 甘蔗蟾蜍體長超過50釐米重達一千克 入侵澳大利亞引發危機
    蟾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一種不討喜的動物,因為其外表十分醜陋,背部表皮的疙瘩還會分泌毒液。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甘蔗蟾蜍肆虐各地,甘蔗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性十分厲害甚至可以導致其他生物的死亡,澳洲鱷魚就是其中的代表,甘蔗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亞之後還引發了不小的生態危機。
  • 澳大利亞考慮用食肉螞蟻消滅蟾蜍(圖)
    圖片:兇猛的澳洲蟾蜍  人民網2月20日電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普通貓糧竟然能在消滅甘蔗地蟾蜍時發揮巨大作用。只要人們將一些貓糧放在蟾蜍生活的池塘附近,就會引來兇猛的食肉蟻。在吃完了貓糧後,這些「意猶未盡」的兇猛螞蟻能吃掉大量上岸「活動」的小蟾蜍。
  • 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
  • 澳大利亞人聚會慶祝殺死數千毒蟾蜍
    數千隻蔗田毒蟾蜍走到了它們生命的盡頭。快樂的澳大利亞人聚會慶祝,集中處死了很多這種令他們憎惡的兩棲類動物,多年來被這種蟾蜍困擾的農夫將得到部分由這些蟾蜍屍體做成的肥料。  這種蟾蜍可以長到8英寸(合20釐米)長,是在1935年為消滅齧噬甘蔗作物的甲蟲而從南美洲引進昆士蘭州的。然而糟糕的是,甲蟲生長在甘蔗的頂部,而這種蟾蜍跳不了那麼高去吃掉甲蟲。  蟾蜍繁殖很快,現在其數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龐大種群現在威脅著整個澳大利亞的許多本土物種。這種蟾蜍傳播疾病,如沙門氏菌,而且其裸露的皮膚外表分泌有毒粘液,這些粘液會殺死它們的天敵。
  • 科學網—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
    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 動物世界之最:最兇猛的犬、最大的蟾蜍、最會變色的蟹
    最大的蟾蜍 我們平時看到的蟾蜍個體都不大,一般都只有拳頭大小,可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海蟾蜍卻不同,最大的海蟾蜍身長可達25釐米,被人類賦予「蟾王」之稱。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記錄了一個瑞典人飼養了一隻巨型海蟾蜍,它身長達38釐米,體重達2.65千克,摘得了「世界上最大的蟾蜍」的桂冠。
  • 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 世界上五種最奇異古怪的蟾蜍 非洲胎生蟾蜍已在野外滅絕
    海蟾蜍
  • 聽說蟾蜍致幻的你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你沒有
    「蟾蜍是毒品」的說法由來已久,2006年就有相關的網絡報導;2010年拍攝的紀錄片《海蟾蜍的徵服》(Cane Toad:The Conquest)也講述了汪星人對蟾蜍入迷的故事。實際上,早在澳洲的狗子邂逅蟾蜍之前,人們就已經被蟾蜍的魔力所徵服。
  • 光明日報:地震學和蟾蜍誰更可靠?
    光明日報:地震學和蟾蜍誰更可靠? 2008年06月11日 15:18 來源:光明日報 蛇類的紅外感應器、穴居動物對震動極其敏感、許多大型動物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獨特能力……隨著都市人日益疏離自然和生命,一種對自然力的崇拜開始回潮,甚至開始派生出神秘主義色彩。   正如提供了這種「超能力」證據一樣,科學同時也為動物的預報行為提供了理論支持。當地殼板塊間積蓄的能量超出承受力時,如果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就會發生地震。
  • 《綠色地獄》海蟾蜍食用效果是什麼 海蟾蜍食用效果一覽
    導 讀 海蟾蜍是《綠色地獄》中玩家可以食用的一種動物類食物,食用後會提供一些屬性,而且還有不同的食用方法
  • 請神容易送神難,澳洲為治理蟲患引進幾十隻蟾蜍,如今竟成了災害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句話用在澳大利亞現如今的情形就相當符合,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澳大利亞種植甘蔗的農場主們被一種名為甘蔗蟲昆蟲弄得心煩意亂,大批量的甘蔗被甘蔗蟲損毀,用盡各種辦法都不見成效,最終人們決定引進一種動物來消滅甘蔗蟲,這種動物就是海蟾蜍。
  •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毒品,連狗都上癮
    該現象嚴重威脅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不僅對人類來說是個災難,也禍害了不少的狗生!這種蟾蜍的皮膚會不斷分泌微量致幻毒素。直到有一天,澳大利亞的狗狗舔了一口蟾蜍,便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每天沉浸在找蟾蜍舔蟾蜍的死循環中,飄飄欲仙,不能自已......
  • 中藥蟾酥的研究與應用|蟾蜍來源之華西蟾蜍和日本蟾蜍
    日本蟾蜍(圖2)雖未在國內的各種動物志及藥典中記載,但在日本,當地居民從其本土的蟾蜍——日本蟾蜍(Bufo japonicasTemminck & Schlegel,1838)中提取蟾酥。在日本當地,蟾蜍耳下腺分泌物乾燥後為蟾酥,用於強心和抗炎。作用類似於我國蟾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