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

2021-01-15 科學網

 

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眾所周知,蟾蜍能毒死捕食它們的動物,但這似乎給了其他獵物喘息之機。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入侵物種在自然環境下引發所謂的「營養級聯」的罕見確鑿證據,即殺死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作為一項旨在控制摧毀甘蔗田的甲蟲的試驗,蟾蜍在1935年從亞馬遜流域來到澳大利亞。它們並未起到預想的作用,但最初的102隻幼蟾蜍卻快速繁殖到數億隻。在一些地方,每公頃分布的蟾蜍竟然多達2000隻。它們甚至進化成更厲害的入侵者,長出了更長的腿並且變得更有侵略性,從而將當地一些物種趕盡殺絕。

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Simon Clulow及其同事追蹤了蟾蜍在澳大利亞西部徵服新領地時的數量變化。這是一個追蹤蟾蜍對當地其他動物造成初步影響的極難得機會。研究人員測算了3種以蟾蜍為食的捕食性澤巨蜥以及作為澤巨蜥捕食對象的赤胸星雀的數量。

在5年的時間裡,蟾蜍消滅了約一半的澤巨蜥。這對赤胸星雀產生了連鎖反應:倖存下來的雛鳥比例從55%增至81%。

Clulow介紹說,這表明入侵物種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發營養級聯。作為或許是最成功的入侵者,人類控制著營養級聯。例如,當美國定居者消滅了黃石國家公園的狼群時,導致了食草動物的增加,而這反過來造成植物的減少,然後又引起鳥類的消減。(宗華)

《中國科學報》 (2015-03-24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 甘蔗蟾蜍意外引發澳大利亞生態系統波動
  • 甘蔗蟾蜍體長超過50釐米重達一千克 入侵澳大利亞引發危機
    蟾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一種不討喜的動物,因為其外表十分醜陋,背部表皮的疙瘩還會分泌毒液。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甘蔗蟾蜍肆虐各地,甘蔗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性十分厲害甚至可以導致其他生物的死亡,澳洲鱷魚就是其中的代表,甘蔗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亞之後還引發了不小的生態危機。
  • 從102隻變成20億隻,澳洲甘蔗蟾蜍也在進化,變得更快、更強壯!
    在1935年,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從夏威夷引入了102隻原產於南美的2公斤重的甘蔗蟾蜍,用來清理長期侵害當地甘蔗作物的甘蔗甲蟲。但出乎意料的是,放生在甘蔗地的甘蔗蟾蜍並沒有吃掉甘蔗甲蟲。相反地,這些有毒的甘蔗蟾蜍像野火一樣四周擴散開來,並毒死了當地的蜥蜴、蟒蛇、鳥類等等,甚至是鱷魚也遭其毒手,對澳大利亞的脆弱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破壞。最新發表於《皇家學會生物科學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雪梨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麥考瑞大學的科學家對遍布澳大利亞北部的甘蔗蟾蜍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昆士蘭北部的甘蔗蟾蜍進行比較。
  • 守護糖分快樂的蟾蜍,什麼時候成了生態殺手?
    標註:植桐早期引入海蟾蜍的生物防治效果並不顯著,因為它們無法在被引入國家形成有效繁殖種群。直到20世紀初,海蟾蜍在波多黎各成功建立起了自然種群,並被認為有效地減少了當地取食甘蔗的甲蟲數量。這一案例於1934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從而引發了世界上更大範圍的海蟾蜍引種計劃。目前,海蟾蜍已經被廣泛引入加勒比海和西太平洋沿岸的許多國家。
  • 澳大利亞考慮用食肉螞蟻消滅蟾蜍(圖)
    圖片:兇猛的澳洲蟾蜍  人民網2月20日電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普通貓糧竟然能在消滅甘蔗地蟾蜍時發揮巨大作用。只要人們將一些貓糧放在蟾蜍生活的池塘附近,就會引來兇猛的食肉蟻。在吃完了貓糧後,這些「意猶未盡」的兇猛螞蟻能吃掉大量上岸「活動」的小蟾蜍。
  • UQ科學家要用孫子兵法消滅甘蔗蟾蜍!
    而這場他將引發的「戰爭」,是一場消滅澳洲入侵物種的戰爭:甘蔗蟾蜍。說起這種蟾蜍和澳洲人的恩怨情仇,那真的是雙方都一臉淚!澳洲人會想:從來沒見過這麼廢物、這麼有害的入侵物種!甘蔗蟾蜍會想:我好好一個美國蟾蜍,在夏威夷過得開開心心,被你們主動請來澳洲。結果現在翻臉不認人,看到人家就要往死裡打!
  • 澳洲甘蔗種植業遭蟲災,引進海蟾蜍計劃生物防治,卻造成可怕後果
    澳大利亞甘蔗種植業遭受蟲災,引進海蟾蜍生物防治比如,有人認為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在美洲,它的體重可達200斤。相關研究卻證實,這一數字明顯被誇張處理,即便在史前世界,也未必存在這種體型如此之大的蟾蜍。縱觀蟾蜍在全世界的分布和發展歷程,它們的命運同樣與其他生物緊密聯繫在一起,甚至在很多農民眼中,蟾蜍還是農田保衛者。蟾蜍家族的成員眾多,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熱帶地區,並且還有一些種類的蟾蜍具有毒性,成為生物學家關注的重點之一。
  • 【趣味百科】海蟾蜍和狗和澳大利亞
    其實,澳大利亞原本不是海蟾蜍的自然分布地,1935年,海蟾蜍被作為甘蔗蟲災的拯救神專門引進澳洲大陸,登陸了昆士蘭州的甘蔗田。但甘蔗甲蟲生活在離地面兩米高的甘蔗花裡,海蟾蜍不善於登高,所以這次實驗失敗了。從此海蟾蜍在這裡卻安了家,它們在這裡沒有天敵,食物充裕,加之他們一次可繁殖近4萬枚卵,以致於現在澳洲的海蟾蜍從1935年102隻暴增到15億隻。
  • 為保護甘蔗被帶入澳洲,殺蟲不成反而成入侵物種
    但諷刺的是,甘蔗蟾蜍既沒能保護好甘蔗,還成為一種入侵物種,影響著當地的生態系統。長期以來,澳大利亞的甘蔗種植者都受到一種名為甘蔗蠐螬的甲蟲的困擾,這種蟲子及其幼蟲對甘蔗的根系極具破壞力,影響當地作物的生長。1900年憤怒的農民試圖說服政府向這些蟲子發起反擊,於是在那一年,澳大利亞蔗糖試驗局(BSES)成立了,並立即尋找控制害蟲的方法。
  • 蟾蜍用擺動腳趾來引誘獵物上鉤
    對於腳趾運動的研究在今年突飛猛進,2008年就有兩篇有關於此的論文發布,一篇發表在一月的愛思唯爾期刊《動物行為學》上,是對甘蔗蟾蜍「腳蹼誘惑」習性的研究,另一篇是發布在11月的《動物行為學》之上,由斯洛戈特和葉爾斯塔撰寫的論文。
  • 澳大利亞人聚會慶祝殺死數千毒蟾蜍
    數千隻蔗田毒蟾蜍走到了它們生命的盡頭。快樂的澳大利亞人聚會慶祝,集中處死了很多這種令他們憎惡的兩棲類動物,多年來被這種蟾蜍困擾的農夫將得到部分由這些蟾蜍屍體做成的肥料。  這種蟾蜍可以長到8英寸(合20釐米)長,是在1935年為消滅齧噬甘蔗作物的甲蟲而從南美洲引進昆士蘭州的。然而糟糕的是,甲蟲生長在甘蔗的頂部,而這種蟾蜍跳不了那麼高去吃掉甲蟲。  蟾蜍繁殖很快,現在其數量已經達到了數百萬,龐大種群現在威脅著整個澳大利亞的許多本土物種。這種蟾蜍傳播疾病,如沙門氏菌,而且其裸露的皮膚外表分泌有毒粘液,這些粘液會殺死它們的天敵。
  • 五毒中的蟾蜍跟蜈蚣中最厲害的種類,曾導致生態失衡
    但其實蟾蜍對生物的殺傷力完全不輸給其它五毒,其中蟾蜍中的毒王之王更是霸主級的存在,那就是甘蔗蟾蜍。絕大多數蟾蜍跟蛙類懼怕的蛇類甚至是鱷魚,甘蔗蟾蜍都不當一回事,原因就是它可是出了名的毒王之王。
  • 澳大利亞錯誤引入的11種動物,現在對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
    甘蔗蟾蜍甘蔗蟾蜍於1935年從南美經夏威夷傳入澳大利亞,當時是為了控制正在殺死甘蔗作物的澳大利亞本土蔗甲蟲但由於沒有「自然捕食者或寄生蟲」,甘蔗蟾蜍的威脅越來越大,它們繁殖迅速,攜帶著獨特毒素,正在殺死澳大利亞的本土動物。
  • 澳洲水鼠學會獵殺毒蟾蜍,精準剖腹專吃「無毒肝臟」!
    不過最新發布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的一項研究表明,毒蟾蜍泛濫成災且在向西澳大利亞進軍的2年裡,澳大利亞的水鼠已演化成蟾蜍「開膛手」,可以精準地將蔗蟾蜍開膛破肚,僅食其無毒肝臟。
  • 澳洲蟾蜍泛濫 專家哀嘆永遠不可能根除
    長相醜陋的蟾蜍環球在線消息:如果問澳大利亞人做過的最失策的一件事是什麼?他們也許會說,那就是在1935年從昆士蘭州引進了102隻蔗蟾蜍。如今,這些相貌奇醜、身帶劇毒的胖蟾蜍已經成為這片大陸的夢魘,它們從澳洲東北部向西向南一路殺去,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為了阻止它的進攻步伐,西澳大利亞州已經向國防部求救,要求調集軍隊,背水一戰,將這些亂跳的傢伙擋在門外。 據法新社報導,西澳大利亞州的環境部長馬克·麥高恩致信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布倫丹·納爾遜,請求他下令調遣駐紮在北方領土行政區的軍隊,前來滅蟾。
  • 劇毒的巨型甘蔗蟾蜍驚現新州!或即將入侵雪梨?看到了它千萬別摸!
    因為,甘蔗蟾蜍很快就來要到雪梨了....話說,甘蔗蟾蜍本來是在昆州禍害人間的,BUT,近期在雪梨北部開車2小時距離的地方,已經有兩個人發現了甘蔗蟾蜍…周四,新州居民Graham Munsell在Mirrabooka又發現甘蔗蟾蜍...不過那隻蟾蜍當時已經被車軋死...
  • 研究:澳洲蟾蜍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
    中國日報網9月17日報導(信蓮)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劇毒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同時能保留健康細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帕裡克博士(Harendra Parekh)表示,一名學生發現了澳洲蟾蜍也有類似中華蟾蜍的藥用價值。
  • 澳洲被蟾蜍攻陷,汪星人淪為舔狗,戒毒所也擋不住它們復吸
    原來,狗狗吸的是一種蟾蜍身上的毒素。也許對狗狗來說,與其說是吸毒,不如說是「舔毒」。蟾蜍俗稱癩蛤蟆,當然,這種蟾蜍也不是一般的癩蛤蟆,而是一個特別的品種,叫做甘蔗蟾蜍。甘蔗蟾蜍的背部可以分泌一種特別的物質,叫做蟾毒素的,是一種特別的致幻劑。而狗狗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習慣,那就是舔一切它們看到的東西。
  • 動物界的「開膛手」,自學獵殺毒蟾蜍技能,專吃其肝臟!
    不過最新發布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的一項研究表明,毒蟾蜍泛濫成災且在向西澳大利亞進軍的2年裡,澳大利亞的水鼠已演化成蟾蜍「開膛手」,可以精確地將蔗蟾蜍開膛破肚,僅食其無毒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