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上世紀3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有毒甘蔗蟾蜍,正通過一種入侵物種擴散時表現出的罕見方式引發整個生態系統的波動。
眾所周知,蟾蜍能毒死捕食它們的動物,但這似乎給了其他獵物喘息之機。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入侵物種在自然環境下引發所謂的「營養級聯」的罕見確鑿證據,即殺死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作為一項旨在控制摧毀甘蔗田的甲蟲的試驗,蟾蜍在1935年從亞馬遜流域來到澳大利亞。它們並未起到預想的作用,但最初的102隻幼蟾蜍卻快速繁殖到數億隻。在一些地方,每公頃分布的蟾蜍竟然多達2000隻。它們甚至進化成更厲害的入侵者,長出了更長的腿並且變得更有侵略性,從而將當地一些物種趕盡殺絕。
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Simon Clulow及其同事追蹤了蟾蜍在澳大利亞西部徵服新領地時的數量變化。這是一個追蹤蟾蜍對當地其他動物造成初步影響的極難得機會。研究人員測算了3種以蟾蜍為食的捕食性澤巨蜥以及作為澤巨蜥捕食對象的赤胸星雀的數量。
在5年的時間裡,蟾蜍消滅了約一半的澤巨蜥。這對赤胸星雀產生了連鎖反應:倖存下來的雛鳥比例從55%增至81%。
Clulow介紹說,這表明入侵物種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發營養級聯。作為或許是最成功的入侵者,人類控制著營養級聯。例如,當美國定居者消滅了黃石國家公園的狼群時,導致了食草動物的增加,而這反過來造成植物的減少,然後又引起鳥類的消減。(宗華)
《中國科學報》 (2015-03-24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