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成才?澳洲水鼠學會獵殺毒蟾蜍,精準剖腹專吃「無毒肝臟」!

2021-01-08 騰訊網

澳洲大陸由於處於長期隔離的狀態,所以也一直很容易受到外來物種的侵害。野貓、兔子、狐狸、蔗蟾蜍在那裡肆意泛濫,至今未有一個有效的控制辦法。在這些來勢洶洶外來物種的逼迫下,澳洲很多本土原生動物紛紛滅絕。

不過最新發布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的一項研究表明,毒蟾蜍泛濫成災且在向西澳大利亞進軍的2年裡,澳大利亞的水鼠已演化成蟾蜍「開膛手」,可以精準地將蔗蟾蜍開膛破肚,僅食其無毒肝臟。

過上「水獺」生活的澳洲水鼠

澳大利亞水鼠(Rakali),也叫澳洲河鼠、澳洲水鼠,是鼠科水鼠屬下一種夜行性淡水哺乳動物,成年體長(含尾長)50釐米左右,體重在1公斤左右。廣泛分布於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塔斯馬尼亞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西南部的湖泊或河流河口交界處。

澳洲水鼠是澳大利亞鮮為人知的本土齧齒動物之一,其外形上有幾分像水獺的樣子。不過澳洲是沒有水獺的,而澳洲水鼠這種鼠類也在到達澳大利亞後才逐漸適應半水棲生活,之後它的趾間還進化出了蹼。並且它們一改植食性,以各種魚蝦、貝類、小型哺乳類、鳥類等為食(偶爾也能吃植物根系),過上了「水獺」的生活。在上世紀澳洲興起的皮草產業時,因有柔軟和防水性能優秀的皮毛,以及被視為破壞河堤的害獸,曾遭到大量捕殺,不過現已得到保護。

澳洲現有15億隻「毒蟾蜍」!

在澳洲泛濫的「毒蟾蜍」為甘蔗蟾蜍,又名海蟾蜍、蔗蟾,或美洲巨蟾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其皮膚裡腮腺可以產生劇毒素(bufotoxin),只要一點點就能讓許多動物喪命。在1935年從美洲引進澳洲,肩負著為東北沿海地區蔗農解決甲蟲吃甘蔗的問題。當時派到甘蔗地「除蟲」的蔗蟾蜍是101隻。

沒想甘蔗蟾蜍適應及繁殖能力超強,到處蹦蹦跳跳,從澳洲東北沿海開始跋山涉水,它們一年遷徙60公裡。靠著身上的毒液,沿途路上對它們下手的各種動物紛紛遭殃。許多本地物種由於食用甘蔗蟾蜍,如北部的鵪鶉、黃斑鳥等在某些情況下局部滅絕。根據數據顯示,澳洲現在全國蔗蟾蜍已經超過15億隻。

誰幹的好事?

甘蔗蟾蜍在2012年時蔓延到西澳大利亞州金伯利地區,導致捕食動物數量暴跌,當地鱷魚和蜥蜴數量大減。不過在2014年,墨爾本大學的生物學家帕羅特(Marissa Parrot)意外發現了一條溪流漂浮著許多蔗蟾蜍的屍體。甚至每天早上都能看到5隻蔗蟾蜍的屍體,胸腹部都有一道相同的切口,就像是手術刀的切口。

隨後驗屍分析表明,體型較大的蔗蟾蜍中,心臟和肝臟已被移走,膽囊(含有毒膽汁鹽)被整齊地移到胸腔外。而中等體型蔗蟾蜍中,除了去除心臟和肝臟外,還有一條腿或兩條腿的皮被扒下,腿肉被吃掉(蔗蟾蜍的皮有毒,肉無毒)。這研究發現讓帕羅特大感興趣,於是她在河流裡安裝了攝像機,隨後拍到了澳洲水鼠捕食蔗蟾蜍的畫面。

「自學成才」變身蟾蜍「開膛手」!

根據觀察,澳洲水鼠在短短15天內在小河附近捕殺了近1800多隻甘蔗蟾蜍。根據觀測統計,絕大多數甘蔗蟾蜍(94%)為中等體型;3.5%的甘蔗蟾蜍很小(小於4釐米長),只有2.5%的甘蔗蟾蜍體長大於10釐米。儘管顯示水鼠捕殺的中型蔗蟾蜍更為普遍,但是發現甘蔗蟾蜍屍體標本中有四分之三的體長都超過10釐米。

目前團隊還不清楚,澳洲水鼠究竟是沿用了獵食澳洲本土青蛙的技能,還是演化「發現並掌握」了安全食用蔗蟾蜍的本領,不過團隊偏向於它們是「自學成才」的。

另外迄今尚無文獻記載可以專門針對大蟾蜍的齧齒動物,似乎只有西澳的水鼠會,但是無論如何,團隊希望其他地區的水鼠也能學會這種本領,從而幫助抑制蔗蟾蜍在澳洲的泛濫。

相關焦點

  • 動物界的「開膛手」,自學獵殺毒蟾蜍技能,專吃其肝臟!
    不過最新發布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的一項研究表明,毒蟾蜍泛濫成災且在向西澳大利亞進軍的2年裡,澳大利亞的水鼠已演化成蟾蜍「開膛手」,可以精確地將蔗蟾蜍開膛破肚,僅食其無毒肝臟。
  • 澳洲水鼠是精準「開膛手」,樣子俏皮可愛,經常與鴨嘴獸打架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它們不但是澳大利亞唯一可以安全食用有毒甘蔗蟾蜍的動物,而且它們進食甘蔗蟾蜍的方式極為「邪惡」。澳洲水鼠進化出的「超能力」:可以吃掉甘蔗蟾蜍,卻不被其毒死。其實導致甘蔗蟾蜍變成「害蟲」的原因很簡單:澳洲生態系統中沒有天敵;敢吃甘蔗蟾蜍的食肉動物都被毒死了。隨著甘蔗蟾蜍的種群數量迅速增加,入侵範圍不斷擴大,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有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澳洲甘蔗蟾蜍數量已超過15億隻。
  • 以海蟾蜍為食的澳大利亞水鼠登場!
    說起海蟾蜍還要從它被澳洲領導人一拍腦袋 將它們引進國內開始說起…… 原本澳洲領導人只是想引進海蟾蜍 消滅傷害甘蔗的蟲患, 但海蟾蜍卻憑藉著自身「努力」, 成功變成了新一屆的災害——「蟾蜍患」。
  • 從102隻變成20億隻,澳洲甘蔗蟾蜍也在進化,變得更快、更強壯!
    相反地,這些有毒的甘蔗蟾蜍像野火一樣四周擴散開來,並毒死了當地的蜥蜴、蟒蛇、鳥類等等,甚至是鱷魚也遭其毒手,對澳大利亞的脆弱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破壞。最新發表於《皇家學會生物科學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雪梨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麥考瑞大學的科學家對遍布澳大利亞北部的甘蔗蟾蜍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昆士蘭北部的甘蔗蟾蜍進行比較。
  • 沙市中山公園松鴉會說話 師從八哥自學成才
    沙市中山公園松鴉會說話 師從八哥自學成才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17-04-17 16:57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範振宇)鳥類中鸚鵡、鷯哥最會說話了,大家可知道,荊州市中山公園動物園的一隻松鴉,最近也開口說話了。  這隻名叫松鴉的小鳥,棕色的羽毛,藍、黑相間的翅膀,喜鵲般大小。
  • 澳洲蟾蜍泛濫 專家哀嘆永遠不可能根除
    長相醜陋的蟾蜍環球在線消息:如果問澳大利亞人做過的最失策的一件事是什麼?他們也許會說,那就是在1935年從昆士蘭州引進了102隻蔗蟾蜍。如今,這些相貌奇醜、身帶劇毒的胖蟾蜍已經成為這片大陸的夢魘,它們從澳洲東北部向西向南一路殺去,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為了阻止它的進攻步伐,西澳大利亞州已經向國防部求救,要求調集軍隊,背水一戰,將這些亂跳的傢伙擋在門外。 據法新社報導,西澳大利亞州的環境部長馬克·麥高恩致信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布倫丹·納爾遜,請求他下令調遣駐紮在北方領土行政區的軍隊,前來滅蟾。
  • 研究:澳洲蟾蜍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
    中國日報網9月17日報導(信蓮)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劇毒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液能殺死前列腺癌細胞,同時能保留健康細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帕裡克博士(Harendra Parekh)表示,一名學生發現了澳洲蟾蜍也有類似中華蟾蜍的藥用價值。
  • 兩男子自學粵語冒充香港人 專騙年輕獨行女子
    原標題:兩男子自學粵語冒充香港人 專騙年輕獨行女子廈門網(微博)訊(廈門日報(微博)記者王玉婷通訊員徐莉華)衣著時髦,髮絲梳得根根立起,說的還是粵語:「我的卡取不出錢,能不能借你的卡用。」而兩人半生不熟的粵語,竟是「自學成才」。目前,兩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拘,案件仍在深挖中。(廈門網(微博))責任編輯:v_huayuyang>
  • 請神容易送神難,澳洲為治理蟲患引進幾十隻蟾蜍,如今竟成了災害
    但當人們把海蟾蜍引進後卻尷尬的發現,海蟾蜍居然根本吃不到甘蔗蟲,因為甘蔗蟲爬的太高了,於是這個計劃自然而然就失敗了,而引進的幾十隻海蟾蜍也就放生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海蟾蜍應該沒什麼危害,但它們把海蟾蜍看的太簡單了,海蟾蜍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蟾蜍,這些傢伙不僅吃蟲子,就連蝙蝠、蛇甚至其他類型的蟾蜍它們也吃,最可怕的還是它們的繁殖能力。
  • 自學成才?十歲女孩輟學回家,學父親研究人體磁場,現狀令人唏噓
    自學成才?十歲女孩輟學回家,學父親研究人體磁場,現狀令人唏噓!在十多年前的中國,有這樣一群家長,他們反思系統的學習,崇尚自由教育,而這裡面就有李婧磁餓的父親李鐵軍,只有初中學歷的李鐵軍,在女兒上四年級的時候,帶著女兒輟學回家,並且固執的認為是學校的教育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是浪費時間,於是決定通過「家教、自學」使女兒成才。
  • 食客誤食蟾蜍致死 廣州將發布蟾蜍食用預警
    海口晚報網9月21日訊  日前,因順德有人誤食蟾蜍致死,佛山昨日已全面叫停食用蟾蜍。但記者昨日走訪了廣州多家主營蟾蜍(廣州人稱之為「蠄蚷」)的酒樓食肆發現,老廣吃蟾蜍的熱情絲毫沒降溫,個別蟾蜍酒樓的晚市訂座率高達100%。對此,廣州市食安辦表示,著手調查全市蟾蜍食用現狀,不日將發布蟾蜍食用預警。
  • 為了發展蔗糖業,澳洲竟被2億隻無敵蛤蟆佔領
    很多被引入到田地裡的大蛤蟆,並不是積極的去吃田鼠,而是自己吃別的小動物,還有就是每天惦記著繁殖後代。但這種大型蛤蟆已經給中南美洲人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當幾十年後,中南美洲的波多黎哥甘蔗受到甲蟲侵害的時候,人們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這種醜陋的動物。▲澳洲人民手擒的甘蔗蟾蜍,如此碩大!
  • 癩蛤蟆入侵澳洲,澳洲狗子卻喜歡舔這種癩蛤蟆到需要進戒毒所
    甘蔗蟾蜍入侵澳洲上個世紀初,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甘蔗因為地裡的甘蔗蠐螬吃掉了甘蔗的根部導致甘蔗出現大面積的枯黃和倒伏,甘蔗農們幾乎顆糖吃裸盲蛇的甘蔗蟾蜍雖然甘蔗蟾蜍確實喜歡吃灰殼甲蟲,但是灰殼甲蟲一般呆在兩米高的甘蔗花裡
  • 澳大利亞考慮用食肉螞蟻消滅蟾蜍(圖)
    圖片:兇猛的澳洲蟾蜍  人民網2月20日電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普通貓糧竟然能在消滅甘蔗地蟾蜍時發揮巨大作用。只要人們將一些貓糧放在蟾蜍生活的池塘附近,就會引來兇猛的食肉蟻。在吃完了貓糧後,這些「意猶未盡」的兇猛螞蟻能吃掉大量上岸「活動」的小蟾蜍。
  • 【趣味百科】海蟾蜍和狗和澳大利亞
    其實,澳大利亞原本不是海蟾蜍的自然分布地,1935年,海蟾蜍被作為甘蔗蟲災的拯救神專門引進澳洲大陸,登陸了昆士蘭州的甘蔗田。但甘蔗甲蟲生活在離地面兩米高的甘蔗花裡,海蟾蜍不善於登高,所以這次實驗失敗了。從此海蟾蜍在這裡卻安了家,它們在這裡沒有天敵,食物充裕,加之他們一次可繁殖近4萬枚卵,以致於現在澳洲的海蟾蜍從1935年102隻暴增到15億隻。
  • 爽口鮮嫩的無毒河豚正式進軍澳洲!
    還好,Premium Puffer團隊帶來了「無毒河豚」的養殖技術,吃河豚,不再成為一件奢侈的事!Premium Puffer團隊的合作方中洋集團從事水產養殖,已有66年歷史。從1993年開始的研發培育「無毒河豚」工作,歷經6年,終於收穫了成果。
  • 甘蔗蟾蜍體長超過50釐米重達一千克 入侵澳大利亞引發危機
    蟾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一種不討喜的動物,因為其外表十分醜陋,背部表皮的疙瘩還會分泌毒液。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甘蔗蟾蜍肆虐各地,甘蔗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甘蔗蟾蜍的毒性十分厲害甚至可以導致其他生物的死亡,澳洲鱷魚就是其中的代表,甘蔗蟾蜍被引入澳大利亞之後還引發了不小的生態危機。
  • 聽說蟾蜍致幻的你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你沒有
    在澳洲的鏟屎官之間,一個傳說搞得人心惶惶:
  • UQ科學家要用孫子兵法消滅甘蔗蟾蜍!
    而這場他將引發的「戰爭」,是一場消滅澳洲入侵物種的戰爭:甘蔗蟾蜍。說起這種蟾蜍和澳洲人的恩怨情仇,那真的是雙方都一臉淚!澳洲人會想:從來沒見過這麼廢物、這麼有害的入侵物種!甘蔗蟾蜍會想:我好好一個美國蟾蜍,在夏威夷過得開開心心,被你們主動請來澳洲。結果現在翻臉不認人,看到人家就要往死裡打!
  • 情迷海蟾蜍
    學名:Bufo Marinus歐美常用名:Cane(甘蔗) Toad、Marine(海) Toad 或 Giant(巨人)Toad內在性格:海蟾蜍可以是兩棲新手首選的寵物,因為它們不僅溫順易馴服,還非常好養,非常頑強,不像其他的爬蟲那麼容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