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一次下江南丟江山,清朝乾隆六下江南沒丟掉江山,這是為何

2021-01-09 騰訊網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在他統治時期對外大張韃伐,三徵高句麗。對內大興苛政,百姓多有死傷。京杭大運河「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隋煬帝最大的貢獻。

伴隨著京杭大運河的修建,隋煬帝下江南巡視,結果身死國滅。而清代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國家卻安然無恙,這都是楊廣激起民怨不修德政而乾隆愛護民力珍視百姓的結果。

國家財政狀況不同

乾隆六下江南時,國家穩定,百姓富庶。而隋煬帝巡遊時,多年的戰爭和各種工程已經將國庫消耗大半,以致於他巡遊時還要周圍五百裡的百姓送上食物。這不僅是隋煬帝好大喜功,更是隋朝已經囊中羞澀的表現。

楊廣在下江南之前,國家已經經過了多次事件。三徵高句麗、修築大運河都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金錢。隋煬帝好大喜功,多次率領軍隊與各方作戰,花費不計其數。登基之後廣徵勞役,修建了許多大工程,成本不知凡幾。

另外在楊廣在位的14年間,老老實實待在都城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一年。他四處巡遊,每到一處,就要花費巨額資金修建奢華的行宮:「帝巡,行至起行宮,財物所費,不可計數。」

而乾隆帝經過了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發展,不論是國庫還是地方家底都殷實了許多,而且乾隆也沒有楊廣那麼敗家。雖然他也時常修個宮殿什麼的,但比起楊廣來絕對是算節省了。

乾隆得民心,楊廣失民心

乾隆下江南,對百姓的生活攪擾較少,還以減免賦稅、興建堤壩等利民工程撫慰百姓,因此百姓對乾隆南巡,並無多少牴觸情緒。而楊廣一路上要求百姓貢獻食物、修建行宮、搜羅美女,民心直線下降。

隋煬帝楊廣多次出巡,都是為了享樂,從沒有考慮過民眾。隋煬帝巡遊江都時,帶領妃子、大臣、士兵等近二十萬人。這來享樂的二十萬人坑苦了周圍的百姓。隋煬帝規定:凡巡遊所到之地,周圍五百裡的民眾都要上貢,百姓苦不堪言。

李淵晉陽起兵造反攻入長安,楊廣還在江都大肆收妃嬪充實後宮,愈發淫亂。《隋書》記載道:「李淵破長安,帝侑,尊煬帝太上皇。帝愈淫樂,謂後蕭氏曰:好頭頸,誰當斫之!」

乾隆六下江南,不全然是為了玩樂。首先,乾隆下江南是地方官員邀請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乾隆皇帝下江南後,巡察民生。雖然本身下江南花費民力金錢頗多,有作秀之嫌,但這件事確實做了,為百姓帶去一定的安慰。

此外,還有審察吏治、加恩士紳、閱兵祭陵等正事。所以對比來說,乾隆下江南除了玩樂,還辦正事。而楊廣下江南,除了玩樂,就是玩樂。

楊廣多次巡遊,每次都要徵發大量民眾修建奢華行宮。而且這些民眾修築工作十分繁重。仁壽四年,楊廣下令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死者近四成。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洛陽建成後,近一百萬人死於勞役。

建造大運河,四段渠的修建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修築長城,共徵發勞役男丁一百二十萬人,死亡者超過六十萬。

《隋書》有雲:「……大業三年,帝徵伐不成,欲御北,乃徵夫八十萬築長城……又徵夫四十萬,配給長城。業成,則徵服死者十之四五。」

十餘年間,隋被徵伐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死亡近四百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除減免稅銀之外,乾隆還為江南修建了幾條水壩抵禦水災。他曾對陪同的官員說「六巡江浙,計民生之最要,莫如河工海防」。

參與建設的民夫給足食物與工錢,在官方所著的乾隆遊記《南巡記》裡,清楚地表明了乾隆花費幾千萬兩白銀興建了四大工程,保護了淮安、揚州、泰州、鹽城、通州等地區以及廣大沿海地區不受水患的騷擾。

一方南巡,消耗錢財的同時徵發民力,損害民利。只顧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民生。一方南巡,雖稍擾民,但能修德政,為百姓造福。從乾隆與楊廣下江南之行徑中,就基本可以看到結果。

國家穩定程度

乾隆下江南時,清王朝已經統一了全國。對待漢人的政策也已經從剛入關時的「下等人」轉換成「普通民眾」來對待。這時的漢人在乾隆眼中是「自己的子民」。清廷對民眾態度的轉變讓國家漸漸穩定下來。在乾隆出遊時,國家安定,百姓都能有活路。不論對清王朝的歸屬感如何,還是認同這個政府的。

楊廣就不同了,多次的工程戰爭勞民傷財,到隋煬帝南巡時,隋王朝已經有很多農民起義,楊廣已經無力壓制。王朝內部的王公貴族也是如此。在此之前,已有楊玄感等人起兵,只是被鎮壓了下去。隋煬帝出巡之後,軍閥李淵趁機攻佔了首都。

當時的情況,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僚,都是想著反抗隋王朝,即所謂的「天下四亂」。國家不穩定,楊廣不想著改善這種狀況,還出遊作樂,丟掉江山也實屬正常。

總結

楊廣與乾隆下江南之結果不同,在於兩人的行為、家底等不同。乾隆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積累,國庫殷實。同時乾隆下江南期間的花費不大,主要還是為百姓建造的幾項利民工程開銷大。

楊廣經過數次戰爭以及繁多的工程,國庫空虛楊廣下江南玩樂奢靡,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康熙下江南除玩樂之外,還辦了許多正事,實事,百姓才沒有那麼牴觸皇帝巡遊。

康熙巡遊時內政穩定,國家太平。沒有能夠威脅到皇權的事物。楊廣出遊時農民起義已經遍布全國各地。然而楊廣仍舊我行我素,率領二十萬人前往江南享樂,無疑是給油桶中扔去了一根燃燒棒。這樣看來,楊廣下江南亡國而康熙未亡國,實在是必然之事。

相關焦點

  • 乾隆下江南,都吃了什麼呢
    從商家的角度來說,這事其實無可厚非。只不過有的商家所推出的「乾隆御膳」,和真正的乾隆御膳相去甚遠,這就讓人有些啼笑皆非了。 乾隆下江南,究竟都吃了些什麼呢?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掛名乾隆御膳的美食,已經高達四位數。簡單思慮一下,這裡面肯定有很多菜都是在強行蹭乾隆的熱度。 哪些菜是乾隆吃過的?哪些是乾隆沒吃過的呢? 肯定有人會問,你怎麼知道乾隆都吃了什麼沒吃什麼,難不成書裡還寫了乾隆每頓飯吃啥嗎?
  • 一個千年古鎮,乾隆六次下江南五次住在這裡,一起去這裡看一看吧
    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國土上誕生過許多王朝,清朝以前改變王朝似乎是很平常的事,當時老百姓已經習慣了,但世代交替會爆發戰爭,普通老百姓也會跟著受苦,這種情況延續到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清末才爆發了許多戰爭,但這個王朝在此之前也沒有那麼太平,皇帝永遠是封建帝國的掌權者,每當皇帝旅行的時候
  • 乾隆路邊吃西瓜,吃的時候對瓜農讚不絕口,吃完後卻派人暗殺瓜農
    而在中國古代,吃瓜自然不會有如此特別的意思,而是指正常的吃西瓜的舉動,但是清朝時期卻發生了一件趣事,堂堂的乾隆皇帝,最後卻因為一件小小的吃瓜事件,與一個普通農民起了衝突,這是為啥呢?世人皆知,乾隆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很著名的一個君王,是「康乾盛世」中的最後一個皇帝。作為一個從爺爺和父親手裡接下盛世江山的人來說,乾隆的皇帝之路,可以稱得上是一帆風順。
  • 隋煬帝楊廣堅持修京杭大運河,只是為了享受嗎?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到了隋朝只不過是國家歷經幾個世紀分裂戰亂,再次統一後做的一次系統性整修以及打通疏浚而已。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南遷土地荒蕪;南方相對安靜,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北方仍是經濟重心,但南北經濟趨向平衡,揚州、蘇州、杭州、建康等南方城市相當繁榮,魚米之鄉活力已現。
  • 《乾隆迷路圖》標出「迷路」遇美食處引熱議
    在所有被傍的「大款」中,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是出鏡率最高的一個,與乾隆皇帝扯上關係的小吃,不完全統計就有燒雞、煮魚、油茶、煨湯、烙饃、腸粉、牛肉湯等多個品類,現在大家熟悉的褲帶面、奧灶面就在其中。網友評論,臊子麵都和他扯上關係了,「看來乾隆不僅下江南還走西口呢」!
  • 故宮倦勤齋的秘密:乾隆砸重金建成,竟然一天也沒住過!
    一路跟著節目探索歷史文化,從符望閣到迷樓再到倦勤齋,裡面的建築玄妙技巧,真真假假,正如乾隆的內心世界縮影,不愧是故宮中"秘密"最集中的地方……乾隆皇帝曾夢想"幹60年皇帝,然後退位'頤養天年'",在18世紀,這個屬於皇帝個人的夢想,都在這座秘密花園——倦勤齋裡實現了!
  • 尼泊爾入侵清朝,乾隆為何捨近求遠從東北調兵?他們是索倫虎兵!
    而要是跟清朝全盛時的面積相比,就更可憐了,差不多只有清朝國土面積的100分之一。如果把尼泊爾跟清朝做比較,說他們一個是螞蟻一個大象,一點都不過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歷史上尼泊爾這個螞蟻,竟然兩次入侵中國,在中國這個大象身上狠狠叮咬了兩下,把滿清皇帝嚇得魂不附體。滿清皇帝之所以被嚇了一跳,是因為他也沒有想到,一向溫順的尼泊爾會向大清發飆,向大清叫板。
  • 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
    大家好,這裡是「歷史自習室tv」,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他們倆使得大清朝的歷史在厚重之外,多了幾分民間的情趣,如果說滿朝的官員是大清朝天空裡的一群星星,那麼紀曉嵐就堪稱是星星裡的月亮,他不恃寵而驕,而是無論逆境順境,都忠心耿耿,為大清朝盡心盡力,毫無怨言,他是乾隆欽點的《四庫全書》策劃兼總編輯,在為乾隆效忠的時候,他的每一天都極具分量,言談舉止間的分寸尺度,拿捏得也是恰到好處,
  • 乾隆的三個皇后告訴你,什麼叫自古套路得人心
    風流痴情的皇帝,那就不得不提清朝的乾隆。江南的美女多,那裡風水好養人。乾隆就看上了這一點。經常下江南去尋覓他的「夏雨荷」,在江南搜羅來了不少美佳人。不僅他自己身體力行,經常微服出訪,他還讓大臣在民間為他留意,有合適的人選便送進宮去。
  •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時間:2018-05-16 09:59   來源:皮皮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意思,媽寶男是對乾隆皇帝是褒義還是貶義,這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歷史上的這位媽寶男乾隆皇帝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從前,人們對庭院情有獨鍾,無論是皇室還是平民,都喜歡庭院風格的建築,園林主要分為皇家園林、民間園林,中國園林大大小小有幾萬家,在這眾多園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四大園林,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以及蘇州拙政園和留園。
  • 【靜夜有聲】憶江南
    在《靜夜有聲》特別策劃【印象國潮】系列,這一季跟著著名主播棟棟娜娜和70位小主播讀詩詞,你還記得這些詩歌嗎?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詩詞是白居易的《憶江南》。 絕句·遲日江山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 這條小眾寶藏路線濃縮江南韻味!
    清乾隆二年(1737)畫家茅靜遠建。《乾隆府志》:「菜市河自斷河頭以北至艮山門,為橋一十有六,其一為寶善橋。」1929年,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在大營盤舉行,因此在梅東高橋至寶善橋路面修鋪碎石道以通汽車,故寶善橋改成平橋以利交通。1981年拓寬體育場路時將橋改建成雙曲拱鋼筋水泥橋。
  • 乾隆和金魚的故事,我驚了!
    生活美學| 禮儀文化 | 優選好禮歷代帝王喜素雅的單色釉器,乾隆獨愛花裡胡哨的粉彩、琺瑯器,不僅被後人群嘲「審美災難」「蓋章狂魔」,甚至還被吐槽「農家樂審美」,真是太沒面子了!又聽聞乾隆超級喜愛金魚,不知糟糕審美遇上金魚,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一起來看看吧!
  • 倦勤齋:乾隆暗自隱藏的小秘密,世人恐無幾人知曉
    說起咱們的乾隆爺那可是真幸運的一位皇帝啊,上面有康熙和雍正遺留下來的遺產,下面自己可以遊山玩水,享受江南的美好,乾隆非常的鐘情於江南,他為了看江南,特意建造了倦勤齋,把江南搬到了這裡,倦勤齋:乾隆暗自隱藏的小秘密,世人恐無幾人知曉。
  • 隋煬帝蕭皇后:隋唐之際的傳奇女性,真的服侍過六位帝王嗎
    隋煬帝蕭皇后是隋唐時期的一位傳奇女性,歷經北周、隋朝、唐朝三個朝代,很有才學,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美女。《隋唐演義》等小說中都說她十分妖媚,服侍過隋煬帝、宇文化及、竇建德、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唐太宗等六位帝王。那這是真的嗎,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梁公主
  • 蘇州「最低調」的古鎮,江南流水人家,勝似烏鎮!
    自古以來,江浙古城就吸引了許多文學藝術家和水墨作家,尤其是,該地區最著名的古代城市,尤其是當地名氣最大的古鎮如周莊和烏鎮,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遊客和節日來訪,看著粉牆黛瓦的建築和小橋流水的江南美景,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副中國水墨的畫卷。
  • 乾隆作詩4萬首,一首被郭德綱帶紅,一首入選小學課本還是抄襲?
    雪與蘆花融為一體,將雪的形態描繪得淋漓盡致,不過這最後的點睛之筆卻是由他人所續。這首挺有名,廣泛見於各種笑話,段子相聲之中。據說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訪到了杭州西湖,看著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就在這時,天空中竟然飄起了大雪。
  •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清朝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備受爭議的皇帝。得益於《戲說乾隆》、《銅齒鐵牙紀曉嵐》等電視劇,讓乾隆成為了歷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諸多電視劇中,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可謂君臣相得益彰,一個英明一個賢達,這對好基友一時傳為美談!
  • 日語版的清朝擴張版圖:你能看出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嗎?
    中國現代的版圖奠定於清朝。不過,由於一般過去所學的中學歷史課本很少講到清朝前期的開疆拓土,使得許多人對這一段歷史的了解是很少的。不過最新的教材已經明確講到了清朝前期的歷史貢獻,這一點是很大的進步。在網絡上,也有許多暫時清朝擴展的地圖,但是大多數製作不太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