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堅持修京杭大運河,只是為了享受嗎?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2021-01-09 老張聊史

隋朝的大運河並不是從零起步的,邗溝和江南河分別是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時期開鑿的。永濟渠前身是曹操下令開鑿的白溝,引黃河水入衛河,主要走的是衛河河道,通濟渠的水網自戰國至兩漢一直不斷在擴展延伸。到了隋朝只不過是國家歷經幾個世紀分裂戰亂,再次統一後做的一次系統性整修以及打通疏浚而已。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南遷土地荒蕪;南方相對安靜,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快,北方仍是經濟重心,但南北經濟趨向平衡,揚州、蘇州、杭州、建康等南方城市相當繁榮,魚米之鄉活力已現。隋朝與西魏、北周政治上一脈相承,均是關隴貴族八大柱國創建,定都長安,對抵禦西北方的勁敵外患很方便,但關中人多地狹、糧食供不應求,需要大量轉漕南方米帛,開通運河就是當務之急了。

運河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有利於運送糧草用兵高麗,終點在杭州可以南糧北調供應京師,最後由洛陽西給長安,這種格局長安三百多年,至唐末五代經濟重心南移為止。長安是政治中心,宗廟陵寢所在,權力中樞;洛陽是經濟中轉站,隋唐陪都,中原重鎮、運河樞紐。長安、洛陽、揚州、益州、蘇州、荊州、廣州、幽州、汴州、明州、洪州等城市是唐代的大都會。隋煬帝雄才大略,南下滅陳,統一全國;開通運河,澤被後世,可惜加重了人民負擔,拖垮了國力,隋朝二世滅亡,為人作了嫁衣。

楊廣做皇帝前在揚州做了九年總管,不會在短短的帝王生涯裡那麼迷戀揚州,更談不上什麼虛榮心。隋朝政治中心在長安,經濟中心在揚州,但當時東北的高句麗、西北的突厥都對政權形成了威脅,一再用兵,多次下江南一是為保障錢糧供應。二是隋朝是從後陳手上奪取的政權,江南一代正是後陳的勢力範圍,開築江南河也是穩定江南士大夫人心的需要。三是楊廣的勢力範圍在揚州一帶,隴西集團正是利用這點在背後搞鬼,他在長安沒待幾年,下江南也是從自身安全考慮。楊廣在揚州的行宮早在他當皇帝前就建成了,後來做了擴建而已,其規模比清代康熙乾隆的行宮要少的多,也小的多。看待歷史人物不能光憑後人的評說,要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綜合評價。

南陳是楊廣滅的(儘管是名義上的),所以楊廣把東南作為自己的發家/龍興之地,而且此地獨立於帝國管轄近300年,文化上、精神上、經濟上與新生的帝國格格不入,急需要全方位地與帝國加強聯繫,而交通就是一切的基本條件,這也是楊廣遷都洛陽的動機(跳出關隴勢力範圍,與關東貴族接近,打擊關隴貴族集團)。楊廣本是千古一帝,可惜太過急躁,結局比始皇帝還糟糕(秦隋相似,隋煬帝與始皇帝也有可比之處)。

京杭大運河其實是將歷朝歷代開鑿的運河連成片,最早只到洛陽,還來為了打高句麗才修到了北京。秦始皇徵嶺南與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是罪在當代,功在後世。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徵嶺南:導致秦二世而亡。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也導致隋二世而亡。大運河的開鑿是利在千秋的偉業、它利於民族的融合與統一,只是當時隋朝的國力沒有達到全線貫通的條件、才導致民怨與民亂!但放眼歷史長河看運河的貫通對隋以後民族的大統一發揮了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隋煬帝真的是暴君嗎?算得上一代明主,只是太急於求成
    弒父、殺兄、殘害忠良、禍害百姓、各種見不得人的宮闈秘事,楊廣全都做了,前幾年挖出楊廣之墓的新聞,更是讓他被千夫所指、遭萬人唾罵。然而胡適說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有關於隋煬帝的細節,如果仔細去研究,就會發現史書沒有告訴我們的真相。
  • 世界上裡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
    揚州著名的景點有很多,著名的就有京杭大運河等。它是世界上長度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跟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為什麼說京杭大運河特別偉大呢?它貫通南北,從杭州一直連接到北京。中途經過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及天津、北京。大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裡。
  • 隋煬帝一次下江南丟江山,清朝乾隆六下江南沒丟掉江山,這是為何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在他統治時期對外大張韃伐,三徵高句麗。對內大興苛政,百姓多有死傷。京杭大運河「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隋煬帝最大的貢獻。 伴隨著京杭大運河的修建,隋煬帝下江南巡視,結果身死國滅。而清代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國家卻安然無恙,這都是楊廣激起民怨不修德政而乾隆愛護民力珍視百姓的結果。 國家財政狀況不同 乾隆六下江南時,國家穩定,百姓富庶。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今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該古墓出土墓誌寫有「隋故煬帝墓誌」。因此前公布的距離此處墓葬不遠處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曹莊墓葬的「真偽」遭到質疑。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 京杭大運河外又一條大運河,貫通長江與珠江,從江西省可直通南海
    說到運河,我們都會想到京杭大運河,它修建於我國隋朝時期,連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南北5條大型河流,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社會經濟和水路交通等方面的作用,其實現階段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也屬於修建運河的性質,不過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水。
  • 從宋朝開始到清末,江西比浙江富裕,依據恰恰就是京杭大運河
    從宋朝開始到清末,江西比浙江富裕,依據恰恰就是京杭大運河!一種觀點認為,宋朝的時候,江西是不錯,出了很多文人,但是和浙江比,還是不及的。總不能拿江西南昌去比金衢吧?唐朝浙江開始富裕,到宋元是巔峰,史料都那麼多了,怎麼還能弄出一個江西比浙江富裕?江西那麼富大運河怎麼不過江西?
  • 將功抵過:昏君楊廣為何逐漸高大起來,他的所作允許就此洗白嗎?
    對於隋煬帝楊廣,史筆公認的暴君,淫君,昏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並非一無是處,聞名中外的大運河,就是他的作品。隨著歲月的流逝,楊廣對當時百姓的奴役與殘忍,本人的荒唐與淫逸,雖然讓當時的民眾苦不堪言,但是對於沒有經歷過這件事情的後世人,對楊廣的痛恨程度自然沒有當事人那般咬牙切齒。
  • 隋朝末帝不應是隋煬帝楊廣
    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嫡次子楊廣承繼帝位,是為隋煬帝。隋煬帝楊廣(劇照)楊廣為帝期間,貫通大運河、遷都洛陽及用兵吐谷渾、徵伐高句麗等行為,雖說不同程度地功在社稷,但也勞民傷財、動搖國本,不斷引發百姓的反抗,導致天下不寧、王朝欲墮。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如何客觀評價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
    也許是他所處的時代原因,也許是他年輕時所處環境的影響,留在歷史中的楊廣,並沒有飛起來,而是在原地不停的折騰,最終變成了跌落在下水道裡的老鼠,人人喊打。折騰,折騰,折騰一生,但是濺起的水花,留下烙印,大概就這樣三件大事和一件小事。大事傷身,小事要命。本來大事決定命運的常理,在他這裡被顛覆了。隋煬帝的第一件大事,是修建大運河。
  • 論京杭大運河區域生態基礎設施戰略和實施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東部溝通南北的重要水系,其本身在長期參與和影響河域的生態演化進程的情況下,已經成為中國東部區域生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其流域所面臨的快速城市化影響下的景觀生態問題在東部地區也有著廣泛的代表性。因此,以京杭大運河為骨架建立區域生態基礎設施,對中國東部區域國土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意義。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概念性方案比選中!驚豔海量效果圖
    重磅資訊   近日,「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建築概念性設計方案
  • 為何楊廣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諡法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並以隋煬帝楊廣為例,探究他為何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 前面說到,諡號是對一個人一生品行的評價,可以說王世充、竇建德、李淵這三個人有著自己的判準,站在不同立場上評價的楊廣也不一樣。 此外,作為想稱帝的人來說,這三個人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使用這幾個字追諡楊廣的。而之所以後世一直稱楊廣為隋煬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唐高祖李淵成為了最終的統治者。
  • 河南臺前縣召開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工作例會
    11月17日,我縣召開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工作例會會議分別聽取了水利局、自然資源局、夾河鄉政府對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展情況的匯報。劉銳指出,要克難攻堅,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按照已有的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突出工作重點,集中各方力量,共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臺前段的建設工作。
  • 大運河貫穿我國南北五大水系,長江洪水為什麼不能排到大運河?
    不過現實卻讓我們有些失望,我們沒法將長江多餘的洪水排到京杭大運河,因為長江兩側的京杭大運河河段,基本可以看作是長江的支流,也就是說它們的存在不僅沒法幫助長江分流洪水,反而要將多餘的水通過長江排到大海。首先我們要確定一個是,長江洪水能否自然「排」到京杭大運河?
  • 若隋煬帝當初不南下,他的隋朝是否會被滅,這2點能解釋這個問題
    對於隋朝這個短命的朝代,之所以如此短的時間就被唐朝滅掉,很多人對此總結的原因是,隋煬帝在暴政讓國家民不聊生,這其中尤其是隋煬帝後期直接前往到江南,離開關中,更是被認為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所在。那麼現在一個問題是,如果當初隋煬帝沒有離開關中的話,那麼隋朝的命運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 飛利浦: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照明設計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杭州市政府為在晚上吸引國內外遊客,同時也讓周邊市民享受美妙的夜間生活,展現了西湖溫和柔美的特點。京杭運河杭州段夜景照明改造工程在體現節能的同時,重新描繪城市的夜間名片,形成城市的色彩競爭力。
  • 我國這條大運河是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的五倍多,而且航行價值巨大
    今天我們說說運河,我國這條大運河是日本最長河流信濃川的五倍多,而且航行價值巨大——那就是京杭大運河。十幾年前走過一次京杭大運河到達杭州時,已經被大運河的魅力所徵服,這豈止是一條河,這是一條文化帶,是遺產長廊是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的顯示長廊。
  • 《中國大運河》完整版亮相央視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之前,《中國大運河》攝製組加班加點剪輯了其中與中國大運河申遺有關的三集,製作成「特別版」,於6月10日至12日連續三天搶先在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在助力大運河申遺的同時,更引起了多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