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嬴政開始稱帝的2000多年時間裡,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494位皇帝,這些皇帝有好有壞,要問誰最好誰最壞,好的君主當然羅列不過來,但是提到壞的君主,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隋煬帝楊廣。弒父、殺兄、殘害忠良、禍害百姓、各種見不得人的宮闈秘事,楊廣全都做了,前幾年挖出楊廣之墓的新聞,更是讓他被千夫所指、遭萬人唾罵。然而胡適說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有關於隋煬帝的細節,如果仔細去研究,就會發現史書沒有告訴我們的真相。
「煬」這個諡號的寓意非常不好,按照古人諡號的說法,這個字和「桀紂」一樣都帶有貶義,一般指君王罔顧禮法、作惡多端、勞民傷財、六親不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惡諡。隋煬帝楊廣是第一個擁有這種惡諡的人。
《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其實楊廣並非這麼不堪,楊廣少年聰慧,飽讀詩書,13歲被封為晉王,20歲就帶兵去江南滅亡陳國,之後又在揚州做了九年提督總管,任職期間受到了大臣和百姓的一致好評。隋文帝去世後楊廣繼位 ,他看到父親在國庫裡積攢的糧食都快爛掉了,於是開倉放糧,把糧食分給老百姓,還多次下令減免賦稅。
楊廣統治期間,首創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打破了關隴門閥壟斷文化和教育的局面,唐太宗曾經感慨:「是隋煬帝為我送來了人才。」隋煬帝修建京杭大運河,很多人說他是為了讓江南給他送美女才修建的,可事實上這條運河修建了整整五年,若真的愛美心切,豈會空等五年?
當時的隋朝十分富足,人口達到了890萬戶,而擁有「貞觀之治」美稱的唐太宗時期,人口也不過300萬戶。真正讓隋朝滅亡,讓楊廣背上暴君罵名的,是他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後操之過急,想要收復從前屬於中國藩屬國的高句麗。楊廣前後三次舉全國之力徵討高句麗,動用了大量的民夫百姓運輸糧草、修建運河,結果對他們壓榨太過,導致了朝廷內外烽火燎原的起義,最終無法控制導致隋朝滅亡。
史書中大多評價楊廣「昏庸殘暴」,但是對於國家和百姓來說,他只能稱得上是暴君,卻絕對不是一個昏君。一個昏庸無道的人怎麼可能會開鑿運河、減免賦稅、開創科舉、富國強兵呢?楊廣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以稱得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楊廣的錯誤在於,他把幾代人需要做的事情,都攬到了自己一個人的身上,而他自己又需要老百姓去幫他完成這種艱苦的任務,從而給百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承受不住重量的船翻了,國家也就滅亡了。
參考文獻:
《隋書》
《北史》
《諡法》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店氹沒動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