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隋煬帝,不僅徵高麗開運河,還是才華橫溢的主

2021-01-09 騰訊網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有好名聲的不多,但臭名昭著的不少,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皇帝這個位置上,要幹很多事情,尤其是事關國家命運的事情,普通人不一定能夠理解全面,自然會毀譽參半。比如說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度量衡,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遭到很多人的詬病,但從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來看,卻是功蓋千秋的大事。沒有秦始皇,或許中國也像歐洲一樣小國林立,相互扯皮。而今天國際間最激勵的競爭,就是標準的競爭,誰建立了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

隋朝和秦朝一樣,也是二代而亡,時間很短,但同樣影響深遠。隋煬帝開運河,對後世上千年都是大事。古代沒有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運河解決了南北運輸問題,而徵高麗對後世的影響同樣難以磨滅。

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敗亡幾乎都和東北有關。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唐朝滅亡;北宋被金國所滅;南宋被元朝所滅;明朝毀於李自成後,被清兵所滅;滿清後期日俄多次侵略中國;解放後,北方和東北都是戰備最緊張的地方。

可以說隋朝徵高麗並不是為了搶地盤,而是心腹之患,不得不為,但普通人並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重要性,只看到了各種徵戰和徭役。而倭寇歷史上三次覬覦中國都是以高麗為跳板,尤其滿清後期,倭寇吞併朝鮮,蠶食東北,進而強佔華北,妄圖蛇吞全中國。可以說東北這個地方幾千年來都是中原最重要的邊患。

隋煬帝這種長遠的眼光不為當時普通百姓所理解,但後人看清了高麗的重要性,。當然,隋煬帝留下的詩作也非常不錯,對後世影響還是很大的。今天一起看看他的兩首《春江花月夜》,後人熟知的《春江花月夜》一為張若虛的長詩,一為樂曲,但《春江花月夜》還真是一種樂府詩題,最早由陳後主所創,據說是糜爛豔曲,但陳後主的作品早已遺失,現存最早的就是隋煬帝楊廣寫的兩首:

其一: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這首詩很短,但氣勢非凡。楊廣借題生義,一掃陳後主題作的豔媚。黃昏時節,遠眺長江岸邊,暮靄沉沉,江水浩蕩,凌波微莽。「平不動」看似水波不興,平坦寧靜,實則春花如火,處處芬芳。

春夜潮生潮漲,滔滔東去。「將月去」、「帶星來」描述水波激蕩,月亮與星星交相輝映,此情此景氣勢宏大,在壯闊的景色中書寫時間的流逝。短短四句,將「春江花月夜」五種景色收納其中,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細細品味,如欣賞春風月夜之畫,風景情致容於一體。暮色潮水,月明星稀,宛若天堂。

其二: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二妃。

夜間的露水煥發出花的清香,春天的潭水蕩漾著明月的光輝。在漢水之上,遇到了出遊的女子,她們是否是湘江女神呢?

這是本樂府題現存最早的兩首作品,之後才有張若虛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如果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楊廣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兩者描寫春江花月夜景色是有相關性的,或者說張若虛受到了楊廣的啟發?楊廣這首詩在描繪春江花月夜方面,首開先河,有帶頭示範作用。楊廣詩中的「滿」字寫出花多無隙、簇簇擠擠的形狀,甚至超過杜甫的「千朵萬朵壓枝低」。「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描繪江流扶明月,潮水擁星光。意境絕佳,受啟發的張若虛,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脫化為: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是否可以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對楊廣詩作的闡述和升華?使之成為更具體更廣闊的春江月夜意境?

楊廣的詩風對後世影響較大,他的不少詩作常被後人模仿,而秦觀、馬致遠等甚至直接化用他的詩句。

相關焦點

  • 隋煬帝真的是暴君嗎?算得上一代明主,只是太急於求成
    然而胡適說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有關於隋煬帝的細節,如果仔細去研究,就會發現史書沒有告訴我們的真相。隋煬帝楊廣畫像「煬」這個諡號的寓意非常不好,按照古人諡號的說法,這個字和「桀紂」一樣都帶有貶義,一般指君王罔顧禮法、作惡多端、勞民傷財、六親不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惡諡。隋煬帝楊廣是第一個擁有這種惡諡的人。
  • 如何客觀評價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
    隋煬帝的第一件大事,是修建大運河。隋文帝時代時,修建了廣通渠和山陽渠。隨後為了掃滅陳國,又沿著春秋時吳跌差所開邢溝的舊道,開山陽讀,南起江都,北至山陽。而隋煬帝,不滿足這些運河的航程,為了提高交通的便利性。於605年(大業元年),隋煬帝徵發江南、淮北一百多萬民工,在北方修通濟渠,從洛陽西苑通到淮河邊的山陽,溝通洛水、黃河、淮水。
  • 隋煬帝楊廣堅持修京杭大運河,只是為了享受嗎?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隋朝與西魏、北周政治上一脈相承,均是關隴貴族八大柱國創建,定都長安,對抵禦西北方的勁敵外患很方便,但關中人多地狹、糧食供不應求,需要大量轉漕南方米帛,開通運河就是當務之急了。運河以東都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有利於運送糧草用兵高麗,終點在杭州可以南糧北調供應京師,最後由洛陽西給長安,這種格局長安三百多年,至唐末五代經濟重心南移為止。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揚子晚報記者 陳詠  墓主身份塵埃落定  隋煬帝僅餘兩顆牙齒,蕭皇后身高僅1.5米  牙齒年齡與隋煬帝年齡相符  今年3月,考古部門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中星海上紫郡」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
  • 世界上裡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
    這一句詩可影響了好多人,古代的揚州可以相當出名的,就是現代都還是個非常美麗的城市。揚州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城市,來遊玩的人也是絡繹不絕。揚州著名的景點有很多,著名的就有京杭大運河等。它是世界上長度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跟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為什麼說京杭大運河特別偉大呢?
  • 隋煬帝一次下江南丟江山,清朝乾隆六下江南沒丟掉江山,這是為何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在他統治時期對外大張韃伐,三徵高句麗。對內大興苛政,百姓多有死傷。京杭大運河「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隋煬帝最大的貢獻。而隋煬帝巡遊時,多年的戰爭和各種工程已經將國庫消耗大半,以致於他巡遊時還要周圍五百裡的百姓送上食物。這不僅是隋煬帝好大喜功,更是隋朝已經囊中羞澀的表現。
  • 若隋煬帝當初不南下,他的隋朝是否會被滅,這2點能解釋這個問題
    對於隋朝這個短命的朝代,之所以如此短的時間就被唐朝滅掉,很多人對此總結的原因是,隋煬帝在暴政讓國家民不聊生,這其中尤其是隋煬帝後期直接前往到江南,離開關中,更是被認為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所在。那麼現在一個問題是,如果當初隋煬帝沒有離開關中的話,那麼隋朝的命運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 我國最長的一條古建運河,流經四省兩市,也是世界最長的古運河
    京杭大運河建於隋代,我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運河,全長1794公裡,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兩市,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個水系,有效地改善了中國南北方向天然水系不足的難題,即使在陸上交通和空中運輸部充分發達的今天,京杭大運河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視
  •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鐵鑊鎮水」
    揚州三灣重現運河帆影 顧瀟 攝9月7日,3艘風帆船和7隻鐵鑊來到古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段,將在這裡重現運河帆影和鐵鑊鎮水這些大運河文化元素。年過七旬的張懷清,家住運河三灣旁,他的記憶裡,幾十年前,來往古運河的船隻,大多還是風帆船。韓秋顧瀟「百舸爭流,千帆競過」是曾經古運河風帆船的真實寫照。運河三灣風景區負責人王石群說,隨著機動船隻的興起,風帆船已成為稀有之物,市民在城區難得見風帆船。
  • 狂妄的日本致書稱「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看隋煬帝如何處理
    四、隋煬帝派使出訪日本,大受歡迎令小野妹子驚喜萬分的是,這年四月隋煬帝派文林郎裴世清為使,一行13人,同倭國、百濟使者一道,取道百濟出使日本。當時隋、倭國力相差懸殊,日方大可不必也沒有力量與隋煬帝分庭抗禮,其意不過是想藉助平等外交,提高日本皇室的權威,削弱國內大姓和地方「國造」的勢力。然而,隋使裴世清一行在難波一住就是50來天.於8月3日才被迎至飛鳥。從史書所記實際情況來看,大和朝廷不僅對隋使裴世清的接待十分隆重,而且態度誠懇、謙恭。
  • 千古帝王之隋煬帝外傳——大隋第一詩人
    #  隋煬帝是何許人?   隋煬帝楊廣畫像  然而隋煬帝楊廣卻是一位才情美的皇帝,在中國古代帝王中能夠同時擁有千秋功業和個人才情的皇帝那是幾乎沒有的,但是隋煬帝卻能夠算得上是這麼一位。當然,反過來的例子那也是不少啊,像什麼南唐後主李煜,賦詩繪畫彈琴作曲,哪個不是樣樣精通呢?但是根本就不會治理國家,最終成為了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那是了不起的大畫家大書法家啊,同樣也是不懂治國,最終亡國被俘,客死異國他鄉。能夠把君主的功業和個人的才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那隋煬帝楊廣絕對是這麼一位的。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唐朝:趙元楷媚主貶官 諂諛獻媚自取其辱
    或巧言令色,朋黨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花言巧語的奉承,哄得那些庸君暗主暈頭轉向,被他們蒙蔽了還全然不知。歷史上終究還是昏庸的暗主居多,所以佞人、諛臣之類大有市場,這些人辦事無能,拍馬有術,慣會投合別人的心思,因此也就往往官運亨通,青雲直上。
  • 【運河故事】運河擺渡老船工
    據在世老船工回憶,政府造船設渡口應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在渡口擺渡船上活躍著一幫船工,都是運河兩岸的年輕人,他們不辭勞苦,夜以繼日地穿梭於運河兩岸,其中有一位船工一米八的個子,黑呦呦的皮膚,年輕力壯,血氣方剛,衝篙、擺舵、套繩、拉纜都是技術一流,準確無誤,是船上的主要骨幹,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尊稱喊他「王大個」,他,就是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奉獻了三十五個年頭的老船工,我的父親王義臣。
  • 隋煬帝統治的隋朝本身處境糟糕,他身上肩負重任世人無法理解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有著比較大的影響,不僅是因為他的暴行,其實也是因為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可能大多數人對他的了解都是一個暴君,楊廣被世人所唾棄,他的許多舉動都引起了大家的憤怒。但實際上,隋煬帝是一個值得探究的人物,他雖然犯下了很多的過錯,但也有一定的成就,這是我們不能否認的。
  • 夏天風卷雪凍死數萬人,隋煬帝曾遭遇甘肅第二個最冷時期
    其實,甘肅的低溫時期,隋煬帝在1400多年前就遇到過。公元609年夏天,隋煬帝翻越祁連山,遭遇風卷雪,數萬人被凍死!他所遭遇的是甘肅歷史上第二個最冷時期。吐谷渾襲擾絲綢之路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 一條運河,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為何對巴拿馬運河情有獨鍾?
    一條運河,牽扯到了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策劃巴拿馬獨立僅僅只是為了運河嗎?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巴拿馬運河與三個國家間的故事/1,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其實早在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就早已意識到這條打通南北美洲間的運河,價值到底有多大了。但受限於時代技術水平以及資金,就連強盛一時的西班牙王國也不得打退堂鼓,這一耽擱就是三個世紀的時間,直到法國人開始著手開發巴拿馬運河。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馬環球小姐,看起來還是更加偏向於歐洲人) 但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開鑿運河的事情一直沒啥實質性進展,直到1814年,西班牙政府終於決定開鑿運河時,然而卻碰上了轟轟烈烈的拉美獨立運動,修運河的事情又被擱置了。
  • 巴拿馬運河如何成為國家的「名片」?回望「運河之國」的百年風雲
    引言「運河」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運河主要用於灌溉,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運河逐漸擁有了諸多功能,航運、排澇等與運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運河也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得力助手」。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重要航運通道,自開鑿以來,巴拿馬運河就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通過水路,不僅極大的縮短了各個海岸之間的航程,在戰爭時期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航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正是通過巴拿馬運河向幾乎被摧毀的太平洋艦隊提供補給的。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巴拿馬運河在人類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