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礦坑「變形記」

2020-12-05 牙克石融媒

冬日暖陽。積雪的掩映下,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靈泉露天礦巨大的礦坑讓人震撼。開發於1902年的扎賚諾爾礦區,是內蒙古現代煤炭工業的起點和煤炭工業的搖籃。

冬日暖陽,鳥瞰扎賚諾爾煤業公司靈泉露天礦巨大的礦坑。

靈泉露天礦投產於1966年。在為國家貢獻了5000多萬噸優質煤炭後,因可採資源枯竭於2017年6月停產閉坑。經過50餘年的開採,靈泉露天礦形成了4.9平方公裡的巨大礦坑及13平方公裡的排土場。

白雪鋪蓋下的礦坑。

扎賚諾爾煤業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馬鄉林說,「靈泉露天礦從60年代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國家貢獻了能源,但是也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礦坑,破壞了自然環境。由於歷史條件限制,一直沒有進行治理。近年來,扎煤公司認真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3年開始進行了露天礦坑的局部治理。2017年露天礦閉坑之後,進一步加大了礦坑的治理力度。」

冬季,礦工們修整礦坑邊坡。

疏導地下湧水。

礦坑邊坡生長的沙棘果在白雪的襯託下格外顯眼。

2013年,為減少露天開採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扎煤公司超前進行復墾綠化工作,在露天礦坑及排土場利用坑內積水種草植樹、培育苗木。靈泉露天礦坑的巨變始於2017年。這一年,扎煤公司與當地政府聯手,啟動了露天礦環境治理工程。

靈泉露天礦礦長張孝海,實際上是個不在負責採煤的礦長。2019年,隨著靈泉露天礦停產閉坑,他和礦上180名職工一起,從採掘工轉身成為綠化人。

春天種草植樹、夏季管護澆水、秋天挖坑補植、冬季防火治水,靈泉露天礦復墾隊的職工一年四季都奮戰礦山環境治理的第一線。張孝海介紹,今年,他們種樹3000畝,修了18公裡的路,架設了3公裡高壓線和3臺變壓器。春季種草植樹最忙的時候,職工們從早晨5點晚上幹到9點。春夏時節,職工們沒有休過一天班。

春季,機械平整礦坑邊坡。

春季,礦坑邊坡植樹。

種植沙棘果樹。

2013年以來,扎煤公司治理靈泉露天礦坑投入達1.6億元。露天礦植被恢復面積已達720萬平方米,全區域植被覆蓋率達到40.6%。目前,露天礦已完成了12.1平方公裡的環境治理。

隨著復墾綠化區域的逐年擴大,礦坑內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野鴨、大雁、草原鷹、野兔、狐貍等多種野生動物出沒其中。2019年,露天礦正式列入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

今年,扎煤公司委託專業公司完成了靈泉露天礦排土場地質環境治理方案,編制了排土場生態恢復設計,完成了小廢棄排土場、南排土場局部削坡、整形等工作,鋪設了主灌溉排水管線,排土場邊坡治理等環境治理恢復將在兩年內完成。「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就是要給父老鄉親和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張孝海說。

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讓治理後的礦山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扎煤人的終極追求。扎煤人在露天礦區種植沙棘、沙果等經濟林,10萬株沙棘已經掛果;在排土場上發展光伏,面積已達3.08平方公裡;利用礦坑地下水開發魚塘,投放了4000斤魚苗。

礦坑的草叢中經常有野生動物出沒。

扎煤公司正積極探索林農間種,林間種植中藥材、葵花,通過在露天礦區發展種養業,建成困難職工幫扶基地。露天礦區是猛獁象化石和扎賚諾爾人頭骨化石發現地,多年開發遺留下了蒸汽機車、電鏟、鉤機等採礦工具,扎煤公司正謀劃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在露天礦區開發工業遺蹟旅遊……

李長新就是困難職工幫扶基地的受益者。作為露天礦復墾隊的一名水土保持工,母親和妻子的治療費用加上孩子大學的學費,成了他經濟上的沉重負擔。露天礦礦坑有著豐富的水源和場地,2019年,露天礦為李長新提供了養殖場地,並安排他看守泵站,讓他在工作之餘飼養白鵝。

李長新買進了800隻鵝雛,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精心飼養白鵝。礦坑下散養的大鵝贏得了人們的青睞,李長新的養鵝收入了六七萬元。

李長新利用露天礦坑的水源和場地飼養的白鵝。

變化的不僅僅是露天礦區。多年來,扎煤公司堅持「邊開採邊治理」的原則,開展了地表裂縫治理、植被恢復、壩體修築、地表塌陷及變形監測等治理工程,在經營環境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治理礦山生態環境。

鳥瞰恢復綠色後的礦坑。

2008年開始,扎煤公司投資1.4億元,在現有的4個生產礦分別建立了3個水處理廠。礦井疏幹水經過處理後,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處理後的中水用於廠內電廠,綠化用水和溼地的補充水,實現了循環利用。大氣方面,從2018年開始,扎煤公司投資9700萬元,對3個礦的供熱鍋爐進行了改造,用電廠集中供熱的方式取代了各礦原來供暖所需要的鍋爐。2019年,扎煤公司投資3390萬元,對靈東、靈泉兩礦落地煤場進行了封閉改造。明年完工後,將實現採煤不見煤。

馬鄉林表示:「十四五」發展時期,扎煤公司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全力對露天礦排土場邊坡未治理區域進行治理,確保在2025年全面完成基本治理。


(來源:《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編輯:戴文宸 監審:趙宗傑)

相關焦點

  • 露天礦坑,撫順和阜新都說自己是最大
    遼寧撫順和阜新都曾經是東北甚至是中國重要的採煤基地,現在兩座城市經過百年的開採,都留下了巨大的礦坑。撫順西露天礦坑撫順西露天礦坑撫順西露天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礦礦坑位於撫順市望花、新撫、東洲三個區的交界處,南側為千臺山,東側為市區公路和電鐵線路,與東露天礦採場毗鄰,西側為古城子河,北側就是撫順市中心區。西露天礦主要產品為煤炭和油母頁巖,還盛產稀有礦物質煤精和琥珀,煤精可雕刻成各種工藝品,琥珀可以製作項鍊等裝飾品。
  • 視頻|歷時26年挖出來的中國最大人造露天礦坑長什麼樣?
    在甘肅金昌市區西南部龍首山脈北坡,有一處長1300米、寬700米、深310餘米的橢圓形人造天坑,這是中國最大的人造露天礦坑,也是鎳都開拓者們淘出第一桶「金」的地方。金川露天老礦坑,是金川公司1964年以來三次大爆破後陸續開挖鎳礦石形成的巨大人造天坑,屬於大型工業遺蹟,前後開採共用了26年的時間。1964年在當時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曾有千餘名工人在這裡進行開採工作。金川露天老礦坑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了急需的有色金屬,使中國徹底摘掉了「貧鎳國」的帽子。
  • 地球的「傷疤」:太空看十大露天礦坑
    從太空,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活動在地球留下的最明顯的「疤痕」——露天礦。以下是《連線》雜誌搜集的太空人和衛星從太空拍到的最大、最壯觀、最令人感興趣的露天礦。今天,深達1780英尺(約合540米)的伯克利露天礦注滿了900英尺(約合270米)的汙水,裡面摻雜有金屬以及砷、鎘、銅、鋅、黃鐵礦、硫酸等化學物質。汙水的酸性同蓄電池電解液(battery acid)差不多,可以直接從中「開採」銅。目前,伯克利露天礦已被美國聯邦政府列為「超級基金」(Superfund)有害物處理場地,因為它可能會對周邊地下水造成汙染。
  • 亞洲「最低最大」的礦坑,開發至今已有100多年,就在中國!
    亞洲「最低最大」的礦坑,開發至今已有100多年,就在中國!西露天礦坑,這個礦坑的東西長6.6公裡,南北寬2.2公裡,總面積為10.87平方公裡,總空間為21億立方米。這個地方由於它的面積大,所以開採的力度也隨之加大,正是因為這樣擴大性的開發,才讓這個地方越來越低,也慢慢成為了亞洲最低最大的一個礦坑。西露天礦場的開發但現在為止有100多年,人們依靠著這個地方生存和發展。
  • 24張照片再現被遺忘的礦坑,色彩斑斕令人震撼
    但當這些寶貴的資源物質逐漸被人類消耗殆盡,留下滿目蒼夷的礦坑,人類正在用毀滅性色彩方式侵蝕著地球。日前,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最新發布一期「人類場景」為主題的圖集,向人們展示了採礦是如何以驚人方式改變地球表面。
  • 「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圖為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利用露天礦坑改造成的景觀。初冬已至,儘管寒風席捲江畔,但一江兩岸依然草木蔥蘢。行走在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平整乾淨的草地和熙熙攘攘的遊客。依山而建的水上項目驚險刺激、「群星聚集」的動物樂園吸睛留人,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座塵土飛揚的露天礦石開採場。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我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滿目蒼夷的礦坑,傷痕累累的地球表面
    1、圖中是新疆阿爾泰可可託海「3號偉晶礦」,這是全球最大的礦坑之一,該礦坑發現了84種礦物質。3、翡翠湖經歷多年採礦最後殘留鹽和其他礦物質,從而使礦坑滲水形成綠色湖泊。20、在印度賈坎德邦Mahagama地區附近,一座露天煤礦一直延伸至地平線,該露天坑底深度達幾十米。
  • 實拍「中國第一爆」發生地:白銀露天礦遺址,知道這裡的遊客不多
    不過,隨著礦產的不斷開採,礦資源逐漸枯竭且禁止開採,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座座廢棄的礦坑礦洞,其中不乏一些露天礦遺址,其中在白銀市比較著名的是火焰山礦坑遺址,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白銀市的旅遊景點,並將建立白銀國家礦山公園,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過往的那段歷史歲月。
  • 長沙跳馬鎮龜坡廢棄礦山舊礦坑變綠 鳥兒蟲兒都回來了
    它是長沙綠心第一個已完 成的礦坑生態修復項目。圖/記者金林2018年,長沙雨花區跳馬鎮跳馬村龜坡廢棄礦坑生態修復項目,礦坑外形宛若一個巨大的「心」,而一片片裸露的巖土卻在「心」上刻出了疤痕。2019年,這顆黃色白色交雜的「心臟」終於恢復了本色,用小「綠心」之變見證了長株潭的「綠變」。
  • 礦坑公園燒的是煤泥,裡面是歷史人文與礦坑文化
    礦坑公園以湯山現狀地形地貌為基礎,深耕歷史人文與礦坑文化,採用一系列燒制煤炭時用料更多,燒制煤炭工藝更複雜,燒煤時煤炭不易外流,成熟的鑄造工藝加工出煤鍋,加上他為深度礦坑,地溫低,礦坑內容積更大更有可能燒窯泥巴煮煤,經多個環節的逐個升溫之後,鐵鍋就自然流出了。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丨百年礦坑綠色蝶變
    韓松指著礦坑西側的生態修復示範區說,去年現場監督檢查發現相關公司存在「栽植淺、露苗根、踩不實」的栽植質量問題後,立即要求該單位以此為鑑,重點排查工作作風問題,進而又在全集團範圍內將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納入巡察、檢查調研等重點內容。目前,撫礦集團正對近6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整形、回填黃土。
  • 《變形記》的主人公到底變成了一隻什麼蟲子?
    《變形記》初版封面 最近,我引進出版了根據《變形記》改編的同名圖像小說,繼《生火》《白鯨記》《局外人》《追尋逝去的時光》等作品後,《變形記》
  • 《礦坑之下》手套屬性效果一覽
    手套是玩家在《礦坑之下》中探險時可以獲得的聖物裝備,不過需要玩家達成一定的條件才能解鎖,下邊就給大家帶來礦坑之下手套的屬性效果介紹
  • 一個礦坑的前世今生
    後因多年開山採礦,鷙山山體逐漸殘破,變成被遺棄的礦坑。鷙山實景2014年,鳳凰鎮人民政府與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織公開招標,謀劃鷙山片區未來發展的藍圖,最終確定深圳市規劃院上海分院為中標單位,負責深化整合設計。
  • 重慶九龍坡:修復礦坑「瘡疤」 綠化美麗家園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 沙坪垻:昔日廢「礦坑」 今朝好景色
    隨著採石場的全面關閉,大大小小的採石場漸漸成為一個個雜草叢生、被視為無用的凹陷荒地,有的還是深達幾十米的「礦坑」。「像這樣深淺不一的『礦坑』,中梁鎮大概有20個,其中在我們永寧寺村就有16個。」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採石場關閉後,由於前期的過度開發,周邊植被的破壞,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時常發生。甚至有的因地下水的不斷滲透,形成了深達幾十米的「堰塘」,成了當地最大的安全隱患。
  • 沙坪垻:礦坑生態修復 村民回流創業
    「從來都沒想過這些礦坑有朝一日會變成一處景觀。如果沒有關停採石場,遇到颳風天,塵土飛揚,那場景就跟下雪一樣,房子瓦片上全是厚厚的灰層。」沙坪垻區中梁鎮永寧寺村村民說起今昔對比,恍若隔世。2010年,中梁鎮轄區所有採石場全面關停,大大小小的採石場成為一個個雜草叢生甚至深達幾十米的礦坑。「整個中梁鎮大概有深淺不一的礦坑20個,我們村就有16個。」村民說,由於前期過度開發,周邊植被被破壞,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時常發生。採石場的關閉還直接影響到村民的收入,被迫下崗,土地無法耕種,唯一的選擇只有外出務工。
  • 南京六合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至此,南京市六合區長江經濟帶10公裡範圍內12個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全面完成,修復治理總面積144.757公頃,佔南京市總任務34%,修復後新增農用地77.19公頃、耕地(旱地、水田)面積65.13公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民生效益的疊加呈現。
  • 《礦坑之下》熊型指環屬性效果一覽
    熊型指環是玩家在《礦坑之下》中探險時可以獲得的聖物裝備,不過需要玩家達成一定的條件才能解鎖,下邊就給大家帶來礦坑之下熊型指環的屬性效果介紹
  •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文旅產業基地
    有誰能想到,這個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坑,如今正成為滑雪網紅打卡地。伊甸園產業小鎮位於薊州區燕山西大街以北,總佔地1700餘畝,其中礦坑治理區域用地800畝,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整個小鎮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休閒旅遊產業區,包括一所國際生態教育學校等;另外一部分是生態教育產業區,包括一座自然博物館等。雖然正值寒冬,但伊甸園產業小鎮施工現場一天都沒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