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垻:礦坑生態修復 村民回流創業

2020-12-04 金臺資訊

「從來都沒想過這些礦坑有朝一日會變成一處景觀。如果沒有關停採石場,遇到颳風天,塵土飛揚,那場景就跟下雪一樣,房子瓦片上全是厚厚的灰層。」沙坪垻區中梁鎮永寧寺村村民說起今昔對比,恍若隔世。

關停 陷入新困境

一方面,要面對採石場帶來的環境問題困擾;另一方面,生活所迫不得不成為採石工人。永寧寺村村民在矛盾中搖擺掙扎了30多年。

2010年,中梁鎮轄區所有採石場全面關停,大大小小的採石場成為一個個雜草叢生甚至深達幾十米的礦坑。「整個中梁鎮大概有深淺不一的礦坑20個,我們村就有16個。」村民說,由於前期過度開發,周邊植被被破壞,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時常發生。

採石場的關閉還直接影響到村民的收入,被迫下崗,土地無法耕種,唯一的選擇只有外出務工。很長一段時間,永寧寺村的青壯勞動力全部外出,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30多年的開山採石,也沒能讓當地集體經濟壯大起來,反而還負債七八萬元。

治理 礦坑變景觀

怎麼治理?是逐個治理還是全部推進?沙坪垻區早期從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控制山體滑坡入手,對安全隱患較大的礦坑先實施削坡處理。

穩定了山體後,2019年沙坪垻區又啟動新一輪廢棄採石場治理工作,把原來的分散治理模式轉換到規劃引領上來。關停的20個礦坑被納入《中梁鎮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項目》中,863.62畝治理面積從2020年起分為5個獨立的項目進行修復。工作啟動以來,先後聘請專家制定方案,實行「一坑一策」開展礦坑回填、掛壁護坡、生態復綠等一系列措施,對廢棄礦坑從內到外開展系統治理。

一湖碧水,兩岸綠草,新建的休閒步道美觀實用……「一坑一策」治理下,廢棄礦坑搖身變成了一處處別致的景觀、一個個休閒娛樂的公園。

回村 產業現活力

安全隱患消除了,村容村貌好起來了。從2014年開始,中梁鎮逐步在可利用的土地上引進社會資金,以觀光休閒農業為主,發展起草莓、藍莓、有機蔬菜等產業。村民們也逐漸被吸引回村,從曾經灰塵滿面的採石工變成了創業者和園丁。

離礦坑較近的一些村民借著地利搞起了農家樂,「盧家寨」就是遠近聞名的一家。曾經在採石場務工的村民圍繞一個大礦坑,先後從其他村民手中流轉了600多畝礦山坡地,利用礦坑養殖生態魚,在礦坑崖壁間栽種桃子、李子、葡萄等水果。幾年過去,魚兒肥美水果新鮮,遊客不斷。

隨後,佔地768畝的「荷塘月色」休閒農業生態園、430餘畝「永寧生態園」等休閒農業綜合體相繼在永寧寺村開辦,垂釣觀光、水果採摘、休閒體驗、餐飲住宿等一系列農村休閒服務產業生機勃勃,前後吸引來社會資金約4000萬元。加上本土轉型投資,永寧寺村投入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資金達到了6000餘萬元,全村3500多畝土地實現了集約經營。

以「公司 集體 專家 農戶」的新模式生態茶園也完成了農綜項目資金500餘萬元建設和「渝沙」牌商標註冊。4個合作社292名村民入股,每年都將實現保底分紅。永寧寺村正煥發出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

沙坪垻區融媒體中心 張浩

相關焦點

  • 沙坪垻:昔日廢「礦坑」 今朝好景色
    關閉:村民陷入新困境由於長期的開山採石,你都能想像得到當地「滿目瘡痍」的生態環境。隨著採石場的全面關閉,大大小小的採石場漸漸成為一個個雜草叢生、被視為無用的凹陷荒地,有的還是深達幾十米的「礦坑」。「像這樣深淺不一的『礦坑』,中梁鎮大概有20個,其中在我們永寧寺村就有16個。」
  • 以督促改見成效|淄博: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 採石礦坑變身森
    淄博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採石礦坑變身森林公園□ 本報記者 陳曉婉冬日的陽光下,淄博九頂山森林公園滿眼蒼翠,風景宜人。眼前這片佔地廣闊、如森林般幽靜的公園景區,曾經是水土流失嚴重、漫天塵土、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
  • 重慶九龍坡:修復礦坑「瘡疤」 綠化美麗家園
    經過生態修復後的九龍坡區中梁山綠意盎然(11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11月16日,遊客在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遊覽。
  •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文旅產業基地
    有誰能想到,這個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坑,如今正成為滑雪網紅打卡地。伊甸園產業小鎮位於薊州區燕山西大街以北,總佔地1700餘畝,其中礦坑治理區域用地800畝,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整個小鎮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休閒旅遊產業區,包括一所國際生態教育學校等;另外一部分是生態教育產業區,包括一座自然博物館等。雖然正值寒冬,但伊甸園產業小鎮施工現場一天都沒停歇。
  • 中國十七冶集團:廢棄礦坑的50天生態「蝶變」
    在安徽靈璧縣一般工業固廢填埋處置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十七冶集團項目部牢牢踐行「兩山論」理論,以獨特的施工設計思路,綜合利用地下水導排系統、HDPE防滲膜等先進技術與新型材料,將綠色施工的理念牢記於心,把生態修復的目標實踐於行,成功建造起一座精品優質的綠色環保工程,為靈璧縣人民健康安全和當地生態環保事業織就了一道可靠的「防護網」。
  • ...專訪蒙草生態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創業人才團隊
    蒙草生態執行總裁高俊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礦山生態修復是各不同類型生態修復中相對難啃的『硬骨頭』,涉及地質、土壤、水文、植被、微生物等多項專業領域,團隊獲評『草原英才』是自治區對蒙草礦山生態修復從勘測、規劃、設計、實施、管養護等全產業鏈條上技術體系的認可,團隊還將把礦山生態修復的技術和經驗總結出來體系化、標準化,同時開展關鍵技術攻堅與示範應用,完善科研與應用一體化的修復模式
  • 薊州區全面加快伊甸園產業小鎮建設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文旅產業...
    有誰能想到,這個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坑,如今正成為滑雪網紅打卡地。  伊甸園產業小鎮位於薊州區燕山西大街以北,總佔地1700餘畝,其中礦坑治理區域用地800畝,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整個小鎮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休閒旅遊產業區,包括一所國際生態教育學校等;另外一部分是生態教育產業區,包括一座自然博物館等。  雖然正值寒冬,但伊甸園產業小鎮施工現場一天都沒停歇。
  • 鳳陽縣修復礦山生態,重塑綠水青山
    鳳陽縣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以南部和西部山區分布的石英巖、石灰巖為縣兩大優勢礦種,多年前,由於粗放式開採,造成很多山體滿目瘡痍,千瘡百孔,極大破壞生態環境,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了加強礦山治理,該縣成立了全縣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縣鎮村三級林長和林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通過義務植樹、林長調研、責任區巡查、林長聯席會議等形式積極履職,全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建設。
  • 南京六合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至此,南京市六合區長江經濟帶10公裡範圍內12個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全面完成,修復治理總面積144.757公頃,佔南京市總任務34%,修復後新增農用地77.19公頃、耕地(旱地、水田)面積65.13公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民生效益的疊加呈現。
  • 長沙跳馬鎮龜坡廢棄礦山舊礦坑變綠 鳥兒蟲兒都回來了
    它是長沙綠心第一個已完 成的礦坑生態修復項目。圖/記者金林2018年,長沙雨花區跳馬鎮跳馬村龜坡廢棄礦坑生態修復項目,礦坑外形宛若一個巨大的「心」,而一片片裸露的巖土卻在「心」上刻出了疤痕。2019年,這顆黃色白色交雜的「心臟」終於恢復了本色,用小「綠心」之變見證了長株潭的「綠變」。
  • 江濤帶隊調研沙坪垻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生態為基謀綠色轉型,乘勢...
    本報訊(記者 袁僑偲) 11月25日,區委書記江濤帶隊調研我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人民生活的增長點。區委副書記許寧參加調研。普照寺水庫位於中梁鎮,是我區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的重要節點,曾因汙水直排等問題,一度造成水庫汙泥淤積嚴重,水質變壞。
  • 「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我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市近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掠影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市近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掠影 2021-01-16 1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沙坪垻:水清了 岸美了 老百姓也樂了
    沙坪垻區回龍壩鎮大橋村萬家橋社居民陳大伯感慨道。 「臭水溝「變身清澈河流 亂倒亂排、環保設施不足導致曾經的橋東河一度成為遠近皆知的「臭水溝」,人人避而遠之。從2018年起,回龍壩鎮集中力量開展重點環境問題河道整治,一河一策針對性治理,多次召開橋東河治理黨政聯席專項會議,實施場鎮雨汙分流、主管網分流和環境改造工程。
  • 廈門過芸溪生態修復記:拆掉鴨棚,打造花徑綠道
    過芸溪生態修復記東南網12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世雄 潘抒捷 通訊員 楊志藝)作為廈門海滄的母親河,幹流總長15.1公裡、流經6個村的過芸溪,流域範圍內養殖業、瑪瑙加工業規模較大,曾存在瑪瑙小作坊多、蛋鴨養殖多及汙水亂排、河道亂佔等亂象,流域水質差,嚴重影響沿線村民生活品質和河道防洪排澇能力。
  • 一個礦坑的前世今生
    >一種詩意棲居的生活狀態一派遠離喧囂的田園風光一種回歸和諧的怡然享受項目定位來自於三個問題的思考:# 如何通過新型城鎮化的路徑探索,構築新型的城鄉關係;# 如何借力區域發展大勢,通過特色產品策劃,打造生態修復新亮點
  • 舊廠房復活:QUARRY礦坑的工業旅遊改造
    案例背景介紹Evergreen Brickworks坐落於Don Valley Park的山谷中,是一座礦坑磚廠。它擁有著一座巨大的採石場礦坑和燒制磚頭的工廠,以及一些倉儲廠房。從1980年起,由於產業變革,它完全被廢棄使用。經過20年的廢棄它在Evergreen的設計和經營下,以工業用地的自適應再利用及棕地修復、生態修復的典型案例重新煥發生機。
  • 露天礦坑「變形記」
    近年來,扎煤公司認真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3年開始進行了露天礦坑的局部治理。2017年露天礦閉坑之後,進一步加大了礦坑的治理力度。」2013年,為減少露天開採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扎煤公司超前進行復墾綠化工作,在露天礦坑及排土場利用坑內積水種草植樹、培育苗木。靈泉露天礦坑的巨變始於2017年。這一年,扎煤公司與當地政府聯手,啟動了露天礦環境治理工程。
  • 安徽當塗:百畝廢棄礦坑 蝶變成「景觀公園」
    其中,瑤池礦坑運動項目體驗區,是原國安礦業的一處廢棄礦坑,佔地面積120畝,通過加固穩定山體修坡治理改造成旅遊景點。改建後的主題樂園景觀有:瀑布(直線瀑布、臺階瀑布)、觀景臺、李白雕像、玻璃棧道、玻璃彩虹橋、攀巖活動區、高空蹦極、空中滑索、滑翔飛翼、湖景親水娛樂等。該項目將是當塗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礦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