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七冶集團:廢棄礦坑的50天生態「蝶變」

2020-12-04 金臺資訊

從一個廢棄許久的礦坑,到一座現代化的填埋場,翻天覆地改變的背後,是十七冶建設者默默無聞的耕耘。50天實現生態「蝶變」,更離不開十七冶建設者無微不至的呵護。在安徽靈璧縣一般工業固廢填埋處置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十七冶集團項目部牢牢踐行「兩山論」理論,以獨特的施工設計思路,綜合利用地下水導排系統、HDPE防滲膜等先進技術與新型材料,將綠色施工的理念牢記於心,把生態修復的目標實踐於行,成功建造起一座精品優質的綠色環保工程,為靈璧縣人民健康安全和當地生態環保事業織就了一道可靠的「防護網」。

靈璧縣一般工業固廢填埋處置工程項目位於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虞姬鄉三山礦坑,佔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填埋庫區有效庫容200000立方米。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垃圾壩、防滲系統工程、雨水及地下水導排系統、滲瀝液等導排及處理系統、填埋氣體的收集導排以及環境檢測系統等,建成後主要用於填埋工業固體廢棄物,對靈璧縣生態環境保護髮揮著重要作用。自2020年9月6日進場施工開始,項目部始終秉持綠色施工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強化環保標準貫徹執行,於10月26日順利竣工,實現了廢棄礦坑的生態「蝶變」。

三山礦坑是靈璧諸多採石場遺留下來的礦坑之一,昔日貢獻了大量礦石資源,如今隨著開採的礦石資源逐漸枯竭,一系列生態問題開始暴露出來:粗放開採導致巖石裸露,長時間經雨水衝刷易引發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礦坑遺留的廢水呈酸性,不利於植物的正常生長;沒有有效的隔離措施,廢水極有可能滲入地下水,影響當地居民飲水安全……對礦坑的改造升級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第一次見到真實的礦坑,比想像中還要大很多呢。」不少年輕小夥子在現場勘察時,都發出這樣的感嘆。經過長達數天的實際勘察和研究分析,項目部得出了「這個礦坑,很適合用來建造我們的填埋場」的結論,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基坑開挖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上保存了施工現場原有的地形地貌,還可以大大節約在時間、人力、機械和材料上的投入。經過多方商議規劃後,選址礦坑的方案被拍定,項目部也立即進場,開始著手對礦坑的修復。由於原有礦坑四周巖壁凹凸不平,不利於防滲材料的鋪設,項目部在開始施工前組織進行邊坡的修整,並收集修整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石材,經過處理之後可以作為砌築壩體的原材料加以使用,既減少了廢棄石材外運對環境的影響,又可以節約工程所需材料,廢石的利用率達到了最大化。在項目部科學詳實的規劃中,一場因地制宜變礦坑為填埋場的工程浩浩蕩蕩的開始了。

填埋場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防止有毒有害滲濾液的滲漏。為防止礦坑廢水和垃圾滲濾液滲透到土壤中,項目部合理規劃設計,採用地下水導排系統有效規避了這一環境汙染的風險。

在進場之初,項目部便開始思考如何有效防止滲濾液滲透,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通過設置地下水導排系統來應對。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在庫底設置安裝了地下水導排系統,導排管由1根主管和6根支管組成,主要用於導排地下水;防滲層由土工布、碎石、天然鈉基膨潤土防水墊、HDPE膜以及土工濾網等多層材料鋪設而成,主要是為了防止填埋的垃圾滲濾液滲透到土壤中,汙染土壤以及地下水。考慮到滲濾液無法從庫底排出,項目部又巧妙的在庫底設置了滲濾液導排系統,無法排出的滲濾液可以通過滲濾液導排系統,由各個支管匯聚到主管,再通過主管進入滲濾液觀察井,最後經過專門的處理,達到排出標準後才會予以排出。通過這樣的設計,整個填埋場完成建設之後,庫底和四周內壁會藉助防滲材料連接成一個整體,可以有效防止各種有毒有害滲濾液的滲漏。

在導排系統的加持下,填埋場內的滲濾液如同處於天羅地網之中,極難「偷跑」到外界,對保護周邊環境不受垃圾填埋汙染髮揮著重要作用。

「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為進一步有效防止滲濾液滲漏,項目部在建設導排系統時,為了增加抗滲係數,又想方設法為抗滲上了一道「雙保險」。在防滲工程開工前,項目部專題研究採用什麼樣的防滲材料,才能起到「雙保險」的作用。市場上的防滲材料多種多樣,什麼樣的材料才適合呢?為此,技術人員採購了多種材料進行防滲試驗,經過多次試驗對比,最終決定選用HDPE膜這一新型材料。HDPE膜是一種由結晶度高、非極性的熱塑性樹脂構成的塑料卷材,具有很好的防腐、防電、防潮、防滲漏性能,可以經受住酸、鹼、有機溶劑等的腐蝕。同時它的拉伸強度高,化學穩定性好,耐環境應力開裂與耐撕裂強度性能好,耐熱和抗寒的特性也首屈一指。可以說,HDPE膜是與垃圾填埋場的防滲工程是「天作之合」。

採用HDPE防滲膜,不只是憑藉簡單的實驗,更多的是技術人員根據工程特點作出的決定。一方面,由於項目所在的礦坑廢棄已久,周邊遍布著各式各樣的植物,這些植物對於防滲工程而言是一大威脅,很多材料都無法抵擋住植物根系的生長,而HDPE膜具有優異的抗穿刺能力,可以抵抗大部分植物根系,十分適合在植物生長茂盛的環境中使用。另一方面,考慮到項目工期只有短短的50天時間,HDPE膜具有很高的靈活性,有多種規格、多種鋪設形式滿足不同工程防滲要求,可以採用熱熔焊接這一快捷方式,且焊縫強度高,可以極大的縮短工程進度。再加上HDPE膜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物質,自然而然成為項目部的首選。項目部將HDPE膜設置在滲濾液導排系統和地下水導排系統之間,可以有效隔離地下水和滲濾液,防止滲濾液洩漏汙染地下水情況的發生。

建設綠色工程,施工過程自然也要環保先行。以綠色施工打造綠色填埋場,最大限度保護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是項目部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思路和目標。

由於項目所在礦坑生態環境較差,如何在維護好現有狀況的基礎上加以改善,是項目部踐行綠色施工理念的一大難題。「完成施工是工作任務,保護生態是使命職責!」在綠色施工專題研討會上,項目負責人向全體員工明確了保護和改善礦坑生態環境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保護現有環境下進行施工,雖然難度較大,但大家還是從進場開始便一直堅定執行。為了不進一步破壞礦坑脆弱的生態環境,項目部將大臨選址在距離施工現場一定距離的安全區域,防止造成二次破壞,同時秉持著「永臨結合」的理念,儘可能避免破除原有山體,全力保護現場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在完成填埋任務後,及時進行後續封場以及綠化工程,對山體進行苗木種植,及時恢復綠化,避免水土流失,周圍自然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不敢相信,以前廢棄的礦坑現在竟然大變樣了。」周邊的居民在看到礦坑一點一點的轉變後,都發自內心的感嘆道。綠色施工鑄就綠色工程,在項目部的努力下,往日廢棄的礦坑已經「蝶變」為一座高質量、現代化的填埋場,20000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庫容量將為靈璧縣垃圾集中治理提供有力的條件,對當地生態環境治理將是一次重大的貢獻。(陳忠彪)

相關焦點

  • 中國十七冶集團:展中原文化 助鷹城騰飛
    為大力加強品牌項目建設,努力實現中冶集團年度目標,確保為實現中國五礦「三步走、兩翻番」奮鬥目標作出更大貢獻,1月13日,由中冶集團黨委宣傳部指導,中國十七冶集團黨委工作部、十七冶住建分公司、十七冶中原分公司共同主辦的「國企頂梁柱——展中原文化,助鷹城騰飛」宣傳活動順利舉行。
  •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文旅產業基地
    新年第一抹陽光靜靜地照射在伊甸園產業小鎮,映紅了眾多遊客微笑的面龐……先在皚皚雪道上飛馳,然後跟夥伴們踢一場雪地足球,玩累了,再和萌態十足的企鵝、海獅互動……今年元旦期間,天津市薊州區伊甸園極光冰雪世界火爆升溫,短短3天時間,就吸引了近千名遊客前來戲雪遊玩。
  • 中國的世界「最低」高樓,曾是廢棄礦坑,如今卻成為世界建築奇蹟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宏偉的建築拔地而起,而我國在建築方面也算得上是世界前列,創作了許許多多的世界奇蹟以及拿下來很多的世界紀錄,就比如說我國的港珠澳大橋,它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曾經被荷蘭視為中國不可能獨立完成的項目,而中國卻僅僅耗時15年就將其獨立建造完工。
  • 薊州區全面加快伊甸園產業小鎮建設 廢棄礦坑「變身」生態文旅產業...
    天津北方網訊:新年第一抹陽光靜靜地照射在伊甸園產業小鎮,映紅了眾多遊客微笑的面龐……  先在皚皚雪道上飛馳,然後跟夥伴們踢一場雪地足球,玩累了,再和萌態十足的企鵝、海獅互動……今年元旦期間,薊州區伊甸園極光冰雪世界火爆升溫,短短3天時間
  • 長沙跳馬鎮龜坡廢棄礦山舊礦坑變綠 鳥兒蟲兒都回來了
    「現在的龜坡廢棄礦坑,基本上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最顯著的變化,鳥也來了,蟲也來了,生態修復理念是以自然的方式修復自然,我們修復就是與自然融合。」項目負責人表示。瀟湘晨報記者 易思含 長沙報導今年,長沙已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見證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
  • 安徽當塗:百畝廢棄礦坑 蝶變成「景觀公園」
    百畝廢棄礦坑 蝶變成「景觀公園」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位於當塗縣太白鎮永寧村,總投資7.3億元 規劃飼養動物200餘種、3000餘只的野生動物園。建成後的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將是一個集運動、休閒、觀光為一體的主體旅遊景觀公園。也是目前安徽省規模較大、質量較高的野生動物園。
  • 「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礦坑主題動物園的「涅槃」是我市大力實施礦山生態修復的縮影。近年來,我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地災隱患消除、土地資源盤活「共生共贏」。
  • 沙坪垻:礦坑生態修復 村民回流創業
    治理 礦坑變景觀怎麼治理?是逐個治理還是全部推進?沙坪垻區早期從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控制山體滑坡入手,對安全隱患較大的礦坑先實施削坡處理。穩定了山體後,2019年沙坪垻區又啟動新一輪廢棄採石場治理工作,把原來的分散治理模式轉換到規劃引領上來。
  • 廢棄礦山點綠成金
    修復因地制宜,生態為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立意在生態,必須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特性來進行修復。」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表示,在開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時,一定要註定保護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以科學的規劃和手段推進礦山「復綠」。
  • 建在廢棄礦坑裡的酒店,是「世界建築奇蹟」,與杜拜帆船酒店齊名
    導語:建在廢棄礦坑裡的酒店,是「世界建築奇蹟」,與杜拜帆船酒店齊名。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建築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也是一項奇妙的藝術,世界上有許多讓人驚嘆不已的古建築,也有不少給人驚豔之感的現代建築。
  • 以督促改見成效|淄博: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 採石礦坑變身森
    淄博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採石礦坑變身森林公園□ 本報記者 陳曉婉冬日的陽光下,淄博九頂山森林公園滿眼蒼翠,風景宜人。眼前這片佔地廣闊、如森林般幽靜的公園景區,曾經是水土流失嚴重、漫天塵土、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
  • 安丘這處廢棄礦坑變成驚豔美景!網友:這是安丘嗎?
    安丘這處廢棄礦坑變成驚豔美景!網友:這是安丘嗎?從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坑,到江北第一洞藏酒窖;從一片荒蕪的不毛之地,到一望無際的綠水青山,近8年的時間,位於安丘市青龍山區域的這片土地齊魯酒地景區自2012年開工建設以來,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進行土地流轉,將廢棄礦坑改造為藏酒窖和觀水潭,將千畝荒山打造成玫瑰花和薰衣草種植產業園。實行園林綠化籤約服務,所有的就業崗位精準面向附近村民,直接帶動就業崗位1000多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3000多個。
  • 重慶九龍坡:修復礦坑「瘡疤」 綠化美麗家園
    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綠意盎然(11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
  • 中國在廢棄礦坑上建太陽能發電站,德國慧眼識珠花20億買專利技術
    中國的礦產資源較為齊全,且礦產自給程度較高,資源開發的多了,自然會在地球上留下痕跡。礦坑就是人類開採礦產資源所留下的,礦坑的填補一直以來都是難題,但我國卻將這一難題迎刃而解。中國對於清潔能源研發十分重視,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研究創新,決定在廢棄的礦坑上建太陽能發電站,礦坑面積達1300畝,科研人員將其打造成一個巨大的胡泊,在湖面上全部鋪上太陽能板,這樣既不佔用陸地面積,且太陽能板在水中能更好的散熱,發電率也大大的提升。
  • 江西峽江縣一廢棄礦坑撈出三具童屍,警方初步排除他殺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江西省峽江縣一廢棄礦坑內打撈出三具兒童屍體。
  • 淮北「變廢為寶」的公園,由廢棄礦坑逆襲為網紅,當地人搶著去!
    淮北「變廢為寶」的公園,由廢棄礦坑逆襲為網紅,當地人搶著去!這個城市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城市公園,把廢棄的煤坑改造過來,優美的公園景色和漂亮的城市道路相互映襯,處處洋溢著山水城市的無限之美!淮北是什麼樣子?腦海中是否會浮現出灰色朦朧的工業氣息。完全不同!實際上淮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生態型工業城市。雖地處淮河之北,山水風景卻宛若長江之南。
  • 沙坪垻:昔日廢「礦坑」 今朝好景色
    一方面是亟待恢復的生態和村民的失業,另一方面是青壯勞動力外出。新的困境下,永寧寺村的發展前景「一片渺茫」。望著大大小小的廢棄礦坑和被破壞的土地山林,當地村民陷入了深深的無奈之中。關閉採石場後,村民面臨的狀況就是收入沒了,土地破壞了,人也慌了。而開山採石事實上也沒能讓當地集體經濟壯大起來,反而還負債七、八萬元。靠山吃山的粗放式發展,讓村民們吃了不少虧。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丨百年礦坑綠色蝶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自遼寧撫順報導 視頻製作:韋國峰隨著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的快速推進和全面鋪開,許多報廢設備配件、廢坑木、廢輪胎等需要及時處置。韓松指著礦坑西側的生態修復示範區說,去年現場監督檢查發現相關公司存在「栽植淺、露苗根、踩不實」的栽植質量問題後,立即要求該單位以此為鑑,重點排查工作作風問題,進而又在全集團範圍內將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納入巡察、檢查調研等重點內容。目前,撫礦集團正對近6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整形、回填黃土。
  • 露天礦坑「變形記」
    經過50餘年的開採,靈泉露天礦形成了4.9平方公裡的巨大礦坑及13平方公裡的排土場。近年來,扎煤公司認真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3年開始進行了露天礦坑的局部治理。2017年露天礦閉坑之後,進一步加大了礦坑的治理力度。」
  • 十七冶技能大師工作室獲安徽省人才培養成果獎
    1月6日,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了技能大師工作室2018-2019年度工作成果評鑑結果,包括中國十七冶集團孫柏榮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內的安徽省10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獲「人才培養成果獎」。據了解,孫柏榮技能大師工作室自2017年組建以來,充分發揮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