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生態修復後的九龍坡區中梁山綠意盎然(11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綠意盎然(11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1月16日,遊客在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遊覽。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1月16日,遊客在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遊覽。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1月16日,遊客在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草坪上曬太陽。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11月16日,一名遊客在九龍坡區中梁山的一個礦坑公園內自拍。 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曾是重慶市主要的礦山開採地之一,礦坑傷痕星羅棋布、大小不一,導致山體生態環境脆弱。九龍坡區在堅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探索「一礦一策」差異化修復模式,因地制宜將廢棄礦山、礦坑變成風景區和礦坑公園。截至目前,當地已改造建成5個礦坑公園,並向群眾免費開放。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