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在單兵裝備的更新迭代方面一直投入很大,並且不斷探索新的未知領域。特別是在單兵通信設備方面,美國陸軍最前沿的研發項目正在聚焦「腦電波」領域。據美國C4ISR網站報導,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主導的一項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複雜的算法,對人體大腦信號成功進行了全面破譯。在藉助一些AI設備的前提下,未來美軍士兵有望通過腦電波進行無聲交流。
按照陸軍研究實驗室認知神經學研究員約翰·圖雷揚的介紹,這個「腦電波」研究項目的核心目的,就是對腦信號進行「測量」和「解釋」。因為人類的腦容量很大,士兵在執行任務或行動時,大腦中會產生各種腦信號。美軍通過研究,不僅精準判別出這些腦信號的具體信息,還可以對其進行區別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影響到軍事行動和任務走向的一些大腦信號被分離出去,僅僅保留與軍事行動和任務有關的信號。按照這樣的模式,士兵在後續的通信對接方面就將更為精準和高效。
美軍之所以啟動這個研發項目,與長期以來科學研究發現的一系列案例息息相關。研究表明,在遇到負面事件時,人的大腦常常會受到環境或外部刺激因素的影響,進而釋放出錯誤信號,讓人做出錯誤的行為。而在剔除了這些負面腦信號之後,人類的行為將變得更為理智和高效。比如,將這種研究成果應用到士兵身上,士兵在戰場上感受到壓力、疲倦等狀態時,大腦就會及時發出相應的信號,從而提醒士兵做出休息、呼叫支援等正確的選擇。
基於上述理論,美國陸軍希望將這種腦信號研究用在「靜默交流」方面。簡單來說,就是讓士兵的大腦和計算機形成互通,在任何環境下不藉助衛星也能實現靜默交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陸軍科研人員專門開發出一種最新的AI算法,並且量身打造了一款移動式眼睛跟蹤傳感器。這款傳感器能夠隨時接受士兵的大腦電脈衝,並且精準做出識別和反映。這種互通過程非常迅速,頗有些科幻電影的色彩。士兵的眼睛在移動或注視各種目標物體時,人腦就會不斷發生電脈衝反應,從而向傳感器傳遞各種數據信號,傳感器則在測量、計算的基礎上向AI系統匯總,進而做出分析和指示。
按照約翰·圖雷揚的介紹,移動式眼睛跟蹤傳感器攜帶的AI系統反應速度非常快。一般來說,當人的眼睛剛剛看到目標物體,人腦尚未做出及時反應時,它就能開啟檢測和傳輸工作了。一些專家猜測,美軍很有可能從哺乳動物的視神經生物結構上受到了啟發。按照美軍的計劃,這種腦電波研發項目未來應用的場景非常廣泛,並且在感知能力方面還將不斷提升。從戰場環境地形、天氣狀況、士兵的生理狀況以及班組之間的通信指示信息,這些數據信號都會在AI系統的檢測和分析範圍之內。
或許有軍迷會問了,這種腦電波技術是否會讓人類士兵變成沒有情感的「機器人士兵」呢?按照約翰·圖雷揚的說法,美軍的真正目的是將人和機器的優勢屬性完成有效結合,最終實現戰鬥效能最大化。在這個前提下,負責檢測研究腦信號的AI系統並不是純粹的工具,而更像是士兵的「戰友」。當然,美軍所期待的這種應用場景目前距離成為現實還非常遙遠。目前,美國陸軍與南加州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並且為初期5年研發項目提供了625萬美元資金。(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