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腦術」?人體大腦信號被全面破譯,美軍以後不說話也能作戰

2020-12-05 深藍航跡

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在單兵裝備的更新迭代方面一直投入很大,並且不斷探索新的未知領域。特別是在單兵通信設備方面,美國陸軍最前沿的研發項目正在聚焦「腦電波」領域。據美國C4ISR網站報導,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主導的一項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複雜的算法,對人體大腦信號成功進行了全面破譯。在藉助一些AI設備的前提下,未來美軍士兵有望通過腦電波進行無聲交流。

按照陸軍研究實驗室認知神經學研究員約翰·圖雷揚的介紹,這個「腦電波」研究項目的核心目的,就是對腦信號進行「測量」和「解釋」。因為人類的腦容量很大,士兵在執行任務或行動時,大腦中會產生各種腦信號。美軍通過研究,不僅精準判別出這些腦信號的具體信息,還可以對其進行區別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影響到軍事行動和任務走向的一些大腦信號被分離出去,僅僅保留與軍事行動和任務有關的信號。按照這樣的模式,士兵在後續的通信對接方面就將更為精準和高效。

美軍之所以啟動這個研發項目,與長期以來科學研究發現的一系列案例息息相關。研究表明,在遇到負面事件時,人的大腦常常會受到環境或外部刺激因素的影響,進而釋放出錯誤信號,讓人做出錯誤的行為。而在剔除了這些負面腦信號之後,人類的行為將變得更為理智和高效。比如,將這種研究成果應用到士兵身上,士兵在戰場上感受到壓力、疲倦等狀態時,大腦就會及時發出相應的信號,從而提醒士兵做出休息、呼叫支援等正確的選擇。

基於上述理論,美國陸軍希望將這種腦信號研究用在「靜默交流」方面。簡單來說,就是讓士兵的大腦和計算機形成互通,在任何環境下不藉助衛星也能實現靜默交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美國陸軍科研人員專門開發出一種最新的AI算法,並且量身打造了一款移動式眼睛跟蹤傳感器。這款傳感器能夠隨時接受士兵的大腦電脈衝,並且精準做出識別和反映。這種互通過程非常迅速,頗有些科幻電影的色彩。士兵的眼睛在移動或注視各種目標物體時,人腦就會不斷發生電脈衝反應,從而向傳感器傳遞各種數據信號,傳感器則在測量、計算的基礎上向AI系統匯總,進而做出分析和指示。

按照約翰·圖雷揚的介紹,移動式眼睛跟蹤傳感器攜帶的AI系統反應速度非常快。一般來說,當人的眼睛剛剛看到目標物體,人腦尚未做出及時反應時,它就能開啟檢測和傳輸工作了。一些專家猜測,美軍很有可能從哺乳動物的視神經生物結構上受到了啟發。按照美軍的計劃,這種腦電波研發項目未來應用的場景非常廣泛,並且在感知能力方面還將不斷提升。從戰場環境地形、天氣狀況、士兵的生理狀況以及班組之間的通信指示信息,這些數據信號都會在AI系統的檢測和分析範圍之內。

或許有軍迷會問了,這種腦電波技術是否會讓人類士兵變成沒有情感的「機器人士兵」呢?按照約翰·圖雷揚的說法,美軍的真正目的是將人和機器的優勢屬性完成有效結合,最終實現戰鬥效能最大化。在這個前提下,負責檢測研究腦信號的AI系統並不是純粹的工具,而更像是士兵的「戰友」。當然,美軍所期待的這種應用場景目前距離成為現實還非常遙遠。目前,美國陸軍與南加州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並且為初期5年研發項目提供了625萬美元資金。(舍娃)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研製讀腦裝置 可將腦電波翻譯成語音
    這種新穎獨特的讀腦術意味著未來有一天通過接入大腦電子信號,可以傾聽那些無法說話人群的思想。大腦以不同的語音來表達獨特的電子活動性,通過觀看人類大腦電子活動性圖形,科學家能夠揭曉該大腦活動性所表達的單詞,這是一項重大研究,能夠「傾聽」無法說話群體的思想。
  • 美媒:美陸軍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1月25日發表了題為《未來士兵們能用大腦信號進行無聲交流嗎?》的報導稱,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或將成為未來士兵行動時實現無聲交流的第一步。美軍研究人員能在該研究的基礎上讓大腦和計算機交流,從而使得士兵在戰場上通過計算機進行無聲交談。報導全文摘編如下:美國陸軍研究處資助的一項新研究成功從大腦信號中分離出影響動作和行為的信號。利用算法和複雜的數學運算,研究組得以識別控制動作或行為的信號,然後將其從其他與行為無關的信號中分離出來。
  • 美國陸軍: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
    報導中提到,要實現這種無聲的交流,需要首先破譯大腦信號,所以美軍研究院目前正在積極通過大腦與計算機交流的方式測試,是否能夠實現未來士兵在戰場中能夠實現無聲的交談。美軍研究院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已經成功的分離出了大腦信號中的動作與行為,並用計算機進行了複雜的運算,進行篩選並分離無關的信號行為。
  • 細數人類讀腦技術發展歷程,馬斯克的腦機接口仍只是捕風捉影
    因為CT對於人體低密度組織,如大腦的成像效果並不理想,它的優勢是對人體高密度組織,如骨骼的成像,而核磁共振成像恰好彌補了這一短板,它可以提供較為清晰的人體低密度組織圖像。不過,通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依然是結構成像,而非功能成像,即它只能夠告訴我們大腦中有什麼以及不同部位之間構成了怎樣的空間關係,而不能告訴我們當大腦執行某一功能時,哪些腦區參與了這一功能的實現。
  • 一大學研究意念控制機器人 鄭州有一群讀腦人
    今天,就請跟隨河南商報記者走進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一起探尋神奇的「讀腦」實驗室。  電影劇情《未來戰警》  未來社會,大家根本不需要親自出門,只需要將大腦接入網絡,就可以通過由思維來控制的「機器代理人」替自己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 解放軍報: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特」在哪?
    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特」在哪?  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逐步浮出水面。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是美軍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深刻演變的一個縮影,理清其歷史脈絡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 腦控作戰「心有靈犀」新奇裝備從科幻走向現實
    自本世紀初,美軍就開始積極探索「腦機接口」的軍事應用,先後投入巨資研究意念控制的武器裝備和機器人系統。隨著該技術的發展成熟,美軍將通過對士兵腦電波信號的採集處理,構建以腦控無人機為代表的意念作戰模式,一場基於人腦遠程控制的戰爭新模式正加速形成,並將深刻改變未來戰場裝備操控與攻防對抗,一大批「心有靈犀」的腦控作戰新「殺手」正呼之欲出。
  • 美軍即使在熱帶沙漠作戰,也要穿那麼厚的作戰服,難道不熱嗎?
    經常有人提問,在美劇裡,美軍即使在熱帶沙漠作戰,也要穿那麼厚的作戰服,難道不熱嗎?首先直接進行回答:熱,當然熱。任何人在30度以上的高溫的環境下都會感到酷熱難耐,在美軍這種肥胖率較高的軍隊中更是如此。不過,題中也有提及兩個特定的場景:美劇、沙漠。
  • 美軍同類戰機已證實,只需加裝電磁武器
    如今的戰場是對各種高科技的融合,為了能在今後的高科技戰爭中佔據制電磁權的主動優勢,各個軍事強國都在抓緊時間提升自己電子作戰的能力。尤其是美國,已經在研究電子戰技術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並著手開發了一系列項目,相當具備代表性。
  • 天眼發現外星神秘信號, 信號來源不清楚, 破譯才知是警告信號
    中國天眼在投入使用以後,也不負眾望,先後發現了幾十顆脈衝信和宇宙無線電信號,最讓科學家激動的是中國天眼接收到了宇宙的一個神秘信號,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以為這個信號是脈衝星發出來的,我們都知道脈衝星有時候會發出有規律的無線電信號,所以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 無人化作戰還需要「超級戰士」嗎
    那麼,在無人作戰系統快速發展的當下,還需不需要人機融合系統這種「超級戰士」呢?筆者認為「超級戰士」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不斷發展,是基於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超級戰士」能彌補無人作戰系統的不足。
  • 作戰思維:呼喚信息主導與融合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深入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增強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內涵豐富、標準很高的戰略要求。考察當前一些作戰問題研究,仍能不時發現某些機械化戰爭的套路和烙印。剖析這些現象,對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認識不深透、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轉型目標不清晰等是主要原因。
  • 美試驗打造「不眠戰士」 電擊大腦保持清醒
    報導稱,傳統上,美軍通過給軍人發放帶有咖啡因的飲品或類似「紅牛」這樣的功能性飲料來幫助軍人保持長時間清醒。然而,這種方法有著明顯的不足,它在刺激大腦保持清醒的同時,也會帶來心跳加速、肌肉抖動等諸多不良影響,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不良影響會越發顯著,最終妨礙任務完成。據悉,截至目前,已有數十名美軍志願者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究工作。
  • 解碼無人作戰「蜂群戰術」
    「蜂群戰術」由美軍在20世紀90年代末提出。2000年,美國國防部發布第一版《無人機發展路線圖》,至2003年伊拉克戰爭及之後,為了應對高度複雜和對抗性社會環境,美軍投入戰場的無人作戰平臺或系統達近萬個。隨著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的實質性進步,為滿足戰場對無人作戰系統不斷增長的需求,美軍智能化無人系統的發展和應用都駛入了「快車道」。
  • 美軍第六大軍種成立!進入四維作戰空間,川普:美國必須主宰
    為了追求霸權乃至超級霸權,川普政府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從貿易戰到太空競賽全面開花,凡是阻擋美國者,都是被打壓和制裁的對象。這不,川普念念不忘的太空軍終於正式運營了。根據俄衛星網消息稱,美國總統川普8月29日正式宣布,太空司令部正式投入運行,並把太空作為軍事行動的下一個領域。
  • 美軍超視距作戰能力建設新進展|飛彈|反艦飛彈|無人偵察機|反導|...
    ;    具有自適應編碼調製(ACM)和自動鏈路功率控制(ALPC)等關鍵特性,能夠進一步減少射頻信號特徵和提高吞吐量。  當然,未來美軍還將加入更多的作戰要素,融合更為先進的裝備技術,以擴展NIFC-CA的應用範圍,由此大幅提高美海軍的防空反導能力與超視距攻擊能力。  先進無人機的超視距作戰能力  要在戰爭中佔據優勢,除了具備精準的打擊能力,能在視距外發現攻擊目標更是實現精確打擊的前提。
  • 幾根天線讓美軍戰機找不著北:大山深處發現神秘作戰部隊 別亂飛
    得益於90年代車臣戰爭和本世紀初對喬治亞戰爭的經驗和教訓,俄軍進入新世紀後加強了軍隊電子戰能力的建設和發展,如今的俄羅斯軍隊已經建立了足以對抗或壓制包括美軍在內的任何潛在對手的強大電子戰能力!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15日電,俄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日前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俄羅斯通過擁有廣泛的電子戰系統而成為世界領先者,這些系統能夠在戰鬥過程中發揮重大影響,甚至可以在太空中發揮作用。
  • 美軍曾秘密試驗切斷GPS信號,隨後得出悲觀結論,中國不會再中招
    圖為GPS衛星日前,有信息來源披露:美軍曾經做實驗秘密切斷了GPS信號,在觀察各國軍事體系在GPS失去聯繫後的反應之後,他們卻得出了一個讓自己覺得無法接受的悲觀結論,即使在未來戰爭中美軍突然切斷了對其他國家的GPS服務,
  • 科學家們破譯了海豚的「語言」?以後人類說不定真能和海豚聊天
    Speak Dolphin 團隊想知道,海豚能不能通過這些回波,知曉障礙物的外觀細節,以及這些回波在海豚大腦裡的影像是什麼樣的。於是,他們訓練了一頭半圈養的雌性瓶鼻海豚,讓它對一系列物體發射聲吶聲波。隨後,他們用水聽器錄製了聲波被物體反射後的回波,並將這些回波用特定的裝置(CymaScope)轉化為圖像。
  • 這場戰役,讓美軍傷亡太大,直接催生了美軍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想法
    1945年2月19日,在接連不斷的對硫磺島的轟炸後,美軍陸戰隊開始了硫磺島登陸作戰計劃。美軍佔領硫磺島的作戰計劃是,以海軍陸戰五師,陸戰三師,陸戰四師,並排登陸硫磺島。登島後,他們將向北推進,攻佔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