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士兵將用腦電波無聲交流?美媒:美陸軍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1月25日發表了題為《未來士兵們能用大腦信號進行無聲交流嗎?》的報導稱,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或將成為未來士兵行動時實現無聲交流的第一步。美軍研究人員能在該研究的基礎上讓大腦和計算機交流,從而使得士兵在戰場上通過計算機進行無聲交談。報導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陸軍研究處資助的一項新研究成功從大腦信號中分離出影響動作和行為的信號。利用算法和複雜的數學運算,研究組得以識別控制動作或行為的信號,然後將其從其他與行為無關的信號中分離出來。

美國陸軍研究處項目經理哈米德·克裡姆說:「我們不僅在測量信號,還在解讀信號。」

美陸軍希望機器向士兵大腦傳遞反饋信號,使他們能在某些情況發生前對其進行糾正,從而保護作戰人員健康。

克裡姆指的是人們感受到壓力和疲憊之前大腦發出的壓力和疲憊信號,這樣就能讓部隊知道他們何時應該休息。他說,限制這種可能性的唯一因素是想像力。

克裡姆說,未來另一種潛在用途是無聲交流。研究人員能在該研究的基礎上讓大腦和計算機交流,從而使得士兵在戰場上通過計算機進行無聲交談。

克裡姆說:「在電影院裡,兩個人不說一句話就能交談。假設你我都在電影院裡,需要討論面臨的某種狀況,只需告訴我的計算機即可。」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反覆監測猴子伸手拿球時的大腦信號,就是為了將信號分離出來。克裡姆說,要做的還有很多,因為研發出使用大腦信號的人機戰鬥界面可能需要幾十年。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試圖識別除動作信號之外的其他信號。克裡姆說:「你可以讀取任何想要的信息,但並不意味著你就能理解。下一步是解讀信息,再下一步是將其分解為單詞,這樣……你就能像學習字母和詞彙一樣,以某種方式進行組合,再然後就能創作了。」

「歸根結底,這就是我們的初衷——讓計算機和大腦真正處於全雙工通信模式。」

美國陸軍研究處支持的這一項目是由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牽頭。美陸軍將在5年內提供高達625萬美元資金。

相關焦點

  • 未來士兵將用腦電波無聲交流?美國陸軍: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
    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目前美國在軍事通訊方面取得了相當好的進步,其中士兵在未來溝通中可以實現「無聲」,通過大腦信號進行交流的方式就十分「好萊塢式」。報導中提到,要實現這種無聲的交流,需要首先破譯大腦信號,所以美軍研究院目前正在積極通過大腦與計算機交流的方式測試,是否能夠實現未來士兵在戰場中能夠實現無聲的交談。美軍研究院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已經成功的分離出了大腦信號中的動作與行為,並用計算機進行了複雜的運算,進行篩選並分離無關的信號行為。
  • 美軍正在資助通過大腦信號進行無聲交流的研究
    美國陸軍正在投入數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讓未來士兵們可以只通過腦電波進行交流。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取得了第一個突破。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已經為該項目在未來5年內投入了625萬美元的資金。該研究已經成功地將影響行動或行為的大腦信號與其他大腦信號分開。通過使用一種算法和複雜的數學模型,該團隊可以識別出哪些大腦信號與行為有關,並將它們從那些被歸類為無關的信號中移除。通過識別這些大腦信號,它可以導致創建一個能夠解釋它們並提供反饋的機器,讓士兵在事情發生之前採取糾正行動。
  • 人體大腦信號被全面破譯,美軍以後不說話也能作戰
    特別是在單兵通信設備方面,美國陸軍最前沿的研發項目正在聚焦「腦電波」領域。據美國C4ISR網站報導,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主導的一項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複雜的算法,對人體大腦信號成功進行了全面破譯。在藉助一些AI設備的前提下,未來美軍士兵有望通過腦電波進行無聲交流。
  • 美國陸軍正在研究腦電波靜默溝通技術,未來將運用在軍隊中
    未來,我們可以用腦電波靜默溝通,現在,由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資助的新研究成功地將影響行動的大腦信號與不影響行動或行為的大腦信號分開。通過使用算法和複雜的模型,科學家團隊能夠識別出哪些大腦信號在指導運動或與行為有關的信號,然後去除與行為無關的大腦信號。
  • 我國航天獲重要突破,美媒:是仿製品,熱議:仿製了美未來的東西
    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該消息一出,我國人紛紛表示這是空天飛機的驗證機,聲稱再過10年,空天飛機就將成熟,將一舉改變未來戰爭模式。很顯然,我國人對這次成功發射非常興奮,不僅如此,俄羅斯方面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美陸軍加快技術攻關 將新建電子戰分隊
    負責美陸軍電子戰建設項目的美陸軍項目管理責任軍官丹尼爾·霍蘭德上校在書面回覆中告訴美國C4ISRNET網站,作為美陸軍新型部隊編成方案的最新版本,或者說部隊新編成的一部分,每個美陸軍的旅戰鬥隊都將配備一個電子戰排和一個獨立的信號情報網絡支持班。
  • 美陸軍技術聯盟推進認知神經科學發展
    為加速搶佔這一新興科技制高點,美陸軍早在2010年5月即著手組建「認知與神經工程學協作技術聯盟」(CaN CTA,下稱技術聯盟),匯聚美陸軍研究實驗室頂級科學家、世界一流的研究團隊和經驗豐富的行業合作夥伴,開展真實作戰任務環境下人腦功能機制研究,旨在增強高負載動態信息條件下的個體和群體協同作戰能力。
  • 電影情節將成真,身穿機械骨骼,使用腦機的未來戰士,5年內誕生
    許多科幻電影中,對於未來戰士的描寫往往是下面這些內容:「身穿可以輕鬆抬起一輛汽車的機械骨骼、大腦中植入晶片,反應向計算機一樣快速,各個射術百步穿楊。」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形容未免有些過於誇張,而對美國軍方來說,卻已經不是新鮮東西。就拿機械骨骼來說,中美俄三國軍方相繼推出自己的機械骨骼。
  • 德槍廠展示2款6.8毫米口徑槍械:競爭美陸軍下代輕武器設計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美媒稱,德國著名槍廠西格-紹爾公司3日首次展示了為美陸軍設計的下一代自動步槍和班用輕機槍的原型槍。應美軍要求,這2種槍都採用6.8毫米口徑。據美國軍事網站9月3日報導稱,美國陸軍相關項目的官員表示,隨著防彈裝備的快速發展,美軍士兵目前使用的M4A1步槍和M249班用步槍子彈動能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美軍在2017年決定增大子彈口徑,由5.56毫米增至6.8毫米,並計劃於2022年第1季度確定新的槍械設計方案,在2023年開始換裝。
  • 美媒:晶片植入人腦或將實現 可增強智力記憶力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 美媒稱,和矽谷的許多人一樣,科技型創業者布賴恩·詹森認為,未來智能機器能夠從事駕駛汽車之類的事情,並能在人們提出來之前預見人們的需求。報導稱,植入大腦的裝置試圖複製腦細胞相互交流的方式。比如,你和你的老闆進行對話。健康的大腦會通過釋放一系列電信號來將這場對話由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這些信號是以特殊密碼釋放的,這種密碼因人而異,有點兒像軟體的指令。大腦疾病令人失去了這些密碼。伯傑的軟體試圖通過瞬時預測正確的密碼並據此釋放信號來幫助腦細胞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
  • 美國正在研究腦電波交流技術,使其在未來戰爭中更具優勢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陸軍正在為一項有關解碼大腦信號的新研究提供資金,以使美國士兵將來無需在任務中互相講話就能夠與同事進行交流。該研究由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ARO)在未來五年內提供625萬美元的資助,希望將影響行為的大腦信號與其他信號分離開來。據以國防科技網站C4ISRNET報導,它可能需要二十年來研發這項技術,不過他們確實是非常嚴肅認真地對待這項研究。
  • 美媒:大腦數據能解讀情緒 或有助治療抑鬱症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大腦數據能夠解讀情緒,有可能治療抑鬱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10日報導,能從大腦數據中解碼情緒麼?這一直都很難實現,部分因為支撐情緒的大腦區域有很多,而且情緒本身就很複雜。
  • 美陸軍開發「基於狀態」的飛機結構受損檢修方法
    美陸軍研究實驗室(ARL)和美陸軍航空與飛彈研究、開發及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測試了一種聲發射傳感器網絡這項工作大約從兩年前開始,為將實時受損感知方法在未來機身結構上集成提供強有力的證明。這種方法可準確檢測和定位機身可能受損的起始與發展。美陸軍工程師海勒博士表示,陸軍今後的飛機結構要更輕、更安全且穩定。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陸軍必須採取先進的結構設計方法、改良結構材料、集成受損感知與風險預測能力的綜合性策略。
  • 提升通信、態勢感知能力 美陸軍發展高空氣球項目
    ↑安裝中的美陸軍高空氣球平臺據外媒報導稱,美陸軍正探索利用高空氣球作為一種低成本方式,為部隊提供更強的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同時增強陸軍在多域作戰中的裝備多樣化能力。據報導,美陸軍高空氣球項目主要指可在1.8萬米至2.7萬米高空長時間飄浮的氣球平臺和飛艇,可在陸地、海洋和空中進行遠距離、廣域通信,偵察、監視敵縱深目標,中繼和增強現有空、天傳感系統等。近年來,隨著商業市場對高空氣球的研發投入,該領域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其中最重要的是續航和有效載荷性能。
  • 美媒:遙遠未來或上演「巨鼠星球」 老鼠將成主宰
    美媒:遙遠未來或上演「巨鼠星球」 老鼠將成主宰不過科學家指出,在遙遠的未來,佔領地球可能將會是巨型老鼠。屆時,有些老鼠可能會長到和人類一樣重。  英國萊斯特大學舊石器時代生物學家簡丠拉斯維奇博士稱,隨著氣候的變化、棲息地的喪失以及盜獵所導致的大型哺乳動物滅絕,現今老鼠似乎正在重新上演偉大的進化過程。「生態空間正在被騰出,在地質學意義上的未來中長期內,老鼠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來重新大規模地填滿生態空間。」扎拉斯維奇博士稱。
  • 美印下一步險棋,中國專家說出扎心真相
    美印軍演只是幌子?近日,有美媒透露,美國一名陸軍指揮官對外宣稱,他們的部隊計劃與印度的山地打擊軍舉行聯合軍演,為了訓練士兵在寒冷環境下的作戰能力,演習地點將設在喜馬拉雅山脈。目前,美國陸軍正在大批採購滑雪板、大型帳篷、雪鞋等高原裝備,並試圖招募更多抗凍的士兵。據報導,按照慣例,美印兩軍的聯合演習每半年舉行一次。
  • 從「讀心頭盔」到「人造肌肉」 西媒盤點未來十大軍事技術進步
    武器庫 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號發表了題為《最前沿的十大軍事技術進步》的文章,西媒文章盤點了十種最前沿的軍事技術進步,包含了「讀心頭盔」、「人造肌肉」等。西班牙陸軍上校胡安·曼努埃爾·岡薩雷斯說:「無論是大型無人機,還是小型無人機,都正在逐漸改變各種軍事行動的實施方式,而且未來仍將繼續改變。」新一代士兵:機器人今天,人形機器人出現在戰場上仍然還只是科幻小說中的情景。成為現實的是機器人車輛和裝備以及另一種自主工作的陸軍輔助裝備。後者就是能協同行動和部署的小型地面機器人。
  • 美媒:研究表明多鍛鍊腿部能強健大腦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 美媒稱,新的動物實驗表明,步行、奔跑、蹲伏等鍛鍊腿部的運動對於完善神經系統的功能至關重要。據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5月29日報導,基於老鼠的實驗表明,大腦與肌肉之間的聯繫十分複雜,從腿部大肌肉向腦部傳輸的神經系統聯絡同起源於腦部向肌肉傳輸的聯絡同樣重要。
  • 美媒:中國093核潛艇首次具備夜戰能力,技術再獲突破
    據《環球時報》近日援引美媒消息,美國《海軍新聞》稱,他們認為093A型核潛艇是中國海軍最強大的攻擊型潛艇。該潛艇還首次具備了夜間對陸精確打擊能力,顯示了在潛艇技術上的又一項重大技術突破。美媒稱,093A型潛艇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潛艇。
  • 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
    原標題: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20年12月31日刊發題為《2020年六大軍事太空事件》一文,作者為內森·斯特勞特。全文摘編如下:美國太空軍的頭一整年標誌著美軍在太空領域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從一個新生的軍種發展到籤訂大規模的新發射合同,2020年是太空領域繁忙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