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危機感?美陸軍加快技術攻關 將新建電子戰分隊

2021-01-1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月3日發布文章,介紹了美國陸軍新建電子戰部隊、提升電子作戰能力的情況,現將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陸軍正拼命開發新的電子戰能力,重建冷戰後失去的這一作戰能力。由於對這些新系統的高度重視,美陸軍還編組了新型部隊來操作這些新興的電子戰系統。

「我們確實要確保我們的軍事力量與正在建設的部隊結構保持一致,」 美國陸軍情報、電子戰和傳感器項目執行辦公室分管電子戰和網絡作戰項目的負責人的凱文·芬奇上校解釋說。

負責美陸軍電子戰建設項目的美陸軍項目管理責任軍官丹尼爾·霍蘭德上校在書面回覆中告訴美國C4ISRNET網站,作為美陸軍新型部隊編成方案的最新版本,或者說部隊新編成的一部分,每個美陸軍的旅戰鬥隊都將配備一個電子戰排和一個獨立的信號情報網絡支持班。

這兩個分隊將負責操作美國陸軍即將接收的旅戰鬥隊地面頻譜系統(TLS-BCT),這是美國陸軍的首個融合電子戰、信號情報及網絡的作戰系統平臺。該平臺將配備「斯特瑞克」裝甲車上。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數字接收器技術公司正分別為美陸軍製造試驗型號,屆時將從兩者之中挑選一個列裝美軍。

目前,美國陸軍缺乏為旅級作戰部隊配屬的電子攻擊設備和作戰分隊。

迄今為止,美國陸軍開發了兩種試驗性電子戰系統,以便使得部署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美陸軍部隊儘快獲得電子戰能力,並降低TLS-BCT系統的研發風險。這兩種系統包括戰術電子戰系統(TEWS)——一個電子支持與電子攻擊平臺——和「飛鳥-72」車載輕型戰術電子戰平臺(TEWL):一個僅具備電子支援能力的平臺。

在TLS系統最終列裝前,美陸軍的幾支部隊已組建了專業分隊,用以來測試這些系統。這些部隊包括是美陸軍第1裝甲師第3旅戰鬥隊,後者接收了戰術電子戰系統並成立了所謂的「幽靈」排。霍蘭德表示,該排隸屬於旅戰鬥隊的軍事情報連,執行內部任務導向型信號情報和電子戰智能,旨在將諸如戰術電子戰系統(TEWS)和Prophet(一種信號情報系統)等系統集成到單一分隊中進行訓練和作戰。

他補充說,這一行動有助於為將來的多域作戰提供信息能力支持。美陸軍第1裝甲師第3旅戰鬥隊將其所有網絡和電子戰專業人員整合到一個信號情報和電子戰排中,以確保新列裝系統能夠整合到既有的部隊作戰體系中。

丹尼爾·霍蘭德表示,美國陸軍正在組建的電子戰排應該在TLS-BCT系統交付之前就位。不過他在附加說明中補充說,交付日期可以改變。此外,他說,到2022財年底,大多數美陸軍單位將擁有各自的網絡電磁作戰(CEMA)部門,而TLS-BCT系統預計屆時將首先裝備第4步兵師第1「斯特瑞克」旅戰鬥隊。

擬編組的CEMA部門主要涵蓋網絡和電子戰人員,他們將被部署在所配屬的作戰部隊中,並充當指揮官在電子戰領域的專業規劃人員和管理人員。

儘管第4步兵師第1「斯特瑞克」旅戰鬥隊會在2022年獲得該系統,但霍蘭德澄清說,大多數部隊將繼續在2027財年列裝TLS-BCT系統。各部隊會在接收該系統之前,配齊操作該系統的電子戰專業官兵。

美國陸軍計劃在師級和軍級單位設立電子戰連。這些部隊將是TLS-EAB的主要運用者。

在美陸軍過去20年反恐戰爭中,旅戰鬥隊一直是美國陸軍的主要作戰單位,而未來的大國競爭前景,將迫使美國陸軍進行更遠距離的作戰,因此需要更高級別的部隊建制。美陸軍官員們表示,在未來的高烈度常規作戰中,將在戰場上部署軍級指揮機構和配屬分隊,優先摧毀對手的高優先級作戰系統,為師旅級部隊的戰術行動打下基礎。軍一級單位必須首先消滅這些目標,然後把作戰任務分配給下級部隊,這些單位則將在淺縱深的正面近程交戰中擊退對手。

此外,霍蘭德表示,計劃列裝多功能電子戰航空系統(即陸軍首個安裝在MQ-1C灰鷹無人機上的機載電子戰幹擾吊艙)的作戰部隊的編制結構不會有重大變化。

霍蘭德表示,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例如接收多功能電子戰航空系統的陸軍師作戰航空旅,將利用其CEMA部門和電子戰排來計劃和實施空中的網絡和電子戰行動。(編譯/許燕紅)

相關焦點

  • 美陸軍演練應對中俄武器:「近乎匹敵的競爭者」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13日刊登《美國陸軍設計如何與俄羅斯、中國和伊朗作戰》一文,作者為克裡斯·奧斯本。美國陸軍開發人員解釋說,「實彈」戰鬥演習現在致力於將廣泛的新興技術整合起來,以便更好地預見未來敵人可能使用的戰術、武器和系統。
  • 「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 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
    2014年,作為一種新型電子戰系統,「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幹擾系統開始裝備俄軍部隊。2016年,該系統在俄相關軍事技術論壇上進行了公開展出。隨後,「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裝備部署進入加速期。這種通信方式的優勢之一就是無需架設通信線路,相應降低了通信成本,加快了通信速度,提高了通信效率。但是,無線通信的最大弱點是,通信空間是開放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容易受到幹擾。對短波通信實施幹擾,必須先發現承載有通信內容的電磁波,對其電磁特性和傳播特性進行分析判別,這叫電子偵察;然後,才能對其進行阻塞式或瞄準式幹擾,這叫電磁壓制。
  • 「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
    2014年,作為一種新型電子戰系統,「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幹擾系統開始裝備俄軍部隊。2016年,該系統在俄相關軍事技術論壇上進行了公開展出。隨後,「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裝備部署進入加速期。這種通信方式的優勢之一就是無需架設通信線路,相應降低了通信成本,加快了通信速度,提高了通信效率。但是,無線通信的最大弱點是,通信空間是開放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容易受到幹擾。對短波通信實施幹擾,必須先發現承載有通信內容的電磁波,對其電磁特性和傳播特性進行分析判別,這叫電子偵察;然後,才能對其進行阻塞式或瞄準式幹擾,這叫電磁壓制。
  • 「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為短波而生的「超級管制者」_新聞...
    2014年,作為一種新型電子戰系統,「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幹擾系統開始裝備俄軍部隊。2016年,該系統在俄相關軍事技術論壇上進行了公開展出。隨後,「摩爾曼斯克-BN」系統的裝備部署進入加速期。偵察與幹擾並舉,「管制區」內對敵壓制「一個也不能少」短波通信是利用電磁波在空間的傳播來傳遞信息的。
  • 美陸軍技術聯盟推進認知神經科學發展
    為加速搶佔這一新興科技制高點,美陸軍早在2010年5月即著手組建「認知與神經工程學協作技術聯盟」(CaN CTA,下稱技術聯盟),匯聚美陸軍研究實驗室頂級科學家、世界一流的研究團隊和經驗豐富的行業合作夥伴,開展真實作戰任務環境下人腦功能機制研究,旨在增強高負載動態信息條件下的個體和群體協同作戰能力。
  • 上海: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
    集聚資源推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楊雄赴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14日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調研科創中心建設工作。楊雄指出,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勇攀高峰的決心,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搶佔高地。要統籌集聚各方資源和人才,創新體制機制,打通產學研一體化瓶頸,力爭在基礎科研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國家未來綜合競爭力作出應有貢獻。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是中科大在滬創辦的一所新型研究院。
  • 美陸軍加快地面機器人的研發
    從多種戰場得來的經驗 美國陸軍先後將部分先進地面機器人系統運用於阿富汗和敘利亞等戰場中,其在偵察引導、地面巡邏和運輸保障等作戰行動中作用突出,有效加快美軍的決策效率,提升了美軍的作戰能力。 分工明確,效率倍增。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美軍研發的多種地面機器人擔任不同任務。
  • 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拉開戰幕 15支陸軍部隊將開展15場對抗演練
    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拉開戰幕
  • 俄動用絕密電子戰系統,美本土信號出現異常,白宮:怎麼做到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本月3號發布的報導稱,俄羅斯電子戰部隊已於近日的一場演習中,成功的使用最新型號的電子戰系統:「摩爾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幹擾系統。此次俄羅斯罕見的在公開演習中動用了自己的絕密電子戰系統,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是當這套系統啟動之後,距離北極圈最近的美國本土都出現了信號異常的狀況,以至於白宮內部的安全顧問們都在向五角大樓求證,對方究竟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其實從2009年開始,俄羅斯各大戰區都相繼推動了電子戰裝備現代化的工作,尤其是戰區新設置的電子戰旅以及電子戰中心等獨立編制,極大的拓展了俄軍電子戰的實力。
  • 解放軍陸軍三輪軍改簡介,合成營已經實現兵種融合
    中國陸軍,自2014年軍改開始後,就不再有所謂不同兵種劃分了。因為這場軍改,主要方向就是綜合化和合成化,在最基本的戰術單位營這一級,就已經是要求實現各兵種配合協同作戰。眾所周知,1985年百萬大裁軍以前,中國陸軍的組織架構由軍 區(戰役軍團)、軍(高級戰術兵 團)、師(基本戰術兵團)、團 (基本戰術部隊)、營(高級戰術 分隊)、連(基本戰術分隊)這六 級組成。
  • 法國實施「蠍子」計劃 欲打造21世紀高技術陸軍
    光電系統包括以EBCMOS技術為基礎的頭盔攝像機、以OLED技術為基礎的顯示器(顯示來自個人計算機、攝像機和其他信息來源的地理、文本和視頻信息),以及FELIN通信系統(能在士兵和分隊指揮員之間交換信息,任何士兵的電臺都可以同時接入班、排通信系統,還可以召開戰場音頻會議)。
  •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錄取分數線 主要專業介紹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院校簡介本科學歷教育階段主要學習通信基礎理論、通信技術、通信網、軍事通信系統及應用等基本知識,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通信網絡,培養從事通信技術研究、設計、開發和應用的基本能力。首次任職培訓階段主要學習炮兵防空兵保障專業分隊指揮專業基礎理論及作戰運用專業知識,培養基層政治工作、組織指揮、專業技能、基層管理、分隊組訓等能力。
  • 美陸軍開發「基於狀態」的飛機結構受損檢修方法
    美陸軍研究實驗室(ARL)和美陸軍航空與飛彈研究、開發及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測試了一種聲發射傳感器網絡這項工作大約從兩年前開始,為將實時受損感知方法在未來機身結構上集成提供強有力的證明。這種方法可準確檢測和定位機身可能受損的起始與發展。美陸軍工程師海勒博士表示,陸軍今後的飛機結構要更輕、更安全且穩定。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陸軍必須採取先進的結構設計方法、改良結構材料、集成受損感知與風險預測能力的綜合性策略。
  • 未來士兵將用腦電波無聲交流?美媒:美陸軍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
    的報導稱,破譯大腦信號取得突破或將成為未來士兵行動時實現無聲交流的第一步。美軍研究人員能在該研究的基礎上讓大腦和計算機交流,從而使得士兵在戰場上通過計算機進行無聲交談。報導全文摘編如下:美國陸軍研究處資助的一項新研究成功從大腦信號中分離出影響動作和行為的信號。
  • 提升通信、態勢感知能力 美陸軍發展高空氣球項目
    ↑安裝中的美陸軍高空氣球平臺據外媒報導稱,美陸軍正探索利用高空氣球作為一種低成本方式,為部隊提供更強的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同時增強陸軍在多域作戰中的裝備多樣化能力。據報導,美陸軍高空氣球項目主要指可在1.8萬米至2.7萬米高空長時間飄浮的氣球平臺和飛艇,可在陸地、海洋和空中進行遠距離、廣域通信,偵察、監視敵縱深目標,中繼和增強現有空、天傳感系統等。近年來,隨著商業市場對高空氣球的研發投入,該領域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其中最重要的是續航和有效載荷性能。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1 16:47:11 21 世紀後,隱身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各國武器裝備競爭的加劇,發展隱身技術,提高武器系統生存
  • 新型電子戰作戰系統上線,壓制範圍5000公裡
    今天,世界公認的三大軍事強國是中俄美三國,而俄羅斯則被認為是最具核威懾力的國家之一。雖然俄羅斯經常被認為是老牌的啃蘇聯的骨頭,但它在許多先進軍事設備領域,如彈道飛彈技術、核潛艇技術和高超音速武器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甚至超過了美國。
  • 這樣做,才能讓男人存有一點「危機感」
    你要做的,就是將這種情況扼殺在搖籃中,或者是想盡辦法跨過去,才能讓你們減少互相傷害的程度。最重要的就是要讓男人有「危機感」,讓你們之間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分手的機率。而且,你在自己的事業上節節高升,也會給男人一定的壓力,讓他充滿「危機感」,從而他也會努力奮鬥,超過你,讓你更崇拜他!要有自己的朋友圈不管和誰在一起,都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天天盯著他,圍著他一個人轉,或許剛開始你們都是這樣的,但時間長了,誰也不再想靠近誰。
  • 美貨輪GPS信號異常,德國人:可能是東方測試黑科技,中方學者有話說
    有消息稱,伊朗在荷姆茲海峽扣押油輪時也使用了電子幹擾武器,外界推測其技術來自於俄羅斯。今年4月中旬,俄羅斯中部軍區電子戰部隊發言人謝爾蓋·波爾特內赫少將表示,該軍區電子戰分隊將在年內率先裝備新型「磁場-21」電子戰系統。據悉,該系統能壓制衛星定位系統信號,是制導武器無法接受GPS信號。
  • 科技部:繼續加強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攻關與核心技術實質突破
    記者今天從科技部獲悉,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92號建議的答覆中,科技部表示,將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和「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凝練等工作,繼續加強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攻關,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