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

2020-08-17 科普百分百

視覺中國供圖

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實驗,嘗試著去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黑洞中獲取能量嗎?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50年前就有大膽猜想

1969年,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了一個從黑洞中獲取能量的大膽猜想,被稱為「彭羅斯過程」。

黑洞其實是個大家族,可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分成多種類型。如果根據黑洞的3個參量——質量、角動量和電荷分類,可將其分為4類,即史瓦西黑洞,不帶電荷且不旋轉;萊斯納黑洞,帶有電荷但不旋轉;克爾黑洞,旋轉但不帶電荷;克爾一紐曼黑洞,既帶電荷也會旋轉。彭羅斯過程針對的就是後面兩類黑洞,即旋轉的黑洞。

「彭羅斯過程是通過將一個物體丟入黑洞的能層來獲取能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能層是旋轉黑洞的特有結構,位於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之外的一種結構。能層具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特性,能層中可以存在負能量的粒子,這種負能量的粒子與黑洞轉動方向相反。苟利軍解釋說,彭羅斯過程中,被扔進能層的物體或粒子在某些條件下被一分為二,一部分被黑洞吸進去,而另一部分則逃脫了黑洞。能量是守恆的,鑑於能層的特性,如果被吸收的物質能量為負,逃逸的物質能量則會比初時更高。這就意味著,我們從黑洞中獲取了能量。

「彭羅斯過程提取的能量來源於黑洞的轉動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袁業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逃逸的物質能量增加,黑洞的能量必然減少,實際上就是黑洞的旋轉速度慢了下來,轉動能有所損失。可以預判,被吸入的物質旋轉方向必然會與黑洞的旋轉方向相反。

黑洞不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無法簡單「抓」來一個仔細研究。因此,彭羅斯過程始終是個猜想,沒有人敢斷言這個瘋狂的想法是否真能實現。

1971年,即彭羅斯過程提出2年後,蘇聯物理學家澤爾道維奇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檢驗方法。他建議用能夠吸收能量的材料製成圓柱體,模擬旋轉的黑洞,再向其發射光波。他預言光波會被圓柱體「放大」,即轉動的金屬圓柱體吸收負能量的光波,撞擊圓柱體後出射光波頻率會增加,輻射總能量增加,即所謂的超輻射。

然而,現有條件的限制又一次給科學家潑了一盆冷水。

「如果要達到這一效果,必須讓圓柱體旋轉的速率足夠大,至少應與入射光波頻率數值相當。」袁業飛進一步解釋,光波的頻率一般在兆赫茲(MHz)或吉赫茲(GHz)。這意味著圓柱體一秒內要轉動100萬圈甚至10億圈,這是現實中的機械馬達無法實現的。

在此次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聲波代替光波,模擬了這一實驗,輻射的聲波果然被「放大」,增加的能量多達30%以上。袁業飛告訴記者,這是由於聲波的頻率範圍廣,研究人員可以選用遠比光波頻率低的低頻聲波,如此「黑洞替代品」的轉速就能降到人為可實現的速度。

「該研究實際上模擬的是彭羅斯過程背後的物理本質,並不代表彭羅斯過程真能實現。因為黑洞離我們很遙遠,無法在現有條件下用黑洞做實驗去驗證。」袁業飛表示。

正如研究人員所說,他們的研究成果並沒有使人類在從旋轉黑洞中提取能量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榨取」能量有兩種方案

好奇心和想像力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一雙翅膀。雖然目前彭羅斯過程尚無法驗證,但這絲毫不能阻擋科學家對「榨取」黑洞能量的執著追求。

「目前學者們提出了兩種思路。」袁業飛說。

一種是提取黑洞的轉動能。當然,這一思路針對的是旋轉黑洞。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如果我們從中成功獲取能量,黑洞的轉速將會降低,損失一部分轉動能,就如彭羅斯過程一般。

另一種思路是提取黑洞的引力勢能。這一思路對黑洞的類型沒有要求,因為所有黑洞都具有巨大的引力。日常生活中,如果從高樓上扔下一個物體,物體的速度將越來越快,這是重力勢能轉變為物體動能的常見例子。黑洞也是如此,如果將處於等離子體態的氣體扔到黑洞裡面,隨著距離黑洞越來越近,氣體的運動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等離子體中粒子相互碰撞,從而熱化,輻射出攜帶能量的光子。這種能量提取的過程,實際上是黑洞的引力能轉化為物體的動能,再轉化為熱能,將能量從黑洞中「搬運」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知道的黑洞周圍吸積盤輻射的能量來源。

袁業飛補充道,據估計,黑洞引力能的能量提取率約為5.7%。可別以為這樣的效率很低,要知道目前人們從核聚變中提取的能量僅有0.7%。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1克物質通過黑洞的引力能轉換後,獲取的能量理論上要高出其靜止質量對應能量的5.7%,這一數值極為可觀。

而對於提取黑洞轉動能這一思路,其能量提取率則可高達43%左右。

未來或成星際旅行「充電站」

「浩瀚的宇宙中,黑洞數不勝數。此前有科學家估算過,質量大於1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數目應該超過1億個。如果能將這些黑洞都改造成能源『補給站』,將是件非常震撼的事情。」苟利軍感慨道。

想像一下,漫長的星際旅行中,人們正因燃料告罄而瀕臨絕望時,突然發現附近就有一個黑洞。今時的恐懼屆時將化為滿腔歡喜——能源問題迎刃而解,宇宙飛船「滿血復活」,向著更深的太空和更多的未知進發!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目前由於諸多現實條件的限制,只能讓「黑洞能源站」的設想停留在科幻的世界裡。

首先,「我們還不具備能夠仔細觀測黑洞的高解析度望遠鏡。如果連觀測對象的本質都沒有搞清楚,談何利用。」苟利軍說。

「黑洞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利用這一遙遠的天體『發電』,目前還只是個概念,我們很難設計一個具體的方法和過程。」袁業飛坦言。

不過,未來總是充滿未知,正如人們古代的飛翔夢已經在現代成為了現實。「很多時候,科幻會為科學埋下一顆種子,我們期待著它能在未來生根發芽。」苟利軍說。

相關焦點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
    原標題: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實驗,嘗試著去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黑洞中獲取能量嗎?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 科學家卻想從黑洞中「榨取」能量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科學家卻想「榨取」能量 未來或成星際旅行「充電站」
    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實驗,嘗試著去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黑洞中獲取能量嗎?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 利用黑洞來「發電」!科學家太瘋狂了,想從黑洞「榨取」無限能量
    根據數據顯示,在宇宙中,質量超過太陽10倍的黑洞數量,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而且考慮到黑洞也存在著巨大的能量,早在50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從黑洞中「榨取」能量,這真的可以實現嗎?
  • 科學家瘋了嗎?要從黑洞內部獲取無限能量
    從黑洞中「榨取」能量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它有著可以吞噬一切的強大引力。比方說在很多科幻片之中,當人們在太空之中遇到黑洞,都會感到非常的絕望和恐懼。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將目光投向了黑洞,雖然人類如今連地球上的資源都無法掌控,但是科學家們卻希望可以讓科幻照進現實,可以從黑洞中「榨取」能量。而且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苟利軍介紹,說起來早在50年前,世界著名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就已經提出了這個驚人的猜想,在國際上,這個猜想還被命名為「彭羅斯過程」。什麼是彭羅斯過程呢?
  • 科學家瘋了嗎?要從黑洞內部獲取無限能量
    當然,也有一些科幻片中的場景是:未來人類徵服了黑洞,可以將黑洞的能量全部轉為己用,就好像是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的文明等級指數來說,如果一個文明可以達到2級文明,那麼,這個文明就可以變成恆星文明,將所在恆星系統的恆星能量全部「榨取」,用來隨時補充自己一樣。
  • 科學家證實奇妙理論:把東西扔進黑洞,就能從黑洞中「偷」能量
    將物體拋入黑洞可以產生能量的理論在首次提出50多年後被科學家證實 他們利用聲波試圖驗證「極其奇怪的物理現象」:當你把一個物體扔進黑洞,然後讓它一分為二。 彭羅斯發現,落入黑洞的物體將在這個不尋常的空間區域中獲得負能量。那麼如果將類似二級火箭的東西投入黑洞,藉助反衝力讓一半加速落入黑洞,另一半加速逃離,那麼逃逸的那部分攜帶的能量大於它在二級助推時反衝作用獲得的能量。
  • 科學家:可以從黑洞中「偷取」能量
    但是,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燃料都帶去,也無法滿足高速星際旅行的要求,因為能提供這麼多能量的燃料本身已經超重了。因此,許多天文學家提出,從地球帶去的燃料只需要提供一個初始速度,後續旅行所需的能量都可以從星際空間內補充。比如,宇宙空間內的稀薄氣體可以當作燃料,這種氣體在某些物理作用下或在定向波束作用下可以推進宇宙飛船。
  • 科學家腦洞大開,想從黑洞內部獲得無限能量
    愛因斯坦最早提出了黑洞真實存在的預言,但是在今年一則關於黑洞照片的新聞之前,科學家們對於黑洞的研究都是僅存於紙面上的。 一個匯集了全世界優秀科學家的團隊通過理論的分析,認為黑洞才是人類未來的主要能量來源。這個方案聽起來十分玄幻,到底是怎麼實現的呢?
  • 科學家揭開黑洞無休止吸收能量之謎
    (模擬圖)環球在線消息: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知道,宇宙黑洞是靠狂吞周圍星體的氣體、光線來不斷膨脹。但關鍵問題是這個「怪物」的胃口就算再大,這樣一直無休止地「大吃大喝」,它是怎麼辦到的?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由科學家約翰·米勒牽頭的小組首次為這個疑問找到答案:那就是「吞」下去的,最終必然會「吐」出來。只有這樣宇宙才可能保持平衡。
  • 黑洞發電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發電形式?科學家:目前還處於理論階段
    從黑洞中獲取能量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它有著可以吞噬一切的強大引力。在地球上的我們聽到黑洞更多的是好奇,而如果未來的人類進入太空,聽到黑洞更多的應該是恐懼。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的文明等級指數說法,如果一個文明可以達到2級文明,那麼,這個文明就可以變成恆星文明,將所在恆星系統的恆星能量全部「榨取」,用來隨時補充自己一樣,黑洞就是恆星系統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 我們可以利用黑洞中的能量嗎?
    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傑出預言是,旋轉的黑洞有大量可利用的能量。在過去的50年中,科學家們試圖探索出釋放這種力量的方法。諾貝爾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了一種理論,即粒子崩解可能會從黑洞中吸收能量。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可以通過量子機械發射來釋放能量。羅傑·布蘭福德(Roger Blandford)和羅曼·扎納克(Roman Znajek)建議將電磁轉矩作為能量提取的主要手段。
  • 科學家發現黑洞的神秘能量場,或可以連接平行宇宙
    【每日科技網】  科學家發現,黑洞除了吞噬之外很可能還有其他作用,那就是連接平行宇宙的通道。科學家曾猜測黑洞的另一端是白洞,而連接二者的或許就是蟲洞,是通往平行世界的通道,這一點獲得大多數人認可。近日,科學家在地球與月球之間,發現了類似黑洞的神秘能量場,或可以連接平行宇宙。
  • 宇宙中這種天體比黑洞更可怕,釋放能量比星系還高,難道是白洞?
    宇宙中這種天體比黑洞更可怕,釋放能量比星系還高,難道是白洞?黑洞可以說是宇宙中最為霸道的存在,沒有什麼能夠逃脫黑洞的捕捉,只要進入了黑洞視界內,就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逃不出去,黑洞這麼可怕,但是卻有天體比黑洞還要可怕。
  • 如何提取黑洞的能量?
    視界附近的等離子體即將被旋轉黑洞吞噬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曾預言,旋轉黑洞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能量源。在過去的50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釋放這種能量的方法。
  • 從黑洞到黑洞能量,人類如何走進黑洞?
    愛因斯坦最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2,向人們揭示了質量轉變成能量的可能。如果質量可以100%轉化為能量,一隻貓所產生的能量就可以供挪威一個國家使用1年。霍金在197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黑洞雖然可以吸收各種物質,但還是會洩漏出少量的輻射。這也就意味著,能量是可以從黑洞中逃脫出來的。這些能量匯聚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層「熱大氣」。
  • 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新想法:從旋轉的黑洞提取能量
    不過,人類對能源的渴望是無止境的,科學家提出了在恆星周圍建造戴森球,以此來利用整個恆星的能源。不過,這種巨大的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死心的人類又提出了一種從黑洞提取能量的方法。這種方法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提出,因此也被稱為「彭羅斯過程」。旋轉的黑洞存在著能層,在能層內除了正常的軌道之外,還存在著負能的軌道。
  • 光都無法逃脫黑洞,那麼,科學家又是如何給黑洞拍照的呢?
    黑洞曾經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黑洞具有很強的吞噬性,以至於光這麼快的速度,都無法從黑洞內逃出,所以,黑洞是無法直接被觀察到的,只能以間接的方式感知它的存在。黑洞最初只是以一種數學上的猜想,以及它的難觀測性存在,直到2019年4月10日,首張黑洞的照片問世,人們才有所了解。
  • 科學家發現黑洞事件視界後或存在神秘能量牆
    科學家近期提出一種新的蟲洞理論,能夠避免傳統蟲洞理論導致的矛盾,並將有可能最終引導科學家們找到通往統一量子論與引力論的方法  中文科技資訊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蟲洞宇宙中連接黑洞的時空隧道。近期的一項研究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名為「糾纏」的奇異量子特性產生的結果。根據這項最新定義,如果你不幸墜入一個黑洞,你將不會被碾碎,而是會被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