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黑洞「一毛不拔」科學家卻想「榨取」能量 未來或成星際旅行「充電站」

2020-08-17 央視網新聞

  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實驗,嘗試著去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黑洞中獲取能量嗎?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50年前就有大膽猜想

  1969年,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了一個從黑洞中獲取能量的大膽猜想,被稱為「彭羅斯過程」。

  黑洞其實是個大家族,可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分成多種類型。如果根據黑洞的3個參量——質量、角動量和電荷分類,可將其分為4類,即史瓦西黑洞,不帶電荷且不旋轉;萊斯納黑洞,帶有電荷但不旋轉;克爾黑洞,旋轉但不帶電荷;克爾一紐曼黑洞,既帶電荷也會旋轉。彭羅斯過程針對的就是後面兩類黑洞,即旋轉的黑洞。

  「彭羅斯過程是通過將一個物體丟入黑洞的能層來獲取能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能層是旋轉黑洞的特有結構,位於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之外的一種結構。能層具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特性,能層中可以存在負能量的粒子,這種負能量的粒子與黑洞轉動方向相反。苟利軍解釋說,彭羅斯過程中,被扔進能層的物體或粒子在某些條件下被一分為二,一部分被黑洞吸進去,而另一部分則逃脫了黑洞。能量是守恆的,鑑於能層的特性,如果被吸收的物質能量為負,逃逸的物質能量則會比初時更高。這就意味著,我們從黑洞中獲取了能量。

  「彭羅斯過程提取的能量來源於黑洞的轉動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袁業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逃逸的物質能量增加,黑洞的能量必然減少,實際上就是黑洞的旋轉速度慢了下來,轉動能有所損失。可以預判,被吸入的物質旋轉方向必然會與黑洞的旋轉方向相反。

  黑洞不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無法簡單「抓」來一個仔細研究。因此,彭羅斯過程始終是個猜想,沒有人敢斷言這個瘋狂的想法是否真能實現。

  1971年,即彭羅斯過程提出2年後,蘇聯物理學家澤爾道維奇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檢驗方法。他建議用能夠吸收能量的材料製成圓柱體,模擬旋轉的黑洞,再向其發射光波。他預言光波會被圓柱體「放大」,即轉動的金屬圓柱體吸收負能量的光波,撞擊圓柱體後出射光波頻率會增加,輻射總能量增加,即所謂的超輻射。

  然而,現有條件的限制又一次給科學家潑了一盆冷水。

  「如果要達到這一效果,必須讓圓柱體旋轉的速率足夠大,至少應與入射光波頻率數值相當。」袁業飛進一步解釋,光波的頻率一般在兆赫茲(MHz)或吉赫茲(GHz)。這意味著圓柱體一秒內要轉動100萬圈甚至10億圈,這是現實中的機械馬達無法實現的。

  在此次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聲波代替光波,模擬了這一實驗,輻射的聲波果然被「放大」,增加的能量多達30%以上。袁業飛告訴記者,這是由於聲波的頻率範圍廣,研究人員可以選用遠比光波頻率低的低頻聲波,如此「黑洞替代品」的轉速就能降到人為可實現的速度。

  「該研究實際上模擬的是彭羅斯過程背後的物理本質,並不代表彭羅斯過程真能實現。因為黑洞離我們很遙遠,無法在現有條件下用黑洞做實驗去驗證。」袁業飛表示。

  正如研究人員所說,他們的研究成果並沒有使人類在從旋轉黑洞中提取能量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榨取」能量有兩種方案

  好奇心和想像力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一雙翅膀。雖然目前彭羅斯過程尚無法驗證,但這絲毫不能阻擋科學家對「榨取」黑洞能量的執著追求。

  「目前學者們提出了兩種思路。」袁業飛說。

  一種是提取黑洞的轉動能。當然,這一思路針對的是旋轉黑洞。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如果我們從中成功獲取能量,黑洞的轉速將會降低,損失一部分轉動能,就如彭羅斯過程一般。

  另一種思路是提取黑洞的引力勢能。這一思路對黑洞的類型沒有要求,因為所有黑洞都具有巨大的引力。日常生活中,如果從高樓上扔下一個物體,物體的速度將越來越快,這是重力勢能轉變為物體動能的常見例子。黑洞也是如此,如果將處於等離子體態的氣體扔到黑洞裡面,隨著距離黑洞越來越近,氣體的運動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等離子體中粒子相互碰撞,從而熱化,輻射出攜帶能量的光子。這種能量提取的過程,實際上是黑洞的引力能轉化為物體的動能,再轉化為熱能,將能量從黑洞中「搬運」出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知道的黑洞周圍吸積盤輻射的能量來源。

  袁業飛補充道,據估計,黑洞引力能的能量提取率約為5.7%。可別以為這樣的效率很低,要知道目前人們從核聚變中提取的能量僅有0.7%。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1克物質通過黑洞的引力能轉換後,獲取的能量理論上要高出其靜止質量對應能量的5.7%,這一數值極為可觀。

  而對於提取黑洞轉動能這一思路,其能量提取率則可高達43%左右。

  未來或成星際旅行「充電站」

  「浩瀚的宇宙中,黑洞數不勝數。此前有科學家估算過,質量大於1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數目應該超過1億個。如果能將這些黑洞都改造成能源『補給站』,將是件非常震撼的事情。」苟利軍感慨道。

  想像一下,漫長的星際旅行中,人們正因燃料告罄而瀕臨絕望時,突然發現附近就有一個黑洞。今時的恐懼屆時將化為滿腔歡喜——能源問題迎刃而解,宇宙飛船「滿血復活」,向著更深的太空和更多的未知進發!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目前由於諸多現實條件的限制,只能讓「黑洞能源站」的設想停留在科幻的世界裡。

  首先,「我們還不具備能夠仔細觀測黑洞的高解析度望遠鏡。如果連觀測對象的本質都沒有搞清楚,談何利用。」苟利軍說。

  「黑洞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利用這一遙遠的天體『發電』,目前還只是個概念,我們很難設計一個具體的方法和過程。」袁業飛坦言。

  不過,未來總是充滿未知,正如人們古代的飛翔夢已經在現代成為了現實。「很多時候,科幻會為科學埋下一顆種子,我們期待著它能在未來生根發芽。」苟利軍說。(於紫月)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
    原標題: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物理實驗,嘗試著去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半個多世紀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黑洞中獲取能量嗎?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
  •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
    視覺中國供圖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 科學家卻想從黑洞中「榨取」能量
    都說黑洞「一毛不拔」 科學家卻想從中「榨取」能量提起黑洞,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夠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像一下,如果在星際旅行時遭遇黑洞,將是一件多麼恐怖、絕望的事情。然而,對這個連光也無法逃脫的「魔窟」,科學家們卻想要從中「榨取」能量,為我所用。
  • 利用黑洞來「發電」!科學家太瘋狂了,想從黑洞「榨取」無限能量
    根據數據顯示,在宇宙中,質量超過太陽10倍的黑洞數量,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而且考慮到黑洞也存在著巨大的能量,早在50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從黑洞中「榨取」能量,這真的可以實現嗎?
  • 科學家瘋了嗎?要從黑洞內部獲取無限能量
    從黑洞中「榨取」能量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它有著可以吞噬一切的強大引力。比方說在很多科幻片之中,當人們在太空之中遇到黑洞,都會感到非常的絕望和恐懼。當然,也有一些科幻片中的場景是:未來人類徵服了黑洞,可以將黑洞的能量全部轉為己用,就好像是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的文明等級指數來說,如果一個文明可以達到2級文明,那麼,這個文明就可以變成恆星文明,將所在恆星系統的恆星能量全部「榨取」,用來隨時補充自己一樣。
  • 科學家瘋了嗎?要從黑洞內部獲取無限能量
    當然,也有一些科幻片中的場景是:未來人類徵服了黑洞,可以將黑洞的能量全部轉為己用,就好像是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的文明等級指數來說,如果一個文明可以達到2級文明,那麼,這個文明就可以變成恆星文明,將所在恆星系統的恆星能量全部「榨取」,用來隨時補充自己一樣。
  • 星際旅行可以實現嗎?科學家:可以從黑洞中「偷取」能量
    星際旅行最關鍵速度要快,那就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料。但是,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燃料都帶去,也無法滿足高速星際旅行的要求,因為能提供這麼多能量的燃料本身已經超重了。因此,許多天文學家提出,從地球帶去的燃料只需要提供一個初始速度,後續旅行所需的能量都可以從星際空間內補充。
  • 科學家說,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
    科學家說,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香港物理學家說他們已經證明單個光子的傳播速度不會超過光速。他們說,這表明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香港物理學家說,他們已經證明單光子服從愛因斯坦的理論,即沒有什麼能比光速更快地傳播 - 證明外面的科幻小說,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2、星際旅行的可能性早在1963年,著名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任何體積的飛船都可以利用成對的緊密天體(如白矮星或中子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達到相對論速度——顯著接近光速的速度(戴森最著名的構想是被稱為「戴森球」的巨大球形結構,先進文明通過戴森球將整個恆星囊括在內,捕獲其絕大部分能量)。
  • 沿黑洞蟲洞白洞就能超光速星際旅行,穿越時空?別做夢,絕無可能
    有相當多的人(包括一些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他們認為有黑洞就會有與之相對應的白洞,它們之間有蟲洞相連接著,可傳輸物質及能量。他們猜測一對黑洞和白洞,它們向外的一面,都從邊緣向中心逐漸凹進去的,中間都是空洞,兩洞之間通過隱形蟲洞連成一體。想穿越時空,或欲藉助黑、白洞之力的星際旅行者,利用黑洞巨大的引力,將他們的人和攜帶物(包括飛船),飛快地吸入黑洞,以超光速經蟲洞從白洞噴出。
  •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不過,克羅弗德解釋稱,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幾個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其中包括一種所謂的「衝壓增強恆星火箭」,這種火箭使用收集到的物質作為反應物驅動太空艙向前。  反物質火箭和黑洞驅動  除了上面提到的光帆、大型雷射器和核聚變火箭,科學家們還提出了其他更新奇的實現星際旅行的方案。
  • 科學家:黑洞是通往未來的入口,但你卻不能用它時間旅行
    答案顯而易見——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強大的引力和超大的質量,讓沒有靜止質量的光子都無法逃脫被吞噬的命運。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黑洞距離地球約35億光年,質量是太陽的180億倍。
  • 科學家:黑洞是通往未來的入口,但你卻不能用它時間旅行
    答案顯而易見——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強大的引力和超大的質量,讓沒有靜止質量的光子都無法逃脫被吞噬的命運。,有一個疑問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了?,意外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黑洞中心根本不存在奇點,曾被黑洞吞噬的所有物質,將會在未來的某刻被猛烈地噴出。
  • 從黑洞「偷取」 太空旅行的動力
    我沒說錯,是從黑洞「偷」能量,而且還是讓人類的飛船去偷,偷來能量給自己加速,從而實現星際旅行的美夢——甚至,這一切都不涉及詭秘的量子過程。為了說清楚這一點,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例一:有一個桌球,以30千米/小時的速度朝一堵牆水平飛去,假設球與牆壁發生彈性碰撞(即假設球沒有損失任何能量),那麼它將以30千米/小時的速度彈回,只是與原運動方向相反。
  • 科學家腦洞大開,想從黑洞內部獲得無限能量
    愛因斯坦最早提出了黑洞真實存在的預言,但是在今年一則關於黑洞照片的新聞之前,科學家們對於黑洞的研究都是僅存於紙面上的。 目前星際移民的方案還未成熟,不僅沒有合適的移居目標,而且人類發明的飛行器也無法滿足星際移民的要求。所以在地球上除了提倡節約能源之外,我們需要尋找更多的能源。
  • 天文學 | 脈動白矮星、黑洞和星際旅行
    本期內容精選太陽普遍磁場、觀測緻密暗物質、星團宇宙學、脈動白矮星、黑洞熱力學第一定律和星際旅行等研究主題,探索神秘的宇宙學,以及一些最新研究發現。
  • 黑洞星際飛船:利用「微黑洞」蒸發作為推進的動力(技術探討)
    黑洞可以將數百萬甚至數十億顆恆星的質量壓縮成一個半徑不大於太陽系外圍的半徑,或者將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的恆星壓縮成一個體積小於珠穆朗瑪峰的體積。這種巨大的密度不僅足以扭曲空間,還足以扭曲時間。黑洞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們的引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即使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無法逃離它們的視界。但是黑洞並不完全是黑色的。
  • 未來實現星際旅行的3種技術,或許就是那些UFO使用的技術?
    人們都知道光速每秒可跑30萬公裡的距離,我們的銀河系的直徑約有10萬光年,就是說以光速也需要十萬年才能橫穿銀河系,然而銀河系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普通星系,如果人類未來想要探索銀河系以外的世界,顯然即便飛行的速度接近光速也是不現實的,不過科學家早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突破速度限制的幾種理論,或許能成為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方法。
  • 黑洞發電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發電形式?科學家:目前還處於理論階段
    之後很多人失望地吐槽黑洞長得像蜂窩煤的孔,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還是對黑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且逐漸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黑洞未來對於人類有哪些幫助呢?在地球上的我們聽到黑洞更多的是好奇,而如果未來的人類進入太空,聽到黑洞更多的應該是恐懼。根據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的文明等級指數說法,如果一個文明可以達到2級文明,那麼,這個文明就可以變成恆星文明,將所在恆星系統的恆星能量全部「榨取」,用來隨時補充自己一樣,黑洞就是恆星系統這個大家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