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料成石油需求增長新引擎

2020-11-29 中國化工網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國內煉油能力已連增三年,2018年中國煉油能力為8.31億噸/年,較上年淨增2225萬噸/年。其中,新增能力3390萬噸/年,淘汰落後能力1165萬噸/年。

  近年來,中國煉化行業已經進入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面,先進產能逐漸釋放出來,另一方面,落後產能陸續被淘汰。在此背景下,化工原料開始成為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規模化發展、全球化逐漸成為煉化行業的關鍵詞。

  煉油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中國連續三年新增煉油產能約9500萬噸,淘汰落後產能約5500萬噸

  近年來,成品油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煉油裝置平均加工負荷73%,與2015年相比,提升了6個百分點,但2018年全球煉油產能平均開工率為81%,距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煉油產能約過剩0.9億噸/年,但2019年地方民營大煉化項目集中投放,產能約過剩1.2億噸/年,同比增長1/3。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田智宇表示,中國煉油產能過剩問題,實際上是煉油結構問題。目前我國依然存在大量煉油規模較小、效率較差的產能。

  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煉油化工高級總監劉海全指出,儘管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煉油國,但中國在煉油產能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平均常減壓產能水平最低。

  據劉海全計算,中國平均常減壓產能約為500萬噸/年,但如果不計算中國的產能,其他前十的煉油國家平均產能約為1000萬噸/年。

  記者梳理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發現,連續三年,中國新增煉油產能約9500萬噸,淘汰落後產能約5500萬噸。2018年,中國新增煉油能力3390萬噸/年,淘汰落後能力1165萬噸/年;2017年,新增煉油能力4000萬噸/年,淘汰落後煉油能力2240萬噸/年;2016年,新增煉油能力2110萬噸/年,淘汰落後煉油能力2086萬噸/年。

  據了解,目前地方民營煉廠單廠規模較小,平均一次加工能力不到200萬噸/年,兩級分化現象嚴重。這一方面給環保減排帶來壓力,另一方面,也擠佔新增先進產能的空間。在此背景下,落後的煉油產能逐漸被淘汰。

  交通運輸需求增速逐漸放緩,化工原料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引擎

  當前,隨著交通用油效率的提升和汽車替代燃料的滲透,交通用油需求增長趨緩,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化工原料需求將推動石油需求增長。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表明,2020年我國交通領域成品油替代量在6400-9250萬噸之間。按照成品油收率65%粗略估算,2020年交通替代燃料可減少原油需求近億噸,相當於同年石油需求(6億噸)的15%左右。

  英國石油公司(BP)近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指出,化工原料的石油需求增長已成為推動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部分,約為700萬桶/日。

  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煉油顧問侯睿分析,隨著交通運輸需求增長的不斷放緩,化工原料需求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增長引擎。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執行報告初稿顯示,化工用油佔石油消費比重已提至15%,主要用來生產烯烴、芳烴類化工產品。從產品類型上看,烯烴主要包括乙烯、丙烯和丁二烯,芳烴主要包括笨、甲苯和二甲苯,在生成烯烴和芳烴以後,還可進一步用於生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終端消費品。

  以乙烯為例,《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是中國乙烯行業供需格局變革之年。2019年底至2020年,包括恆力石化、浙江石化、遼寧寶來等在內的大型新興民營煉化項目或將試車和投產,將為乙烯行業帶來390萬噸/年的新增能力。由於投產時間集中在年底,預計當時乙烯產業鏈的供需格局影響不大,影響主要集中在市場心態的轉變。

  劉海全告訴記者,隨著成品油需求達峰在即,石化產品強勁增長,從投資角度看,向化工產品方向轉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很多新問題,如嚴格的環保政策、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和原料選擇的多元化等。

  環保政策趨嚴,煉油行業需加強高質量、綠色、規模化發展

  當前,我國環保政策日趨嚴格,這對煉化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據記者了解,由於環保等要求不達標,2018年全國約有2000多家中小型石化企業被淘汰。

  在此背景下,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煉化企業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開發高質量產品。在新產品開發上,堅持差異化和高端化的原則,加大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比例,提高副產品深加工潛力。

  同時,重視節能環保,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煉化企業要不斷完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和汙染防控能力。

  劉海全說,規模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對於未來新項目的規劃,政府積極出臺相應措施推動煉化企業園區化、集約化的發展。現在新建的煉油產能,包括乙烯、PX(對二甲苯),原則上要求在大型石化基地內布置。目前要求新建的煉油產能必須超過1500萬噸/年,其中乙烯100萬噸/年,PX逾60萬噸/年。

  此外,田智宇表示,面對煉油產能過剩問題,中國應逐漸釋放先進產能,助推石化產業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然而,石化產業的市場高度國際化,中國在成本優勢、原料等方面和中東、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存在差距。因此,要瞄準石化產業全球化方向,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年度報告――液化石油氣:化工原料需求崛起 價格重心上移
    液化石油氣: 看漲  報告日期:2020年12月29日  ★化工原料需求崛起,進口增長補足需求量和國產量缺口  明年多套丙烷脫氫(PDH)裝置投產帶動丙烷進口需求增長。  ★化工原料需求提升是長期趨勢,未來價格高位制約因素增多  在目前供需結構下,進口成本給到價格底部的支撐並形成季節性波動,碼頭進口利潤過高和化工原料替代給到價格頂部的信號。拉長時間段來看,儘管燃料消費目前仍然是國內最大的細分市場,但在化工原料需求的崛起是長期趨勢。
  • 石油化工行業:歐洲原油產量大幅增長
    事件:  2019年4月11日,IEA公布月報,對全球原油供應和需求進行了披露。核心觀點:  IEA維持對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140萬桶/日的預測。其中經合組織國家、非經合組織國家原油需求增長分別為30萬桶/日、110萬桶/日。
  • 最強限塑令來襲之時,如何探尋跨界融合下的化工產業發展新引擎?
    據相關媒體統計,製造業96%的產品都與化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可見化工之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若將化工按照技術層次進行劃分,可分為四個大類:首先是以乙烯、丙烯等為代表的基礎化工原料產品;其次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合物和合成材料;再來就是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涉及新能源、電子化學品等;最後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則是前沿化學品,如生命科學、生物製藥等高端新材料。」
  • 創新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升級增長 贏創再提「超越化學邊界」
    另一方面,在經過多年的調整和提升後,化工行業,特別是中國化工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口。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已逐漸成為化工行業的共識,而這也直接促使了化工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並呈現出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科技進步突破了產業的邊界,產業發展同步加速了融合的進度。在技術創新與跨界融合的大浪潮下,化工產業蘊藏著怎樣的增長引擎?
  • 石油和化工行業成績斐然
    5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的形勢下,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大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通過自身的努力,「十三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綠色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推動企業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
  • 2018全國石油化工高峰論壇東營舉行
    論壇以「轉型、發展、創新、前沿」為主題,聚集國內外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的業界精英、專家學者、研發技術人員等,共同研討烯烴、芳烴原料多元化等重大問題,探討我國石化行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的新機遇以及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等領域的新技術與發展趨勢,交流優秀企業所取得的新成果和新思路,提供產品研發與市場應用等各環節的對話平臺。
  • 大宗化工原料價格強勁上漲 產業鏈上下遊迎來整體復甦
    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對多個品種的化工原料產業鏈上下遊走訪調查後發現,在終端需求回暖、海外訂單增多等多種因素的助推下,國內多種大宗化工原料價格出現強勁上漲,產業鏈上下遊迎來整體復甦,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得到正向修復。
  • 「化工原料」何以成「中藥配方」
    「化工原料」何以成「中藥配方」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上,曝光了一批生產企業通過違法給中藥飲片染色達到增重目的。目前已對12家相關企業進行調查。然而,假如說神農「嘗百草」,是把風險留給自己,安全和健康留給他人的話,那麼,直接讓患者「嘗化工染料」,把利潤留給自己,把風險和危害留給患者和消費者,這與其說是在製藥,毋寧說是在造毒。至於說「化工原料」會不會成為中藥新配方,也大可不必讓患者去嘗,化工原料對健康與生命的威脅,早有充分的醫學依據。對利潤的追逐,竟然讓中藥企業不惜用化工原料染色來增重,這不僅是害人,同樣也是在害己。
  • 研報精選:需求復甦油價上漲
    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經濟中速增長仍將推動能源消費低速上漲,但表現分化,其中天然氣需求依然保持較高增速,石油需求增速趨於放緩、煤炭需求則基本持平。單從原料成本角度來看,低油價對石油化工產業是利好,不僅是在原料端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助於降低燃動力消耗等其他成本,增強石油化工行業的盈利能力。在高油價水平下,上遊開採行業非常受益,但對下遊石油化工行業來說,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很多產品無法實現成本的向下轉移,使得價差收窄,行業盈利空間將被大幅縮小,企業盈利能力承壓。  石油化工行業盈利與油價水平和走勢息息相關。
  • 化工新材料業務驅動 防疫用品概念股下半年或延續增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化工新材料業務驅動 防疫用品概念股下半年或延續增長勢頭⊙記者 劉立 ○編輯 邱江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響,國內外市場對口罩、消毒免洗手液等防疫品的需求激增,帶動生產相關原料的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大增。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
  • 《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
    長期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工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專用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等大量依賴進口。目前,生產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石油和化工產品基本上都處於產業鏈的低端。由於新產品、新技術開發不足,近年來各地盲目投資、重複建設,造成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勢頭進一步加劇。我國出口的一些石油和化工產品國外經過進一步加工,變成專用、精細化學品又高價返銷國內。
  • 新一代石油和化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ProMACE落地 助力企業智慧轉型
    為應對上述挑戰,更好地適應未來更加嚴酷的資源、市場、競爭的產業環境,我國石油化工行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這不僅需要新裝備、新工藝和新型催化劑,也迫切需要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和管理技術,提升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設智能工廠,使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做大做強」,提高競爭力,實現高效、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 中國能源化工產業未來如何發展
    2021年仍然充滿期待,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能源化工產業仍大有可為,應當積極優化能源需求結構、強化能源科技實力、加大能源保障力度,努力邁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推動我國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會議認為,當今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產業布局正處於一個大變革、大調整、大衝突的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全球供應鏈以及我國經濟貿易和產業布局的改變。
  • 嶽陽市石油化工千億產業集群規劃綱要(2011-2015)
    石化產業是嶽陽市重要支柱產業,形成了包括石油煉製與加工、化肥、農藥、有機化工基本原料、三大有機合成材料、精細化工、化工機械等25個行業、100多家石化企業、200多種石化產品的石油化工產業群,涵蓋化工研發、生產、貿易及物流和職業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總資產近240億元,現有石化及其配套的規模以上企業206家,從業人員5萬餘人。
  • 2021-2025年中國石油化工行業預測分析
    全球經濟增速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世界石油需求增量也自2011年以來首次降至100萬桶/日以下。多個產油國被迫減產,世界石油供應量與需求量基本持平,全球石油市場艱難平衡。  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速放緩,LNG貿易規模快速擴張。受北美、亞太天然氣消費增速減緩影響,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及產量增速分別為3.5%和3.4%,均較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 四川甲醇批發廠家推薦久星專業生產化工原料
    四川甲醇批發廠家推薦久星專業生產化工原料
  • 招商引資情報:先進石化化工新材料產業六大趨勢分析
    2018年版《產業分類》規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
  • 2020-2026年中國化工新材料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第二章 中國基礎化工原料市場供求及價格走勢  2.1 無機化工原料市場供求及價格走勢    2.1.1 硫酸市場供求及價格走勢      (1)硫酸市場供給分析      (2)硫酸市場需求分析      (3)硫酸市場價格行情    2.1.2 硝酸市場供求及價格走勢      (1)硝酸市場供給分析
  • 從工藝到簡史:一篇文章叩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大門(滿滿乾貨)
    具體而言,石油加工工業從加工與用途角度可以劃分成兩大產業,一是石油通過煉製可以生產各種燃料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焦碳、石蠟、瀝青等石油產品,即煉油過程或稱石油煉製工業體系;二是把石油分離成原料餾分,對原料油和氣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再以這些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約200種)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