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長假又遇上雙颱風攪局,申城最近幾天的菜價直線上升。相比芋艿、毛豆等節令食品漲幅有限,一些綠葉菜的價格倒是明顯上漲,蓬蒿最高15元一斤,芹菜10元一斤。請聽報導:
中秋小長假,免不了燒些好菜、招待親友,可不少馬大嫂們這幾天發現,菜籃子重了不少。
[1:太貴了,15元一把蓬蒿,6塊錢雞毛菜。
2:貴一點的哦,芹菜10元一把,絲瓜本來6塊一斤,現在7塊一斤,這個雞毛菜5塊一把。]
節假日,再加上雙颱風,當影響菜價的內、外在因素都齊全了,綠葉菜漲幅明顯。浦東菏澤路上的一家菜市場,蓬蒿菜15元一斤、青菜7元一斤、雞毛菜6元一斤。
在黃浦蒙自路上的一家菜市場,從業20多年的攤主老顧說,主要原因還是天氣。上海人中秋喜歡吃芋艿和毛豆,這些菜品備貨量充足,漲幅就一元左右。但一些新上市的綠葉菜,受運輸影響明顯,就漲得多些。不過,也有個別菜價是回落的。
[毛豆和芋艿平均就漲了1元一斤,過節就是漲一元一斤,正常的。這個綠葉菜漲了要20%。芹菜現在10元一斤,前幾天每斤就5、6元一斤。蓬蒿13元一斤,前兩天16元,還掉一點下來,菜多了就掉一些下來了。]
為了儘可能減輕市民的菜籃子,上海中心城區的不少零售菜場內,常年都安排了「平價攤位」,人為從保障供應出發、降低菜價。以新靜安為例,老靜安加原閘北區域,共有34個菜市場從本月起、每天有2個流動攤位供應平價菜,一些基本品種的降幅可以達到30%。
還有,相比綠葉菜,豬肉和河海鮮價格平穩。
[河蝦現在100,前兩天95元。我們進來的東西蘇北多,蘇北沒什麼受颱風影響。有些草蝦是本地的,上海本地的東西還好,沒什麼大影響。]
從批發環節來說,以上農批為例,日常每天的客菜交易量在700噸左右,假期加上颱風,小長假三天減少了20-30%。上農批蔬菜部經理顧志平說,上市量少,但消費量不變,也導致了價格上漲。他預計,隨著北方地區的客菜陸續南下,三四天後就能有明顯回落。
[上市量減少了,批發的人也減少了,消費還是差不多,所以價格漲高了。客菜山東、江蘇上市量已經在上來了,白蘿蔔、萵筍都已經上市了,對本地消費來說,蔬菜的供應有所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