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江油一帶,經常能看到農田裡種著一種長得像艾草的植物,有些還種在玉米地裡,外地人看了很疑惑,當地農民說這種植物叫「附子」,它的根是一味大名鼎鼎的中藥,能回陽救逆,被譽為「天下第一藥」,功效非常強大。
附子的根長得像農村裡常吃的洋姜,但是附子有一個主根,其他的塊莖緊緊依附主根而生,就像孩子依附母親一樣,因此得名「附子」。別看附子長得像洋姜,它可既不能生吃,又不能隨便熟吃,因為它含有一種臭名昭著的毒素—烏頭鹼。
烏頭鹼只需0.2毫克就能中毒,主要危害心臟和腎臟,嚴重者能導致嚴重心律失常,腎功能衰竭,所以絕對不能自行用藥。
那為什麼附子會被稱為「天下第一藥」呢?
附子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其性剛雄,能溫五臟之陽。古人稱附子為「百病之長」,神醫張仲景用附子與乾薑、甘草相配做的「四逆湯」,被稱為回陽救逆第一方,也被稱為續命湯。醫書《湯液本草》這樣說:「附子無所不至,味辛大熱,為陽中之陽,故行而不止」。附子能上通下達,在人體內無所不至,是大熱至陽之藥,難怪在古代地位這麼高。
但是它的毒性古人也認識到了,李時珍曾說:「草烏頭取汁曬為毒藥,射禽獸,故有射網之稱」,用附子的生汁液塗在弓箭上,射中動物後能毒死它。在民間,農民也會用生附子製作土農藥,殺滅害蟲。
附子入藥,需經過嚴格的程序泡製,用量多少、泡製方法、切片大小,都極為講究,不然會導致中毒,如需使用,必須嚴格遵醫囑。
讀者朋友們,你們見過附子嗎?見了可別隨意用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