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稱「酒壺花」,根長得像紅薯 「服之面如桃花,輕身不老」
在民間,對於有價值的根塊類植物都會往人參上靠,在名字裡冠以「參」字以此來說明其價值的珍貴,即使它不是真正的人參,也不是五加科植物,比如「四葉參」、「土人參」、「黨參」、「烏靈參」……舉不勝舉。
農村地裡最常見到的東西就是綠色植物,從參天大樹到各種野花野草,野草四處生長種類繁多,在很多人看來好像一無用處,但實際上每種植物都有其價值,只是很少有人去了解。農村路邊1野草,人稱「酒壺花」,根長得像紅薯價值不輸人參,李時珍說「服之面如桃花,輕身不老」。
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或路旁草叢裡,若留意的話會看到這種葉片肥厚,開著紫紅色「喇叭花」的植物。花朵呈長筒形,歪著腦袋長在莖稈上像一個個小酒壺,鄉下孩子遇到了就揪下花朵吮吸裡面的甜水,味道香甜如蜜,於是叫它「酒壺花」、蜜罐子花、小雞喝酒。酒壺花這種植物在農村隨處可見,那麼,這種植物有什麼用處?
01野生地黃科普
這種叫「酒壺花」的植物是個啥?「酒壺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玄參科地黃屬植物,俗稱野生地黃。葉子深綠色呈長卵形,葉面凹陷下面隆起有褶皺,葉子的邊緣呈鋸齒狀,全株被細絨毛。野生地黃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山坡撂荒地、河邊林下、田邊地頭,房前屋後都可以生長。
02野生地黃價值
其一,食用價值。
野生地黃的莖葉可以當蔬菜吃,在我國的食用歷史悠久,《山居錄》記載「地黃嫩苗摘其旁葉作菜甚益」。春天採摘野生地黃的葉子及花朵,洗淨後焯燙一下,可以涼拌,燒湯或蒸熟了吃,還可以將野生地黃葉子曬乾,用來泡茶喝清熱去火,對緩解咽喉疼痛有很好的幫助。
野生地黃根塊鮮黃色外皮多褶皺,長得像紅薯,深秋時候,野生地黃葉片枯黃根塊成熟,將其挖出洗淨後可以煮地黃米粥、醃地黃鹹菜、涼拌地黃,曬乾後用來泡酒,泡茶。
其二,藥用價值。
野生地黃的葉子,花朵及根塊除了可以食用之外,事實上還是一味傳統清熱止血的中草藥。主要體現在滋陰補腎,養血涼血等方面,鮮地黃生食可以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將其炮製後可以滋陰補血、安神補虛、益精填髓,有著卻病延年功效。
在《本草綱目》、《本草匯言》、《中華本草》等典籍中這樣記載地黃:「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鬚髮中……」李時珍稱「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由此可見地黃的價值。
野生地黃在農村是一種常見植物,但因為地黃生長期間需要大量養分,俗稱「地髓」,若莊稼地裡長有野生地黃的話,其它農作物一般都長不好,雖然野生地黃的莖葉及根有很好的價值,但農民常把野生地黃當雜草除掉。
事實上,野生地黃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及經濟價值很大,若在農村路邊見到這種植物別再當雜草。大家認識「酒壺花」嗎?對這種植物還有什麼了解?歡迎說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