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回歸線穿行而過的眷戀

2021-01-19 少女合伙人


二十三歲時有幸得到公費資助前往臺北的律所實習。


那年的盛夏,是在臺灣度過的——七月到八月,住在位於文山區的臺灣政治大學裡,實習地點在臺北的CBD,一個多月的實習期,常常來回穿行四分之一的臺北,看著旭日的東升,落日的低垂,卻也忘了時光迅疾如飛。


還記得初來臺北的那日,一下飛機,迎面而來的暖風立馬將我結實地籠罩、包裹,我對自己說,這是屬於臺灣的熱情。


哪怕於我,這其實是一場與往昔的告別之旅。

那時捷運從桃園機場出發,穿過幽長的隧道,駛進陌生而又熟悉的都市。


我看見車窗裡倒映出的自己微笑。

「嘿,臺灣,你好呀。」



1


是什麼讓臺灣顯得與眾不同呢?


臺北的地標性建築是101大廈,實習的律所恰好在敦化南路,一抬眼,就能看見它,後來我們去爬了一次象山,遠遠地觀賞了一次夜裡的101,建築上面的燈光密密匝匝,靜靜地閃爍,立在城市的中央,遠遠望去,有種孤寂的美。


然而城市的建築都不過是鋼筋水泥,相比較這些,我更願意去感受和領略它別具一格的人文氣息。



提起臺灣,最有名的應該是的它的夜市了吧。


臺北有很多的夜市,士林,寧夏,師大,饒河,通化……白日裡還是寂靜的街道,到了夜晚,跟成精了一樣,都次第喧囂起來,各類小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什麼大腸包小腸,什麼福州胡椒餅,什麼師園鹽酥雞,什麼豪大大雞排,光是聽這地道的名字,就已經口水直流。


那時白天一邊上班,一邊「偷懶」做攻略,晚上就和朋友直奔夜市,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地逛,熙熙攘攘的煙火氣,吵吵鬧鬧的叫賣聲,我曾一口包下一個章魚小丸子,結果被燙得上躥下跳,舌頭髮麻,也曾連續三天去同一個攤位,只為吃那裡令人念念不忘的碗稞。古人說,食色,性也。誠未欺我。


不知為何,於我,那些路邊攤竟然遠比米其林餐廳還要令人記憶雋永。



我還記得,那時我們手捧著一堆小吃,坐在饒河邊,和臺灣認識的小妹妹介紹著這幾年大陸發展的不同,小妹妹聽完,對我們誇獎大陸這些年發展迅速,聽到時我的心裡可驕傲了。


然而吃又是最不能望梅止渴的,只有自己去吃,方才能體味它的美妙。


臺灣自然不僅僅是只有吃的,可玩的去處也多。


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平時都在實習,到了周末,便拼了命出去玩。我們甚至制訂了不同的出行計劃。很奇怪,忙碌的時候我不會想起你,可到了周末,記憶的閘門卻會被突然打開,過往的一切總是會風起雲湧般地,倏忽而至。


第一個周末,我們去了淡水老街,去看了《不能說的秘密》拍攝地——淡水中學與真理大學比鄰而居,陽光透過樹木罅隙投下斑駁,思緒悠長,一下將我拉回與你認識的時光——那時候,我們也是十幾歲的年紀呢。


去了漁人碼頭,抵達時光尚早,選了一間小小的咖啡屋,坐在裡面,我託著腮,一邊看書一邊等日落。


後來,晚霞絢爛,漁人碼頭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看著面前一對對情侶偎依,美景如斯絢爛,我只遺憾,未能與你同行,但我也慶幸,此次未能與你同行——這是我同你分開的第二年,我開始習慣一個人,努力健身運動,保持讀書寫作的習慣,日子也在越變越好。



又搭車去了九份,《悲情城市》和《千與千尋》的拍攝地,夜晚來臨,紅色的燈籠串成排,彼時很想化身成一條電影裡的那條名為琥珀川的白龍,愜意遨遊,自由自在。


坐在小店裡寫明信片的時候,才忽然想起,已經許久不得你的消息,你的朋友圈和微博早已雜草叢生。


我過得很好,你呢?

大概,也還不錯吧。


那是來臺灣之後,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熱烈地思念你。

 


2


臺灣靠近赤道,去的時候恰是熱帶氣旋(颱風)頻發的季節。


 這不,可巧不巧,來臺灣的第二個周末,就遇上了,本著安全至上的原則,原定的出行計劃被打亂了,只好待在宿舍裡,但我又是那種最耐不下性子的人。


白日裡瞅著天氣晴朗,便隨手取了把傘,去了附近,獨自吃逛了一路,回來時卻悲劇了——天突然黑下來,猝不及防地,風雨大作,一滴,兩滴,淅瀝小雨到傾盆大雨不過轉瞬,路邊行道樹搖搖欲墜,我撐著一把看似結實的大傘,沒走兩步,傘骨都被刮斷了。


我很怕自己會被颱風颳走,但這種念頭出現沒幾秒便被自己否定了——摸摸肚子上尚且堅挺的馬甲線,氣沉丹田,給自己加油打氣,繼續穩步向前。


宿舍的時候,渾身都溼透了,全身鏡裡的自己,像只落湯雞,校園廣播裡正放著停電通知,沒過一會,電燈晃悠兩下,光滅了。想給你打電話,拿出手機,餘下百分之十幾的電量,微信消息編輯了又刪除,反反覆覆,最後還是忍住了。


屏幕上出現電量低的提示:是否開啟省電模式?

按下「確定」,移動數據自動關閉。


學會獨立,學會承受,而不是依賴,這是離開你之後,我學會的最重要的道理。



第三個周末,去了花蓮,騎著機車去了清水斷崖,山與海相連,風溫熱地親吻我的臉,像在拍小清新的文藝電影。也曾對著空曠的山谷大聲叫喊你的名字,哪怕知道那不過是徒然無功——你遠在海峽另一端的南京,根據聲學的原理,再大的呼喊也傳遞不了那麼遙遠的距離。


而我也再未能得到一個機會,與你手牽手偎依在蔚藍的海邊,聽海風溫柔,賞無邊落日。


回來後,與政治大學的同學一起吃飯,回來的路上,我和一個女孩同行,捷運加上公交,車程不長,但我依舊聽到了一個頗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故事裡的她和他是大學同學,待在一起四年,畢業後他去了上海復旦深造,她留在了臺北的政大,他打算留在上海,謀求更好的發展,她卻因為專業的限制,在上海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跨洋戀掙扎了兩年,無疾而終。


那時她在準備臺灣的CPA考試,分別時,我說,你去看看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吧,也是臺灣的,叫《荼蘼》,我一口氣看完的,哭到不行。


相比較中文,我更喜歡它直白的英文譯名:《plan A & plan B》。


那部電視劇大致表達的意思是:人生只能活一次,但如果我們每次做選擇時,都能在知道答案以後再做選擇,還會再做出那個選擇嗎?


她下車之後,我還要再獨自坐一段路,夜晚的郊區人並不多,可是走著走著,我卻再次想起了你——


如果當初沒有同你分手,我們的關係走向了plan B,現在是不是已經過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或是攜手砥礪同行,走向了更好的人生?


可惜時光無法倒流。

而所謂犧牲,有時候未必不是一種成全。



3


最後一個周末,去了阿里山,行程漫長,汽車顛簸,睡了一路,閉眼時還是熱鬧的都市,睜開眼,已經是寂靜的鳥語自然。


再後來的山環水繞、雲霧繚繞,更是引我入了一片夢境之地。


凌晨兩點起床去看阿里山的日出,昏昏欲睡地被鬧鐘吵醒,和旅伴一起坐了計程車和小火車,到了看日出的山頂。


我們選了一塊凸起的石頭,席地而坐,隨後便是靜靜地等待,才凌晨三、四點,人卻很多,不少遊客已經拿著三腳架,躍躍欲試。


我睡意仍在,佔據著極佳的位置,卻倚靠在旅伴的肩頭,昏昏欲睡。


不久後,不知是誰晃了晃我,耳畔傳來她溫柔的呼喚,「喂,醒醒,出來了。」


我揉揉眼睛,看見很遠的天際出現了金色的地平線,將黑色的夜幕劈成兩半,然後太陽緩緩地從地平線下升起,越來越亮,越來越亮。


拿出手機拍照的時候,笑了。


原來哪怕再漫長的黑夜,也會等到黎明的來臨。


就像哪怕再痛苦的過去,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得到治癒。



他們說,眷戀一個地方,是因為眷戀那個地方的人,阿里山成了我去過的最南邊。後來我們沒有去臺灣南部的高雄,事實上我也不敢去高雄,因為那是你生活過的地方。


在臺灣的最後一日,我環繞著政治大學跑了一次步——和你分開之後,原本不愛運動的我漸漸愛上了跑步,光是二十三歲那一年,就完成了三場半程馬拉松。


算起來,人生的第一次長跑——14公裡,還是和你一起跑的呢,我還記得,快要抵達終點時,我實在跑不動了,索性拉起了你的手,你反過來,緊緊地攥著我,我們並肩而行,你鼓勵我,帶著我跑向了終點。



後來,每次跑步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那短暫的幾分鐘,風在我的耳邊吹,身體明明已經因為透支而難以為繼,可是因為你在身邊牽引,我又多了幾分堅持的勇氣。那也許是所謂愛情的力量。


政治大學旁有一條河,晚上河邊的路燈漸次亮起,溫柔地閃耀,陪伴在我的身旁。就那麼一路奔馳,最後,我停在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回過頭看,河岸一望無際,就像我們彼此的人生路,依舊漫長,就算以後一個人,也勢必還會有許多值得欣賞的美景。


十六歲遇見你,十八歲在一起,四年異地戀,二十二歲和你在同一所大學讀研,陪伴著度過了一些重要的人生時刻,也算有了一些刻骨的糾纏,甚至可以說,最美好的青春都給了你。


彼時燈光璀璨,天地闃靜,我終於在這小小的海峽對岸,學會了釋然,也完成了對自我的一場救贖。



翌日,飛機轟隆起飛的那一刻,我輕輕地閉上了雙眼,過去一個月經歷過的一切在腦海之中翩然閃過:臺北的夜市,花蓮的海,阿里山的日出,臺灣人民的笑臉,還有那些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


真好呀。我對自己說。


曾經的你,一定也經歷過我所經歷的這一切吧。


還記得嗎?曾經的你,答應過帶我再來一次臺灣,可是諾言還沒來得及兌現,「我們」就成了「我」和「你」。


那麼,就在臺灣和你告別吧,過去的我,過去的你,都過去了,就讓我眷戀的關於你的那一切,都留在臺灣吧。


再見啦,臺灣。

再見啦,我的青春。

 

劉藍之


簡介:


法學碩士在讀,已創作長篇《妹妹太愛我了怎麼辦》《野玫瑰》,影視原著《親愛的味道》。


已出版合集《願所有姑娘都能嫁給愛情》《一個人去遠方》等。


作品散見雜誌、公眾號與網站。


相關焦點

  • 臺灣北回歸線廊道試走
    ,走過12天306公裡的行程,伍元和等十名健行勇者昨天下午2時抵達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位於太平洋濱的北回歸線地標,完成首次橫越臺灣東西兩岸。從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漁港漁人碼頭出發的「橫越福爾摩莎北回歸線廊道試走」活動,為林務局辦理的臺灣步道系統走出一條有代表性的經典路線。
  • 臺灣紀行系列之六:跨越北回歸線
    臺東由於地處臺灣東海岸,毗鄰煙波浩渺的太平洋,以盛產珊瑚而聞名。接著就是沿臺灣東海岸公路直奔此行的下一站——花蓮。花蓮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和宜蘭接壤,南鄰臺東,西沿中央山脈脊線與臺中市、南投縣、高雄市為鄰,只是山高谷深,無路通達。東側便是浩瀚的太平洋了。面積4628.57141平方公裡,人口不到四十萬,是臺灣最後一個被漢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稱「奇萊」, 花蓮縣還是臺灣面積第一大縣。經濟主要以工業、商業和運輸業為主,在臺灣,和臺東一樣,都屬於相對欠發達地區。
  • 臺灣花蓮縣瑞穗鄉交流團參觀桂平市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臺灣花蓮縣瑞穗鄉交流團參觀桂平市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2016年04月13日 08:4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北回歸線穿過的城市,山海線各一座標誌塔,網友:必打卡之地
    臺灣北回歸線穿過的城市,山海線各一座標誌塔,網友:必打卡之地北回歸線標誌塔,是標誌地理學上北回歸線經過地方的建築物。事實上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目前我們國家已建有11座北回歸線標誌塔,但是都位於我們國家相對南方一點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沒有怎麼去過。而在臺灣花蓮有2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山線和海線各一座。
  • 探訪寶島臺灣國學之旅精彩圖片(八):行走北回歸線
    附錄:漢風先生2014年臺灣紀行隨筆之五                 站在北回歸線上                     文/漢 風   我對世界的整體認識始於中學地理課上老師教桌上的地球儀。北回歸線是太陽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也是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每到夏至這一天,這裡能接受到太陽光的垂直照射,然後回向南移。北回歸線穿過我國的臺灣、廣東、廣西和雲南4個省。每個省都有紀念性標誌物。在臺灣共有三座北回歸線標誌物,一座在西半部的嘉義縣水上鄉,另外兩座在東半部的花蓮瑞穗鄉和海線豐濱鄉。
  • 夏至將至,去雲南普洱墨江縣「立竿見影」,因為北回歸線穿城而過
    看到媒體報導,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在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將有」立竿見影「探秘活動,因為北回歸線穿過墨江城,這時進入熱帶的標誌緯度線。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物體本身與影子重合,正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有趣。
  • 廣東北回歸線標誌塔
    北回歸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為23.5°)的地方,其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徵的緯度線。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        北回歸線的緯度值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範圍,即南北回歸線的緯度,也決定了地球上五帶的範圍。
  • 太陽今天直射北回歸線標誌
    新快報訊(記者 許力夫 通訊員 李建基)今天是夏至,20時26分太陽將直射地球北回歸線。從天文的角度講,夏至是北半球各地進入夏季的第一天。夏至這天,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黑夜最短。隨後,北半球各地將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天氣。
  • 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臺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溼,冬季較短且溫暖。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臺灣進入梅雨季節。
  • 花蓮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貼近賞芒
    臺灣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在花蓮和嘉義通過臺灣。在這條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限上,臺灣設置有三座的北回歸線標誌,當中花蓮縣就有兩座,嘉義縣有一座。位於瑞穗的北回歸線標誌公園,腹地寬廣,風景優美,冬日到訪還可賞芒花。  園景開闊優美的北回歸線標誌公園。
  • 神奇的北回歸線,別樣的人文景觀
    提起北回歸線,大家都會說它是一條神奇神秘又神聖的緯度線。因為它恰好位於地球地軸的黃金分割點上,即北緯23.5°。在這個緯度上,有著太多的神奇之處: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高的珠穆朗馬峰、最鬼異的百慕達三角、最深奧的瑪雅文明、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等等。
  • 中國歷史悠久的海島縣,北回歸線穿過的東起點,你去過嗎?
    小編今要說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海島縣,看看你去過嗎?它位於廣東省和汕尾市的東北部,是廣東省唯一一個海島縣-南澳島,總面積為130.8平方公裡,起主島就佔128.4平方公裡。它是廣東距臺灣島的最近點,處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地理位置獨特,處於粵、閩、臺三省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7海裡,素有「粵東屏障,粵閩咽喉」之稱。
  • 祖國「南大門」——不可錯過的北回歸線標誌塔
    小天今天先不給大家介紹景點,先來個小提問,「你知道什麼是北回歸線嗎?」3秒鐘作答時間 3……2……1答案來了!北回歸線(Tropic of Cancer),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北回歸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存在的線,而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徵的緯度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可估算為23.5°)的地方。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五省區。而我國也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塔最多的國家哦!
  • 南澳島,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南澳島,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11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離臺灣、香港、廈門都只有100海裡上下,離汕頭只有11.8海裡,是很好的商埠,明朝就有「海上互市」之稱。南澳島又處在北回歸線上,風景優美,亦稱「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南澳島更加吸引我的,是它的歷史遺存。《南澳志》載: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末的少帝趙罡、趙昺,在元兵追趕下曾駐蹕澳前村。並在島上挖「龍井」、「虎井」、「馬井」三口,還留下「太子樓」等遺蹟。
  • 他是一位生活在臺灣的抗美援朝老兵
    寶島臺灣有很多著名的景點,如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樓、墾丁公園等,在島嶼最南端有一個鵝鑾鼻公園。這是臺灣最南點紀念碑,這裡是南海與太平洋往來的必經航道。從島嶼最南端鵝鑾鼻逆時針沿臺灣東海岸一直北上,就到達花蓮縣,北回歸線穿縣而過,是熱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 廣東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掠影
    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只是在北緯23.26°±1°的範圍內變化。廣東、臺灣四省區。我國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北回歸線標誌有悠久的歷史,且規模宏大,形式多樣,造型別致,各具特色。塔身正面刻上貼金的「北回歸線標誌塔」 7 個大字。東、南、西、北各有1個拱門,塔的高度是23.5米,與北回歸線緯度相一致,更具有科學性。塔底中央嵌有一顆銅心與頂球相對,塔身是空心的,北回歸線正從這裡通過,遊人立於塔底銅心,抬頭仰望,從塔心及銅球的一個圓孔窺見蒼穹。每年夏至這一天正午12時26分,太陽的直射光經過這裡的一剎那,人站此處,將出現「立竿無影」的有趣景象。
  •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廣東從化可睹立竿無影
    北回歸線過中點 6月21日夏至當天出現,從化中午時分可睹立竿無影  本報訊 記者陸志霖、鄭迅,通訊員李建基報導:廣東天文學會預告,本月21日(夏至)13時46分,太陽將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緯線———北回歸線。有5000年文明史的人類今年將首次迎接北回歸線經過中點線。
  • 夏至| 沿著北回歸線從東到西,你能在中國看見什麼?
    ▲ 一路向東,北回歸線延伸進了中國境內,依次穿越了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及臺灣,在這些區域中,與回歸線如影隨形的沙漠消失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的叢林和縱橫的河谷。製圖/程遠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大沙漠、印度塔爾大沙漠,乾旱炎熱,滿目荒蕪。等到它一路東行進入中國,穿越雲南、廣西、廣東、臺灣四省區,則是另一番景象。受季風影響,這裡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從各個意義上來看,都是中國最多彩的一片土地。
  • 30年不砍一棵樹的萬畝林場,就在佛山北回歸線上……
    北回歸線,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從全球範圍來看,北回歸線經過的區域大部分是沙漠或乾旱區,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就位於北回歸線上。中國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夏季溫暖溼潤,成為回歸沙漠帶的「綠洲」。北回歸線穿過佛山18公裡,這裡生長出一片綠洲——三水大南山,它像一塊渾然天成、未經雕琢的碧玉,鑲嵌在佛山最北部。
  • 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塔,竟然在中國境內?可以看看!
    北回歸線,是地理學上一條緯線。也是一條重要的緯線,它穿過中國的雲南、廣東、福建、臺灣,因此這一條緯線有些重要的紀念意義。另外,北回歸線也是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因此,它也令人值得紀念。由於北回歸線橫穿中國四省,因此中國也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塔最多的國家。那麼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在中國哪個省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