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泰國各地的節慶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其中,有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節日,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等帶有濃鬱宗教色彩的節日,有頌揚傳說中英雄和國王王室的節日,也有向大自然感恩的節日等等。泰國的大部分節慶活動,外國遊客都可以參加,充分體驗一下泰國的異國風情。以下為泰國的公眾休假日,在泰國各地的地方節慶活動也多不勝數,欲知其詳,可在各城市的介紹中了解其詳情。
公曆一月一日——元旦
歷史上,泰國的元旦幾經變遷。在拉瑪五世時代,即1869年,拉瑪五世曾欽定以公曆4月1日為元旦日。直至1940年12月24日,為與各國協調,在以坡o披汶頌堪元帥為國務院院長的政府當任時,改以公曆1月1日為新年首日。因此泰國從1941年起,便改用國際通用的元旦為泰國新年,並一直沿用至今。元旦節日活動包括:僧侶行善、設祭親友亡魂、以香水浴佛、懸掛國旗、反省過去一年的功過得失、設定新一年的目標等等。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春節
泰國華人因與泰人和睦相處,水乳交融,因此保留著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如春節、中元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其熱鬧場面毫不遜色。泰國春節最具熱鬧的華人過年氣氛要數中國城——唐人街(耀華叻路)及北欖府,除街道兩旁擺滿各種應節食品、物品外,還有舞獅、舞龍、遊街盛會,以及「中國小姐」選美會。華人和泰人均喜歡過春節,因為這時華人老闆會發雙薪,且有休假,通常是從初一休到初三,小商店和公司通常關門休息,但泰國政府部門和銀行會照常上班營業。
泰歷三月十五日(公曆二月月圓之日)——萬佛節(Makha Puja)
這是為了紀念佛祖信徒對於佛祖的信仰與尊敬,對於篤信佛教的泰國,此節具有宗教上的信仰意義。其來源是,當佛祖在世時,曾駐足於王舍城傳經講道,分赴各地傳教的僧侶拉,在三月十五日當天,竟不約而同地返回王舍城朝拜佛祖集會,佛祖因而頒賜了一部叫做「巴蒂穆」的經書,內列戒律共二百二十七條,經書的主旨為:「戒惡、從善、清心」。萬佛節的活動項目包括:清晨僧侶行善;下午聆聽誦經講道;傍晚?僧侶約定時刻鳴鐘集合,舉行禮佛儀式;並在全國各地懸掛國旗。
公曆四月六日——查庫裡王朝紀念日(Chakri Day)
1782年4月6日,為拉瑪一世加冕登基,查庫裡王朝開基之是,也即現今曼谷王朝的開基日。當日舉國辦的活動包括:懸掛國旗;舉行宗教儀式;向皇家紀念地敬獻鮮花。
公曆四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宋幹節(SongkranFestival)
「宋幹」一詞出自梵語,太陽進入某星座稱為「宋幹」。太陽連續運行,進出不同的星府共十二次,時間恰好為一年。古代的泰國、寮國、緬甸及高棉,均以宋幹節為過年,因其時為農閒,正宜舉行隆重的宗教活動和民間雜耍。宋幹節的風俗其實來自於印度,但泰國一直視為重要的民族節日之一。宋幹節的活動有:於全國各地懸掛國旗;浴佛;浴僧;向長輩行灑水禮,祈求賜福。因此,人們也稱此節慶「潑水節」。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就像中國新年一樣熱鬧非凡,不論在曼谷或是泰國其它地方都會舉行大型慶典及各項慶祝活動。大街小巷中所有人都忙著潑水,互道恭喜及祝福,尤其在炎熱的天氣下,淋一身溼反而更能消暑。
公曆五月一日——國家勞動節
泰國於1932年首次頒布勞工條例,隨後將每年的五月一日作為國家勞動節,以嘉獎勞動者,這一天全國依例放假一天。
公曆五月五日——泰王登基紀念日(Coronation Day)
曼谷王朝自1782年建立,傳世至今歷九代。本朝國王蒲美蓬陛下,於1950年5月5日登基繼承王業。泰王陛下聖智聰敏,廣聞博識,愛民如子,倡導民主科學,推行利國利民的規劃,受到了泰國廣大臣民的愛戴和尊敬。節日慶祝活動一共三天,首日為五月三日,王室舉行宗教慈善儀式;五月四日,婆羅門主教宣讀泰王登基紀念文告儀式;五月五日,王室於上午進行僧侶布施,中午,海陸軍各鳴禮炮廿一響以示敬賀。當日,還會舉行泰皇陛下向優秀人士欽授五世王勳章。節日期間各地都會懸掛國旗。
公曆五月十五日——春耕節(Ploughing Ceremony)
每年五月正值稻米播種季節,皇室會在皇家田舉行插秧播種大典。參與這項皇家盛會的人們,穿著色彩鮮豔的衣服,分別舉行不同的儀式,藉此祈求來年能夠豐收。
泰歷六月十五日——佛誕節(Khao Phansa Day)
相傳佛祖誕生於佛曆紀元前八十年,成佛於紀元前四十五年,而於紀元前一年涅盤。儘管佛祖誕生、悟道、涅盤的年份各異,但日期卻相同,都是發生在泰(佛)歷六月十五日。逢閏月之年,佛誕節的日期就改為是年的泰歷七月十五日。節慶活動包括:佛教徒須於清晨前往佛寺與僧侶吃齋布施,聆聽高僧傳經講道;民?捧香燭鮮花參加佛寺的巡燭禮;各處懸掛國旗。
公曆八月十二日——詩麗吉王后誕辰(母親節)
詩麗吉王后為泰國傳統女性的典範,她協助泰王陛下支持各項利民利國的計劃,績效卓著,她的生辰之日就被定為泰國重要的節日之一。泰國的母親節,原為4月15日,而於1976年改為8月12日,與王后殿下的生辰同日,並規定以潔白的茉莉花象徵偉大的母性。節日活動有:各處懸掛國旗;舉辦福利慈善活動等。
泰歷八月十六日——守夏節
守夏節為期三個月,有前守夏期(泰歷8月16日至11月15日)及後守夏期(泰歷9月16日至12月15日)之別。泰國採用前守夏期,守夏期結束之日稱為「解夏節」。此節的由來是:當佛祖在世時,黎民百姓們抱怨僧侶終年雲遊不息,甚至於雨季因僧侶到處遊蕩,則踩壞了剛完成犁播插種的稻田。在佛祖得知後,就限令每年雨季三個月中,為僧侶均應駐守在寺中不得外出。節日期間活動:參予團體活動、製作香燭、僧衣等物,將這些物品獻給守夏僧侶;參加贈獻僧衣、施僧品、僧藥給小沙彌的活動;與僧侶一起行善守戒聽道;擔任為期三個月的居士之職,以?守夏安居的僧侶籌措必需用品等;各處懸掛國旗。
公曆十月廿三日——五世王紀念日(Chulalongkorn Day)
曼谷王朝的第五世王朱拉隆功王,誕生於1853年9月20日,於1910年駕崩,享年58歲。自登基繼承王位,在位42年中,提供科學、鼓勵教育、改革經濟、革新稅制,深入民心,被臣民尊稱為「國父」。在他的紀念日,民眾將與僧侶吃齋行善以示紀仿,並向「五世王御馬銅像」紀念碑敬獻自製花串、花圈。
公曆十二月五日——國王誕辰(萬壽節、父親節)
泰王蒲美蓬陛下,誕生於1927年12月5日,於1946年6月9日繼承王業,成為查庫裡王朝第九世君王。故定12月5日為為萬壽節,也為泰國的父親節。節日活動有:於各處懸掛國旗;舉行佛教儀式;吃齋行善;恭祝聖壽;舉辦福利事業活動等。
泰歷十二月十五日——水燈節
水燈節的習俗始於素可泰王朝時代,據記載,每年泰歷12月15日深夜,泰王必循例御龍舟遊河,王后及嬪妃均隨聖駕遊幸。而臣民嬉水於河中,諾帕瑪貴妃觸景生智,遂手制荷花水燈,漂浮於河流之上,奏請聖賞。此後,這種儀式就蔚然成風。節日活動:一般民眾自行製作水燈,點綴以花、燭,然後漂放在池河中。水燈節的夜晚,月圓如盤,風清若絲,江河湖溪,漂滿萬盞水燈,燭光與笑臉明月相輝映,充滿詩情畫意。
公曆十二月十日——憲法紀念日
1932年6月24日,泰國結束了歷經七百多年的君主專政,改行君主立憲政制。並於三天後頒布第一部暫行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為全民所有,國王、民眾、民會委員會及法庭代理該項權力。至同年12月10日,泰王陛下頒布了一部正式的憲法,規定以國會組織的形式管理國家。憲法的頒布,標誌著泰國邁進民主時代,為紀念這一偉大變革,官方規定每年12月10日為「憲法紀念日」。
考試培訓小助手
本科留學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學qq: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