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中國外語教育改革把脈 實現英語教育"一條龍"

2021-01-09 中國教育在線

  11月22日,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1位外語教育專家在北京師範大學對中國外語戰略和外語教育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外語戰略和外語教育改革不僅涉及到社會各界對外語教育的認知和態度,還關乎國家的「軟實力」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表示,在我國外語教育面臨諸多難題中,大、中、小學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缺乏銜接,相互脫節與不合理的重複並存,這是多年來外語教學費時低效的癥結所在。他建議從國家層面構建「一條龍」外語教學模式。

  「要實現『一條龍』,就要改變目前大、中、小學英語教學多頭領導、各自為陣、缺乏溝通的現象,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負責制定和實施外語戰略規劃的機構。」陳琳說。

  中國外語教育需要頂層設計與規劃,外語人才的培養要符合當今中國發展戰略的需求。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文秋芳說,「比如,中國鐵建的國際業務遍及77個國家和地區,國家高鐵『走出去』戰略則對多語種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束定芳認為,外語教育改革需要基礎階段、大學階段通盤考慮和協調,涉及課程標準制定、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測試和評估等多方面。

  長久以來,外語被僅僅當作交流工具和「敲門磚」。與會專家表示,各類外語教學應該重視其人文性。「除了外語技能訓練,還要兼顧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思想與人格的培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龔亞夫說。

  南京大學教授王守仁認為,師資隊伍作為外語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應轉變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

  在教學方法方面,不少專家表示,不要一味照搬國外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王初明說,「學相伴,用相隨」,外語是在交際和互動中,通過長期、大量接觸學會的,應該根據中國國情找到適合中國人的外語學習方法。

  同時,教育方法也要與時俱進,針對年輕一代手機閱讀的新習慣,四川大學教授石堅建議研究「90後」學生「指尖上」的學習方法。

  今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中國外語教育教學和考試制度改革明確了任務和要求。

  針對中國外語考試種類繁多、標準不一、功能各異等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劉建達表示,即將出臺的覆蓋大中小學各教育階段、覆蓋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覆蓋各種形式外語學習成果的評價系統將使中國英語教學和測評「車同軌、量同衡」。

  「第三屆中國外語戰略與外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編輯部和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聯合舉辦。

相關焦點

  • 立足新時代 推進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 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在...
    (攝影:錢任君)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張澤熙在致辭中表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為中國英語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英語教育界應當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英語教育現代化。
  • 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受重視 「應試英語」轉變「實用英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也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針對外語考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也在穩步推進相關政策的調整。
  • 英語教育改革的理念問題——李寶忱老師訪談錄
    教育政策的決定過程中缺乏民主;第二個是專家學者這個龐大的隊伍,包括教研員隊伍在引領、指導著課改;第三個是教師專業化問題,包括師範教育和在職教師培訓的問題;第四個是考試評價停滯不前的問題,導致題海泛濫。可以說,這四座大山壓在中國課程改革上面。其中,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重中之重,英語是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指的是教師職業發展。
  • 北外96歲老教授仍為英語教育孜孜耕耘:只要活著,就要工作
    著名外語教育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 金正波 圖「我的教學生涯中,上課和講座時,從來都是站立著。我希望我的遺骨也永遠站立著,繼續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服務!」但字字句句感人肺腑、令人動容,寫滿了一位老共產黨員將一切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決心和勇氣。陳琳是我國著名外語教育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1922年出生,如今96歲高齡的他依然在英語教育領域孜孜耕耘、默默奉獻。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查明建(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我就對外語專業改革談幾點自己的思考。在整個20世紀,實際在學習外語,外語專業的學生一直感到非常驕傲的,外語專業也在整個人文學科當中是金字塔的頂端,外語系的學生瞧不起中文系的學生,中文系的學生瞧不起哲學系的學生。這些年來,我們英語教育普及化,尤其朱丹平先生還有新東方的外語教育機構,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甚至上海市幼兒園不僅幼兒園學英語,入學還要考察英語。所以學生進了大學以後就覺得我不要再學英語專業,我的英語已經很好了,我要學其他專業。
  • 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山東分中心成立
    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是由教育部指導、北京外國語大學主管、外研社支持的全國性基礎外語教育方面的研究培訓機構。多年來,全基中心從我國基礎外語教育的實際出發,以多種形式對我國基礎外語教育與教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為國家基礎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新常態 新實踐 新範式: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探索
    「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智慧講壇數字專場活動順利舉行,來自高等教育領域的多位領導專家通過在線會議方式,與全國超千所高校的近2000名同仁共商高等外語教育新命題,共議未來育人新格局,共建智慧教學新範式。
  • 一點英語榮獲2020年央視網年度教育盛典「影響力外語教育品牌」提名
    本次央視網年度教育盛典提名階段,「一點英語」作為國內知名在線外語教育品牌,憑藉先進的AI教育理念、優質前沿的教學服務、以及良好的學員口碑,榮獲「2020年度·影響力外語教育品牌」提名。截至筆者發稿,「一點英語」提名票數已位居第一,領先英孚、新東方、跟誰學等老牌教育培訓機構。
  • 多地取消職稱英語考試 專家稱有利於外語實用化
    盧文偉 攝  安徽取消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會成趨勢嗎?  日前,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通知:根據安徽省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發展的實際情況,2017年安徽省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停止考試。消息一出,一些網友將此理解為「安徽將取消英語四六級考試」,後經官方發聲澄清,安徽只是取消全國英語等級考試,非四六級考試。
  • 教育觀察:英語在中國150多年的起伏命運
    而作為一門外語,英語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謂跌宕起伏:從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備受寵愛到中蘇蜜月期的失寵、文革時期的幾乎消失,再到恢復高考後的全民英語熱,特別是最近被高考"改革",英語在中國的沉浮從來都是熱門話題。
  • 中國將改革英語考試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專家表示,中國正在進行的英語教育改革將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四六級考試未來或將納入標準統一的英語測評體系之中。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院長程曉堂表示,中國政府和家庭在英語教育方面投入巨大,但仍存在注重書面英語而忽略口頭表達等痼疾,用標準統一的分階段測試代替現在分散的高考和四六級考試是中國英語考試改革的方向,旨在真正提升中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 推進中國英語教育現代化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
    新華網北京7月26日電 今日,在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上,近3000名海內外高校英語教育專家、中小學英語教師同啟文明交流互鑑背景下中外英語教育交流新徵程。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在致辭中指出,英語是當今全球科技與社會知識的主要語言媒介,是當前全球化進程中的「普通話」。我國英語教育為改革開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國家和社會對英語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英語教育正面臨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和轉型發展的時刻。  在開幕式上,由中國日報社發起,匯集國內TESOL領域一流專家及學者的國際英語教育項目管理中心正式落戶杭州市。
  • 多方學者把脈:大學英語緣何上了專業「紅牌榜」
    日前,在同濟大學召開的首屆「一帶一路」外語教育規劃圓桌座談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再次為大學英語專業「把脈」。但是,討論中「火藥味」濃厚,大學的英語專業究竟應該培養「掌握工具的人」,還是培養「直通人心的人」,學者們就此爭論得不可開交。
  • 專家:教育應該強化中文弱化英文
    這一呼籲被網友廣泛轉發,並引起了許多網友和專家學者的討論。而究竟如何「取消小學英語」,如何「救救漢語」成為了討論的焦點。其實,關於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比重的問題一直都是教育界和家長們爭論的話題,然而,在爭論的同時,許許多多的孩子依舊承擔著沉重的英語學習課程,已經常年的課外英語輔導,而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輔導的時候,英語則是大多數人無法繞開的課程。
  • 為英語學習困難生「精準把脈」
    怎樣才能說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日前,在江蘇大學外語學習診療中心內,外國語學院青年教師吳鵬充當了一回暫時的「診療師」,他以一對一的形式回答了學生關於英語學習的各式疑問,一個半小時內為6位學生指點了迷津。外語學習診療中心位於江蘇大學主樓105教室,這個不起眼的角落卻成了全校本科學生爭相預約的地方,每周一、周三上午9點到10點30是診療中心的開放時間。
  • 夏谷鳴:從英語教學走向英文教育
    夏谷鳴,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培專家庫」首批專家,浙江省中小學外語教學學會會長,浙江省特級教師。一步一腳印,走在外語教學改革的漫漫徵途,刻錄努力,昭示希望,予人溫暖,從36年前一窮二白的山裡中學到今天璀璨耀眼的杭州外國語中學,鬥轉星移,這也正是改革者、實驗者夏谷鳴老師的探索之路。在英語教學改革界,夏谷鳴可以說是鼎鼎大名。無論是在寧波效實中學、浙江省教研室還是在杭州外國語學校,他都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典範,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年底公布 將統一度量衡
    一則停考通知引發如此高的關注,折射出公眾對於我國英語考試改革方向的普遍關心。  據了解,2017年,我國英語考試改革將邁上新臺階。此前,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在第二屆語言測試與評價國際研討會上已明確介紹:首個覆蓋我國各教育階段英語測評、教學、學習的能力標準——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已完成主體研製,預計2017年底公布。同時,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計劃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
  • 英語應試教育受質疑 高考英語36年分水嶺在眼前?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英語熱在中國已持續三十年。很多城市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開設英語課程,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名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  廣州外語外貿大學教師董燕萍,2003年對廣東的小學英語教學進行了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在經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後已經不再喜歡學英語了。
  • 程曉堂: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
    8月3日,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一起教育科技承辦的「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學科核心素養」雲峰會以在線形式召開。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程曉堂以「教研員如何給英語課堂把脈」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 科技助力教育共享 魔奇英語專家:在線教育的本質不是技術
    隨著中高考國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實施,過去幾年,國家教育部通過中央新聞、北京電視臺等渠道發布政策改革,均以閱讀能力作為語文的主要考量,閱讀量的要求提升,同時英語作為外語注重應用水平的考評,中高考增加聽力比重和閱讀比重,注重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應用能力,兩大科目的兩大語言類課程均從閱讀出發,提出了更高的語言要求,這是中國社會發展大趨勢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