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科技,一樣麼?

2020-10-24 樂創物聯

前言

最近參加有幸參加我們頭條的一個寫作班,開班後才發現大多數都是為了科學領域的黃V,圖文原創。少數像我一樣科技領域創作者也來培訓班,學習提升一下自己的寫作水平。沒那麼注意科學與科技有什麼區別,群裡那些人討論的很歡樂。會不會有人和我一樣,一開始覺得這兩個不是一樣的麼,有什麼區別啊。不都是那麼深奧,那麼搞不懂的學術問題麼……那什麼是科學,那什麼是科技?有的人可能都會像我一樣還沒分清楚麼,這兩個有區別麼?

先用圖片做個對比

有了這個疑問科學與科技到底各是什麼?有什麼聯繫,有什麼區別。立馬用科學和科技從網上搜索兩副圖片出來。

科學圖片,是一個人在仰望天空,思考什麼是宇宙世界,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顆?估計這就是科學的認識吧!

科學圖片

科技圖片,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一個科幻大片,人工智慧機器人在VR上操作,思考如何能夠控制其他生物吧。

科技圖片

從上面兩張圖片可以看出來,比較直觀,科學圖片大多是對一些客觀實物認識。比如宇宙起源,科學史等。科技圖片大多數是新技術,比如像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還有我比較熟悉的物聯網等。

德先生與賽先生

科學這個詞在腦中回憶一下,好像就僅存星星點點記憶,在學習歷史時,記得德先生和賽先生。學過中國近代史的人對這一兩個名詞都不會陌生。這兩個詞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出一大重要口號:民主與科學。

德先生和賽先生

轉眼間已經過了百年,人類又遇到困難。大肆宣揚民主的美國,截止今天早上7:34數據,新冠肺炎人數已經67萬了,確診人數也在快速上升著。民眾生命受到威脅,還在媒體上詆毀其他國家。還不趕緊科學防疫,戴口罩隔離在家。現在的中國,不論是科學還是其他方面,都強大了許多。因為強大的祖國,科學的防疫,才會有今天的平安生活。

美國疫情

科學與科技具體是什麼

科學是知識的發現、發明、實踐,是人類探索、研究和理解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科學是一個有序的知識系統,它基於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可以測試的解釋和預測。科學是理論和方法。一般來說,科學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科技是科學與技術集合體,統稱科學技術,簡稱科技。兩者又密切聯繫,又有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科技解決實際問題。

用戶需求怎麼樣

那這兩者究竟需求怎麼樣呢?下來用頭條指數和百度指數看一下,在頭條指數上科技多於科學,而百度指數的搜索指數上,科學多於科技。看來我們頭條人還是比較關心科技的問題多一點。

頭條指數趨勢圖

從頭條指數勢圖上看,從4月9號到4月15號,科技熱度指數是大於科學熱度指數的。科技熱度指數平均值約為50000k左右,科學熱度指數平均值約為20000k左右。

頭條指數累計圖

從頭條指數勢圖上看,從4月9號到4月15號,科技熱度指數是大於科學熱度指數的。科技熱度指數總值約為370000k左右,科學熱度指數平均值約為140000k左右。

百度指數搜索指數

從百度指數搜索指數上看,在PC和手機端,從3月17號到4月14號顯示科學搜索指數是大於科技的,4月14號兩者數據分別為1724和1080。

百度指數資訊指數

從百度指數資訊指數上看,在PC和手機端,從3月17號到4月14號顯示科學搜索指數是小於科技的,4月14號兩者數據分別為512k和508k。

舉個例子區分一下科學與科技

最後舉個例子,從標題上,如何來區分是科學問題還是科技問題呢?比如科學問題:新冠肺炎是什麼?而科技問題是:如何高科技手段來防疫,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總結

科學與科技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大家現在能區分來科學與科技了麼?歡迎大家討論。

本文參加 ,內容為作者原創。

相關焦點

  • 科技發展有盡頭麼?《三體》的科學依據「科技解讀」
    科技發展有好幾代人覺得,人類的科技進步已到頂了。那麼,科技進步有沒有一個極限點呢?我們已經登頂了麼?卡爾達舍夫:至無限大的宇宙在1964年,俄羅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也提出過同樣的問題。科技的選擇不是二者選其一,我們的文明可能將會同時沿著卡爾達舍夫和巴羅兩個維度發展。兩個維度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能量,並發展新的能量,比如核聚變,甚至反物質。
  • 科技機械之美,科普圖文,讓孩子從小愛上科學!
    機械強國,科技強國,科技之美,超乎想像,多多學習,讓孩子們愛上科學! 以下是精選的一些結構,先來個大圖,開開眼!科技之美! 24,功夫大師麼?
  • 美國會稀罕麼?無法分享中國帶回的月巖
    美國會稀罕中國帶回的月巖麼?當然稀罕,儘管美國當年阿波羅帶回了很多,但畢竟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不過以美國的技術,在去月球弄百十斤也不成問題,問題在哪?美國這種做法和當前擬定實體名單一樣。要掐死我們,我們不可能等死。那就突破,一旦突破了,對不起,那就是另外一種說法了。其次呢,還有科學和持續性。我們將科學探索規劃成案,每走一步都能夠帶來一次科技進步並推動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和之前的美蘇太空競爭有著根本不同,雖然這種競爭也帶來了科技飛躍,持續性就成了問題。蘇聯的結局就是明證。
  • 複製人和被複製人會一樣麼?
    複製人和被複製人會一樣麼?這個問題在克隆技術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受到人們的議論,而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又是不同的結論。試想一下,假如一個20歲的人,被像多莉羊那樣克隆了一下,那個複製人等長到20歲時,一開始的人,就40歲了。而且他的生長環境,經歷的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心理思想。
  • 全脂奶粉和脫脂奶粉,有什麼不一樣的麼?
    奶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但是大家知道這兩種奶粉差不多,但是還可以進行區分的,你會麼?現在來教你全脂奶粉和脫脂奶粉,有什麼不一樣的麼?在市場上,我們通常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奶粉在特定區域的奶粉。其中包括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全奶粉和脫脂奶粉。
  • 冰庫一樣的城市,知道是哪裡麼
    冰庫一樣的城市,知道是哪裡麼聽風聽雲說旅遊|原創說起哈爾濱呢小編想大家應該很熟悉了,最近呢聽說哈爾濱還下起了大雪,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哈爾濱的景象吧。如果你要是來著這個地方旅遊的話,到了之後你會看到遍地的奇蹟,幾乎都是被雪蒙蓋的城市一樣,到處都是白白的一片美麗極了,要是南方的人要來這裡玩耍的話那就更是不一樣了,因為在南方人的眼裡幾乎都看不到這樣的場景的,當他們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後有可能也會高興的冰冷都給忘記了,只會顧著玩耍,同時也會讓他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深刻。
  • 科技會讓人類頹廢麼?遊戲並不是孩子學習退步的根本原因!
    但是說到頭來,科技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的懶惰,因為人類不願意走路所以發明了車,不願意耕田發明了耕種機,不願意抬東西發明了起重機,不願意洗衣服所以發明了洗衣機,這些都是為了讓人類更好的休息!而現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能有更為廉價得到機器去做更複雜的活!而人工智慧也就是代替了以前管家的地位,而且這種管家能夠無條件地服從主人的命令。
  • 把科學握在手裡, 這個周末科技DIY手工玩具給你不一樣的科學啟蒙!
    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最重要的是要在玩樂中啟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科學只存在在實驗室的燒杯裡嗎?科學只存在於科技館會發光會語音對話的電子產品裡嗎?科學很遙遠嗎?或許有時候,你覺得科學高高在上,但是別忘了是一個蘋果成就了牛頓,一個鐘擺成就了伽利略,一次洗澡成就了阿基米德……兩隻橙子點亮的燈泡是科學,所以一件玩具也能撐起一個小小的科學世界。一件有意義的玩具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創造力的種子,在未來每一天的悉心照料下,會生根發芽。
  • 「星際溝通」是在尋找朋友麼?「黑暗森林法則」「科技解讀」
    「星際溝通」是在尋找朋友麼?「外星探索」早已開始不管你喜歡與否,對外星人的生命探險很早就開始了。它首先向太空宣告:「這是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小星球的禮物,它代表了我們的聲音,科學,形象,音樂,思想和感情。我們正在努力,相信將來有朝一日,將會解決面臨的問題,參加到我們的希望,決心和對遙遠世界的良好祝願!」
  • 兩艘飛船接近光速相對飛行,它們的相對速度會超過光速麼?
    我公眾號裡也有一個專門的素材用來歸類這些不同的文章,既有講科學基礎方法論的,也有介紹相對論主線的,還有各種常見問題和相對論周邊的,希望到時候能夠形成一個相對論的文章生態圈。 但是介於單個物體無法達到光速,有些人就打起了相對速度的主意:我單個物體無法超光速,那麼我接近光速總可以吧,比如達到光速的90%,也就是0.9c,那麼我如果讓兩個速度為0.9c物體相對運動,這樣他們的相對速度不就是有1.8c了麼?這不就是超光速了麼? 時光倒流不是夢!!!
  • (活動發布)跟著學霸遊科大 這個科技周,我們不一樣
    :科技創新 強國富民說起中國科大的科技周,那是人山人海,作為每年一度在家門口的科技盛會,那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教育機會。別擔心,今年安徽商報聯合合肥兒童團,與中科大深度對接,招募一批科大學霸,帶著大家走進中科大,讓孩子從小接受科學思維的薰陶。活動亮點1、玩轉科技周,中科大東、西區九大展位重點參觀,先研院獨立線路不虛此行。
  • 科技哲學未來焦點在科技倫理與科學文化
    同年,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其中對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界定為:「在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存在著這樣一門科學,正像在哲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存在著一門歷史唯物主義一樣。這門科學,我們暫定名為『自然辯證法』,因為它是直接繼承著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進行過的研究。」
  • 我的世界:破解MC不科學,還原經典實驗薛丁格的貓,它會活著麼?
    但今天我叫Minecraft把這個理論應用到《我的世界》,以此來嘗試破解MC的不科學!我的世界:破解MC不科學,還原經典實驗薛丁格的貓,它會活著麼?我的世界:MC科學實驗篇之「薛丁格的貓」,破解MC不科學現象!薛丁格的貓理論首先,「薛丁格的貓」是一個物理界的一個量子力學思維實驗,誕生於1935年的奧地利。
  • 火星時代:評分9.0的硬核科幻劇,用現代科技展望「科學未來」
    對於硬核科幻片來說,嚴謹的科學邏輯非常重要,但其延伸的科技手段卻讓人無法企及,畢竟在幾十年或者百年內也無法實現。更別說其中的影視劇情,也會更加腦洞大開。系列科幻紀錄片《火星時代》卻有其與眾不同的一面。在很多科幻片中,其中的科技遠遠超出現在人類的想像,而且在基礎科學未作出重大突破前,就算再新興的科技手段,也沒有基礎去承載。而該紀錄片卻運用的巧妙,僅僅只是把目前已有的科技手段作出科學延伸,就像是「科學的未來」。並非像科幻小說般不著邊際的科幻想法,並且在紀錄片中所看到的場景,大部分都是通過現在的太空科技手段所獲取。
  • g500和g63大小一樣麼奔馳G63最低價
    《_詳情垂詢:I86II44I888_》g500和g63大小一樣麼,奔馳G63最低價,多路況的駕駛體驗可以充分領略越野車在公路行駛的品質感。更佳靈活的操控、更佳優越的行駛性能以及更佳精緻的舒適性,梅賽德斯-AMG43及63系列給予了更多越野嚮往者的新選擇!
  • 打卡「大國科技」 快樂玩轉科學
    廣東省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科學普及是一項基礎性、公益性社會事業,要像重視科技創新一樣重視科學普及,堅持組織開展全民性、社會性科普活動,讓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在全社會得到更好的普及運用。科普嘉年華分六大板塊,包括未來漫步太空板塊、未來萬物互聯板塊、未來滿FUN生活板塊、未來生命科學板塊、未來智啟創客板塊、未來已來科普板塊。
  • 10月科學流言榜又有8條謠言被戳穿 你中招了麼?
    10月科學流言榜又有8條謠言被戳穿 你中招了麼? 原標題:   由市科協、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今日發布10月榜,共有8條流言上榜。
  • 新型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新藥研發的納麼美科技獲3000萬元天使輪...
    7月13日消息,南京納麼美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3000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海松醫療基金管理的醫療創新基金獨家投資。  南京納麼美科技有限公司CEO孫國明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納麼美與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對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的聯合開發,開展臨床實驗研究的持續投入,以及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臨床批件的申請。
  •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科學精神的起源及百年科技的歷史回顧
    近代中國人特別推崇科學,科技興國也是各黨派人士為數不多的共識之一,但是中國人對科學的理解並不準確。誤解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呢?第一是科技不分,以技代科!大家談科學時其實談的是科技,以為科技就是技術。第二是把科學等同於了生產力,脫離了科學的本質。「科學」兩字是日本翻譯的,並不準確。
  • 科技在發展,那麼,未來人類的喪葬會考慮地心和太空麼?
    方案一 重歸地心可行麼?可以理解為地心是一個最重的密度的鐵核 地幔主要是次輕的矽元素的石頭,石頭比鐵密度輕,所以浮在鐵質的地心上面,而地殼也是石頭為主,其中鐵金鉑等重元素比例遠不如地心),地心的鐵的密度也比地表鐵的密度要高很多分析:答案是目前肯定不行,不僅僅是經濟成本問題 目前科技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