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 | 日本科學家利用紫外光分解水可實現100%的量子效率

2021-03-01 嵐澤能源

日本科學家利用紫外光分解水

可實現100%的量子效率

日本的科學家使用精心設計的催化劑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量子效率可達到96%,這意味著幾乎沒有損失,也沒有其他的副反應。太陽能制氫的最新突破使得經濟上可行的大規模製氫可能性增加,為人類向清潔能源的邁進鋪平了道路。

使用催化劑和陽光將水分解,稱為光催化,數十年來一直是實現太陽能產氫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然而,之前大部分工作中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小於50%,現實世界中不具有大規模應用的經濟性,設計製備有效催化劑困難重重。提高催化效率的關鍵在於合理調控助催化劑,並防止半導體中的缺陷,可以使從光源吸收的每個光子都用來制氫。

Tsuyoshi Takata等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他們採用改性鋁摻雜的鈦酸鍶作為光催化劑,在波長350-360nm段可實現96%的外部量子效率。通過選擇性光沉積Rh/Cr2O3和CoOOH,利用各向異性電荷輸運技術,可以在半導體顆粒的不同晶體面上分別促進析氫和析氧反應。

這些新發現為實現可擴展且經濟上可行的太陽能直接制氫產業化打開了大門,使光解水過程中的電子和空穴基本100%被利用轉化為氫氣和氧氣,同時,可拓展至具有強的可見光吸收能力的其他材料。在我們的汽車用氫行駛之前,仍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因為這項研究的重點是集中在350-360nm的紫外光區,太陽輻射主要集中在可見光部分(770~390μm),波長大於可見光的紅外線(>770nm)和小於可見光的紫外線(<390nm)的部分較少。但是,這一重大突破使這種可能性不再是難以企及的,從理論上講,只是時間問題。它將鼓勵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參與到這一領域中去,從而使可大規模商業化的太陽氫能的早日到來。

Reference:Takata, T., Jiang, J., Sakata, Y. et al.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with a quantum efficiency of almost unity. Nature 581, 411–41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78-9

翻譯:張曉丹

嵐澤能源

微信號:嵐澤能源

官方網站 :

gict-developer.com 

內容交流資源合作請聯繫:htguo@gict-developer.com

相關焦點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1980年,日本信州大學超材料研究計劃教授、東京大學教授堂免一成 (Kazunari Domen)發表了第一篇用鈦酸鍶(SrTiO3)來催化光分解水、產生氫氣的論文。光催化劑改進氫燃料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它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有水。把這個反應逆轉過來,就是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我們在高中學習過水電解制氫,這過程本身需要消耗電,因此在經濟性上充滿挑戰。1972年,日本科學家發現在特定催化劑下,太陽光能分解水制氫,提出了光解水制氫這一技術可能。
  • 日本發現「光解水催化劑」,能源轉換效率接近100%
    馬斯克先前說SpaceX預計在2050年前用火箭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並在火星創建人類的第二根據地!但想拓荒有那麼容易嗎?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催化劑,可以將能源完美地轉換,馬斯克的夢就要實現了嗎?
  • 量子效率幾乎為100%的光催化裂解水
    使用顆粒光催化劑進行整體水裂解,以2:1的化學計量比釋放氫氣和氧氣,是實現可擴展和經濟可行的太陽能氫氣生產的潛在手段。要獲得高的太陽能轉換效率,必須在較寬的波長範圍內提高光催化反應的量子效率,並且需要設計具有窄禁帶的半導體。然而,與使用現有光催化劑的整體水分解相關的量子效率通常低於百分之十。
  • 光伏設備首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為科學家點讚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當一個入射光子向外部電路產生一個電子時,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為100%(這個值此前被認為是理論極限),130%的效率意味著一個入射光子產生大約1.3個電子。研究發現,異常高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根源,在於高能光子觸發的矽納米結構內部電荷(載流子倍增過程)。早些時候在實際器件中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因為電和光損耗的存在減少了收集到的電子數量。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Nature:光解水催化劑效率接近100%,馬斯克移民火星的能源和氧氣這...
    最近,日本的科研人員給馬斯克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移民火星計劃可能不必為能源和氧氣問題發愁了。來自東京大學、信州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新的催化劑,用光分解水的效率(EQE)高達96%,還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用太陽光分解水過去不是沒有人研究過,此前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太陽能電板發電,再用電分解水。
  • Nature:光解水催化劑效率接近100%!馬斯克移民火星計劃有新招了
    用太陽光分解水過去不是沒有人研究過,此前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太陽能電板發電,再用電分解水。但日本科學家這次的發現是效率最高的。比起用SolarCity太陽能電板發電再電解水,效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國內某天才公司,甚至還想出用鋁來分解水,發明了所謂「水氫汽車」,但是鋁的造價比氫氣貴多了。巧合的這次日本科學家也用到了鋁,但鋁是作為催化劑的一種成分,而非反應物,可以反覆使用。
  • 利用陽光分解水以產生氫氣的新方法
    由日本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陽光分解水分子產生氫氣。在他們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論文中,該小組介紹了他們的技術和效果。Inscripta公司的Simone Pokrant在「News and Views」板塊發表了一篇文章,概述了科學家們在嘗試利用陽光進行分解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在同一期雜誌上詳細介紹了該團隊的工作。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地球持續變暖,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替代汽車燃油的方法。研究的一個主要領域是用氫氣替代汽車中的汽油,氫氣燃燒時不會產生任何溫室氣體。
  • 光伏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當一個入射光子向外部電路產生一個電子時,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為100%(這個值此前被認為是理論極限),130%的效率意味著一個入射光子產生大約1.3個電子。研究發現,異常高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根源,在於高能光子觸發的矽納米結構內部電荷(載流子倍增過程)。早些時候在實際器件中沒有觀察到這種現象,因為電和光損耗的存在減少了收集到的電子數量。
  • 光伏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
    來自阿爾託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效率超過130%的黑矽光探測器,同時,這也是光伏器件設備第一次實現效率突破100%的理論極限,這是早先被認為是外部量子效率的理論最大值。
  • 日本設計出陽光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劑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有效催化人工模擬天然光合作用的關鍵步驟——利用陽光分解水,有望提高氫氣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低成本生產氫氣是實現「氫經濟」的基礎。理想方案之一是模擬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藉助陽光分解水。
  • 美國科學家研發技術定期重組催化劑 可提高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未來的經濟可能會基於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可能會出現用電池驅動的汽車、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以及存儲在電池和化學燃料中的能源。雖然現在可持續能源已經投入使用,但是還需要獲得科學和工程上的突破,才能讓其得到廣泛使用。
  • 旭明光電紫外光UV LED 晶片發光外部量子效率達40%
    致力於LED晶片及封裝元件研究開發與製造的旭明光電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EDS)近期宣布,該公司紫外光LED晶片波長在390-420nm時, LED的發光外部量子效率已達Chuong Tran陳長安博士說:「因為有我們的專利結構和金屬合金基材,讓我們有能力生產和提供給工業固化市場在高電流運作的環境下仍擁有高密度光功率輸出的紫外光晶片;我們很榮幸,旭明專有的MvpLED技術促進固化行業紫外光LED技術的提升,也讓我們能提供給客戶在固化市場中具有成本效益解決方案的紫外光LED產品。
  •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同事楊濤、陸朝陽等,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氫農場」策略下,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創新高
    其中,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技術可把無限的、分散的太陽能轉化為高度集中的氫能,因此被認為是實現清潔可持續氫氣綠色高效生產的重要途徑。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們長期探索研究的領域。但是,光催化過程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一系列多學科的前沿科研問題。
  • 新加坡研發低成本催化劑 可提升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組參數,可以決定低成本催化劑尖晶石氧化物效率,這一發現打破了利用電解(用電分解水)從水中提取氫所遇到的瓶頸。
  • 潘建偉小組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RL)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新型催化劑,讓陽光分解水更高效
    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新型催化劑,讓陽光分解水更高效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日本科學家用納米材料設計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有效催化人工模擬天然光合作用的關鍵步驟——利用陽光分解水,有望提高氫氣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中新網合肥12月21日電 (楊保國 吳蘭)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Shor量子分解算法,在光學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量子分解算法是一九九五年美國科學家Peter Shor提出來的,是迄今量子計算領域最著名的算法。
  • 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外量子效率首超100%
    ,會產生外量子效率最高達114%的感光電流。發表於12月1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這一最新研究為科學家們研製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奠定了基礎。 當光子入射到太陽能電池表面時,部分光子會激發光敏材料產生電子空穴對,形成感光電流,此時產生的電子數與入射光子數之比稱為感光電流的外量子效率。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太陽能電池在太陽能光譜內光波的照射下,顯示出超過100%的外量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