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考前點撥(事物的普遍聯繫與發展)

2020-12-07 考研幫(kaoyan.com)

  一、聯繫和發展的普遍性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世界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一、聯繫和發展的普遍性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世界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特徵。
  1.聯繫的內涵和特點
  (1)聯繫的含義
  聯繫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辯證聯繫是以事物之間的區別為前提的,相互區別的事物又通過聯繫而相互過渡。辯證法要求在區別中看到聯繫,在聯繫中看到區別。
  (2)聯繫的特點
  ①聯繫具有客觀性
  事物的聯繫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觀臆想的。世界上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種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聯繫著而存在的,這是一切事物的客觀本性。堅持聯繫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繫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用主觀臆想的聯繫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實的聯繫是典型的唯心主義。
  ②聯繫具有普遍性
  事物聯繫的普遍性有三層含義:
  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繫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在的結構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繫之中。
  第三,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繫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並通過它表現出聯繫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聯繫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所謂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聯繫的媒介、環節或橋梁。世界的普遍聯繫是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內在體現。
  ③聯繫具有多樣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樣的,因而事物的聯繫也是多樣的。事物聯繫的主要方式有:內部聯繫與外部聯繫、直接聯繫與間接聯繫、必然聯繫與偶然聯繫、本質聯繫與非本質聯繫等。不同的聯繫構成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
  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原理,要求人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繫,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繫。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聯繫日趨緊密,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世界眼光,順應世界潮流,把握世界發展進程中諸方面的相互聯繫,抓住機遇,努力發展自己。
  (3)聯繫與系統
  聯繫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著。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具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2.事物普遍聯繫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原理,要求人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繫,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繫。當代中國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聯繫日趨緊密,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世界眼光,順應世界潮流,把握世界發展進程中諸方面的相互聯繫,抓住機遇,努力發展自己。
  3.發展的實質
  事物的相互聯繫包含著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導致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使事物原有的狀態或性質發生程度不同的變化,概括一切形式的變化就是運動,運動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發展。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是指合乎歷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舊事物是指喪失歷史必然性、日趨滅亡的東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因為:第一,就新生事物與環境的關係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結構和功能,它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舊事物的各種要素和功能已不適應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第二,就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係而言,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朽的東西,又保留了舊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適合新的條件的因素,並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這兩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質上優越於舊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會歷史領域內,新事物是社會上先進的、富有創造力的人們創造性活動的產物,它從根本上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因而必然戰勝舊事物。
  4.發展與過程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所謂過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中的一切現象都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的交替;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係上的更新。
  堅持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就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地看作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在今天,科學地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歷史過程、歷史階段、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對我們堅定信念、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
  對立統一規律之所以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這是因為:(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對事物辯證認識的實質;(4)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
  (1)矛盾的含義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簡言之,矛盾即對立統一。要區分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邏輯矛盾是指人們思維過程中由於違反形式邏輯規則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辯證矛盾則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係。列寧說:「辯證法就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鬥爭性及其相互關係
  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並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鬥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連接、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鬥爭性而存在,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鬥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辯證認識的實質所在。形上學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在它看出有差別的地方就看不見統一,在它看見統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別」。同一性和鬥爭性相互制約的原理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黨制定戰略策略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3.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各有其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
  ①由於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得到發展。
  ②由於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③由於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並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
  (2)矛盾的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
  ①鬥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
  ②鬥爭促使矛盾雙方的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鬥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在不同的條件下,二者所處的地位會有所不同,在一定條件下,矛盾的鬥爭性可能處於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條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處於主要的方面。
  4.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原理的意義
  了解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對於我們自覺地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它還說明和諧作為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和諧並不意味著矛盾的絕對同一。和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只有在矛盾雙方處於平衡、協調、合作的情況下,事物才展現出和諧狀態。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都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事物是多樣性的統一,和諧的本質就在於協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係,促進最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狀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內因即內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內在本質,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它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它能夠加速或延緩甚至暫時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但它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內因和外因辯證關係的原理對於我們分析問題和指導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我國實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哲學基礎。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相互關係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科學都是研究事物矛盾的,科學每前進一步都是以揭露和認識新矛盾為內容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因而對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也是應該分析的,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著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規定著事物的性質。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處於服從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對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與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由於矛盾的性質、地位以及條件的複雜性,矛盾解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於盡;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義就在於,它既是科學地認識事物的基礎,又是正確地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採取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辯證法。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未來人類社會的變化將更加劇烈而深刻,新情況、新問題也會層出不窮。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把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境界,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7.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於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對立統一規律在辯證法中的地位決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廣泛而深刻的內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體體現。

相關焦點

  • 2014考研高數極限與連續中重點題終極點撥
    2014考研高數極限與連續中重點題終極點撥 http://kaoyan.eol.cn    跨考教育  2013-12-20  大 中 小
  • 2014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考前衝刺試題及答案五(2)
    [導讀]湖北成人高考網權威發布《2014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考前衝刺試題及答案五(2)》,由胡老師整理髮布,更多2014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考前衝刺試題及答案五(2) 相關信息請訪問湖北成人高考政治頻道
  • 從普遍聯繫中把握事物的本質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圍其他事物相互聯繫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因此,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上學孤立的觀點。部隊實際工作中,一些同志容易出現簡單化、片面性的做法,從思想方法上來看,往往是由於就事論事,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不善於用辯證聯繫的觀點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因而很難做到準確定位、對症下藥。學一點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非常必要,很有好處。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問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存在和發展的。
  •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常考知識點:事物的聯繫、發展及其規律
    2018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試常考知識點:事物的聯繫、發展及其規律本章的中心任務是闡述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學習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要理解聯繫和發展的基本觀點。
  • 《考研思想政治理論最後成功五套題》圖書介紹
    書名:考研思想政治理論最後成功五套題主編:趙宇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10印刷時間:2014-10頁數:112面字數:120000版印次:1ISBN
  • 2014考研政治:社會意識獨立性模擬題
    課程推薦:新東方考研政治班      三、分析題  22依據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和社會意識反作用原理,說明反對愚昧迷信和偽科學,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22【答案要點】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 2014考研政治考前重點試題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自身建設的要求是( )  A.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  B.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  C.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  D.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37.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2018考研政治馬原材料分析題答題模板
    天氣漸冷,2018年考研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各位考生也已經步入了考研政治複習的衝刺階段,在這個階段,各位考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按部就班地複習各科重要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複習,陳潔老師為大家梳理一下馬原部分的分析題必背考點,幫助大家積累馬原材料分析題的知識素材。
  • 2015年考研政治馬原理考試重點:辯證法
    各位考生,2015年考研政治科目已經結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辯證法和認識論依然是考試重點,尤其是辯證法。
  • 新東方金凌虹:2014考研英語一圖畫作文考前話題演練
    社會中性話題,呈現一個社會的普通現象,因為2013剛剛考過,應該也不太會在2014年真題出現。再者,中性話題實在範圍太廣,無法預測,也不想預測;於是,社會負面話題,成為了2014年的準熱門。(全屬個人拙見,考生自行判斷)!  社會現象與熱點話題,根據歷年命題,又分為以下幾類,考生在考前應該對每個話題進行準備,提煉作文結構與框架,準備相應主題詞與論據和素材。
  • 2021考研政治馬原必背題:一物降一物唯物辯證法原理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政治>正文2021考研政治馬原必背題:一物降一物唯物辯證法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分析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則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原理
  • 2014年考研政治考前預測試題
    這一科學理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考生要注意「進一步回答了」和「創造性地回答了」這兩種提法的區別。
  • 2020考研政治馬原版塊答案及解析(杭州新東方)
    2020考研初試12月21~22日進行,2020考研初試情況(點擊查看》》2020考研初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為考生提供視頻直播解析。
  • 2014考研政治:預測題之認識對於實踐的反作用
    課程推薦:新東方考研政治班      34.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溼,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 2019考研政治真題:政治單選題真題/多選題真題(網絡版)
    2019考研政治的考試已經結束,不知道上午走出考場的你步履是否輕鬆,小編為各位帶來了2019考研政治真題(網絡版),祝大家接下來考試順利!
  • 考研政治|選擇題規律與技巧
    考研斯基 大家好,我是考研斯基。 考研需要實力,不過有時候也需要一些運氣,考場上的我們能做到「下筆如有神」自然是好的,但是就怕大家到時候一慌亂一頭霧水不知道寫什麼答案就遭了。
  • 考研政治指導: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張老師認為,這一知識點仍然是2013年命題的重點章節,而且考查形式不僅僅是選擇題的形式,很有可能會涉及到分析題的考查,命題點集中在對基本原理的應用上。命題形式以「引言式」「案例式」題目為主,要求考生具備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能力。
  • 距考研只剩3日,你應該……?| SAIFer考前支招
    考研3日倒計時, SAIF學長學姐前來應援! 更有SAIFer的獨門備考秘籍分享! 姚緒增 MF 19級 我非常能體會臨考前的緊張心情,與你們分享下臨考前的小經驗
  • 2016考研政治:唯物辯證法之命題分析
    摘要:唯物辯證法在考研政治中處於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帶領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唯物辯證法的命題規律和趨勢預測。
  • 名師陳先奎:09考研政治考前三天必背題
    在考前30題精講輔導書及講課錄音講義的基礎上,考生朋友最後可以再集中一些命題方向和得分點,以適合最後三天背誦,以發揮最後三天的作用。A 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之一B 核心價值體系是全黨全國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C 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D 核心價值體系是黨和國家民族感召力、凝聚力的集中反映 【ABCD】11.北京奧運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在哲學上表明()A 人類價值選擇的同一性 B 世界的普遍聯繫與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