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考駕照的朋友向小編反映,在學習交規時有這樣一則: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就不能用行車制動(腳剎),而要用發動機制動。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發動機制動是什麼意思,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談談發動機制動,也算是普科吧。
在正常行駛中,有效利用發動機制動來減速和停車,是既經濟、又安全的駕駛措施。利用發動機制動減速或停車,可以減輕制動器的負荷,減輕制動蹄片的磨損,還可以把制動作用力均勻的分配到各個車輪上,減少了不必要的消耗。
在專業術語裡對「發動機制動是什麼意思」的定義為:利用發動機制動是指抬起油門踏板,但不踏下離合器,利用發動機的壓縮行程產生的壓縮阻力,內摩擦力和進排氣阻力對驅動輪形成制動作用。
通俗的解釋「發動機制動是什麼意思」,即在剎車的時候抬起油門,不掛空擋,不踩離合,發動機和變速箱還連著,變速箱帶著發動機動,依靠發動機的阻力使車速降低,起到一定的剎車作用。需要發動機制動的時候,掛著檔,鬆開油門,不要踩離合就是了,檔位越低制動效果越強。
一般來說,汽車減速有兩種方法:一是手動剎車;二是發動機制動。手動剎車就是通過減檔、退檔讓速度減下來。發動機制動就是改變變速器的力矩來制動。
1、當松油門並降檔,轉速升高到一定值後,發動機停止噴油,發動機進入制動狀態。其壓縮行程和膨脹行程進、排氣門都是關閉的,壓縮行程對燃燒室內空氣進行壓縮,就要消耗汽車的動能。
膨脹行程前半程因壓縮空氣的反彈力,尚有一點動力輸出,但後半程中汽缸內因氣體通過活塞環洩漏和能量的損耗,變成了 「抽真空行程」,要消耗汽車動能。因此這時壓縮行程和膨脹行程的總效果就是做負功。這是發動機能制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2、是氣體衝過氣門時的進、排氣阻力。此外發電機、空調、助力泵等也要消耗一些汽車動能,但這是次要因素。
1、預見性制動是針對已發現的情況或預見可能發生的複雜情況,在情況點提前有計劃、有目的地放鬆加速踏板,利用行駛時的自然阻力滑行減速,並根據情況間歇、緩和地輕踩制動踏板,使車速進一步降低或停車。這是為了安全行駛最常用的一種制動方法。
2、緊急制動是遇到突然出現的危險情況時駕駛員迅速鬆開加速踏板,立即用力踩下制動踏板,同時拉緊手制動杆,使車輛立刻停住。這是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而採取的緊急停車措施,這種制動對機件損傷較大,而且車輛易出現失控,只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
3、發動機制動是利用發動機的牽阻作用減慢車速,檔位越低牽阻越明顯,制動性越強。在下長坡道路行駛,掛入低速檔利用發動機的牽阻作用可以減少制動器的負擔和減少制動次數,防止制動過熱引起制動力熱衰減;在冰雪、泥濘的路面上行駛,應用發動機牽阻制動可以防止側滑。
1、車速始終被限定在一定範圍內,有利於及時降速或停車,確保行車安全。
2、有效地減少腳制動的使用頻率,避免因長時間使用制動器,導致制動器摩擦片的溫度升高,使制動力下降,甚至失去作用;
3、可降低燃油消耗。發動機制動時,發動機往往會「斷油」行駛,此時沒有燃油消耗,而如果是空擋滑行,則發動機油怠速燃油消耗。
4、由於差速器的作用,可將制動力矩平均地分配在左右車輪上,減少側滑、甩尾的可能性;
5、在溼滑的道路上,利用發動機制動減速或者停車,顯得更安全可靠。因為,在溼滑的道路上使用腳制動器時,更容易發動側翻,引起甩尾甚至翻車。而利用發動機制動減速或停車,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
1、發動機制動會提高發動機溫度
有些人會因為發動機聲音提高而擔心是否會引起發動機水溫過高,這也是錯覺。由於我們沒有踩踏油門踏板,並沒有對發動機噴射燃油,發動機並沒有燃燒,不僅不會導致發動機溫度增加,相反可以降低發動機溫度。
即上坡時發動機大負荷工作導致的高溫可以在下坡時利用發動機制動得到降低,起到保護髮動機的作用。
2、發動機制動對燃油消耗影響大
下坡路段利用發動機制動時,發動機的轉速聲音提高後,有些人會在意是否油耗會加大?這是一種錯覺。
由於是車輪的轉動帶動發動機運轉,我們並沒有踩踏油門踏板,因此並沒有增加對發動機的燃油噴射,對燃油消耗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1、利用發動機制動時,需根據路況和車輛負荷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擋位,並根據車速大小給以適當的車輪制動。擋位太低,車速太慢;擋位太高,車輪制動器作用太頻繁。
2、在渣油路面、泥濘冰雪路面等滑溜路面時,應儘可能地利用發動機制動,靈活地運用駐車制動,儘量減少腳制動。如果使用腳制動,最好用間歇制動,且不可一腳踩死,以防側滑。
3、在良好路面上的預見性減速制動可利用發動機制動。但緊急制動時不應使用發動機制動,車輪制動器的制動力矩,必須有一部分用來克服發動機急劇減速時出現的慣性力矩,這樣會推遲車輪抱死的時間,降低制動效能。
4、在下長坡、崎嶇山路等陡峭路面時,必須利用發動機制動,結合間歇制動來控制車速。由於長時間使用制動器會影響制動效能,甚至失去制動作用。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應適當停車休息,待制動轂和制動蹄片冷卻後再繼續行駛。
5、如果發動機上沒有特殊裝置,在利用發動機制動時,不應熄火。此外,一部分汽油還可能凝結在排氣管和消聲器中,在重新點火時會引起「放炮」現象。
1、新手在換擋時要特別注意,因為車速的降低我們就要相應的降擋才能有效的發動機制動。
2、發動機制動就是車輪克服發動機阻力的制動,發動機只要運轉都會磨損費油就不存在什麼保護髮動機和省油了。國外進口車型也會有省油的方式。不過發動機制動倒是可以增加剎車片的壽命。
3、在長距離的下坡路段為了減速採用發動機制動是最好的方式。不過這些都要建立在你能熟練的應用發動機制動的基礎之上。
1、問:什麼是發動機制動?
答:行駛中松油門,必要時降檔,利用發動機的運動阻力使汽車減速的過程叫發動機制動。
2、問:發動機能制動是利用了活塞、曲軸和變速系統的摩擦力嗎?
答:那只是起了很小的作用,滑溜的潤滑表面是不可能提供足夠制動力的。
3、問:那發動機能制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當松油門並降檔,轉速升高到一定值後,發動機停止噴油,發動機進入制動狀態。其壓縮行程和膨脹行程進、排氣門都是關閉的,壓縮行程對燃燒室內空氣進行壓縮,就要消耗汽車的動能。
膨脹行程前半程因壓縮空氣的反彈力,尚有一點動力輸出,但後半程中汽缸內因氣體通過活塞環洩漏和能量的損耗,變成了 「抽真空行程」,要消耗汽車動能。
因此這時壓縮行程和膨脹行程的總效果就是做負功。這是發動機能制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個主要原因是氣體衝過氣門時的進、排氣阻力。此外發電機、空調、助力泵等也要消耗一些汽車動能,但這是次要因素。
4、問:彎道上用發動機制動有問題嗎?
答:當在彎道上以車速較高行駛時,大力制動是危險的,不管用什麼制動方式:腳剎、手剎或發動機制動都是如此。轉彎且發動機轉速較高時猛然松油門,即使不降檔,發動機也立即進入大強度制動方式。
許多試驗資料和車禍案例表明,這時汽車有「捲入」(Tuck in,汽車突然向彎道內側過多轉向)的可能。緩松油、逐漸減檔,情況就安全得多。
5、問:開車萬一爆胎了,發動機制動能用嗎?
答:爆胎後最忌諱的就是急剎車,因為左右制動力嚴重失衡,汽車很可能猛烈甩尾甚至360迴轉,造成車禍。
後輪爆胎的時候,只要不急剎車,危險性相對不大。這時可以緩松油、降檔用發動機制動,讓制動力只作用在前面完好的驅動輪上。這本來是發動機制動的缺點,但現在卻變成了優點。
但注意這時不可猛然降檔太多以免制動力太大引起側滑。輕點腳剎也是可以的,只是減速時間長了,而且方向不如用發動機制動穩定。
如果前輪爆胎,問題比較大。有人說前輪爆胎做什麼都來不及了,其實並不一定如此。如果在中間車道,或車速不太高,完全有時間控制局面。即使在超車道,車子也不一定衝向護欄方向。這時首要任務是把穩方向盤,減少方向偏離。
為避免方向失控,儘量不對已損壞的前輪進行制動,故前驅車不宜降檔加強發動機制動,更不能猛踩腳剎。如果不必儘快減速,可以輕點腳剎,慢慢靠邊停車。
如果必須儘快減速(比如要追尾了),合理的方法是輕點腳剎的同時有控制地使用手剎,但同樣不可過猛。自然,要學會有控制地使用手剎,事先得練練!
總之,巧妙的利用發動機制動來減速或停車,是一種駕駛技能,只有經過較長時間的開車體驗才能掌握,所以,在開車的過程中,要細心去體驗,從中摸索經驗。
方便的發動機制動性能,如果平時不養成使用的習慣,突然要利用時還是不太習慣。即使是市區道路也有很多的利用機會,所以大家現在開始養成利用發動機制動的習慣吧。
經過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都了解發動機制動是什麼意思了吧。其實在利用發動機制動時,需根據路況和車輛負荷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擋位,並根據車速大小給以適當的車輪制動,只有這樣才能將發動機制動的安全、省油等優點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