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商務:嫦娥五號奔月 炸掉月亮地球會怎麼

2020-12-03 小北說經濟

最近嫦娥五號,帶著全人類的期望,將開啟在月球自動採樣並將樣本帶回地球的神聖任務。那麼如果把月亮炸掉?五號的任務還能完成嗎?

計劃的提出

首先說明下,炸掉月亮這個恐怖的想法,在歷史上人類還真的想過,1958年美蘇開展太空爭霸時期,當時美國人為了彰顯自己的霸主地位,曾經試圖想要在月球上投放一顆原子彈,來測試下核武器,在太空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蘇聯人看到後,覺得自身的第一位置受到動搖,覺得美國是在跟自己「鬥狠」。也提出一個計劃,直接把月亮炸毀。這樣做的目的,讓地球的自轉傾斜角就會消失,地球就可以立起來轉了,蘇聯本來大部分地區就是地球上的寒冷的地區,這樣自己的地區也將變動四季如春。

想法雖然很好,但是想徹底炸毀月球,至少需要3000億億噸TNT當量的炸藥,這就相當於5000億顆,大伊萬沙皇炸彈的威力,這在當時根本無法實現,所以這個計劃在最後也就泡湯了,即使放在現在,把全世界所有的炸彈加在一起去炸月亮,充其量只能炸掉一小部分,對砸門人類的影響呢?也就是十五的月亮不圓了。

炸掉月亮的影響

但是我們可以假設下,如果可以製造一種超級武器,能將月球炸得稀碎那麼對我們地球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月亮不是吃素的,你要是真的把它炸了,那麼他會對地球發起一波又一波的復仇計劃。

第一波復仇就是來自月球的碎片,當把月球炸得稀碎後,會有無數的碎片形成,而這其中就會有一部分砸向地球,威力大概是什麼樣的呢?

可以參考下2013年發生在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隕石爆炸事件,當時是一顆直徑20米的小行星,以每小時19公裡的速度衝進大氣層,並且在3萬米的高空發生了爆炸,爆炸的產生威力差不多是45萬噸TNT的當量,相當於30個廣島原子彈的威力,大量的建築被衝擊波摧毀,並且照成了1500人的受傷,而且這只是一個碎片的威力。如果把月球炸毀,將會有成千上萬顆小行星砸向地球,我們也將親眼看到恐龍滅絕時期的壯烈景觀,就算我們這些高等生物龜縮在底下,逃過月球下的這場流星雨,那麼接下來的潮汐變化也將給地球帶來一次大洗牌。

現在我們地球上的潮汐現象主要是由太陽和月亮共同作用產生的,太陽的功能佔1/3,月球的功能佔2/3,有月球在的時候地球上的海洋還是正常的形狀,一旦月球消失,地球上大部分沿海城市都將會迎來一場空前絕後的巨大海嘯,隨後由於潮汐變小,海洋中有很大一部分生物都會消失,海洋的生態系統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當我們失去月球這個好基友後,地球也開始變的搖擺不定,有月球在的時候,地球能一直保持在 22-24.5度之間的傾斜度,地球上也有一年四季的平穩變化,而如果月球消失了,那麼地球也將變的搖擺不定。最高能達到70度,最低能達到15度,就一直上下晃來晃去,此時的地球就會跟火星一樣,整天狂風大作,忽冷忽熱,早上起來是春天,晚上就變成是冬天了,在這種氣候下,所有的植物都講死亡,地球也會變得跟火星一樣,一毛不拔。人類也將面臨最大的災難,糧食緊缺。同時由於地球表面的惡劣的氣候,人類不得不轉移到地下生存。

隨後地球的自轉速度,開始變得越來越快,我們地球上一天的時間也將變成8小時,40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自轉的速度現在的3倍,後來有了月球這個好基友後,一點點拉慢了地球的轉速,使地球的時間一天的變長,也就有了現在的一天24小時,這是按照平均一個世紀增加1.8毫秒計算的,再過兩億年地球的一天也就會變成25小時,並且月球正在以每年的3.8CM的速度遠離我們,即使你不炸月球,未來的某一天這個好基友,也會離我們而去,同時我們再也看不到日全食這種天文奇觀了。

不過不用擔心,以我們人類目前的能力,想要徹底炸毀月球,還是很難實現的,也許只有外星人,他們有我們無法想像的超級武器,所以我們現在還是好好珍惜現在的月球的吧,畢竟這是上帝賜予地球的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奔月!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
    24日凌晨,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這一次,「嫦娥」不僅將實現「奔月」的目標,還將歷史性地帶著月球的「禮物」——約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樣品返回地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聞新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好地研究月球起源,並探索月球生命的存在,會推動我國探月計劃的實施前進一大步。
  • 嫦娥五號奔月
    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能否將來自月球的「土特產」順利帶回地球,是「五妹」此次奔月之旅成功與否的關鍵。順利帶回地球後,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
  • 「嫦娥五號」為何選在凌晨奔月?專家詳解
    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正是「胖五」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採用3型12臺全新研製的大推力發動機,主發動機均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推進技術,實現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表示,多個因素決定了「嫦娥五號」選在凌晨發射。
  • 奔月在即!嫦娥五號為啥要在凌晨發射?
    航天科普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對此進行了解讀——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這一類型的任務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對於這次中國「嫦娥奔月」,歐洲媒體怎麼看我們看到,德國媒體DW報導的標題是: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這個標題的意思很明顯,「嫦娥」光「奔月」還不行,安全返回地面,才算真正成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12月1日晚間著陸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探測器是在一星期前(11月24日夜間)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從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站在月球看地球,這真的不是夢,你出生在此生長在此最後還要魂歸在此地球,月亮是它的衛星,你有一天可以遠遠看著它運轉,一圈兩圈,海洋高山城市鄉村都在蔚藍色的圓球上,你還在意生或死的存在嗎?因為你的後代子孫都在地球生生不息,你只有好好的過好現在,好好的享受在地球的歲月。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雖然有一些朋友相信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是真實的,但是很難想像到在50年前,當時的科技水平是如何將太空人送上38萬公裡外的月球,又是如何將太空人從月球表面帶回地球的。在地球有大型的發射場,還有巨型運載火箭,飛船從地球起飛,問題倒不是很大,最大的問題是,月球並沒有這些發射場,也沒有運載火箭,太空人是怎麼回來的呢?
  • 嫦娥五號,摘塊月亮下來吧
    嫦娥五號(Chang'e 5),顧名思義,「嫦娥奔月」這一名詞的由來,自古便有這種佳話,科技讓我們探索到了更加直觀的樣子,今年甚至去完成多少人沒完成的夢想,要天上的月亮。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看點一:15選1,最優軌道奔月「嫦娥五號」與「大火箭」分離後,還要飛行數天才能夠到達月球。奔月之旅,路途遙遠,「大火箭」為了讓「嫦娥」姑娘省點兒力氣,可以說貼心至極。常規任務,一枚火箭有一條軌道就行了。
  • 嫦娥五號落月,一起品嘗月亮的味道
    嫦娥五號成功在月面著陸了!從古至今月亮一直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裡兩相思」。多少人曾經對月相思,想念那夢中的人兒。就像空中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人們終於摸到了月亮,並要帶著一塊月亮回來了。
  • 「嫦娥五號」到底怎麼去月亮上挖土?一文詳解!
    #看這美麗的大月亮,嫦娥五號就要上去了嫦娥要去月亮上挖土了,而且要挖四斤重的土帶回來而且現在我們的嫦娥已經走半道上了。所以喜歡花前月下的各位朋友,最近幾天您留意了,咱們的嫦娥小姐姐馬上就要露面了,說不定她正在月亮上看著你呢。
  • ...嫦娥五號的電源如何保證?|嫦娥五號|奔月|電源|蓄電池|嫦娥四號...
    效果圖,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鄭瑩瑩 攝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鄭瑩瑩 郭超凱 繆新培)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中,探測器所需能源超過了中國此前任何一項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任務,那麼,「嫦娥五號奔月」的電源如何保證?
  • @嫦娥姐姐,請聽一聽「嫦娥五號」為你點播的這曲「月亮傳說」
    「嫦娥五號」官方宣傳片 ▲Q「嫦娥五號」如何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一篇微信,讓他們聽到了歌劇院的《嫦娥之月亮傳說》,縹緲的女聲、渾厚的男聲,豎琴、鋼片琴等空靈又透著金屬質感的音樂,讓聽眾立刻聯想到浩瀚無垠的太空、神秘莫測的宇宙。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 郭新洋 ▲於是,他們立刻探班舞劇排練現場,在舞蹈排練廳裡與「嫦娥」劇組「第一次約會」。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了,月宮中的蟾蜍是怎麼回事?
    嫦娥變成了蟾蜍?靈犀的講述我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還有幾件事是我好奇的,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追問道:「那麼,依你說來,月宮中的形象最開始是蟾蜍,搗藥兔、嫦娥、吳剛、桂花樹又是何時有的,蟾蜍怎麼和嫦娥關聯上的?」靈犀說,嫦娥這一形象可能經由「常羲浴月」神話演變而來。
  • 嫦娥奔月與蝸角之爭
    中國的嫦娥奔月再一次將人類的視線由喧囂的世界拉向浩瀚的宇宙。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後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始密謀組建一支大型火箭。NASA表示,該火箭將成為阿爾忒彌斯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 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製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