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愛吃草

2020-12-06 中國數字科技館

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必須吃東西,恐龍也不例外。那麼,如何知道恐龍吃什麼呢?雖然許多電影都將大部分恐龍描繪為兇猛的食肉動物,但通過研究恐龍的牙齒化石,我們發現,肉食性恐龍僅佔恐龍總數的35%。也就是說,大部分恐龍是植食性的。

牙齒的秘密

下圖的兩種牙齒形狀很不同,但它們都來自恐龍。你認為這兩種牙齒分別適合咀嚼什麼食物?

恐龍的菜譜與它們的牙齒密切相關,食肉恐龍的牙齒會非常適合撕咬肉類。比如,霸王龍有鋒利的匕首狀牙齒,類似於如今獅子或其他食肉動物的牙齒;而植食性恐龍的牙齒則又大又平,是剪斷或碾碎植物的好工具,就如圖片A。想像一下,把一片葉子放在兩顆牙齒之間,然後前後挪動,樹葉一定會被磨成碎片。

當然,同為植食性恐龍,各種恐龍的菜譜也是不一樣的。

腕龍有很長的脖子,長脖子有助於從高大的樹上採集食物。它靠吃一種叫針葉樹的植物為生,這是一種類似松樹的樹,能夠產生球果種子。腕龍的化石表明,儘管它有非常厚的下頜,但實際上,它的牙齒並不能幫助咀嚼食物。因此,腕龍很可能把大部分食物整個吞下。而且,這種恐龍一天能吃掉超過800磅(約227千克)的植物!

雖然腕龍有很長的脖子,但眾所周知,身體最長的恐龍之一是梁龍。梁龍喜歡吃低矮的植物,比如灌木叢。然而,它也吃高一點的樹葉和樹枝。雖然它的脖子沒有腕龍那麼長,但它經常會用後腿站起來去吃高處的植物。

另外,三角龍也是著名的植食性恐龍,這種恐龍的體型與大象差不多,主要以灌木和其他低矮植物為食。

這些植食性動物還可能吃其他食物來補充營養。一些科學家推測,某些植食性恐龍可能也吃石頭,就像現代的鳥類一樣。石頭能幫助它們的胃進一步磨碎植物,以便充分吸收營養。

你一定想不到的是,恐龍也是會換牙的,就像你們小朋友一樣,尤其是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因為經常研磨植物會造成牙齒的磨損。研究表明,一些植食性恐龍每兩個月長出一顆新牙,而更大型的植食性恐龍則每35天就會長出一顆新牙。

有恐龍既吃植物又吃肉嗎?

有的。某些物種的牙齒化石顯示,它們擁有不同種類的牙齒,有些是用來磨碎植物的,有些是用來撕裂肉類的,這表明它們很可能是既食肉又植食性的——雜食性恐龍,就像我們人類一樣!

當然,除了牙齒化石,還有一種找出恐龍食性的好方法——它的便便(化石)。例如,在美國猶他州發現過一些化石恐龍糞便,這屬於一種7500萬年前的鴨嘴龍類。根據牙齒的形狀,我們一直認為它們是素食者。但它們留下的便便化石卻告訴我們,它們的確吃了植物,並且植物佔了它們飲食的絕大部分,但是它們也對螃蟹和昆蟲「下了嘴」。

參考資料;

https://study.com/academy/lesson/what-did-dinosaurs-eat-lesson-for-kids.html

https://study.com/academy/lesson/herbivore-dinosaurs-lesson-for-kids.html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uge-plant-eating-dinosau/

https://www.popsci.com/what-did-dinosaurs-eat/

https://www.thoughtco.com/what-did-dinosaurs-eat-4050559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A2%81%E9%BE%8D%E5%B1%AC

https://zh.wikipedia.org/zh/%E4%B8%89%E8%A7%92%E9%BE%8D%E5%B1%AC

作者:董依明

審稿: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螞蟻莊園小課堂竹子是草還是樹?
    :原標題: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螞蟻莊園小課堂竹子是草還是樹?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竹子是小夥伴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植物,但是對於竹子是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許多小夥伴其實並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螞蟻莊園小課堂竹子是草還是樹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螞蟻莊園小課堂竹子是草還是樹時間:2020-05-10 07: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螞蟻莊園小課堂竹子是草還是樹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 浙江省發現恐龍新種 這隻恐龍食肉又食草[圖文]
    古生物學專家進行現場踏勘曾經出土過許多恐龍蛋化石、骨化石的浙江省天台縣,最近邀請有「龍王」美譽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古人類研究所著名恐龍專家董枝明教授經過近一周的工作,已發現了恐龍脊柱骨、肋骨、尾脊、小的甲片、前後肢等化石。-驚人發現緣於兩年前其實,該恐龍骨化石早在兩年前就已與世人見面。正在現場當保護員的雙裡灣村村民張式亮就是最初的發現者。據《杭州日報》報導,當時,50多歲的老張在自己承包的山地裡耕作,挖到了幾塊粗大的恐龍骨化石。保護意識強的老張主動把挖到的骨化石上繳到了縣博物館。
  • 科學家找到食肉食草恐龍之間缺失環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阿根廷聖胡安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奧斯卡·艾科波16日表示,科學家已經在阿根廷發現雜食恐龍的化石,這是食草恐龍向食肉恐龍過渡環節中缺失的一環。  這座博物館位於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西部大約1200公裡處,該館館長艾科波說:「它是一種雜食性恐龍,換句話說就是,植物和肉類它都吃,雜食性恐龍是食肉恐龍和巨型四足食草恐龍之間缺失的一環。這是揭開恐龍起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謎底。」  艾科波和該博物館古生物部主管裡卡多·馬丁茲3年前在聖胡安月亮谷公園發現雜食恐龍化石。
  • 印度發現新種類食肉恐龍 專吃食草恐龍
    中新網8月14日電 美聯社消息,周三,在印度西部地區找到恐龍骨頭之後,美國與印度科學家宣布,發現了又一類新的食肉恐龍品種。  這種新的食肉恐龍被命名為「來自納爾默達的帝王爬行動物」,由恐龍骨的發現地,根據納爾默達河流域命名。  科學家說,此種恐龍長約25-30英尺,頭頂有角,用兩隻腳走路,體重相對來說較重。
  • 食肉恐龍是如何獵殺巨大的食草恐龍的?還真是一物降一物
    不知道小夥伴們還記不記得,此前我們曾經科普過一種名為波塞東龍(海神龍)的巨型食草恐龍(詳見:這種恐龍被稱為海神龍,有7層樓高120噸重,是史上最高的恐龍)。我想單是看括號中這個題目,我也就不用再做關于波塞東龍的簡述了。
  • 罕見|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罕見 | 至少6種恐龍化石出土 食草恐龍與食肉恐龍如何分辨?看細節 原標題: 近日,吉林延吉龍山恐龍化石系統發掘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
    他對村民爆料的另一處「八仙醉酒」遺蹟,現場確認眾多「神仙小酒杯」是浙江省首次發現最小食草恐龍足跡,非常珍貴。「恐龍足跡。」觀察一番,略加思索後,金幸生很快做出了明確判斷。眾多「神仙小酒杯」,就是省內首次發現最小食草恐龍足跡「那邊還有許多神仙小酒杯。」山頂矗立著一座神仙廟,廟的後面有一處高聳的巖石,巖石頂上有一塊石頭,長約2米,寬約0.5米。記者看到,石頭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30多個硬幣大小的小石坑。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戰鬥力不輸霸王龍的兩種白堊紀食草恐龍,它們還是本家兄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食草動物總被人為是比食肉動物低一級的存在,同理恐龍時代的食草恐龍也被大家普遍看低一眼。
  • 泰國發現一種新食草恐龍化石 命名「詩琳通龍」
    日本研究人員15日說,此前在泰國東北部發現的一種恐龍化石被確認為禽龍類的新種類。為了向支持古生物學研究的泰國詩琳通公主表示敬意,這種恐龍被命名為「詩琳通龍」。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6500萬年以前的萊陽一帶擁有著最適宜恐龍生存的環境,被命名為「棘鼻青島龍」的大型恐龍就在這裡發掘,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所挖掘的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    「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H.C.Tan)先生在萊陽地區發現了第一隻恐龍化石,他於1923年在此進行中生代與第三紀早期地質調查時,發掘出了一些不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並被瑞典學者命名為『譚氏龍』,現藏於瑞典。」
  •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18183首頁 支付寶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大熊貓愛吃的竹子實際上是什麼 來源:網絡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他認為,該化石應屬於食草類恐龍,「體型起碼有大象那麼大,重達數噸以上」。根據當地同時發現的螺化石、恐龍蛋化石等證據分析認為,四會大沙當時是三水盆地的湖泊邊緣,草木茂盛,非常適合恐龍生活繁衍。  專家說法  或是來自白堊紀的食草類恐龍  對於趙燦輝最新發現的「大骨頭化石」,地質與古生物專家張顯球認為「是一次很重要的發現」。「三水盆地第一次發現這麼大的動物骨骼化石。」張顯球表示,這些大件的骨頭化石應是動物的肩胛骨、肋骨等部位,從大小來推測,這頭動物的體型起碼有大象那麼大,重達數噸以上。
  •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原標題:   近日,義大利古生物學家克裡斯蒂亞諾·達爾索薩在距羅馬40公裡的普萊內斯蒂尼山的一處石牆中挖掘出3塊恐龍化石,這一發現驚動了拉齊奧和南埃特魯裡亞文物保護局。
  • 作為長脖子四足食草恐龍 鴨嘴龍骨骼是如何支撐其8000磅的體重?
    作為長脖子四足食草恐龍 鴨嘴龍骨骼是如何支撐其8000磅的體重?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8-26 15:13:10 恐龍可以算是地球上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曾與生有鱗片和羽毛的動物共同漫步地球。
  • 走近侏羅紀「飯桌」,看看恐龍的夥食
    近日,英國和德國研究人員在英國《古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模擬1.5億年前的大氣環境,種植蜥腳類恐龍愛吃的植物,發現這些巨型素食者的營養狀況比原先認為的要好。這個消息激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心,侏羅紀時代的素食恐龍夥食情況到底如何呢?
  • 中生代的食草恐龍巨怪:侏羅紀時代的霸主統治者
    在恐龍世界裡,蜥腳類恐龍絕對算是恐龍的「形象代言人」,我們熟悉的恐龍還有雷龍都屬於蜥腳類恐龍,它們擁有巨大的身體以及長長的尾巴還有小的可憐的腦袋。這種恐龍是目前人類已知最大的陸生動物。
  • 侏羅紀時代素食恐龍吃些啥?菜單令人意外,飯量沒你想的那麼大
    今天人們描繪恐龍世界時,常常出現大片草原地貌。其實在恐龍滅亡之後以草本被子植物為主體的草才開始出現   在恐龍生活的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很高,此前一些研究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植物長得更快,但營養價值降低。
  • 身披盔甲的恐龍,卻是食草動物!它的死因讓人不可思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資料顯示,大約在9年前,考古學家們在加拿大的一處礦井裡,發現了一具恐龍化石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恐龍,甲龍非常的巨大,它的體長大約有6.25米左右,身高也達到了1.7米。和很多恐龍是兩足行走不同,甲龍是四足行走的,它們身上擁有著堅硬厚實的「盔甲」,讓它們看起來非常高大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