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近日網上開始流行一篇文章,題目名為《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這篇文章指出中國兩個乳業航母的6大罪狀(以下簡稱「網紅文章」)。雖然網紅文章被封,作者被公關,而且乳業協會還發表了「闢謠聲明」。但一時間,原本風平浪靜多年的乳品行業,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回顧乳業發展歷史上的幾次重大安全事件,確實很不光彩。從03年的大頭娃娃,再到08年的三聚氰胺,這是2010年以前,乳品行業最為刺痛消費者心理的兩件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使在今年5月,我們看到湖南「大頭娃娃」事件,雖然官方多次說明與三聚氰胺無關,其實是經銷商的惡意欺騙問題,但是消費者為此曾一度恐慌,擔心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的再現,足以見得民眾被傷的有多深!
網紅文章主旨是指責六大罪狀,而且羅列的現象很多,看似有理有據。但是其實缺乏對事物本質的研究,停留表面大作文章,帶動觀眾情緒集體討伐。當然這是網紅文章的套路做法,無可厚非。那麼民眾還需要知曉真相嗎,這還重要嗎?
答案是:重要!筆者就網紅文章提到的主要四點問題做說明,不是給乳企洗白,只是希望大眾不被網紅文章情緒帶節奏,大家一起來探討事情真相。
文/小湯說新消費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涉及的企業名單
三聚氰胺事件是乳業的恥辱,這一點毫無疑問。這件事要銘記,是時刻插在整個乳品行業上心頭的尖刀,起到警醒的作用。但絕不是時不時被拿出來指責和嘲諷乳品企業的工具。作者在網紅文章中再次提及三聚氰胺事件,應該算是舊帳新算,首先兩家乳企做過的錯事,肯定是要承認的,而且責無旁貸。
但這是08年的事件,12年後的今天,文章作者在2020年拿出來再度講事,明顯是為了調動讀者情緒,因為這件事是消費者永遠的痛,是行業永遠的痛。是不是哪個作者哪天心情不好了,都可以拿出來說事。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企業知恥而後勇,但不是在它發展的路上一直潑冷水,指責謾罵能宣洩情緒可以一時爽,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更何況三聚氰胺事件本身涉及除了三鹿等大型全國性企業,大部分還涉及的就是廣大地方國產乳企,而這些地方企業卻是作者在後文中鼓吹產品口感更好的生廠商,但對他們當年同樣出現的品質問題卻避而不談,明顯有失偏頗。
結論:指責罪狀是表象,帶動情緒是目的。
標準制定的流程中有邀請必要的企業的參與討論和制定。比如今年5月推出的兒童零食標準也是由零食大佬良品鋪子主導,但這絕不是說兒童零食行業的標準就被企業綁架了。「一流的企業做標準」,能夠參與標準的制定,是企業的無上榮譽。
在中國,任何一個標準都是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批准發布的。既符合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又能有效促進行業公平、有序發展,我國對國家標準制定程序有著嚴格的規定。多年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廣泛論證的國家標準制定模式,也為中國經濟穩健而高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0年出臺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同樣經過了長時間的科學論證及市場實踐,即保障了全民健康,也促進了中國乳業的發展。作為國家標準制定的環節之一,企業參與僅僅是為後續專家、主管部門的工作提供部分參考意見。
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是幾十位相關領域頂級專家及權威主管部門。由農業部、衛生部兩部委共同參與的國家標準,竟然被某個企業所主導,這樣的奇幻場景恐怕很難發生在中國的現實中。
蒙牛純牛奶
伊利純牛奶
多年過去了,如今普通牛奶產品實際指標早已超過歐美3.0g蛋白標準,但是國標的更新也是由社會綜合因素考慮和時間周期性考慮。
結論:標準降低是事實,標準制定是社會多重因素的考慮結果,但是作為企業「綁架」國家部委還沒那資格!
巴氏奶和常溫奶之爭。其實類似的爭論在食品行業是普遍的現象。如果只從食品科學理論角度講,其實是最簡單的。食品毫無疑問需要最大程度保證新鮮和營養,但是從社會實際角度講新鮮和營養永遠是相對的。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供應量充足的矛盾。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國際上一直有爭論,各個國家的態度也不一致。但是當你考慮廣大貧困人口和還處在飢餓的老百姓相比,能夠通過轉基因食品填飽肚子,食物品種豐富一些,滿足營養需求,這一點比當下什麼問題都重要。如果這個時候你還在等轉基因的安全問題徹底研究清楚,恐怕傷害會更大。
現場烘焙的短保麵包
袋裝的工業加工蛋糕保質期更長
短保的糕點和包裝糕點,口感和添加劑情況高下立判,但是是不是說國家就應該限制包裝糕點的生產了呢?顯然不是,包裝的糕點便於運輸,工廠化生產安全更有有保證,個人方便攜帶,是有很大市場需求的。
巴氏奶保留營養多但是對運輸儲藏條件要求苛刻,運輸半徑100公裡為宜。常溫奶保質期長可以長距離供應多地。如果比營養巴氏奶保留更多,但是如果運輸保存不當更容易出問題,畢竟在冷鏈運輸的情況下,保質期一般也就2-3天以內。如果比安全保障,肯定常溫奶更勝一籌,生產運輸全程封閉。所以如果刻意鼓勵巴氏奶,甚至鼓動說常溫奶就是不好,相信中國很多地方的人可能根本喝不到牛奶,因為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奶牛產牛的。
結論:中國社會市場整體在升級但是又是極度多元化的,無論是巴氏奶還是常溫奶都是市場多樣化需求的產物。如果只談營養的保留率忽視供應鏈忽視社會的實際多樣需求,那是會帶來災難性結果的。
小企業的質量安全問題不具備媒體效應,報導較少不代表出現問題的就少,而且地方乳企比全國性品牌在其自己的地盤上更有資源優勢。正所謂「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很多問題估計也會不了了之。
營銷投入是企業正常行為,和銷售規模和地域範圍相關。地方企業銷售少,銷售區域局限,所有廣告投入都在地方上,當然沒有你看的全國品牌廣告那麼多。食品行業營銷投入是常態。它是由行業屬性決定的:同質化、面向c端,高頻次。
「六大罪狀」是對蒙牛伊利情緒的發洩,但你其實被蒙蔽了以上四個真相!
關注小湯說新消費,洞察新消費,掌握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