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09日訊 要說起寧波本幫菜,鹹菜野生大黃魚湯絕對算是代表作。大黃魚又鮮又嫩,很多寧波人想想都要咽口水。
但是,多少人想吃這個菜,摸摸口袋又忍住了。沒別的原因,現在野生大黃魚太貴了,批發價也要1500元到2000元一斤。
不過,今天我們要告訴吃貨們一個好消息:寧波大學培育出新品種大黃魚「東海1號」,還獲得了農業部水產新品種證書。這是浙江省2013年水產方面獲得的唯一一個水產新品種。
培育出「東海1號」的李明雲教授說,新品種魚不僅從口感上、外形、色澤上都接近野生大黃魚,還有一個優點:耐低溫、生長快,價格也相對親民,大約200元一斤。
教授培育新品黃魚
好吃還不貴
其實,野生大黃魚,以前也沒這麼高不可攀。時間往回倒退個幾十年,野生大黃魚物美價廉,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但是現在,市面上見到的野生大黃魚是越來越少,身價也是水漲船高。昨天,我們問了一下,野生大黃魚的價格每斤要1500元到2000元,零售價還要貴。
吃不起野生大黃魚,寧波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吃吃養殖的黃魚。養殖黃魚的價格實惠,每斤只要十幾二十元,但是對口味挑剔的寧波人來說,吃慣了剔骨新鮮的海鮮,再吃吃這些魚,總覺得少了口鮮嫩,多了股腥味——「不是那個味道」。
又要口感好,又想價格好,這可難住了吃貨們。怎麼辦?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的李明雲教授幫了吃貨們一個大忙:為了寧波人最愛的這口鮮味,他帶領團隊研究了14年,培育出了一個價格適中,味道又好,還容易養活的新品種:「東海1號」。
14年時間5代選秀
選出現在的「東海1號」
2000年開始,李教授帶領團隊,正式開始養殖野生大黃魚。
最初,他們從東海上捕了300尾野生大黃魚,放在一個3米見方的網箱裡養殖,結果全部掛了:這條通體金黃的魚,並不是想養就能養活的。它那不羈的性格,嬌嫩的身體,導致它必須生活在獨特的環境裡,擅自改變環境的後果就是——它死給你看。
於是李教授只能慢慢嘗試,先把野生大黃魚分別放進池塘和水泥池裡進行養殖,看哪種環境更適合它生存。
最終,在有流水的水泥池裡、吃活小白蝦的138尾野生大黃魚,成活了30多尾,它們就是「東海1號」的「祖先」。
從2002年開始,李教授正式從這30多尾野生大黃魚中,挑選出性成熟親魚進行催產,繁育了6萬多尾魚苗進行養殖培育。這6萬尾魚苗做為第一代,之後代代繁育,在長達2年的時間裡經歷5次選秀,才最終確定出帶有好基因的種魚。
其後,李教授的團隊在這些種魚中繼續做選擇,每一代還要選5次。選擇的條件,包括身材、色澤、生長速度、耐低溫等等。
大黃魚要兩年性成熟,按規定申報新品種,要有5代選育,並要進行2-3年的中試養殖,所以大黃魚「東海1號」的培育成功,歷經了14年。
新版大黃魚的優勢:
生長快,耐低溫
其實, 「東海1號」的真正優勢在於,好養活。
跟它嬌嫩的祖先不同,在相同的養殖條件下,19月齡魚的生長優勢率為6.06%;體重生長優勢率為15.57%。
還有一點,10月齡魚在6℃條件下,存活率比普通苗種高2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它耐低溫。
這種越冬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的新品種黃魚,很適宜在我國浙江及以南沿海海水水體中養殖。
李教授告訴我,目前,「東海1號」在市場上已經銷售了405噸,每條「東海1號」的分量在8兩到1斤之間,目前已經有1882萬元的產值,利潤607萬,價格高於當地商品苗養成的大黃魚。
今年的市場上,「東海1號」的價格在每斤200元左右。
在我省,目前大黃魚養殖規模約3.6萬箱,產量達5000餘噸,遠遠落後於福建的6萬多噸。而大黃魚「東海1號」新品種的推廣,肯定能大大推動我省大黃魚的養殖和相關產業。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東海1號」很快就能成為寧波人餐桌的常客了。
現在,大黃魚「東海1號」獲得了水產新品種證書,是寧波大學為第一申請單位首次獲得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也是由浙江省申報的2013年水產方面獲得的唯一一個水產新品種。
李教授說這魚味道很不錯
而且以後會更好
不過,比較起它的這些特點,作為市民最關心的還是它的口感。
昨天,我問李教授,有沒有吃過「東海1號」,吃後什麼感受?李教授的回答很自信:「那味道當然是比較好的了!」
野生大黃魚,吃的就是一個鮮和嫩,「東海1號」味道好,那到底是有多鮮,有多嫩?
李教授說,這個分很難打,因為口味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味蕾不一樣,對有的人來說,可能所差無幾,但對很多嘴刁的人來說,還是能品出個三六九等。
不過有一點,現在養殖的「東海1號」還是放在相對小的網箱中的(6米×6米×4米),如果能把成魚放進籃球場那麼大的圍網中放養,那肯定味道會更好,這個道理就跟養雞一樣,放養的味道比圈養的好。
「讓養殖出來的大黃魚在味道上越來越接近野生大黃魚。」李教授說,這是他下步要繼續努力的事。
還有一點,「東海1號」在形體上也更接近野生的,頭大尾細,身體金黃,在賣相上就比普通養殖的大黃魚好看。
昨天還有一個消息,除了「東海1號」外,寧波大學作為第二申請單位,與中科院海洋所合作培育的三疣梭子蟹「科甬1號」也獲得水產新品種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