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另外,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餓得慌。所以,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一日食三餐瓜皮果蔬魚鴨肉,混搭著食用。
可能有人會說,筆者就是一「吃貨」!您還真別這麼說,不光是我們喜歡吃,對吃重視,就連古人也同樣,不僅愛吃,還喜歡對吃整幾句。古代文人墨客喜歡郊遊,所到之處美食、美酒都要嘗一嘗,要是遇到好吃的,甚至留下幾句詩句讚美一番。
比如: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宋代範仲淹所寫的《江上漁者》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這是古人對這些佳餚的讚美。
當然,這些美味佳餚也是需要經濟支撐,像我這樣的農村家庭,也就靠自己平時釣點野生的鯽魚,在加上幾個荷包蛋,一起燉煲個湯,那也是美滋滋。
偶爾也會乘漲水或水閘放水時,也回去這些標點打路亞,運氣好的時候就能弄上幾條桂魚回家吃。不去釣魚時,夜晚也會出去釣點黃鱔,因為住在農村資源相對豐富。
這些水產品,要是平常自己去買這吃,幾乎不可能,因為價格太高了,有點捨不得。野生的黃鱔、桂魚通常都要大幾十,近百元一斤,一般人消費不起,除非家裡來客人了。
但,對於有錢人來說,只要保證產品質量好,錢都不是事。這不,近日浙江有位老闆,花1.5萬元的高價,購買了一條4斤重的魚。
什麼魚,這麼貴?
準確的說,這條魚重量是4.2斤,雖然不是很大,但卻比較稀少。了解到,這條魚是野生的大黃魚,所以價格才賣出了1.5萬元的高價(說出來都不好意思,都趕上我半年的工資了)。
大黃魚和小黃魚雖然有隻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可能有人對大黃魚不太了解,如果你要是看過由張國榮、趙文卓、鍾鎮濤、袁詠儀等主演的電影《金玉滿堂》,就會知道一道名菜「灌湯黃魚」,其中主要食材便是大黃魚。這道灌湯黃魚,也是這部電影裡面的重頭戲,大黃魚的肚子裡要塞滿「海八珍」。既,鮑魚、遼參、魚刺、燕窩、裙邊、乾貝等。
光配料的價值都不簡單,何況主要食材呢?再說了,野生大黃魚也不是想抓就能抓到,更別說釣了,就連人工飼養的大黃魚,都要好幾百一斤。所以,這條野生大黃魚能買到這個價錢,也是理所應當,但也有網友說,不止這個價賣便宜了!
有網友說,4斤多的野生大黃魚,就一萬五千塊錢賣掉了太吃虧了。有內行的人稱,這條大黃魚,起碼也要賣個3~5萬。據說上海一家高檔會所,一條7.2斤重的野生大黃魚,做成菜品的售價是12萬。
如此名貴的魚,相信很多人既沒見過也沒吃過,筆者認為不管值多少錢,賣掉了才算值錢,天這麼熱要是弄臭了,哈哈那可是一毛不值了。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調侃,浙江這位老闆真有錢,這麼貴的魚也捨得買,難道這條魚吃了能長生不老?但更多的還是羨慕浙江人聰明有本事能掙到錢。
這條野生大黃魚哪來的?
這條大黃魚是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的漁老大王師傅和他兒子共同捕獲的。據王師傅介紹,他們頭一天傍晚,將船隻駛入當地黃山島附近,第二天一大早便去收網,再收網的過程中都是一些梭子蟹,隨後就出現了一條金燦燦的大黃魚,當時別提有多開心了。
王師傅說,現在野生的大黃魚非常少,3~4斤以上的大黃魚則更是難得一見,由於船隻數量多,如今在近海岸邊很難捕獲到這麼大的野生黃魚,上一次捕獲一條4.4斤重的大黃,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野生的大黃魚,主要棲息於近海砂泥底質,屬於中下層魚類,在陽光照射條件較好的天氣,大黃魚通常都是潛在水底,避開強光照射。生長在自然水域的野生大黃魚,主要是以小魚、小蝦為食物,也會攝食一些小甲殼類動物,由於食物的匱乏,大黃魚的生長速度非常慢,這也是價格持續走高的一個原因。
有人說這種魚其實也不是很好吃,就是吃個名氣,但也有人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釣友們,你們認為花1.5萬買一條魚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