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公筷,可能會致癌!

2020-11-27 騰訊網

崇德|博學|人文|卓越

中國是一個合餐制的國家,中國人素來講究吃飯聚餐時高朋滿座,其樂融融。但是你知道麼,當人們在飯桌上推杯換盞的時候,有一種細菌也在伺機流傳,如若不甚,我們可能會因此與癌癥結下不解之緣。這種細菌就是這些年被越來越關注和重視的幽門螺旋桿菌。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中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約佔全球總數的42.6%和45%,胃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排名的第二位。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誘因。

那麼,啥是幽門螺旋桿菌呢?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革蘭氏陰性桿菌,螺旋形,是一種微需氧,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附於胃黏膜及細胞間隙的螺旋形革蘭氏陰性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是被世界衛生組織所屬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I類生物致癌因子。

得了幽門螺旋桿菌

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

我國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約為58%-64%,也就是說,我國至少有8億人受到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這些人群都是潛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Hp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生危險因素之一。

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進行傳播的呢?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藏在人體的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其傳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口口傳播

科學研究發現:胃部的幽門螺桿菌在唾液中會有殘留,而共餐和接吻是交換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幽門螺旋桿菌也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所以要認真刷牙,不要共用牙刷。幽門螺旋桿菌亦可通過半生不熟的肉製品進入到我們的胃裡,繼而發生感染。

糞口傳播

糞便中存活的幽門螺桿菌汙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飲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門螺桿菌。

母嬰傳播

包括不清潔的哺乳,口對口餵食,咀嚼後餵食,親吻嬰兒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餵食。

醫源性傳播

侵入式檢查如胃、喉鏡,口腔、牙科、鼻腔治療等,是造成醫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檢查和就醫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

Hp感染的症狀有哪些?

其實並非每個感染者都會有症狀,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是患有胃病的人大多數是陽性。

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會引起慢性胃炎

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病程緩慢,但是容易反覆發作。

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害

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患者多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

Hp感染可能引起哪些疾病?

HP感染目前是公認的胃癌的元兇之一!

除了胃癌,幽門螺桿菌還能引起多種胃病。

胃炎

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其中,1%會轉變為胃癌。

國際學術界公認胃炎癌變過程為: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

潰瘍

Hp感染者中,大約15%~20%會患上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

腫瘤

約1%的Hp感染者會發生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約5%~10%會發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見胃病,以及缺鐵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維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孩子感染了怎麼辦?

如果您家裡有人感染了Hp,那麼會不會傳染給家裡的孩子呢?

兒童感染了HP後——

幾乎沒有症狀

兒童HP感染者發生嚴重疾病的機率很低,大部分感染HP後沒有明顯症狀,少部分有腹部不適,如噁心、嘔吐、返酸等消化道症狀。

根除後可能再次感染

兒童HP感染根除後再感染率可能較高;而成人真正根除後,再感染率較低。

有些可以自發清除

兒童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大約10%左右;而成人HP感染,不經治療,不可能自發清除。

是否是Hp感染該如何檢查?

侵入式檢查-胃鏡活檢

胃鏡除了可以看到胃部的情況,還可以「順手」取一些組織做活檢,在做活檢時可以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測。

如幽門螺桿菌呈陽性,還可加做一個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對後續的藥物治療有幫助。

非侵入式檢查

碳13、碳14呼氣試驗

碳13和碳14檢查方式也很簡單,吹口氣就能完成。具有無痛苦、靈敏度高、檢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一種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抗體測定法

抽血檢查血液中是否有抗體。

但不能代表是否正在感染,因為即使根除了,抗體依然還是陽性。

抗原測定法

檢查糞便中是否有Hp抗原。

Hp感染一定會導致胃潰瘍或胃癌麼?

不一定。

但大多數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存在Hp感染,因此認為Hp感染是引發潰瘍病的主要原因

雖然Hp感染率那麼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而且這1%還多見於潰瘍病患者。

胃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有幽門螺桿菌在作祟,還有——

免疫力弱

遺傳因素

長期精神壓抑

喜歡吃醃製食品

抽菸嗜酒

......

與幽門螺桿菌協同作案,最終招來胃癌。

感染了HP與胃癌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僅僅是罹患胃癌的機率增加而已;然而沒有被感染者不一定不會得胃癌。

哪些人應提高警惕?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胃黏膜萎縮或糜爛的人;

患有胃癌、胃癌術後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MALT淋巴瘤患者;

計劃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或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患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人;

其他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胃炎、增生型胃息肉、Menetrier病)。

如何根除Hp?

要想根除Hp,一般需要服用這些藥物——

抑制胃酸的藥物(PPI)

兩種抗生素

鉍劑

療程一般是1-4周,根除率達90%以上。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買藥回家吃。

生活中如何避免Hp感染?

飯前便後洗手:洗手應著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縫隙,不要給幽門螺桿菌機會。

食物要經過高溫:幽門螺桿菌有個弱點,就是不耐熱,水要燒開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飲用。

少刺激胃: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菸,不喝酒飲食,營養均衡,細嚼慢咽。

建議分餐:外出就餐或家裡有感染患者應選擇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癒。

禁止口對口餵食:一定要避免給孩子口對口餵食。

牙具定期換:建議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緩解口腔炎症,牙刷三個月換一次。

HP感染是導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要想遠離胃癌,以下這些人群不但要及時檢測並根除幽門螺桿菌,還要在40歲前做一次胃鏡精查——

年齡40歲以上的人,男女不限;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漬、煙燻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口口傳播

是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的重要途徑,

所以,

人多聚餐,

請一定記得使用公筷,

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很有可能會致癌!

文章來源:消化內科 王華

稿件編輯:李偉華

稿件審核:宮浩翔

部分圖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用不用公筷到底有什麼區別?實驗結果讓人驚呆……
    >那麼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近日11位疾控專家做了個實驗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進行測試和對比分別使用「公筷」和「非公筷」,菌落總數最大相差250倍>近日,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們為此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 餐飲企業紛紛響應「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倡議 讓公筷公勺就餐成為...
    黑龍江省食文化研究會積極響應哈尓濱市 " 文明餐桌,公筷行動 " 倡議 "。會長鄭樹國表示,餐飲業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是必然趨勢,省食文化研究會有責任讓使用公筷公勺就餐成為一種新時尚。這次疫情是推廣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一個好時機。分餐制,還是同桌吃飯,但增加公筷,能有效減少疾病傳播, 增強衛生飲食習慣。關於公勺公筷、分餐的使用,以往說得多、做得少。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們不能只是說說而已,更要付諸行動。改變傳統的合餐習慣,關鍵要轉變觀念和認識,要積極踐行,更需要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變成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 公筷革命,是長期共存,還是靈光一閃,這個五一,你用公筷了嗎?
    新冠肺炎爆發後,部分機構在力推一場「餐桌上的革命」——也稱「公筷革命」,即用餐人員被提倡使用公筷在共同享用的菜盤中夾取食物。他們希望能以此來改變國內長期以來的共同餐食傳統。但這是一個很難被國人廣泛接受的「大型活動」,人們在經歷2003年的非典時,也曾採取過同樣的措施,但不久這項倡議就銷聲滅跡了。在中國的傳統筷子文化中,人們在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形成了可以自由夾取自己想吃的東西的觀念。
  • 「公筷」英語怎麼說,是public chopsticks嗎?
    我們吃飯習慣用筷子其實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有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鍾南山院士曾呼籲聚餐時儘量用公筷今天的知識點來啦「公筷」用英語怎麼說?chopstick /tɑp.stk/筷子public /pb.lk/大眾、公眾的很多小夥伴都學過上面兩個單詞想當然的以為拼湊起來「公筷」就是public chopsticks(×)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白銀市率先出臺《「公筷公勺」服務規範》疫情當前,人們已然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但是,還有一個生活小細節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家人、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少了一副公筷,隱藏著巨大的交叉感染風險。因此,推行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勢在必行,而公筷公勺如何使用?有哪些使用標準?白銀市率先制定出臺了《「公筷公勺」服務規範》指導餐飲企業規範「公筷公勺」的使用管理。
  • 海口一家3人「口臭」竟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家庭分餐,用公筷...
    「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幽門螺旋桿菌直接致癌,但絕大部分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為該細菌會引發胃黏膜的反覆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胃黏膜發生萎縮、腸化以及不典型增生等病變,從而誘發癌變。」宋健博士說:「胃癌癌變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致癌因素非常複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素,清除感染,可使高危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減少。」
  • 「公筷」的英文是什麼?可別再說成「public chopsticks」啦!
    所以在外聚餐一般都使用公筷,那公筷的英文到底怎麼說呢?難道是「public chopsticks」嗎?[Photo/Xinhua]公筷的英文?serving chopsticks公筷顧名思義就是公用的筷子,換句話說,這是起到一個「服務」作用的筷子。
  • 7億中國人都有「幽門螺桿菌」,到底用不用治?
    上網一查不禁一驚,結果都顯示 幽門螺桿菌致癌! 究竟事實如何? *1類致癌物:指明確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據統計,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50%,約7億人可能被感染!
  • 藍牙耳機可能致癌?真相是……
    蘋果回應「藍牙耳機可能致癌」近日有消息稱,蘋果AirPods(藍牙無線耳機)可能致癌。蘋果公司對中新網表示,「蘋果客服消息基本屬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健康系教授莫斯科維茨(Joel Moskowitz)表示,由於藍牙耳機電磁波頻率較低,可能會削弱大腦血管壁屏障,而大腦血管壁是阻止化學毒素入侵體內的重要器官。
  • 藍牙耳機致癌?真相是…
    藍牙耳機可能致癌的消息近日引發熱議,這是真的嗎?蘋果回應了,來聽聽專家和醫生的建議!近日有消息稱,蘋果AirPods(藍牙無線耳機)可能致癌。蘋果公司對中新網表示,「蘋果客服消息基本屬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公共健康系教授莫斯科維茨(Joel Moskowitz)表示,由於藍牙耳機電磁波頻率較低,可能會削弱大腦血管壁屏障,而大腦血管壁是阻止化學毒素入侵體內的重要器官。
  • 別再說我致癌了
    【1級】是指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包括菸草、酒精飲料、黃麴黴素、檳榔等;還包括苯、瀝青、環氧乙烷、甲醛、X射線等,職業接觸這類物質具有相當高的風險。 【2級】是指很可能使人類致癌的物質。
  • 最安全的防曬方法二氧化鈦致癌?
    但是之前護膚成分區出了一件大事,相信不少人也有耳聞——二氧化鈦被列入二類可疑致癌物質。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馬上慌張了,因為夏天不就是防曬的天下嗎?二氧化鈦咋還成致癌物了?那物理防曬霜還能不能用?囤的防曬霜咋整,要扔嗎?二氧化鈦是什麼?二氧化鈦其實是化妝品中的常用成分,在防曬霜、素顏霜、粉底中經常會看到,尤其是物理防曬霜中,用得最多。
  • 藍牙耳機致癌?真相是...
    蘋果回應「藍牙耳機可能致癌「近日有消息稱,蘋果AirPods(藍牙無線耳機)可能致癌。蘋果客服對此稱,對於第三方的傳言和新聞報導,不負責準確性,可放心使用AirPods產品,不用擔心輻射問題。蘋果公司表示,「蘋果客服消息基本屬實」。這到底怎麼回事?
  • 長期熬夜還可能會致癌!
    長期熬夜會致癌嗎?這是為什麼?有不少人加班熬夜常常會不吃晚飯,這樣對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還可能會引起低血糖、頭暈的情況,因此不要讓肚子餓著熬夜,另外,在熬夜的時候是喝酒也是一大傷身行為,熬夜飲酒會非常容易導致神經衰弱、高血壓的出現,對肝臟造成巨大的負擔,所以在熬夜的時候儘量不要喝酒。 4. 不宜在生病的時候熬夜。
  • 油炸食品中的丙二醛致癌?
    因此,人們就開始擔心丙二醛可能會對人體健康有害。    丙二醛真的致癌?    不過,通過食用油脂而攝入的丙二醛與人體內氧化應激產生的丙二醛其實並不完全一樣。美國毒理學計劃(NTP)有研究對一組大鼠進行長達2年的飼養,每次餵養量為150mg/kg,也沒有明確的致癌證據。
  • 科普丨藍牙耳機致癌?真相是...
    藍牙耳機可能致癌的消息近日引發熱議,這是真的嗎?蘋果回應了,來聽聽專家和醫生的建議!
  • 幽門螺桿菌一定會致癌嗎?要不要殺滅?這六個關鍵問題要搞清!
    幽門螺桿菌一定會致癌嗎?王貴齊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口口傳播是幽門螺桿菌非常重要途徑,所有人都可能會被感染,其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是幼兒和兒童。所以衛生習慣很重要,要分餐、使用公筷公勺,避免親吻。
  • 春天受歡迎的三種蔬菜,卻被世衛組織拉入致癌名單?真相只有一個
    就連家中常吃的蔬菜,春天正當季,你可能也很愛吃,現在卻有人說吃了會致癌,咱們到底還能吃啥?吃不新鮮的食物可能會誘發癌症,譬如說黃麴黴素。不健康的烹飪方式,也可能會誘發癌症,譬如說煙燻火烤、醃製臘肉。而有些食物天生就是致癌物,譬如說檳榔菸酒。春天一到,有關蔬菜謠言又出來嚇唬人了,傳言被世界衛生組織點名的3種家常蔬菜,究竟哪種才真正可能會致癌呢?
  • 闢謠:四類蔬菜被衛生組織拉入致癌名單?真的都不能吃了嗎?
    最近火爆朋友圈的「四類蔬菜被衛生組織拉入致癌名單」,它說的是娃娃菜、蕨菜、紅風菜以及西葫蘆是致癌的蔬菜,這是真的嗎?以後還能吃嗎?娃娃菜都含有甲醛?娃娃菜致癌主要是因為「娃娃菜含有甲醛」,這個是有關的爆料,某些不法商家進行用甲醛泡娃娃菜的新聞。
  • 過年的新衣服沒洗就穿會過敏、致癌?真相是……
    但是,有一件事很多人一定不會忘記那就是添置新衣這是很多人要為新年增添的儀式感但是每當這時,就會出現江湖上,甚至是長輩口中的「沒洗過的衣服染料重,味道刺鼻殘留的甲醛還會致癌真的會致癌嗎?今天,敬元君來給你好好說說新買的衣服到底有沒有上面那麼可怕好給快過年的你們壓壓驚01 新衣刺激傷身又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