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用公筷到底有什麼區別?實驗結果讓人驚呆……

2020-11-29 廣東衛視

提起就餐

自然離不開筷子、勺子等餐具

「公筷公勺」倡議

一直是飲食文化的熱點話題之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

「公筷公勺」倡議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那麼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近日

11位疾控專家做了個實驗

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

用餐後的細菌進行測試和對比

分別使用「公筷」和「非公筷」,菌落總數最大相差250倍

近日,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們為此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這個實驗小組有11名疾控專家參與測試,實驗地點在一家餐館,點的幾道菜分別是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炒蘆筍、鹹菜八爪魚和香辣牛蛙等。

每道菜都分成兩份,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使用公筷,並提前進行了取樣保存。

為了保證科學性,11名參與人員都經過培訓,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兩組菜,必須交替著吃。最後每個菜都至少留下25克,用來第二次取樣。經過小心翼翼嚴格無菌操作採樣後,放入無菌樣品袋並迅速存放到採樣箱冷藏。

用餐完畢完成取樣之後,採集的樣本通過冷鏈運到實驗室。

經過48小時的培育,實驗結果顯示:對比「公筷」和「非公筷」兩組菜品剩餘部分的菌落總數,「非公筷」那一組菌落總數,全部高於「公筷」那一組!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菌落總數竟然相差那麼多倍!!!

涼拌黃瓜——「非公筷」組的菌落總數是「公筷」組的將近3倍。乾鍋茶樹菇——兩組菜品的菌落總數相差17倍!炒蘆筍——兩組相差將近18倍!!鹹菜八爪魚——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50倍!!!

負責檢測的專家表示: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會把自身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通過筷子傳到菜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不同菜品本身攜帶細菌的交叉汙染。

例如,夾過涼拌黃瓜的筷子,再去夾鹽水蝦,就會導致兩盤菜之間細菌交叉汙染。

小知識:涼拌菜沒有經過高溫烹飪,菌落總數一般都比高溫烹飪過的菜要多。

專家呼籲:在外就餐時,提倡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在此,專家提醒,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一是乾淨衛生、預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減少對菜品的汙染,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特別是降低胃幽門螺桿菌、A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體的傳播。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二是減少浪費、文明餐飲。使用公筷公勺可幫助大家養成定量取餐、按需進食的習慣。在外用餐沒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培養了人們環保節約的良好風尚。

總而言之,無論是杜絕病從口入,保護家人健康,還是倡導餐飲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這次疫情的流行對於改變我們傳統的中式共餐習慣是一次加強引導的契機。關鍵要轉變觀念和認識,通過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為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所以專家們再次呼籲:在外就餐時,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

在使用公筷公勺時,很多人嫌麻煩,容易混淆,專家們也給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規」:

在家吃飯時,可以採用分餐制,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裝到家庭成員各自專屬的餐、飲具中,大家只是同桌吃飯。

如果餐、飲具做不到完全獨立,至少要養成每個菜都用公筷(公勺)夾取(盛取)的習慣。在外就餐時,則應主動要求店家配備一菜一勺(一筷)。

看了這個實驗

你打算開始用公筷了嗎?

也許一個小小的改變

就能讓全家人都更健康!

來源:新華網綜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儂好上海、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杭州

相關焦點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什麼是公筷公勺公筷公勺是指兩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時為方便分餐而擺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統稱,專用於從公用餐飲器具中夾取菜餚放到個人使用的餐飲器具中。公筷公勺架是指專用於放置公筷公勺的支撐物。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幽門螺桿菌,那麼,並非每人都要用,才能切斷傳染,而是只要患者使用,即可切斷傳染。
  • 304不鏽鋼,到底怎麼用才安全,實驗的結果是什麼?
    在我們生活中現在304不鏽鋼越來越地方使用這種材料了,從鍋碗,水龍頭等等都使用了這種材質,但是真正這個材質到底是什麼,要注意什麼,從實驗上可以看到具體什麼結果。其實不鏽鋼其實除了鐵以外還會添加鉻鎳鉬,這些都是重金屬,這些製作的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會稀釋出來嗎?
  • 「公筷」的英文是什麼?可別再說成「public chopsticks」啦!
    我們中國人吃飯都習慣用筷子,其實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會有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特別是現在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我們更要注重個人的衛生。所以在外聚餐一般都使用公筷,那公筷的英文到底怎麼說呢?難道是「public chopsticks」嗎?
  • 不用公筷,可能會致癌!
    我國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約為58%-64%,也就是說,我國至少有8億人受到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這些人群都是潛在的胃病甚至胃癌患者。 其實並非每個感染者都會有症狀,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是患有胃病的人大多數是陽性。 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 公筷革命,是長期共存,還是靈光一閃,這個五一,你用公筷了嗎?
    「障礙就在於傳統的固有觀念,一起吃,一起喝,不能有任何距離。」——《筷子:一段文化和烹飪史》筷子,花費了千百年的時間才成為了國人的主食餐具。而夾雜在筷子文化中的分享觀念,儼然成為了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用餐的時候,夾食物給對方,成了國人表達親密的舉動。
  • 海口一家3人「口臭」竟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家庭分餐,用公筷...
    預感不妙的李先生,趕緊帶著一家人到海南省腫瘤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做檢測,結果,嶽母、妻子、女兒都是陽性,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唯獨李先生自己「平安無事」。原來,李先生有自己固定的碗筷,並堅持獨立就餐。為此,嶽母和妻子對他還有「偏見」。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李先生的嶽母妻子和女兒都進行了藥物治療,經再次檢測已經正常。
  • 「分餐實驗」真的科學嗎?
    實驗對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等6道菜品的剩餘部分進行了菌落總數檢測,結果顯示,沒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總數均高於使用公筷同種菜品。於是乎得出結論,還是分餐好。我不反對分餐制,尤其在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流行期間,分餐制有它的獨到之處,那也是一種「隔離」。我也樂見有人用實驗的方法佐證分餐制的合理性。
  • 7億中國人都有「幽門螺桿菌」,到底用不用治?
    很多人看到體檢報告單上都顯示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上網一查不禁一驚,結果都顯示 幽門螺桿菌致癌! 究竟事實如何?
  • 「死神辣椒」辣度到底有多高?小夥子用螃蟹做實驗,看到結果愣住
    推薦語:到底是辣椒的辣度不夠還是螃蟹不怕辣呢?如果用小龍蝦來測試會不會更有趣呢?下文轉載自作者:玉食星推薦「死神辣椒」的辣度到底有多高?小夥子用螃蟹做實驗,看到結果愣住俗話說得好,唯有美食不可辜負。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不錯的美食,有些美食不需要搭配調味料就可以吃,當然也有些美食需要調味料的襯託才可以吃。之所以得在美食裡面加入調味料,主要是為了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口感。小吃貨們,你們覺得如何?
  • 餐飲企業紛紛響應「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倡議 讓公筷公勺就餐成為...
    黑龍江省食文化研究會積極響應哈尓濱市 " 文明餐桌,公筷行動 " 倡議 "。會長鄭樹國表示,餐飲業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是必然趨勢,省食文化研究會有責任讓使用公筷公勺就餐成為一種新時尚。這次疫情過後,他們會更加注意提醒消費者使用公筷和公勺,服務員也會使用公筷公勺將菜品分給客人,以此來增強客人分餐意識。他們還會主動給客人設計一部分套餐,套餐形式就是以分餐制為主,提供每人每份的獨立餐食。" 我們飯店還會從其他方面保證客人的飲食安全,做好衛生和消毒工作,嚴格按照衛生標準執行各項措施。" 欒瑞濱說。顧鄉飯店負責人趙記表示,一頓飯感染一桌人,一桌酒席連累一群人。
  • 「公筷」英語怎麼說,是public chopsticks嗎?
    我們吃飯習慣用筷子其實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有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鍾南山院士曾呼籲聚餐時儘量用公筷今天的知識點來啦「公筷」用英語怎麼說?chopstick /tɑp.stk/筷子public /pb.lk/大眾、公眾的很多小夥伴都學過上面兩個單詞想當然的以為拼湊起來「公筷」就是public chopsticks(×)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到底驗證了什麼?為什麼說它的結果很恐怖?
    雙縫幹涉實驗,應該算得上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科學實驗中遇到的「超自然現象」,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普通人看這個詭異實驗大概只能用「玄乎」來形容,因為與實驗相關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又被繞的雲裡霧裡看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
  • 闌尾曾經到底有什麼作用? 盲腸與闌尾有什麼區別?
    闌尾曾經到底有什麼作用? 盲腸與闌尾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09-03 12:33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闌尾曾經到底有什麼作用? 盲腸與闌尾有什麼區別? 闌尾往往只在有麻煩需要切除時才被注意到。難道我們最好永遠不要有闌尾嗎?
  • RPKM, FPKM, TPM到底有什麼區別?最淺顯的解釋!
    RPKM用於單端RNA-Seq,就是說,每個read對應一個測序片段(fragment)。FPKM用於雙端RNA-Seq,那麼2個reads對應一個測序片段。這兩者的區別在於FPKM考慮到2個reads回帖到同一個片段上,所以就不會重複計算測序reads。        TPM其實跟RPKM,FPKM也很相似。
  • 分不分公筷,科學實驗給你答案
    11位疾控專家做了個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吃驚!11位疾控專家盯著6道菜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們為此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 為何受到驚嚇人會愣住?被"驚呆"或是這種物質在作祟
    大多數人在逃跑之前可能先呆愣一下,全身僵住,然後才會突然想起轉移到安全地帶,這就是人在遇到驚嚇後下意識的自然反應。事實上,驚呆這種反應是一種無處不在卻又十分神秘的現象,迄今為止幾乎在每一種被研究的動物身上都出現過,除了人類,還有果蠅、魚類等。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導致人或動物被驚呆?
  • WiFi6到底是什麼,它和傳統WiFi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WiFi6到底是什麼,它和傳統WiFi有什麼區別 佚名 發表於 2020-03-30 22:35:11 現在的寬帶兆數那麼高,連這手機也沒有感覺快,這是什麼呢? wifi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離不開的事物之一,那麼wifi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想必提起wifi,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的。wifi如今已經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之中。wifi是一種允許電子設備連接到一個無線區域網的技術,連接到無線區域網通常都是需要密碼保護的,不過一般情況下都是開放的,用來方便更多人可以使用。
  • 地球上有那麼多的海水,到底是從哪來的呢?聽完驚呆了
    地球上有那麼多的海水,到底是從哪來的呢?聽完驚呆了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地球上三分是陸地,七分是海洋,每當看到世界地圖的時候,我們也能清晰地看見上面很多藍色的地方。不過地球上這麼多的海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 視光中心和眼鏡店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不一樣?
    視光中心和眼鏡店的區別到底是什麼2、技術門檻不同眼鏡店可以說沒有技術,任何人都可以做,首先眼鏡店主要是賣眼鏡,眼鏡框好看就可以了,第二點就是簡單的眼光技術非常簡單,現在都是電子化、網絡化、流程化,測試一下就可以了
  •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到底有什麼區別?
    對可樂的挑選,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儘管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分辨出二者的區別。為此,Business Insider 就做出了目前最 「官方」 的解釋——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1975 年至 2010 年間,百事可樂公司每年都會舉辦 「Pepsi Challenge」 活動,讓人們蒙著眼睛在兩種可樂中間選擇自己更喜歡的,幾乎每次都是百事可樂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