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革命,是長期共存,還是靈光一閃,這個五一,你用公筷了嗎?

2021-01-09 隔夜評人事

「障礙就在於傳統的固有觀念,一起吃,一起喝,不能有任何距離。」——《筷子:一段文化和烹飪史》

筷子,花費了千百年的時間才成為了國人的主食餐具。而夾雜在筷子文化中的分享觀念,儼然成為了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用餐的時候,夾食物給對方,成了國人表達親密的舉動。

用餐時親密無間的觀念不僅在中國,同樣,在世界範圍內,都牢牢佔據著人們的思想。

一家人在愉快地用餐

而這次疫情卻對國人的這一固有觀念造成了一次小衝擊。新冠肺炎爆發後,部分機構在力推一場「餐桌上的革命」——也稱「公筷革命」,即用餐人員被提倡使用公筷在共同享用的菜盤中夾取食物。他們希望能以此來改變國內長期以來的共同餐食傳統。

但這是一個很難被國人廣泛接受的「大型活動」,人們在經歷2003年的非典時,也曾採取過同樣的措施,但不久這項倡議就銷聲滅跡了。在中國的傳統筷子文化中,人們在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形成了可以自由夾取自己想吃的東西的觀念。

公筷和公shao

但衛生官員也表示:細菌會途經自己的餐具通過唾液接觸公共餐盤裡的食物,增大了細菌被傳播的風險。人們或許也早已了解,但還是不肯在心裡接受這一個事實。

世界衛生組織也宣稱,在中國,共用食物時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冠病毒前期在家庭中的爆發式傳播,極有可能是通過這種方式。尤其是在廣東和四川,情況更為嚴重。

同時,除了使用「公共筷子」和「公共勺子」之外,當局還鼓勵進行分餐,不同於一大組人共享一桌菜。

分餐圖

「分餐,而不是分愛。」——官方的宣傳標語

在北京,市民看到的廣告牌標語是「愛是多一雙筷子」,從今年6月份開始,餐館將會被要求提供公共餐具,並在可以允許的情況下提供分餐。

而在杭州,一位熱情群眾號召將11月11日定為「公民筷子日」,只因這4位數字與兩雙筷子相似。

這項「公筷革命」運動似乎已經開始火熱開展,位於浙江的一家筷子生產商表示,對於公筷的訂單需求量上升了30%,對於長度以及裝飾方面也有了不同的要求。

形狀各異的公筷

從北京出發,並向全國各地的餐館輻射,各地餐館已經逐漸向配給多套公用餐具靠攏。

越來越多用餐的遊客也表示:」當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用餐時,我肯定會使用公筷。「

但這項革命恐怕很難在老一輩或者在家中很難奏效。為表示尊重,年輕人會給老人夾取食物;為表喜愛,壯年會給小孩子夾食;為表愛意,夫妻會相互提供食物。

夾菜

在一項民意調查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不會在家裡使用公筷。

隨著疫情到來,人們的飲食文化也在悄然發生改變,人們在疫情爆發期間被呼籲儘量減少共同飲食的可能。公筷革命,或許不會再是靈光一現。

這個五一期間聚會,你用公筷了嗎?歡迎分享你對公筷的看法。

你可能還喜歡這些文章:

防疫妙招奇出!瑞典倒雞糞嚇阻遊客聚集,同時施肥公園,一舉兩得

相關焦點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原標題:公筷公勺怎麼用?白銀市率先出臺《「公筷公勺」服務規範》疫情當前,人們已然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好習慣。但是,還有一個生活小細節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家人、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少了一副公筷,隱藏著巨大的交叉感染風險。
  • 「公筷」英語怎麼說,是public chopsticks嗎?
    我們吃飯習慣用筷子其實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有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鍾南山院士曾呼籲聚餐時儘量用公筷今天的知識點來啦「公筷」用英語怎麼說?chopstick /tɑp.stk/筷子public /pb.lk/大眾、公眾的很多小夥伴都學過上面兩個單詞想當然的以為拼湊起來「公筷」就是public chopsticks(×)
  • 用不用公筷到底有什麼區別?實驗結果讓人驚呆……
    >那麼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近日,浙江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和檢驗中心的專家們為此專門進行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結果令人震驚。這個實驗小組有11名疾控專家參與測試,實驗地點在一家餐館,點的幾道菜分別是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炒蘆筍、鹹菜八爪魚和香辣牛蛙等。每道菜都分成兩份,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使用公筷,並提前進行了取樣保存。
  • 餐飲企業紛紛響應「文明餐桌,公筷行動」倡議 讓公筷公勺就餐成為...
    黑龍江省食文化研究會積極響應哈尓濱市 " 文明餐桌,公筷行動 " 倡議 "。會長鄭樹國表示,餐飲業推廣使用公筷公勺是必然趨勢,省食文化研究會有責任讓使用公筷公勺就餐成為一種新時尚。這次疫情是推廣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一個好時機。分餐制,還是同桌吃飯,但增加公筷,能有效減少疾病傳播, 增強衛生飲食習慣。關於公勺公筷、分餐的使用,以往說得多、做得少。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們不能只是說說而已,更要付諸行動。改變傳統的合餐習慣,關鍵要轉變觀念和認識,要積極踐行,更需要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變成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 「公筷」的英文是什麼?可別再說成「public chopsticks」啦!
    我們中國人吃飯都習慣用筷子,其實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會有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特別是現在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我們更要注重個人的衛生。所以在外聚餐一般都使用公筷,那公筷的英文到底怎麼說呢?難道是「public chopsticks」嗎?
  • 不用公筷,可能會致癌!
    但是你知道麼,當人們在飯桌上推杯換盞的時候,有一種細菌也在伺機流傳,如若不甚,我們可能會因此與癌癥結下不解之緣。這種細菌就是這些年被越來越關注和重視的幽門螺旋桿菌。 得了幽門螺旋桿菌 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 《牧場物語再會礦石鎮》靈光一閃食譜材料有哪些 靈光一閃食譜材料...
    導 讀 在《牧場物語再會礦石鎮》這款模擬經營遊戲中,玩阿基可以製作各種不用的料理,不同料理需要準備的食材也有所不同,而小編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便是《牧場物語:再會礦石鎮》靈光一閃食譜材料一覽
  • 海口一家3人「口臭」竟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家庭分餐,用公筷...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1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通訊員 梁山)「醫生,我體檢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該怎麼治療,會發展成胃癌嗎?」1月14日,海口市民吳先生在進行年終體檢後,終於找到了自己胃痛反酸的原因,也對幽門螺旋桿菌產生了恐懼。
  • 《LOR》靈光一閃卡牌介紹
    LOR靈光一閃卡牌效果如何?符文之地傳說已經在美服登陸測試,很多國服玩家都想知道LOR卡牌有哪些?
  • 「財經翻譯官」2020,你都有哪些靈光一閃的時刻?
    福州十中老師用電線、衣架、電扇等做成直播架,在家自製直播設備為高三學生在家複習提供遠程幫助。……正是來自坊間,普通人視角的這一個個腦洞大開而又靈光一閃的答案,匯聚成了我們抵禦疫情衝擊,萬眾一心的信心。當然,靈光一閃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更有來自國家實力的厚積薄發、攻堅克難。面對新冠疫情,中國「怎麼辦」也因此有了更為堅實的底氣!
  • 靈光一閃?專家?粉碎創造力的3個神話
    嚴格來講「託馬斯·愛迪生」是一個品牌,它代表著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最開始的時候只有14個人。只不過這個團隊的領導者是託馬斯·愛迪生。他的名下有超過1000多項專利,但這並不是愛迪生一個人發明出來的。他組建了這個發明團隊,去對各種產品進行革新。另一個例子就是史蒂夫·賈伯斯了。
  • 2.5元引發的靈光一閃
    我可是騰訊包年會員啊啊啊,居然還要用毛爺爺支付!可悲的是我沒有支付成功!因禍得福,我靈光一閃想通一件事,這5分鐘給我挖了兩個坑:吸引我的注意力,激發我的興趣,不論是電影還是文章,開頭幾分鐘就要快速完成這兩個步驟!
  • 周志宏:「五一」出遊 健康第一條
    作者:周志宏「五一」假期裡,可以出門旅遊嗎?哪些人群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出遊?在當下的疫情中,結伴出遊,應該如何健康防疫呢?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給大家帶來「五一」健康出行提示:道路千萬條,健康第一條!
  • 封神:姜子牙才是真的心機,忘記封自己神,靈光一閃就諸神避讓了
    封神:姜子牙才是真的心機,忘記封自己神,靈光一閃就諸神避讓了《封神演義》可以說是大家的童年記憶了,美女妲己,昏君紂王,都是我們腦海中十分深刻的形象,除此之外,有一個人是萬萬不能忘記的,就是那位「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姜太公。
  • 這個電話很重要!你會被CALL嗎?
    >您知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是多少嗎?(A)A.正確 B.錯誤6、使用公筷公勺能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風險。這句話(A)A.正確 B.錯誤7、兩人以上在外就餐時,應要求餐廳給每道菜品配備公筷公勺。(A)A.正確 B.錯誤8、公筷公勺與個人自用餐具應通過不同(E)予以顯著區分,並在公筷公勺的醒目位置加註標識。A. 材質 B. 形狀 C.
  • 五一出遊如何戰疫?疾控專家為你劃重點
    編者按:五一將近,貓了許久的人們已經再也宅不住了,許多人的出遊計劃已經擬好,但也有些人即擔心又怕誤了這難得的春光,那五一能出遊嗎?需要注意啥?看看專家怎麼說。五一出遊安全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諸多免疫功能都會有所降低,不少老人還有著多病共存一身的現象,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老人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易感者、甚至出現危重症病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家王麗靜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順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其他症狀較為少見。
  • 分不分公筷,科學實驗給你答案
    這個實驗小組由11名疾控專家參與測試,實驗在一家餐館,一共點了6道菜,分別是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炒蘆筍、鹹菜八爪魚和香辣牛蛙。總而言之,無論是杜絕病從口入,保護家人健康,還是倡導餐飲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這次疫情的流行對於改變我們傳統的中式共餐習慣是一次加強引導的契機。關鍵要轉變觀念和認識,通過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為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 「分餐實驗」真的科學嗎?
    據《錢江晚報》等媒體報導,杭州市疾控中心做了一場實驗,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對比。實驗對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等6道菜品的剩餘部分進行了菌落總數檢測,結果顯示,沒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總數均高於使用公筷同種菜品。於是乎得出結論,還是分餐好。我不反對分餐制,尤其在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流行期間,分餐制有它的獨到之處,那也是一種「隔離」。
  • 關於五一假期防護、交通、活動、購物,四大類30個熱點問題的...
    即將到來的「五一」,共有5天假期喲,你準備怎麼安排呢?想要出遊放飛,想要走動串門,又擔心不安全,應該怎麼辦?圍繞最關心的問題,新民晚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機構,特別整理了30組權威又貼心的問答,請收好!防護1、五一節外出,什麼情況可以摘下口罩?
  • 中國人這個「餐桌陋習」是時候要改了!
    不僅不衛生,還是很多傳染病的方式。世衛組織統計數據表明,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當一桌人用各自吮吸過的筷子在菜盤裡翻來戳去之時,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病毒的傳播。只不過,「口水菜」的危害可能沒那麼立竿見影,很多人得病了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如何被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