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故事(3):飛上天空

2020-11-05 雪峰居士

——中國第一位飛機製造家馮如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頭條正版圖庫)


殉社會者則甚易,殉工藝者則尤難,一霎墜飛機,青冢那堪理偉士;

論事之成固可嘉,論事之敗亦可喜,千秋留實學,黃花又見泣秋風。

白雲山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冢的左側,一位年輕的愛國科學家的忠魂陪伴著革命黨人的英靈。這幅義深情切的輓聯,是當年人們對長眠青冢下的「偉士」不幸罹難的惋惜和悼念。

這位「偉士」,便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製造家馮如。他是在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在廣州作飛行表演時犧牲的。年僅二十九歲。

這天的廣州。碧海藍天,驕陽似火。男女老幼頂著烈日,冒著酷熱,雲集燕塘。大家翹首仰望,等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中午時分,一架雙翼飛機騰空而起,直插藍天。

人們頓時沸騰了!過去只聽到世上已經有了飛機的傳聞,可誰也沒有見過。如今親眼看到了,何況又在中國的大地上!而且聽說這架中國人製造的飛機,時速已達到一百公裡以上,比萊特飛機飛得還快,這怎能不令人歡騰雀躍!

正當人們如醉如狂地歡呼著、仰望著,突然,飛機左右搖晃起來,接著便朝下栽去,轟的一聲,飛機從二、三百米的高空摔到地面。

人們驚叫著,朝飛機奔去。只見這位年輕的飛行家,已經躺在血泊之中。

面對他的遺體,大家熱淚盈眶,悲嘆惋惜不已。然而,作為第一個飛上藍天的炎黃子孫,他的英名永遠以祖國的驕傲而載入史冊。

馮如,號九如,字鼎三。1883年出生於廣東省恩平縣昌梅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裡。馮如兄弟五個,數他最小。由於孩子多,日子過得很艱難。父親馮月倫和母親吳氏,儘管終年辛勤勞動,仍維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加之外寇擄掠,兵荒馬亂,四個哥哥先後都被飢餓和病患奪去了生命。

飯都吃不飽,自然談不上讀書。到了入學的年齡,馮如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但是,窮人的孩子自有自家的樂趣。村邊那片茂密的樹林,便是他兒時的小天地。那時,村裡人常到樹林裡捕捉雀鳥,馮如老是像尾巴一樣跟在後頭。他很機靈,從小就學會了爬樹、攀藤、掏鳥窩。他愛小鳥,更愛山鷹,常常一個人仰望著一隻只展翅長空的山鷹陷入遐想:自己若有一雙翅膀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那多美呀!

直到九歲,家裡人才省吃儉用送他到村裡的私塾念書。可小鳥兒也伴著他進了學堂。上課了,他抽屜裡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叫。受到教師訓斥後,上課時雖然不再帶鳥了,課餘,各種各樣的小鳥卻仍然是他的忠實夥伴。還經常同小朋友一起粘紙鷂、放風箏。他常向教師提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鳥為什麼長兩隻翅膀?」「人能像鳥那樣飛上天嗎?」教師被問得張口結舌,只能給他講些孫悟空一跟頭翻十萬八千裡一類的神話故事。

馮如雖然愛好玩鳥,好幻想,但對學習卻從不馬虎。他勤奮用功,愛動腦子,不懂的問題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很出色。但是,天災人禍使他家的生活已難以為繼,十五歲時便失學回家務農了。不過,在繁重的勞動中,他還是擠時間讀書。他最愛看的是《西遊記》、《封神榜》這類神話小說,有的已讀了多遍,仍愛不釋手。看得越多幻想的翅膀飛得越遠。他心裡總在琢磨:人怎樣才能騰雲駕霧,飛上藍天呢?

那些年,馮如的家鄉有許多貧苦的農民,都由於生活所迫在海外謀生。他的一個舅父也在美國做工。1898年夏天,饑寒交迫的父親,也忍痛把17歲的馮如託給一個親戚帶到美國,投奔舅父,找一條活路。他們乘坐火輪,在波濤洶湧的太平洋漂泊了三個月,才來到美國的舊金山。但是,一踏上異國的土地,嚴酷的現實就把他推入了絕境:舅父失業了。原來美國正在掀起一股排華浪潮,許多華工都被解僱、被驅逐、被殺害。小馮如走投無路,流落街頭,挨凍受餓。不久在華僑們的大力協助下,他才到耶穌教會裡當了個小雜工。

後來,為了學技術,馮如又到紐約一家工廠當工人。工廠的勞動相當繁重,幹一天下來精疲力盡,但他始終堅持邊做工、邊學習。心靈手巧的馮如,經過幾年的刻苦鑽研,掌握了不少的機械修理和製造技術,懂得了許多的機械原理,還製造了抽水機、打樁機和無線電收發報機。這時,他已經不僅是一位技術熟練的工人,而且還有不少華僑青年向他拜師學藝。

公元1903年,馮如從報紙上看到了萊特兄弟製造飛機成功的消息,他激動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他想,萊特兄弟也沒有上過什麼大學,他們能辦到的我為什麼不能?我們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少鼻子少眼,我們祖先的四大發明就曾經名揚世界!如今,這廣闊的天空,難道只有外國人才能展翅高飛嗎?他暗暗下定決心:「我不僅要用我這個中國人的手製造出飛機,而且還要比他們的飛得更高、更快、更遠!」

於是,馮如跑遍了舊金山的大小書店、圖書館,廣泛收集有關滑翔、飛行的資料,廢寢忘食地鑽研起來。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他終於弄懂了滑翔、飛行的基本理論,造出了飛機模型。

僑胞們聽到他的進展,非常高興,認為他給中國人爭了光,積極贊助他的事業。1907年,他建立了「廣東製造機器公司」,自任總機械師,正式試製飛機。不料,正在他研製並取得初步成果時,工廠卻發生了火災,把倖幸苦苦弄到的製造飛機的材料統統燒掉了。在這沉重的打擊之下,馮如毫不灰心。他在試驗場地當即支起簡陋的棚屋,繼續開展工作。經過艱苦的探索和無數次的失敗,終於在1909年2月製成了一架飛機。然而,這架用血汗換來的飛機卻在試飛時墜地撞毀。馮如從墜毀的飛機裡爬出來,抹去臉上的塵土,又一次投入了戰鬥。幾次大的失敗和挫折,用去大量的資金,經濟上已十分困難。眼看著研製工作將功虧一簣,馮如心急如焚。他一面請別人資助,一面節衣縮食,千方百計自己籌措,研製工作才艱難地維持下來。

正在這時,離別十年的父母思子心切,一封封信催他回國。馮如何嘗不想回到久別的故鄉,投入親人的懷抱,但他不願在這節骨眼上使研製工作中途停頓,於是堅決地向父母回信表示:「飛機不成,誓不回國!」

為了找出幾次試製失敗的原因,馮如食不甘味,寢不安神,日夜泡在工房裡苦思冥想。兒時喜愛的鳥兒,不時「飛」進他的心窩,於是他也像萊特兄弟一樣,跑到野外,仔細觀察起山鷹、海鷗的飛行來。還專門弄了一隻白鴿,精心測量它的身軀同兩翼之間的比例,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設計。就這樣,又經過一年多的艱苦鏖戰,一架機型新穎、操縱靈活、平衡性能好的飛機終於誕生了。

公元1910年夏,舊金山舉行國際飛行比賽。這是一次盛況空前的世界性飛機製造大檢閱。二十九歲的馮如,駕駛著自製的飛機參加了這次比賽。他以飛行高度二百一十米、時速一百零五公裡、飛機距離三十二公裡的優異成績,一舉奪魁,國際飛行協會為他頒發了優等證書。

理想終於實現了。馮如,這個在苦水裡泡大、靠頑強自學在早期的人類航空史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的年輕人,成了中國的萊特。

正在這時,孫中山訪問美國。他聽說中國人製成了飛機非常高興,親自觀看了馮如的表演。當馮如從空中返回地面,走下飛機,孫中山緊緊握著他的手,祝賀他的成功,並感概地說:「愛國救國大有人在!」

馮如的成就,震動了世界,美國人想以重金聘請他教授飛行技術,挖空心思想留他。但是,馮如的耳邊時時響起孫中山的鼓勵和教誨,毫不為金錢所動,也不留念那舒適的大廈高樓。他懷著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於公元1911年帶著兩架自製的飛機,乘船回到了祖國。他說:「我要把飛機貢獻給祖國。」

回國後,馮如在廣州郊區建立了「廣東飛行器公司」,把帶回的錢財和全部心血都投入了繼續研製飛機的事業上,而他的家人卻仍在鄉間務農,過著清貧的生活。

但是很不幸,由於他的飛機長期未曾飛行,以致部分零件鏽蝕,因此在1912年那次飛行表演中出了故障,他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臨死的時候他還鼓勵他人說:「要飛行,難免總會有犧牲的。你們要繼續飛行!」

他死後,廣東革命政府決定「從優照少將陣亡例」撫恤其家屬。在他獻身的地點建立了紀念碑,並按照他的遺志,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旁。

過去一百多年了,烈士的血跡早已被雨水打淨,而他的墓頭的黃花卻歲歲繁榮。人們永遠感念祖國第一個飛上藍天的飛行製造家馮如。

相關焦點

  • APOD | 一睹人類歷史上最遙遠的「天空」
    還記得2019年伊始,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成功飛掠柯伊伯帶小天體「天涯海角」嗎?
  • 人物故事:劉洋:中國首位「神女」的飛天路(講人物的故事)
    2012年6月16日,作為中國第一位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劉洋與戰友景海鵬、劉旺一起乘坐第9艘神舟飛船,飛上距地球300多公裡的茫茫太空,飛向等候已久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一時間,媒體的目光齊聚這位33歲的中國「女太空人」。
  • 中國十大未解之謎(上)
    當複製出一條魚後,科學家們感到很驚奇,為了證明複製的魚和原始的魚之間的關係,科學家在魚的一側作了標記,結果複製出的魚也有這個標記,不過位置是相反,非常象中國的陰陽太極魚的陰抱陽,陽負陰的藕合結構。兩條魚在同一時刻下的動作完全不同,就象是兩條不相干的魚在遊動。
  • 中國古代關於外星人、不明飛行物(UFO)的記載
    有的像人們乘坐神秘的飛行器飛向天空。有些很像現代描述外星人的樣子大眼睛,小嘴巴。這些巖畫估計是記錄的是外星人在賀蘭山一帶活動的寫照!古代書籍外星人記載1.堯帝時代驚現的船型飛行物《拾遺記》是一本志怪小說集,作者是東晉時期的王嘉。其中記載了一個關於4000多年前堯帝時期驚現外星飛行器的故事。
  • 載人熱氣球的歷史,升上天空很容易,但如何做到在空中改變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難以被滿足的人開始打起了天空的注意,至此人類開始了對天空的徵服。第一個有這想法的人是誰已經無法考證了,但也不重要,可能每個能看到鳥兒在天上飛的人都冒出過這種想法。但孔明燈確實是出自中國,只不過發明者已經無法考證而已,只能將它歸功於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
  • 中國對天空的探索之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國家
    自古以來,勤勞聰明的中國人,從沒有間斷過對天空的探索和試驗人類最早的航天故事,可以說是由中國女性來演繹的。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中的主角嫦娥,便是人類最早的一位女「航天員」。人們把即將進入太空的首位中國女航天員,親切地稱為「嫦娥」;中國把登月計劃命名叫「嫦娥工程」,也是基於這種認識。
  • 中國大飛機C919飛上天空
    據新華社上海5月5日電(記者呼濤婁琛賈遠琨)5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C919試飛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朝著航空強國夢又邁出了一大步。
  • 夢見自己飛上天空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飛上天空裡層預示著什麼
    夢見自己飛上天空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飛上天空裡層預示著什麼男人夢見飛到天上,窩在家裡情緒就悶著了的感覺,好事情也不會主動找上門。不過雖說如此隨便找個地方去或臨時想到哪去到哪的方式,這個日子恐怕也玩得不怎麼樣。周末上午就先將計劃安排好,玩樂有規劃玩起來也輕鬆愉快。
  • 最古老蝙蝠5000萬年前就已經飛上天空
    最古老蝙蝠5000萬年前就已經飛上天空蝙蝠所在的翼手目是哺乳類中第二大家族,有近千個品種。蝙蝠還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關於蝙蝠的起源和進化一直以來都是古生物學探索的問題,那麼你知道已知最古老的蝙蝠長什麼樣子嗎?
  • 人類歷史上的時間穿越飛機——協和式飛機(上)
    早上在中國吃,午餐在美國吃,宵夜再回到中國吃,想必所有人認為只有戰鬥機飛行員才可以達到這樣的效率。畢竟我們現在民航客機怎麼樣也要飛十二三個小時才能達到太平洋彼岸,然而在20多年前的人類民航史上,這種速度超級快的客機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世界上唯一一款曾經投入運營的可以讓你超越時空的超快客機協和號客機。
  • 史上最全大盤點,都有哪些探測器飛出了太陽系?(下)
    前兩篇文章我們聊了聊飛出(狹義)太陽系的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與旅行者1號。今天登場的是旅行者2號。故事還得從一個百年難得的機遇說起。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近距離觀測天王星,飛掠時只距天王星雲層頂端八萬多公裡。旅行者2號還近距離飛掠拍攝了最靠近天王星的衛星——天衛五,傳回了大批寶貴照片。
  • 歷史|傳奇踏板(上)
    ),英文表達為Vespa。前斜板上秀出嶄新的Piaggio廠徽,取代先前的Piaggio航空事業商標, Vespa 98配備98毫升發動機,最高時速達60公裡/小時,該車型上市第一年就售出了2484臺。全世界最知名的踏板車,就此展開它的歷史篇章。
  • 《飛吧!丹頂鶴-丹頂鶴的故事》7月3日首演
    丹頂鶴-丹頂鶴的故事》在國家大劇院首演4場,演出時間為7月3日19:30,7月4日14:30、19:30,7月5日14:30。  中國杖頭木偶藝術的巔峰之作,視聽享受,震撼人心  全劇取材自一首中國人都熟悉的歌曲、旋律催人淚下,再現了江蘇鹽城發生的大學生娟子和丹頂鶴賴毛子之間真實的故事。
  • 2020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來啦,月底開飛!
    介紹2020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有關情況。本屆飛行大會共設置靜態展示、飛行表演、航空論壇、通航賽事、公益互動和山西特色六大板塊,共計13個主題活動,分別為:(一)國際通用航空應用展(二)飛行表演(三)「2020年民航通航發展大會」暨山西通航發展高峰論壇(四)2020
  • 年薪100萬的中國機長,背後故事竟然是這樣(5000字長文)
    1993年,餘祥就讀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現中國民航大學)。大二學完理論,大三開始實操。首次登上訓練機,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表,以至於教員還沒登機,發動機也沒啟動,自己已按下話筒發射按鈕&34;。自擺烏龍的尷尬歷歷在目,每每想起都覺得「好笑」。
  • 知行中國之走進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
    作者按:前幾年參加了中國作協組織的一次培訓活動。上海作協給安排了一次採風活動。除參觀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外,還去了中國大飛機基地——中國商飛。可謂是既出海,又上天了,安排的蠻有意思,主辦方真是費心思了。也讓學員們開了眼界,能夠這麼近距離接觸大飛機。
  • 武裝直升機 藍天小霸王(上)
    展望未來戰場上的陸軍常規武器,武裝直升機不失為一顆燦爛之星。  話歷史 追根尋源  說到武裝直升機,我們有必要對直升機的發展歷史作一個簡單的回顧。  人們都會記得孩子們愛玩的那種「竹蜻蜒」。它由一根竹棒和幾個竹片做成,使勁一搓竹棒,「竹蜻蜒」便竄向空中。
  • 會飛的汽車,能否給我們裝上一對會飛的翅膀
    人類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就渴望自己有一對會飛的翅膀。從遠古時代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到近現代的科幻小說電影無不訴說衷腸,不改初心。人類也一直為之奮鬥,直到萊特兄弟發現了飛機,讓人類終於實現了能飛的夢想。自此,無論飛機等飛行器技術發展如何先進、便利,但受各種條件、設施的限制,還不能達到人們想像的那樣或者希望達到的給自己裝上真正意義上會飛的翅膀,可以像鳥一樣自由地在天空飛翔。
  • 「陸居祖先」如何飛上天空? 自然選擇讓翼龍變飛行「高手」
    科技日報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科學家首次結合統計方法、生物物理模型以及考古學信息,證明正是自然選擇,使動物從起源到滅絕,並不斷提高飛行效率。研究以翼龍為例,指出經過1.5億年的演化,翼龍的飛行變得更為高效。 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非常好的樣本。
  • 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因為,在那些光裡,蘊藏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變的故事。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上一篇《》...這原初之光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或C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