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上的」智慧城市,如何憑一款APP廣獲人心?

2020-12-06 紫金山科技

一個能真正實現智慧城市數百項功能模塊的APP,背後是強大的數據互通和協調運行能力。

說起連雲港,很多人都知道那個因《西遊記》而名聲大噪的花果山,就在這片景區西南側的花果山大道上,悄然聳立起一片「連雲港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的大樓,作為城市大腦和數據中心,支撐連雲港在短短2年內成為了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後起之秀」。

11月28日,紫金山科技和一眾媒體走訪了這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

基於5G的高清城市監控、城建類實時數據顯示、精細網格化社區管理……在體驗了這些智慧城市功能模塊的同時,最令筆者驚訝的,是匯集了政務服務、交通出行、健康醫療、便民生活、文化旅遊、普惠金融等8大功能板塊的一款APP,作為智慧城市直接觸達老百姓的埠,已經深度滲透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在450萬常住人口中,「我的連雲港」這款APP下載總量已經超過250萬,實名註冊超過了188萬,累計為市民提供各類便民服務超過了2.5億次。

筆者也下載這款APP並進行了註冊,發現以往需要通過各種小程序、不同APP進行查詢、辦理、預約的很多功能,甚至只能去櫃檯辦理的業務,例如在北京通過醫院各自的小程序或APP才能預約掛號,專家號更是一票難求的問題,在「我的連雲港」APP上只通過幾步操作就能完成。

據統計,類似就醫掛號可以一站完成的,目前已有166個政務服務項和246個便民服務項可為註冊的百姓服務,提供了超過1600項政務服務事項在線查詢及申報。

不愧是孫大聖「老家」,智慧城市都搞的這麼與眾不同。那麼,在這款強大的APP背後,連雲港都做了什麼?

「數據+運營」打通智慧城市任督二脈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務辦副主任張名志的手機上,除了「我的連雲港」APP,還有幾乎一整屏的APP,都是國內其他城市的與便民服務相關的各類APP。

如他所說,信息化起步晚、數字基礎較薄弱,是連雲港在2017年建設智慧城市之前面臨的現狀。連雲港借著國內第三次數字經濟大潮開始大力投入數位化與信息化之際,去各地「取經」,並參考國內同類APP的特點和經驗,也成了連雲港政務APP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個能真正實現智慧城市數百項功能模塊的APP,背後是強大的數據互通和協調運行能力。

2017年,看中了紫光集團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強大的「朋友圈」,連雲港政府與紫光牽手達成了戰略合作,並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建設連雲港市大數據中心以及運營智慧城市。

據張名志介紹,為了避免花大力氣建設的智慧城市最後變成形象工程,連雲港政府一開始就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接地氣、可操作」的要求。

基於此,紫光集團從前期規劃入手,協助連雲港市政府完成了《連雲港市數字政府建設頂層設計方案》的編制,以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為抓手,搭建三個一(一雲、一端、一庫)、三平臺(政務服務平臺、共享交換平臺、網際網路+監管平臺)、三中心(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同城災備中心)的「333」政務大數據基本框架,推進「一網通辦」和數字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基於這樣的頂層設計和架構,連雲港市把傳統上局限在各個部門的數據統統都遷移到政務雲平臺上,結合多重安全措施和保密協議,打牢了以數據共享為基礎的智慧城市底座。

張名志坦言,「這個底座非常重要,決定了智慧城市上層應用到底好不好用,以及日後的功能升級是否順利。我們之前調研時也發現一些城市,不同政務部門各自為政,花費不菲建設的零散機房無法真正實現數據互通,調用數據需要走很多流程,所以連雲港的數據中心一開始就對各部門提出了數據共建共享共用的要求,在真正打好這個底座的基礎上,才給智慧城市APP提供了全面的功能和保障。」

筆者實地走訪了解到,坐落在花果山旁邊的這個連雲港大數據中心總面積4.5萬平方米,共5層,按照業內T3+標準建設,可用性高達99.982%,整體規劃可容納5000個機櫃,是目前江蘇省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這個高標準、大容量的數據中心,目前已成為連雲港市城市創新發展能力中心、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提供IT能力的重要節點數據中心。

向下管理著強大的數字基礎架構的同時,這個大數據中心也向上承載著各個部門的智慧應用。例如,政務指揮中心基於城市運行實時態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決策依據,該中心目前對接的氣象、環保等業務部門的數據,可為城市管理決策、實時調度提供數據上的支撐。

基於人口庫、法人庫、信用庫、宏觀經濟庫、電子證照庫、地理信息庫這六大基礎庫,連雲港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經把65家市級部門的240個政務信息系統進行了打通。不僅為推進「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提供了最便利的平臺,為各業務部門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交換提供了支撐,也為「我的連雲港APP」的2.5億次服務調用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的監控大廳
訪談中的江蘇省連雲港市政務辦副主任張

廣受好評的APP,取決於強大的「後臺」

如果說城市大數據中心和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是構建智慧城市的「心臟」和「大腦」,那麼政務便民系統便是觸達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城市「毛細血管」。

「信息化不是高大上的概念,應該是非常實用的能力」,在這種理念下,2019年5月上線的「我的連雲港」APP,一年半時間裡收穫了數百萬市民的認可和好評。

市民生活中高頻使用的服務事項如生活繳費、違章查詢、看病就醫、公積金社保査詢、不動產查詢、個人信用貸款等,已經都能在線上高效處理。掌上公交、學法免分、社保、公積金、電子卡包、個人信用貸款等貼近群眾身邊需求的應用,也得到很多市民認可和點讚,使用率高居榜單前列。

讓「數據多跑路,市民少跑腿」,這個一開始就為「我的連雲港」APP定下的目標,正在變為現實。

例如該APP上的普惠金融板塊裡,某銀行推出的信用貸款服務,不再需要以往繁瑣的資產抵押、信用提交等流程,市民或中小企業提出貸款申請,在線提交相應證明,系統就可以根據申請者對應的各類信息確定其授信額度,最高30萬的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流程方便快捷。在普惠金融板塊裡,每個月提供的信用貸款額度就有3-5億元,解決了大量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的資金周轉問題。

每天都「泡」在APP各類溝通群裡的張名志,從IT後臺建設到APP前端能力,都有著最直接的體驗。「以往人們買賣房子的這類不動產交易,也馬上就能通過這款APP提供給市民更方便的服務了,將省去到各種櫃檯提交各種材料的繁瑣過程,未來房產交易大廳很可能會變冷清,甚至房產中介數量也會大幅減少。」

這背後,是紫光集團與連雲港政府的通力合作。而且在與紫光的合作中,張名志感慨,「紫光是一個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團隊,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響應我們的需求。」

今年春節前,疫情突如其來,紫光接到連雲港政府提出的需求後,在短短幾天內就開發出了相應的業務模塊。除了發布疫情信息,還提供了線上醫療預約和結算服務;在「疫情防檢」中實現了數十萬次的來連車輛人員線上信息登記;「口罩預約」功能也極大緩解了市民購買口罩難題;「連易通」健康碼為復工復產和市民出行提供服務超過8000多萬次;5000萬市政府電子消費券也通過該APP向市民進行了發放。

至今,在廣受市民認可的同時,「我的連雲港」APP還相繼獲得了第十五屆中國(南京)國際軟體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的年度十大創新產品獎、江蘇省工信廳「騰雲駕數」優秀產品和融合創新發展案例、中國信息協會頒發的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等榮譽。

據張名志稱,下一步,在「我的連雲港」APP上,政府也將升級成具有24小時服務能力的「線上虛擬政府」,並將聯合紫光進一步推出更多「業務秒辦」的功能,成為連雲港市便民服務「總入口」,真正打通公共服務「最後一公裡」,把智慧城市真正落到實處。

「當然,這個前提就是我們有一個頂層設計足夠強大、功能模塊又靈活務實的智慧城市後臺系統。」

張名志特別提到的這個前提,是「花果山,不一般」背後的真正奧秘。

相關焦點

  • 創新科技大會「城市智慧魔方」來了 看聯想如何「玩轉」城市?
    繼10月25日,聯想官宣劉建宏會出席其一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大會智慧城市分論壇後,26日聯想服務事業部再放出第二張倒計時海報。海報信息量豐富,以詞雲的形式放出了「智能變革」「城市智慧魔方」「廈門」「劉建宏」「RISE」等關鍵詞。其中,「城市智慧魔方」作為一個新的詞彙最受關注。有行業人士猜測,聯想服務恐怕將推出一款名為「城市智慧魔方」的智慧城市「作業系統」。
  • 何為智慧城市 看城市如何展示智慧魅力
    但是現在,在智慧城市生活和工作絕對不是幻想。數字城市有時候會和智慧城市相聯繫,其實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還不是完全一樣的...「數字中國」、「數字省」、「數字城市」、「數位化行業」、「數位化社區」等名詞充斥報端和雜誌,成了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其實,智慧城市也正是迎合了時代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必然產物。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經濟水平逐漸的提升了後,自然不甘於平庸和原地踏步的人們,對生活和工作上就多了更多的需求,開始從滿足於簡單的物質需求上升到了精神需求方面。
  • Native App vs.Web App:您鍾情於哪一款?
    或者Word,這些應用就是直接運行在電腦上和智慧型手機上的本地應用。開發者正在努力開發出一款通用的Web程式語言,能夠同時運行在手機Web瀏覽器中。選擇Web應用是因為用戶必需100%通過內置應用( in-app)進行購買,應用商店的20-30%的收入也是基於這個平臺而獲取。三、混合應用:混合應用正如其名,是本地應用和Web應用混合開發的一款應用,意指一部分運行在設備上,一部分運行在Web上。如果你將本地應用和Web應用想像成黑色和白色,那麼混合應用便是鑑於兩者之間的灰色。
  • 變色龍app製作:怎樣製作一款自己的app,app製作流程全解
    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只需打開手機,大家就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手機app應用軟體,各種APP應用軟體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快捷且非富有趣,那麼,怎樣製作一款自己的app呢?app製作的具體流程是什麼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怎樣製作app?
  • 基督徒如何為智慧傳福音禱告?
    隨著一些城市職場基督徒的增多,智慧傳福音對他們來說日益重要,因為有些人有傳福音的熱情,但缺乏智慧,常不知不覺把別人嚇跑,令人避而遠之。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基督徒如何智慧傳福音不得不學習。              我們都知道傳福音是一種職份,在乎神,不在乎人。
  • 如何讓城市擁有更強大的智慧大腦?
    著名城市問題研究專家喬爾·科特金曾在《全球城市發展史》一書中指出,人類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她所締造的城市。 在他看來,城市代表了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具有想像力的恢弘巨作,證實我們具有以深遠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
  • 花果山不止美猴王,還有……
    規劃範圍涉及這些地方: 分三期打造千億級超高清小鎮 建設約9公裡「雲道」 北牽白雲山,南接越秀山 東至廣州花園,西連廣州高鐵站 作為廣州傳統中軸線上的地標
  • 再獲雙獎!軟通智慧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行業應用榜上有名
    軟通智慧憑藉在智慧城市行業應用領域的卓越示範,斬獲「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行業應用 ·數字政府」以及「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行業應用·智慧園區」。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行業應用·智慧園區在主題為「數字政府3.0,新基建之上」的分論壇上,軟通智慧數字政府事業本部總經理鍾瑞峰就「如何理解數字政府」、「企業如何參與數字政府建設」等相關主題同專家學者
  • 來鳳智慧城市項目獲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工程獎
    恩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向相輝 通訊員石明禪)11月20日,2020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新型智慧城市分論壇在廣州落幕。大會期間,從全國206家參賽項目中評出10家「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工程」獎,來鳳縣智慧城市視頻監控和大數據運營中心軟硬體設備及網絡租賃服務項目上榜。
  • 我國智慧城市呈現三種形式六大特色
    對於西方來說,城鎮化和工業化早已實現,如何再次釋放城市的活力,是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的關鍵.但對中國來說,正在經歷今天全球化這個環境下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四重疊加的歷史變革.  我國智慧城市的三種形式 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院長洪再生教授認為目前,我國智慧城市有三種形式: 一是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代表的全面智慧發展型,這些城市具有城市規模大、經濟實力較強、信息化水平全國領先的特點,涉及信息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智能應用、環境構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水電氣等市政設施等領域.二是以東南沿海發達城市為主的優勢產業拉動型
  • 花果山老猴厲害了,曾指點孫悟空,還與《封神榜》一人是親戚關係
    花果山老猴厲害了,曾指點孫悟空,還與《封神榜》一人是親戚關係!《西遊記》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
  • 遠東電纜助推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升級
    堅持研發投入,引領行業標準深耕線纜行業,遠東電纜始終致力於更高端、更高質量線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且在產品研發上不斷投入和改進,不負客戶的期望,為城市軌道交通提供整套安全、環保的電纜解決方案。目前,遠東已開發了城市軌道交通用低煙、無滷、高阻燃的5大類電纜,包括35kV中壓環網電纜、額定電壓1500V及以下直流牽引電纜、低壓電力電纜、控制和信號電纜、布電線,這些產品類別涵蓋95%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用電纜產品。同時,在這5大類產品的基礎上,遠東技術研發團隊不斷創新,研發了智能監控電纜、B1級新型阻燃電纜等高端產品,助力智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2021-01-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情之下,智慧城市安防運維如何突破?
    而隨著國內新基建的加碼,智慧城市中公共衛生、醫療大數據等子系統的相互連接將成為可能。在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安防系統早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逐步發展成為涵蓋視頻、報警、智能、大數據分析的集成系統。在建設智慧城市安防系統工程中,眾多類似預警運維智能箱的安防產品,發揮著重要作用,積極助力提升安防系統運維效率,打造一個更加智慧化、高效化的未來城市。
  • 楊學山:智慧城市的主體應是"城市"而不是"智慧"
    大會以「網絡強國與兩化融合背景下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寧波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主辦,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安筱鵬、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寧波市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顧德道、浙江省智慧城市專家孫謙、國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楊冰之、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施水才等多位專家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 智慧時代,如何規劃建設城市大腦IOC?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洲、印度和美國之和。未來城市IOC智能運行中心是如何規劃構建的,本文給您答案。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慧城市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在今年眾多代表委員的提案中,如何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成為焦點,不少代表委員圍繞交通、政務、社區、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積極獻言獻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智慧城市建設面臨重大考驗。
  • 智慧城市應該「長」啥樣?看這裡,一睹為快!
    十分亮眼,吸引眾人目光▲ 深圳智慧城市展區此次參展的深圳智慧城市展區主題為「數字深圳 智慧賦能」通過「六個一」「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 「一鍵可知全局」「一體聯動運行」 「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 全面展示深圳如何建設智慧城市同時,該展區也重點展示了「鵬城智能體」。
  • 建設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帶來關於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希望能對未來的建設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一、與歷史積累的城市智慧共容 能夠生存下來的城市都有智慧。 1.1 不能否定歷史上的城市智慧 「智慧城市」起源於IBM的宣傳,但是IBM將「Smart City」 翻譯為「智慧城市」並不準確,經媒體、IT專家的大肆宣傳使「智慧城市」的叫法普及化了,IBM的「Smart City」原本是信息技術在局部領域(如供水、供電系統)的應用,一經譯為「智慧城市」一下子變為全局性應用了,一個欠妥當的譯名引導很多人誇大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 APP大亂鬥 安卓平臺四款天氣軟體橫評
    今天,我們就GO天氣、天氣通、墨跡天氣、蜜蜂天氣等四款較常用的天氣軟體作一番評比,看看它們在android平臺上的表現。參評軟體GO天氣 一款實時天氣預報軟體,可查詢全球主要城市的天氣預報,可提供華麗的高清天氣視頻,通過訪問美國及全世界數萬個地區中的最大的專業天氣網,GO天氣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獲得最精確的天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