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山:智慧城市的主體應是"城市"而不是"智慧"

2020-11-28 國脈電子政務網

  9月12日,「智慧中國·十三五信息化發展戰略巡迴研討會」在寧波市召開。大會以「網絡強國與兩化融合背景下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寧波市智慧城市規劃標準發展研究院主辦,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安筱鵬、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寧波市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顧德道、浙江省智慧城市專家孫謙、國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楊冰之、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施水才等多位專家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以下是文字實錄:

 

  智慧地球、智慧中國、智慧城市從09年到現在,差不多五年時間,五年的時間從概念到實踐再到理論的思考、實際的建設,應該說有了比較大的進步,比如浙江智慧城市的十幾項試點都有非常豐碩的成果。

 

  我相信接下來的兩個問題,應該大家都理解:一是我們的實踐和理論都有哪些問題?二是哪些問題是需要被高度關注?

 

  第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要把智慧城市回到城市本身,要從城市的角度去看智慧城市,而不是從智慧的角度去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這四個字的偏正結構一定要搞清楚,主結構和主體是城市而不是智慧,我們把主體放在智慧上,應該說是思維上的誤區、設計上的誤區。智慧城市是解決城市的問題,是讓城市的管理、城市的發展、城市的工作活動包括人能比原來好一些,而不是說我們不能跟原來的東西隔離開,也就是說智慧城管和每天早上清潔工三點五點開始的打掃不能隔離開,否則城市就不成城市了。

 

  我說這句話意思就是,我們講IT的時候不能認為不是IT 的東西就和我沒有關係,偏偏是這種思考會讓我們走向發展的誤區。這是第一個,我們一定要回歸到城市上去。

 

  第二個我們一定要和各個城市的實際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訴求結合起來。我們常常講需求,其實這個概念現在講起來不太合適,之所以不太合適就是因為過去我們IT應用過程中的需求分析和我們今天在講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裡面有本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過去傳統的信息系統,用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方法來做智慧城市是方法論出了錯誤。因為我們傳統的業務流程是用計算機來實現、信息系統實現,從這個角度去談需求,而不是從城市的問題怎麼解決,然後才說哪些是要信息系統,哪些要IT技術,哪些還需要什麼,合著一起來解決,這些其實在講同樣的問題。

 

  我們再講融合發展,目前我們在思想上、行動上、認識論上、方法論上是沒有融合的,這時我們看智慧城市做的好的,不再是從概念到概念、從模式到模式、從模型到模型。這種氣氛就是真正能夠用上,不僅用上還能夠找到其相應模式的實際發展。從概念、技術再到應用,三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我們在這樣看的時候,同樣一個東西在不同的地方,不能用一個模式去談,尤其是立項,在我們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共同的東西,甚至在框架模型上看起來一樣,但是你到實踐的時候,你就不能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比如寧波能做的事情佛山能不能做?近期看起來寧波跟佛山有很多地方很像,都是工業為主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經濟基礎。但是,是不是同樣的模型和框架就能做同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智慧城市要往前看,更要往後看,看現實看實際。各個城市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太一樣,能支撐智慧城市的認識、技術水平、智慧基礎,也包括市民的能力、市民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所以不管是實踐還是理論,都要向下看、也要向回頭看,這很重要,向上看和向前看提示你本質問題把握了沒有,實際上就是城市的管理。如何把IT技術和城市結合起來使城市發展的更好、管理的更好、人生活的更好,這是本質問題。

 

  所以我們出現偏差的主要動力來自於技術,技術那麼好可以做那麼多東西為什麼不做啊?這就是認識的誤區,所以向前看不能只從技術的角度看。半個多世紀以來,主流一直是技術驅動,技術驅動是有它的客觀原因和真理性,但是如果我們要把技術驅動這種真理性再往前走一步就會變成謬誤。因為社會的發展,尤其當今技術創新驅動已成為主要的發展力量,但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時候還是需要考慮要不要用技術,不能說有了這個技術去找什麼樣的應用,而是要想到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來用什麼樣的技術。

 

  我們既要看到技術的發展,更要看到一個城市的今天和明天。也就是說我們從市長的角度和市民的角度去向前看和向上看,而不是僅僅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去向上看和向前看。所以我們回到一點,就是智慧城市是城市現代化在當前階段的一個主要的標誌性概念,而不是說把這四個字的主從關係顛倒起來。我們追求一個智能的城市,如果把一個城市變成兩塊,一塊是智能的城市,IT支撐的城市,一塊是非智能的城市,不是IT支撐的城市,那這個城市市長就沒法當了,這個城市就不稱其為城市。

 

  (國脈註:稿件未經演講者本人審核。)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
    2016年11月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浙江蟠桃會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2016)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張新紅主持,北京大學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出席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
  • 智慧困境下 智慧城市「智」到什麼程度?
    然而,縱觀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不難發現,目前成熟的城市運作機制尚未形成,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是什麼,智慧城市到底需要「智」到什麼程度?智慧城市運作機制究竟面臨哪些挑戰,又需要如何進行智慧城市運作機制創新?理性思考和研究這些問題,對突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困境,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何為智慧城市?
    伴隨城市擴張、人口增長與流動何為智慧城市?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達1000多個,其中中國在建智慧城市項目500個......根據德勤2018年發布的《超級智慧城市報告》,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達1000多個,其中中國在建的智慧城市項目500個,試點智慧城市290個。智慧城市的六個維度2009年,維也納理工大學區域科學中心首次提出了體現城市智慧的六個維度:增長的經濟、便捷的移動、舒適的環境、智慧的民眾、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
  • 何為智慧城市 看城市如何展示智慧魅力
    但是現在,在智慧城市生活和工作絕對不是幻想。數字城市有時候會和智慧城市相聯繫,其實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還不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現在,在智慧城市生活和工作絕對不是幻想。   數字城市有時候會和智慧城市相聯繫,其實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還不是完全一樣的概念。數字城市系統其實是一個人地(地理環境)關係系統,它體現人與人、地與地、人與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系統由政府、企業、市民、地理環境等,既相對獨立又密切相關的子系統構成。
  • 建設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
    只將今天的信息化城市定義為「智慧城市」有否定歷史上的城市智慧之嫌,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都是積累了大量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的宣傳不能排斥歷史上的城市智慧,不能只把應用信息技術的城市視為智慧城市,對城市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應當給出前後都能接受的智慧城市概念,與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智慧相比,IT智慧只能算是小計,不應唯我獨尊。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成效與問題並存 城市智慧化水平待提升 當前,我國城市正處於新舊治理模式交替、城鎮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階段,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因時制宜、因勢利導成為多地政府的一致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達749個,規模發展已初見成效。但此次疫情考驗下,智慧城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 聯想的「智慧城市群落」
    「智慧城市不是一次性的交鑰匙工程,而是自主演化的。」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表示。「我們一直在談,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什麼?是服務於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戴煒認為,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目的是產業賦能,而非形式上的存在。只有理解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貼近用戶底層訴求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才更有價值。
  • 物競城擇,智慧城市建設標杆城市
    測算結果顯示,北上廣深表現亮眼,除此之外,一些城市也憑藉著突出的優勢脫穎而出。下文對北京、瀋陽、南京、合肥、成都進行分析。北京領跑智慧城市發展潛力榜在50城中,北京領跑智慧城市發展潛力榜。瀋陽,老牌工業基地的創新升級根據50城智慧城市發展潛力榜,瀋陽排名第十八。瀋陽在企業、人才、資本和創新上表現平平,但其優勢突出體現在政策支持力度高。在政策維度評測得分中,瀋陽超越北京、上海、廣州,位居第二名,堪稱黑馬。與同為東北的大連、哈爾濱、長春相比,瀋陽的表現較為優異。
  • 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
    ,都有大企業參與的影子,最近GE、IBM等也在美國推動這方面的研究,而我國則多是以大學標準化……        在全球智慧城市領域中,我國並不是很弱。
  • 智慧城市總體框架圖_構成我們智慧城市和未來智慧交通的它的核心的...
    創新性地提出了「天地人」的模型思路,為智慧城市的數據如何服務城市居民生活、如何讓更多人工智慧算法模型在智慧城市應用中落地提供一定的參考。據統計,目前100%的副省級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9%的縣級城市已經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累計參與的地市級城市數量有300餘個。城市管理運營包含民生、交通、教育、醫療、維穩等幾十個方面,在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之前,它已經經歷了電子化階段,被稱為電子政務、電子警務等。IBM公司最早在2009年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中國於2011年開始在寧波、上海等城市探索智慧城市建設。
  • 智慧城市:未來世界的基本元素
    現摘要如下:  一、國內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概況  (一)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概況  美國。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理念,2009年初得到歐巴馬總統肯定。美國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推進一系列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
  • 我國智慧城市呈現三種形式六大特色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面對今天智慧城市的需求,西方城市的目的和訴求與中國有著很大不同.,該城市具有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他們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拉動特色產業,以先發優勢帶來更多優質資源,形成良性循環.三是以中小型城市為主的穩步發展跟進型,這些城市以信息基礎設施、應用的智慧化提升和建設作為智慧城市的重點任務,兼顧產業發展,貼合城市定位,提高城市信息化發展水平.
  • 如何讓城市擁有更強大的智慧大腦?
    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城市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5G、AI、大數據和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正前所未有的刷新著城市的未來。 如今,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方興未艾。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57個城市中,探索開展以社會為主體推動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城市數量達到433個,佔比達65.91%¹。
  • 來鳳智慧城市項目獲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工程獎
    恩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向相輝 通訊員石明禪)11月20日,2020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新型智慧城市分論壇在廣州落幕。大會期間,從全國206家參賽項目中評出10家「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工程」獎,來鳳縣智慧城市視頻監控和大數據運營中心軟硬體設備及網絡租賃服務項目上榜。
  •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雲&大數據平臺遍地開花 | 智慧城市周報
    (來源:澎湃新聞)「智慧合肥」將亮相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將於2018年8月21日至2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合肥主展區將環繞大數據生命之樹分布展示內容規劃,包括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教育、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產品。
  • 軟通智慧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行業應用榜上有名
    近日,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科學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頒獎禮在北京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華為中國區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軟通智慧數字政府事業本部總經理鍾瑞峰等嘉賓出席會議。
  •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然而,就像其他大型城市曾經和正在經歷的那樣,重慶城鎮人口的急劇增加,居民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及加強基礎設施、完善醫療保健等訴求,也對城市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顯然,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正是高質量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關鍵。重慶市相關主管部門始終認為,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衛生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設,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 雷鋒網​AIoT+智慧城市峰會將於深圳召開;百度騰訊智慧城市項目...
    作為行業觀察者,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對AIoT和智慧城市的發展有非常高的期待,為了能夠進一步讓各界了解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藍圖、探討智慧城市未來發展趨勢,雷鋒網將在ELEXCON 2018深圳國際電子展物聯網專館同期舉辦一場「AIoT+智慧城市峰會」。議程時間為一天,將分為上下午兩場。上午為AIoT專場,下午為智慧城市專場。
  • 千尋位置:智慧城市"新基礎設施"
    如是,在現階段該如何去建設我們的智慧城市?顯然這又成為了一個基礎但又永恆的問題!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有人說,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應該是新基建所提出七大基礎設施,也有人說,應該是CIM、GIS、BIM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術。顯然不同行業的從業人員有著不同的觀點,我們不妨從智慧城市的發展來尋找一二。
  • "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全面升級 9城市首批試點
    人民網北京8月14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我國數字城市建設已開始向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升級。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向記者介紹,「智慧城市」是通過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手段,調整並優化城市運行方式,能更好地解決諸如交通擁堵、醫療資源緊張、教育資源不均、環境汙染等「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