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植物種類居全球之冠
亞馬孫河流域地處赤道附近,這裡雨水充沛,氣候溼熱,加上日照強烈,適宜各種熱帶植物生長,因此出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整個亞馬孫地區,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據統計,這一地區的植物品種不下5萬種,已經做出分類的就有2.5萬多種。從空中鳥瞰,整個亞馬孫河流域就是一個被綠色壟斷的浩瀚世界,猶如一張巨幅地毯,平展展,綠茸茸,無邊無際,莽莽蒼蒼,蔚為壯觀。走進亞馬孫地區的熱帶雨林,就等於進到一座天然的熱帶植物園。這裡的大樹長得又高又粗,那是拼命爭奪陽光的結果,樹冠層層疊疊密密地連到一起,遮天蔽日。
在樹身和枝椏上,攀緣植物們大顯身手,爭相扯出一條條長長的藤蔓,在上方織出或疏或密的「窗簾」,把整個叢林填充得密不透風。在這個茂密的大森林裡,很難發現花朵的蹤影,卻有各種奇形怪狀、千姿百態的樹葉。地面上,自然枯爛的粗大樹幹橫七豎八,用木棍輕輕一捅就可以穿透。這裡的空氣品質無疑是最好的,帶有最原始的芬芳,只是有著潮溼的腐葉味道。要知道,亞馬孫雨林所產生的氧氣竟佔到全球氧氣總量的三分之一,所以這裡又被稱為「地球之肺。熱帶雨林看上去似乎土地肥沃,實際上卻是「外強中乾」。
這裡的土層很薄,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吹雨淋,表層中的礦物質已完全被濾去,幸好這裡的樹木已經「學會」了自己解決營養問題,樹葉子落得比溫帶的樹葉快,落到地上以後,腐爛分解得更快,這些營養物質迅速地被樹木重新吸收進去,一點都不浪費。亞馬孫地區熱帶雨林中不乏奇草異木。比如有一種「水樹」,用刀砍斷一截粗樹枝,就會有清澈的水流出,清涼爽口,比礦泉水還好喝。「牛奶樹」更為神奇,用刀在樹皮上割個口,就會有牛奶一樣的白色液體流出,味道有點甜味,像是椰汁。
還有一種被印第安人稱為「大板根」的樹,它的根部呈片狀,用木棍敲擊它就能發出嘭嘭的巨響,能傳出很遠,聰明的土著人就用這種樹來「打電話」,傳遞各種信息。有一種叫「阿莎菇」的大樹,樹皮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刺中能分泌出一種毒液,印第安人將這種樹加工成板材,用於建造水上房屋的底座,因為這種木頭泡在水裡40年也不會腐爛。「望天樹」高達80米,仰頭也難以望到樹頂。此外,木豆樹、捕蠅草、瓶子草等,也都是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
在亞馬孫河雨林深處,還可以看到蟻巢木和王蓮。所謂蟻巢木,就是螞蟻做巢的大樹。別的地方螞蟻都是在陸地上築窩,亞馬孫的螞蟻卻喜歡「高空作業這是因為亞馬孫地區常年多雨,為了躲避洪水,螞蟻們就相中了盤根錯節的參天大樹,把窩建在了洪水淹不到的半空中。所謂王蓮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蓮,直徑2米多,最大的可達4米,一個體重60斤的孩子站在王蓮上也不會沉沒。王蓮的花朵很美麗,直徑可達25釐米~40釐米,呈紫紅色,開放在一個個如巨大的籮筐漂浮在水面上的蓮葉間,映著陽光閃爍著奇異的光影。
踏進亞馬孫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又等於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動物世界,這裡已發現的動物就有上萬種,叫不上來名字的動物則不計其數。先說鳥類,就有1500多種,其數量幾乎佔了全世界鳥類種類總數的一半。而據科學家估計,亞馬孫河熱帶雨林中的鳥類有一半至今仍然無法辨別其生物屬性。有一種犀鳥嘴尖體粗,飛行速度極快,名叫" VARIO」,巴西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就是以它的名字來命名的。在亞馬孫河河口一帶,棲息著相貌奇特的巨嘴鳥,它的最大體長不過70釐米,而嘴長卻達24釐米,又粗又壯。巨嘴鳥的嘴巴這麼大,會不會連累著把脖子折斷了呢?
你用不著為此而擔心,因為巨嘴鳥的嘴巴構造很特殊,外邊是一層薄殼,中間是多孔的海綿狀組織,充滿了空氣,看上去沉甸甸的,實際上重量還不足30克。亞馬孫河流域河網密布,交錯縱橫,盛產魚類,其品種之多為世界河流之冠。據統計,在亞馬孫河中生存著2000多種魚類,佔世界淡水魚種類的一半以上,單單是鯰魚就有500種,其中不少是亞馬孫河特有的魚種。每年亞馬孫河都有好幾個月的漲水季節,這時候大量的魚群就遷居到被水淹沒的森林中來。它們就像一群群小鳥,在水下的樹林間「飛」來「飛」去,盡情地享用熱帶雨林中的果子、樹葉、花兒和小昆蟲。
亞馬孫河中還有很多「怪」魚。比如電鰻,身長2米多,能發出800伏電壓,可以擊昏一頭牲口。牛魚是一種珍貴的哺乳類水生動物,其頭部酷似水牛。在當地,牛魚被視為「送子觀音」。據說一個女子要是看到一條牛魚連續躍起三次,就是喜兆,所以一些久婚不孕的女子常常偷偷地來到河邊,痴心地望著河水,盼望喜兆降臨。亞馬孫河裡還有一種名叫皮拉尼奧的小魚,俗稱「食人魚」,兇猛異常。有人曾用鐵絲拴住一隻小山羊,把它輕輕放入河水中不大工夫,從四面八方「聞訊」而來的食人魚蜂擁而上,輪番向小山羊發起「進攻」。
大約10分鐘後,小山羊只剩下一副片肉不留的骨架。雖然很多專家認為食人魚不那麼可怕,但在1981年奧比多斯的翻船事故中,有300多人喪生在食人魚之口。亞馬孫河流域的珍禽異獸還有很多,比如大得能捕捉飛鳥的蜘蛛,會爬樹的美洲豹,像松鼠那麼大的狷猴,體態輕盈的虎貓,倒掛在樹上幾小時不動的三趾樹熊,靠長爪和鼻子挖穿堅便的蟻巢以螞蟻為食的大食蟻獸,有吸盤能爬樹的樹蛙等等。有一種名叫「薩查阿楚」的野狗,它們成群活動,即使肚子不餓,見了獵物也是決不放過,就連獅子也對它們畏懼三分。
這裡還生有一種極為兇猛的螞蟻,有一寸多長。相傳有一年,趕上大旱,這種螞蟻成群搬家,路過個小村莊。三天過後,全村的人和牲畜全都變成了一具具枯骨。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再加上人跡罕至,亞馬孫河流域的動物往往都能發揮出最大的生長能力。亞馬孫河海豚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淡水海豚,成體可達2.6米。亞馬孫熱帶雨林中的有些蝴蝶展翅可達20釐米~30釐米,為世界之最,雙翼展開好像飛機模型。這裡的吸血蝙蝠十分巨大,翅膀展開達7釐米。林中的巨型蜘蛛大如人的手掌。
在亞馬孫河淺水中生活的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10米,重達225千克以上。森蚺生性喜水,大部分時間呆在水中,只把鼻孔露出水面。它們以水鳥、龜、水豚、貘等為食,有時還能吞吃長達2米多的凱門鱷。不過,幼蚺出生後有很多都喪命於凱門鱷之口,原來動物界中也有「冤冤相報」。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