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量最大的河
亞馬孫河無論是從流域面積、河網密度,還是從水量來說當之無愧都是世界最大的河流,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河流之王」。它浩浩蕩蕩蜿蜒流淌在南美大地上,滋潤著近70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大地。拉美人民自豪地說:安第斯山是我們的矛,亞馬孫河是我們的盾。巴西人稱亞馬孫河是「河海」。
亞馬孫河的源流是發源於安第斯山區烏卡亞利河,自南向北流淌在東安第斯山脈東麓,在秘魯伊基託斯以西的瑙塔與同樣來自安第斯山區的馬拉尼翁河會合後稱亞馬孫河(也譯亞馬遜河)然後一路向東奔向大西洋;亞馬孫河在流出了安第斯山區後來到世界最大的衝積平原——亞馬孫平原,自西向東流淌在南緯4度到赤道之間的廣大平原上,沿途納入普圖馬約河、茹魯阿河、內格羅河、普魯斯河、馬代拉河、塔帕若斯河、欣古河等支流,最後在赤道附近的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亞馬孫河以烏卡利亞河源頭計,全長6436千米,是僅次於尼羅河的世界第二長河。亞馬孫河匯集了15000條大小支流,形成面積691.5萬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水系(不含託坎廷斯河流域),其流域面積與澳大利亞大陸相當,佔了南美大陸40%的面積!亞馬孫河流域包括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厄瓜多、哥倫比亞、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9個國家和地區,流域的60%在巴西境內。
亞馬孫河水系圖
亞馬孫河上遊段一般指烏卡亞利河源頭到秘魯瑙塔一段,全長2400千米,其中約2000千米的河段流淌的亞馬孫平原上。瑙塔到巴西的馬瑙斯為中遊段,長2240千米;中遊段亞馬孫河寬水深,一般河面都在3000~8000米,水深40米左右,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馬瑙斯以下為下遊段,長1600千米,多數河面寬8000米以上,(但在奧比杜斯河段水面僅1600米寬),河中有許多沙洲沙島;水深多在80米以上;亞馬孫河口處泥沙大量沉積,形成一大衝積島——馬拉若島(面積比我國臺灣島還大),亞馬孫河水被分北、南兩支入海,馬拉若島北部水道是主要入海水道,在馬拉諾島東北部的亞馬孫河口寬達200多千米。亞馬孫河與許多大河不同,入海口並沒有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這是由於長期沉降作用,河口呈喇叭形,利於海潮形成;每當大西洋海潮入侵時,海水頂託河水可上溯1000多千米,堵塞了下流的河水,形成壯觀的世界最大的海潮——亞馬孫大湧潮,潮高一般1~2米,最高可達5米,潮水排山倒海好似一堵巨大的水牆,發出如雷的吼聲,使人驚懼不已,巴西印第安人把此海潮叫「波波羅卡」,意為驚恐之水。
亞馬孫河 伊基託斯河段
亞馬孫河流域地處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以上,西部安第斯山區東麓更是在2000毫米以上;亞馬孫河流域的地形地勢為北、西、南三面是山地、高原,東面朝向大西洋敞開,利於大水系的發育;故而亞馬孫河的水量巨大,河口處年平均流量22萬立方米每秒,年入海水量69300億立方米,是長江的7倍、剛果河的4倍、密西西比河的10倍,佔全世界所有河流入海總徑流量18%!是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
亞馬孫雨林中的王蓮
亞馬孫河大支流特別多,長度在1500千米以上的就有17條之多,主要有左岸的馬拉尼翁河、內格羅河等,右岸的馬代拉河、欣古河、普魯斯河、塔帕諾斯河、普圖馬約河、雅普拉河等河。馬拉尼翁河源於秘魯西部安第斯山區,先向西北流再轉折向東流至秘魯的瑙塔注入亞馬孫河,全長1600千米,中上遊穿過安第斯山深谷,多急流險灘,下遊流淌在亞馬孫平原上,水流平緩;馬拉尼翁河有一支流瓦亞加河,全長400千米,流經一系列峽谷,水能極豐富,秘魯在該河上建有幾座水電站,其中的查格亞水電站裝機容量42萬千瓦,秘魯最大的水電站之一。欣古河發源於巴西高原,自南向北流經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和帕拉州,在古魯帕附近注入亞馬孫河,全長1820千米,流域面積51萬平方千米;欣古河中上遊水流較急,下遊一段流淌在亞馬孫平原上,河寬水深,可通行海輪。內格羅河是亞馬孫河左岸最大支流(內格羅在西班牙語是「黑水河」之意),源於哥倫比亞南部,自西北流向東南,在巴西馬瑙斯附近注入幹流,長2250千米,流域面積62萬平方千米;內格羅河的源流瓜伊尼亞河經卡西基亞雷河可與奧裡諾科河水系相通(奧裡諾科河是南美洲一入大西洋的大河);內格羅河的一支流沃佩斯河源於哥倫比亞東部,流經哥倫比亞、巴西,長1000千米;內格羅河另一支流布蘭科河源於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三國交界的羅賴馬山,自北向南流經巴西北部的羅賴馬州,在巴西莫拉附近注入內格羅河,長1470千米;布蘭科河的支流塔卡圖河、伊倫河是巴西與蓋亞那的天然界河。普魯斯河是右岸大支流,源於秘魯東部,自南向東北流經秘魯、巴西,在馬瑙斯以西160千米處注入亞馬孫河,全長3200千米,流域面積37萬平方千米;普魯斯河有一支流阿里克河,發源於秘魯,向東北流經玻利維亞、巴西阿里克州和亞馬孫州後注入普魯斯河,全長650千米,其中一段是玻利維亞與秘魯的國界線。普圖馬約河發源於哥倫比亞西南部安第斯山區,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哥倫比亞、厄瓜多瓦、秘魯、巴西,在巴西的聖安東尼奧注入亞馬孫河,全長1609千米,多數河段構成哥倫比亞與厄瓜多、哥倫比亞與秘魯的天然國界;該河大多數河段流淌在亞馬孫大平原上,可通航。塔帕若斯河發源於巴西西南部帕雷西斯山,自南向北流經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帕拉州,一路納入卡馬拉裡河、阿里諾斯河、聖曼努埃爾河等支流在聖塔倫處注入亞馬孫河,全長2220千米,流域面積50萬平方千米。
馬代拉河是亞馬孫河最長支流,源於玻利維亞境內安第斯山東麓,自西南向東北流經玻利維亞和巴西的朗多尼亞州、亞馬孫州,在馬瑙斯以下150千米處注入幹流,全長3350千米;流域面積也大的驚人,有120萬平方千米,跨秘魯、玻利維亞、巴西三國;馬代拉河中遊一段(也叫馬莫雷河)是玻利維亞與巴西的國界;馬代拉河一支流瓜波雷河發源於巴西西南邊境的帕雷西斯山,長1800千米,該河絕大多數河段成為巴西與玻利維亞兩國的邊界線;馬代拉河另一支流貝尼河源於玻利維亞西部安第斯山區,長1609千米,其主要支流馬德雷-德迪奧斯河源於秘魯東南部,流經秘魯和玻利維亞,長1100千米。
亞馬孫河的航運條件非常優越,不僅河寬水深,且比降微緩,主要河段上沒有任何瀑布險灘,更沒有冰凍期,可與各大支流下遊直接通航,構成一個龐大的水運系統。3000噸級的海輪可自河口直抵伊基託斯,7000噸級海輪可達馬瑙斯,整個水系可通航裡程在正常水位時達30000千米,洪水期可到60000千米。目前主要河港有伊基託斯港、馬瑙斯港、馬卡帕港、聖塔倫港等,其中的馬瑙斯港、馬卡帕港、聖塔倫港都是巴西的48個基本港口之一。聖塔倫港位於亞馬孫河與塔帕若斯河交匯處,碼頭泊位線長380米,最大吃水深9.8米。馬卡帕港坐落在亞馬孫河河口,有一專門裝運錳礦石的專用碼頭,水深18米;馬卡帕港屬阿馬帕州州府馬卡帕市,附近有大型錳礦山。馬瑙斯港位於亞馬孫河中遊馬瑙斯市,是亞馬孫中上遊農林產品集散地,主要輸出橡膠、木材、巴巴蘇堅果、皮革等。
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
在地球赤道附近有三大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剛果雨林和馬來雨林,被稱為「地球的綠腰帶」,其中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熱帶雨林就是亞馬孫雨林。亞馬孫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佔了全球熱帶雨林面積的一半。
亞馬孫雨林主要位於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總面積550萬平方千米,跨越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蓋亞那、蘇利南等國,其中60%在巴西境內,12%在秘魯境內,其餘在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等國。巴西國土的1/3以上是亞馬孫雨林;秘魯一半國土是亞馬孫雨林。亞馬孫雨林成分及其複雜,1/3是特有種,植物終年蔥綠繁茂,無數的喬木、灌木、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鬱閉叢林,許多喬木極力往高處生長,樹幹很少分支,高達80~100米;有些樹木在底部生有板狀根;佔優勢的喬木多屬桃金孃科、芸香科、棕櫚科、夾竹桃科等;藤本植物以榕屬、天南星科、合歡亞科、棕櫚科等為主;附生植物以鳳梨科、真蕨科最典型。亞馬孫雨林中的動物種類也及其豐富,尤其是鳥類、爬行類、兩棲類、昆蟲類特別豐富。亞馬孫雨林是地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生物物種至少在500萬種以上,植物種類要佔全球所有植物種類的一半!昆蟲不下250萬種!珍貴的喬木有桃花心木、巴西紅木、香桃木、黃檀木、香脂木、巴西柚木、巴西玉蕊木、鮑迪豆樹、巴西堅果樹、巴西棕櫚樹、巴西橡膠樹、可可樹等;珍貴的動物有美洲豹、美洲細貓、紅鹿、亞馬孫淡水豚、巨骨舌魚、凱門鱷、美洲鱷、黑鱷、森蟒、金剛鸚鵡、蜂鳥、皮拉魯庫魚、美洲肺魚、絨猴、伶猴、低地貘、巴西樹懶、樹蛙、負子蟾、電鰻、電鯰、水虎魚等。
亞馬孫金剛鸚鵡
美洲豹
低地貘
巴西柚木,學名欒葉蘇木,俗名巴西櫻桃木,是亞馬孫雨林中長的最高的樹之一,最高80多米,木質具有櫻桃木波浪型紋理,虛實相間,木質堅硬,是製作高級地板、家具、樂器的良材。巴西玉蕊木俗稱「白象木」,原產巴西雨林,木質細膩,有光澤,紋理直,不易開裂變形,乾燥性能好,適合製作高級地板、家具。巴西紅木也叫胭脂樹、巴斯木、巴西鐵木,是一種生長在亞馬孫雨林中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從其種子的外皮中可提出紅色染料;18世紀大量出口歐洲,巴西國名即由巴斯木的名稱轉化而來;巴西紅木是巴西的「國樹」。可可樹的原產地也在亞馬孫雨林一帶,如今已被人們引種到世界各地。巴西堅果樹又名巴西慄,原生地在巴西熱帶雨林,是玉蕊科巴西慄屬的高大喬木,可長到50多米高,樹幹直徑2米,樹齡可達500年,成為「雨林巨無霸」、「雨林巨人」;其球形果實內含有數粒種子,種子叫巴西堅果,口味極佳,富含脂肪,營養豐富,人稱「堅果之王」、「巴西核桃」。巴西棕櫚樹原產在巴西雨林中,是棕櫚科貝葉棕亞科高大喬木,其果實也叫「巴西棕櫚果」,其種子叫「巴巴蘇堅果」,含豐富的油脂,可製作當地人稱「巴巴蘇油」的植物油,其質量與椰子油相似,還可作燃料、潤滑油。巴西橡膠樹原產亞馬孫雨林,後被歐洲人引種世界各地,從其樹幹中可提取膠汁,是製造天然橡膠的唯一原料。巴西堅果、巴巴蘇堅果、巴西野生橡膠同為亞馬孫雨林三大林產品。
巴西橡膠樹
巴西棕櫚樹
亞馬孫雨林的動物有許多特有種。生活在亞馬孫河中的皮拉魯庫魚是世界上體重最大的淡水魚,成年魚體重可達200千克。絨猴又叫新大陸猴,在亞馬孫雨林中廣泛棲息,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屬長尾猴科,成年猴身長15釐米,但尾巴卻有12釐米,體重50~80克。伶猴是亞馬孫雨林中種群最多的一種樹棲猴,體型較大,成年猴最大體長60釐米,尾長55釐米。巴西樹懶體長不過半米,全身的毛呈灰褐色,趾和爪都呈勾型,適於倒掛在樹上,由於不愛運動,身上長滿一層繁盛的綠藻。亞馬孫森蚺是亞馬孫雨林中的「蛇王」,是世界最大的蛇,一般體長5米,最大的體長10米,重225千克。金剛鸚鵡俗稱「巨嘴鳥」,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尤以亞馬孫河口一帶最多,是色彩最漂亮、體型最大的鸚鵡,身長90釐米,體重1200-1400克,長著長17-24釐米的鐮刀狀大喙,能輕鬆打開堅果果殼,有「鳥類大力士」之稱,現在是巴西的國鳥。低地貘又叫巴西貘,是貘的四個種之一,只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是亞馬孫雨林中最大的哺乳動物,長著尖尖的鼻子,性情溫順遲鈍,視覺聽覺都很差,但嗅覺及其靈敏,靠著靈敏的尖鼻子在土堆中找覓螞蟻。黑鱷又叫黑凱門鱷,是一種分布於亞馬孫雨林中流速較緩的河流及湖泊和森林交界地區的大型鱷類,體長可達5米。美洲豹是亞馬孫雨林中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大型貓科動物,又叫「美洲虎」,是體型僅次於獅、虎的第三大貓科動物;目前全球野生美洲豹約有16000隻,是瀕危動物,巴西、秘魯等國都禁止捕獵。亞馬孫雨林中的蝴蝶有近10000種,佔世界已知蝴蝶種的一半,世界公認最漂亮的蝴蝶——藍閃蝶就生活在亞馬孫雨林中;藍閃蝶別稱藍摩爾福蝶、藍色妖姬,是巴西的國蝶(中國的國蝶是金斑喙鳳蝶、秘魯的國蝶是光明女神蝶),屬珍稀觀賞蝶類。
亞馬孫雨林不僅有提供木材、食物、工業原料、製藥原料的經濟價值,更具有巨大的生態環境效益;亞馬孫雨林,在調節全球氣候、改善地球大氣成分、涵養調蓄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巨大的生態環境功能,有「地球之肺」之稱。亞馬孫雨林每年可吸收20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釋放的氧氣佔全球氧氣總釋放量的1/10,是地球最大的「制氧機」;亞馬孫雨林涵養儲存的淡水佔世界所有液態淡水的18%,孕育了世界水量最大的亞馬孫河;亞馬孫雨林還是地球最大的物種基因庫。
亞馬孫雨林由於大規模開發,商業性伐木及無序盜伐、毀林開墾荒地、安置移民蓋房、修路、採礦、興建水電站等活動致使雨林面積不斷退縮,雨林生態系統惡化,保護雨林已到刻不容緩地步。目前保護亞馬孫雨林已成為巴西、秘魯等國和全世界的共識,採取了劃定「印第安人保護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等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嚴禁進行墾荒、盜伐林木、捕獲野生動物;加強對亞馬孫雨林的監管,對給雨林帶來嚴重災難的不法行為給予嚴厲制裁;亞馬孫流域各國與聯合國相關組織提出一項全球行動計劃——減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巴西在1988年頒布的新憲法中,規定「亞馬孫地區是國家遺產」,提出了巴西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巴西政府對保護亞馬孫雨林高度重視,投入大量資金用於雨林的保護,1991年—2002年間政府為保護亞馬孫雨林生態和自然資源累積投入1000億美元。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了一支專事森林管理、執法的森林警察隊伍。建設大型水電工程,都要考慮對生態破壞的補償,對水庫淹沒區域森林進行搶救性移植、搬遷,對水庫淹沒區的印第安人進行妥善安置,給予經濟補償。
位於馬瑙斯西北200千米的雅烏國家公園建於1986年,旨在保護雅烏河流域的生態系統(雅烏河為亞馬孫河支流內格羅河一支流)。2003年,「亞馬孫河中心綜合保護區」(即巴西雅烏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該保護區面積5.3萬平方千米,是亞馬孫雨林中最大的保護區;亞馬孫河中心綜合保護區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保護區內有平坦耕地生態系統、洪泛森林生態系統,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魚類種群的棲息地,保護區為巨骨舌魚、亞馬遜海牛、黑凱門鱷、淡水豚類等許多珍稀動物提供保護。
開發亞馬孫地區
長期以來,亞馬孫河流域叢林密布,人煙稀少,蠻荒落後,印第安人在此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生活在此至少有一萬年了,從事採集狩獵、刀耕火種的遷移農業等生產活動。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沒來美洲的500年前,亞馬孫河流域有500~700萬印第安人;而目前僅有50萬印第安土著人。目前巴西境內的亞馬孫叢林印第安人僅35萬,分成200多個不同的部落居住在1000多個村落(村莊)中。
亞馬孫流域的開發最早始於18世紀,葡萄牙人在雨林中找尋、砍伐巴西紅木,以獲取歐洲市場需要的植物染料;19世紀歐洲人發現了野生巴西橡膠樹的價值,開始在雨林中採集野生橡膠樹汁,製取天然橡膠。1900年以前,全世界消費的天然橡膠全部來自亞馬孫雨林。1881年英國人開始將巴西橡膠樹帶到斯裡蘭卡人工種植,亞洲的天然橡膠生產迅速崛起,巴西天然橡膠生產到1912年達到頂峰後急速衰退,目前巴西天然橡膠生產量在世界已微不足道。
20世紀60年代,為開發亞馬孫地區豐富資源,解決巴西經濟發展嚴重不均衡問題,巴西政府制定了《巴西國土整治規劃》,成立了「亞馬孫地區開發管理委員會」,開始了亞馬孫地區的大開發。巴西的亞馬孫地區是指巴西北部的亞馬孫州、帕拉州、馬託格羅索州、阿馬帕州、羅賴馬州、朗多尼亞州、阿里克州等七個州,絕大部分處於亞馬孫河流域,土地面積約佔巴西的40%。
亞馬孫地區的開發首先是興修公路,改善交通,以交通帶動農牧業、工礦業發展;先後建成了「橫越亞馬孫公路」、「巴西利亞——馬瑙斯公路」、「巴西利亞——貝倫公路」等公路; 「橫越亞馬孫公路」 是巴西最長的國家幹線公路,東起大西洋沿岸的皮科市,西至巴西與秘魯邊界,穿越了亞馬孫流域南部廣大地區,長5200千米,加強了亞馬孫各地的聯繫。
亞馬孫流域水能豐富,主要集中在欣古河、馬代拉河等支流。目前巴西已在欣古河、馬代拉河上建成一些大水電站,其中有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位于欣古河上,帕拉州中部的阿爾塔米拉上遊,總裝機容量1100萬千瓦,是目前巴西第二大、世界第四大水電站,2012年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第一臺機組開始發電,目前已全部投產發電;該電站發出的電能通過巴西美麗山80萬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於帕拉州,止於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州,全長2084千米)輸往巴西東南沿海。
土地資源的開發主要是興建大型農場、牧場。在馬託格羅索州北部,大片土地開墾為農牧場,種植大豆、棉花、牧草,養殖肉牛,使得該州如今成為巴西養牛最多的州、棉花產量最多的州,大豆產量也居巴西各州第四位。在朗多尼亞州,大片土地開墾出來種植水稻,使得該州成為巴西主要稻米產區。在帕拉州,大片土地的開墾,使得該州成為巴西最大的胡椒、黃麻產地。
巴西一養牛場
亞馬孫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鉄、錳、鋁、銀、鉛、鋅、錫、金、石油等礦產。在亞馬孫州有較大的油田,在帕拉州中部有卡拉雅斯特大鐵礦,在朗多尼亞州有大型錫礦,在亞馬孫州東北部有大型鋁土礦;目前多數礦產得到大規模開採。卡拉雅斯鐵礦山是世界儲量最大的富鐵礦山,總儲量72億噸,礦石含鉄率63%~66%,具有品位高、氧化鋁含量低、有害雜質少、燒結性能良好的特點;卡拉雅斯地區還有豐富的鋁、錳、銅、錫、金等礦;卡拉雅斯鐵礦自1970年開採鐵礦石以來,產能不斷擴大,2009年生產了2.4億噸富鐵礦石和1250萬噸鋁土礦石,近年鐵礦石產量在1億噸以上;該礦山產出的礦石通過一條長890千米的鐵路通往大西洋沿岸的巴西聖路易斯港出口中國、日本等國;經營該礦山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
亞馬孫雨林中茂盛植物
巴西大豆
亞馬孫地區的商業性伐木也急速發展,大批的鋸木板材出口歐美,賺取了大量的外匯。20世紀60年代以前,巴西的木材採伐量還排在世界第10名以外;而1970年巴西木材採伐量升至世界第三位,其中70%的木材採自亞馬孫地區。21世紀以來,巴西木材採伐量有所減少,採自亞馬孫地區原始森林的比例大大下降,更多的木材來自巴西其它地區的人工用材林,但亞馬孫雨林中的賣價高的巴西柚木、巴西玉蕊木仍被不法分子大量盜伐。
卡拉雅斯鐵礦山
巴西的亞馬孫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極大促進了亞馬孫地區的經濟發展,但也導致了亞馬孫雨林的極大破壞。20世紀60年代至今50多年,巴西亞馬孫地區的熱帶森林面積減少了50多萬平方千米(與法國面積相當);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顯示,亞馬孫地區每年遭到破壞的雨林面積達2.3萬平方千米,在過去30年中,這一世界最大雨林區的1/6已遭到嚴重破壞。如今亞馬孫雨林的土壤侵蝕加劇、土壤肥力下降、旱澇災害增多、珍貴物種瀕臨滅絕等生態環境問題十分嚴峻。2005年,巴西亞馬孫地區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如何合理開發利用熱帶雨林,是值得人類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綠海中的「明珠」
在茫茫無邊的亞馬孫雨林中,絕大部分是人煙稀少的原始森林,城鎮寥寥,卻有馬瑙斯、波多韋柳、裡奧布朗庫、伊基託斯、普卡爾納等幾座工商業繁榮的城市,它們是亞馬孫雨林中的「綠海明珠」。
有「亞馬孫雨林心臟」之稱的馬瑙斯坐落在亞馬孫雨林腹地,亞馬孫河與支流內格羅河交匯處附近,北距赤道僅300千米(位於南緯3度),東距大西洋1600千米。馬瑙斯原屬印第安人馬瑙部族的居住地,1669年葡萄牙人來此建立定居點,取名聖諾澤,1825年改為馬瑙斯,1850年成為巴西亞馬孫州首府,18~19世紀是亞馬孫雨林中木材、巴西木染料、巴西堅果等物質的集散地,1890~1920年的30年間是世界最大的野生橡膠採集地、集散地;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成為巴西開發亞馬孫地區的中心城市, 1967年佔地1萬平方千米的馬瑙斯自由貿易區建立,來自日本、韓國、荷蘭、美國等國的500多家外資、合資企業大量生產家電、電腦、辦公自動化設備、照相機、摩託車、洗衣粉、化妝品等工業品;20世紀70年代一批電器裝配廠、摩託車廠、木材加工廠、煉油廠又相繼建成,成為巴西新興工業城市;馬瑙斯人口迅速由20世紀40年代的6萬增至1960年代的20多萬,目前已達170萬(2018年),是巴西北部最大城市,也是巴西十大城市之一。馬瑙斯市現在是巴西北部亞馬孫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有泛美公路、橫越亞馬孫公路通過,馬瑙斯港是巴西最大的河港,還有馬瑙斯的愛德華多戈梅斯國際機場聯繫聖保羅、裡約熱內盧、貝倫、巴西利亞、邁阿密、裡斯本、巴拿馬城等城市。馬瑙斯文化教育發達,有馬瑙斯巴西聯邦大學、巴西熱帶病研究所等教育科研機構。馬瑙斯亞馬遜競技場(體育場)規模巨大,設施先進,可容納4萬多名觀眾,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有4個小組賽就在此舉行。漫步馬瑙斯街頭,隨處可見高大的熱帶喬木和茂盛的攀援植物,內格羅河在城西流過;大街兩旁的建築多是一種叫「亞馬孫式」的木構房屋,這是一種能適應熱帶潮溼氣候的特殊建築;市中心最著名的建築是建於1896年的亞馬孫大劇院,是典型的歐式建築,大門頂部有精美的白色浮雕,內部的包廂、舞臺、樓梯裝飾豪華,富麗堂皇。現在馬瑙斯在世界著名度很高,入選城市實驗室發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中,位列第496位(巴西有10個城市進入該榜單)。
馬瑙斯歌劇院
馬瑙斯亞馬遜競技場
坐落在亞馬孫雨林西部、馬代爾河中遊東岸的波多韋柳是巴西西部工商業和交通中心;1914年正式設市,有煉錫、石油化學、建材、電力、木材加工、食品等工業;有橫越亞馬孫公路、泛美公路通過,有大河港,有鐵路連接附近城鎮、礦區,還有機場與巴西各大城市相通。波多韋柳現在是巴西朗多尼亞州首府,人口近50萬。波多韋柳與我國濟南是友好城市。
坐落在亞馬孫雨林西南部邊緣、烏卡亞利河中遊沿岸的普卡爾帕是秘魯東部第二大城市,重要的工商業和交通中心,有可通航3000噸級船隻的水道,有通往秘魯首都利馬的高速公路,有可通秘魯各大城市的機場,有煉油、木材加工、造紙、食品等工業。普卡爾帕現在是秘魯烏卡亞利省首府,人口達30萬(2019年),是秘魯第11大城市(按城市人口數排)。
裡奧布朗庫坐落在亞馬孫雨林西部、阿里克河沿岸(普魯斯河支流),是巴西西部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有煉油、橡膠加工、木材加工、食品等工業,有水路通馬瑙斯,橫越亞馬孫公路通過,還有多條高速公路通過,建有國際機場;裡奧布朗庫現在是巴西阿里克州首府,人口近40萬。
伊基託斯是秘魯亞馬孫叢林地區最大城市,坐落在亞馬孫雨林西部腹地、亞馬孫河中遊沿岸,原是印第安人一漁村,1866年設市,20世紀60、70年代發展起煉油、紡織、造紙、橡膠加工、造紙等工業,建有河港碼頭,水路可達普卡爾帕、馬瑙斯等地,還有國際機場可飛往利馬等城市。伊基託斯現在是秘魯洛雷託省首府,人口46萬,是秘魯第六大城市。伊基託斯沒有公路、鐵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