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肝癌新途徑:膽固醇酯化酶是個啥?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2019年03月03日 19:20:50 | 作者:範潔萍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8a501c8c8304263b177139d9333e767 17705709 2019-03-03 19:20:50 /a/20190303/68a501c8c8304263b177139d9333e767.shtml

  肝癌,是人類健康的恐怖殺手。如何識別不同類型的肝癌,並提供有效的靶向治療,一直是個大難題。近日,我國科學家有了新發現,一種叫做膽固醇酯化酶的物質,是肝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膽固醇酯化酶開闢肝癌靶向治療新途徑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發表了關於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突破的論文。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對比101例肝細胞癌樣本的蛋白質組數據,發現了肝細胞癌新的候選藥靶--膽固醇酯化酶SOAT1。實驗表明,通過抑制膽固醇酯化酶SOAT1,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這一新發現,給對抗肝癌帶來了新的希望。

  江蘇省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張弘煒介紹:「膽固醇酯化酶SOAT1實際上是人體內轉化膽固醇的物質,我國科學家們發現膽固醇旺盛的這些肝癌細胞,它的侵襲性比較強、預後比較差,所以通過抑制這種酶來抑制腫瘤。以往一般都是從基因、分子的角度去研究靶點,比如血管生長因子,還有一些信號轉導通路來抑制腫瘤,這次是從蛋白的角度來研究,算是開闢了一個抗腫瘤的新途徑。」

  推動新藥研發 臨床應用尚需時日

  專家介紹,肝癌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肝母細胞癌等。其中,肝細胞癌在原發性肝癌中佔比最高,達到90%。到目前為止,針對治療肝細胞癌的靶向藥物十分有限,難以滿足臨床需求。新靶點的發現,有望推動新的肝癌靶向藥物研發。「膽固醇轉化酶抑制劑不僅可以作為一種靶向藥物用法,它還可以對肝癌的預後進行一個評估,評估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肝癌對應不同治療方法。」張弘煒說。

  目前,這一研究成果還處於動物實驗階段,真正進入臨床階段,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專家提醒,對抗肝癌重在預防,B肝、C肝攜帶者、長期酗酒或肝硬化的人,都屬於高危人群,要至少半年做一次肝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範潔萍 編輯/韓瑜)

相關焦點

  • JMCB:研究揭示肝癌特異性膽固醇代謝途徑
    該論文報導一條肝癌特異性的膽固醇代謝途徑,他們的工作闡明該途徑在肝癌生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肝癌是世界常見惡性腫瘤, 五年存活率僅為7%,高居癌症致死原因的第三位。肝癌在亞洲尤其是我國發病率極高,中國每年有11萬人死於肝癌,幾乎佔全球肝癌死亡率的一半。肝臟在體內膽固醇代謝平衡中發揮極重要作用。氧化型膽固醇是一類重要的膽固醇代謝產物,參與許多生物學過程。
  • 肝癌治癒:我國科學家在治療B肝,肝癌上,又取得重大突破
    論文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研究團隊首次發現膽固醇代謝途徑重編程與肝細胞癌之間的直接聯繫,證實膽固醇酯化酶在肝癌發生中的重要意義。藉助患者群蛋白質組學海量數據發現膽固醇酯化酶可用於早期肝癌的分型、預後及靶向治療, 其蛋白質水平在頭頸癌、胃癌、前列腺癌、腎癌和甲狀腺癌中均和患者的較差預後正相關,為發展新型抗癌藥物提供了重要基礎
  • 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肝癌精準治療新靶點!
    肝癌是對各種組織學上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肝臟腫瘤的統稱,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肝母細胞癌、膽管囊腺癌等。其中,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佔絕大部分,約佔原發性肝癌的90%左右。中國是肝病大國,同時也是肝癌大國。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70萬例左右的新發肝癌病人,其中35萬例以上在中國。
  •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發展了高效的蛋白質組預分級和檢測策略,達到12小時內完成人類8000個基因產物的質譜檢測,為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蛋白質組鑑定方法之一。」錢小紅說。  發現新靶點:「癌中之王」的破解之法  肝癌,常被人稱為「癌中之王」。2018年的全球腫瘤統計數據顯示,肝癌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病率高居惡性腫瘤的第五位,致死率居第二位。  「如何準確識別出這群預後較差的早期肝癌患者,並提供有效的靶向治療,是當今世界肝癌早診早治剩下的『硬骨頭』。」
  • 天然藥物芫花瑞香寧阻斷膽固醇合成抑制肝癌的發生發展
    天然藥物芫花瑞香寧阻斷膽固醇合成抑制肝癌的發生發展 2020-09-25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然藥物Genkwadaphnin能夠阻斷膽固醇合成抑制肝癌發展
    · 病毒性肝炎(50%):流行病學統計表明,B肝流行的地區也是肝癌的高發地區,患過B肝的人比沒有患過B肝的人患肝癌的機會要高10倍之多。· 酒精(35%):俗話說「飲酒傷肝」,飲酒並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它的作用類似於催化劑,能夠促進肝癌的發生和進展。
  • 濃香型酒酯化酶工程的研究及其應用
    首頁 » 酶工程 » 濃香型酒酯化酶工程的研究及其應用 濃香型酒酯化酶工程的研究及其應用 來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2006
  • 「酯化植物甾醇」橫空出世,「替抗家族」再添利器
    目前行業內僅有數家企業在生產銷售植物甾醇產品,浙江華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並且該公司所研發生產的植物甾醇具有新來源、新工藝、新功效等特點,顯著區別於其他公司的植物甾醇類產品。植物甾醇被科學家們譽為「生命的鑰匙」,世界心臟組織、美國心臟協會、英國心臟基金會、德國營養醫學和食療學會、澳大利亞心臟學會等世界權威機構均大力推薦,全球47個國家認可並將其應用於食品領域。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深科·淺說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前不久,《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這一研究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SOAT1。
  • 抑制膽固醇途徑促進TGF-β誘導的胰腺癌細胞轉化
    抑制膽固醇途徑促進TGF-β誘導的胰腺癌細胞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4:03:29 美國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Igor Astsaturov組的最新研究表明,抑制膽固醇途徑誘導的
  • 【新發現】冷泉港實驗室研究:阻止膽固醇的儲存,可阻止胰腺癌細胞...
    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研究小組發現,胰腺癌細胞分泌的膽固醇遠遠超過了它們自身生長所需的量。Tuveson實驗室的研究生Tobiloba Oni說:「這是不尋常的,因為膽固醇途徑是新陳代謝中最易受調控的途徑之一。」
  • 紅麴黴Monascus sanguineus X1處理黃水的培養基優化及酯化液製備
    目前,針對黃水的研究和應用,主要有4個方面:1)微生物多樣性分析及菌種選育;2)風味物質萃取;3)釀酒用大曲的製備;4)利用微生物產酯化酶的特性處理黃水,製備酯化液及窖泥養護,如唐麗雲等利用黃水酯化液提高濃香型白酒的質量和口感;李河等利用現代微生物和發酵工程技術,在酯化酶作用下將黃水、酒尾、尾水等釀酒副產物轉化為濃香型白酒酯化液;郗曄以黃水為基質培養產香紅麴黴,在不添加其他物質的黃水中發酵產生菌絲體
  • 膽固醇合成代謝的調控
    人體每天從膳食中攝入膽固醇,自身也在不斷合成。這些膽固醇主要用於膽汁酸的合成,其次為類固醇激素合成。正常情況下,人體會控制自身合成速率,使其與攝入和消耗達成三方平衡,保證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穩定在150-200 mg / dL範圍內。HMGR(HMG輔酶A還原酶)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所以它的活性和數量調控是膽固醇合成調控的主要手段。
  • 今日科技話題:水稻抗稻瘟病新機制、新型亞穩結構、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該研究發現高等植物特有的維管植物單鋅指轉錄因子是先天免疫的關鍵因子,揭示了VOZ轉錄因子作為橋梁連通泛素連接酶對抗病蛋白調控的分子機制。》,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有助於認識人體膽固醇代謝的規律,並為治療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奠定基礎。
  • 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加T細胞抗腫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許琛琦團隊和李伯良團隊發現抑制膽固醇酯化能夠增強CD8+ T細胞(也被稱作殺傷性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這種改善T細胞功能的新方法可能被用作當前癌症免疫療法(如免疫檢查點阻斷)的補充。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一個新角度研究了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他們認為調節T細胞代謝能夠讓殺傷性T細胞「在代謝上更適合」抵抗腫瘤細胞。作為細胞膜脂質的關鍵組分,膽固醇在T細胞信號轉導和功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Nature重磅:這個調節膽固醇代謝的基因,或成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
    當地時間11月11日,杜克大學醫學院Chuan-Yuan Li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山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人民醫院以及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在《Nature》發表了題為「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調節膽固醇代謝的關鍵蛋白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抑制該蛋白的活性能夠促進細胞毒性
  • 中國科學家發現提高T細胞抗腫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膽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應的小分子藥物前體,為開發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奠定了基礎。今天,題為「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強CD8+T細胞的抗腫瘤反應」的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   人體的免疫系統負責保衛機體健康,其中T細胞在腫瘤的監控和殺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腫瘤細胞能通過多種機制來抑制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 武漢大學宋保亮團隊《自然》發文,帶來降低膽固醇的新思路
    論文摘要指出,這項研究揭示了調控膽固醇自身合成的一條意外途徑,並提出了潛在的降脂藥物,有望用於治療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和糖尿病在內的代謝疾病。 「人體必須的膽固醇主要由身體自行合成,理論上健康人無需攝入外源性膽固醇也可滿足新陳代謝需求。」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研究綜述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肝癌組織中呈高表達,並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CHs)在惡性腫瘤發生
  • 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中新網·湖北武大科研團隊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7日 10:21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湖北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成果不斷提升國家再評專精特新「小巨人」>湖北日報訊 (記者文俊、通訊員吳江龍)11月11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