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航天領域繼續深化國際服務

2020-07-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西昌7月9日電(李國利、王玉磊)我國於9日晚間成功發射亞太6D衛星。亞太6D衛星將以中國為核心,面向亞太地區,形成東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全視場覆蓋,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

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衛星升空的地方,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航天發射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1990年4月7日,中國航天從這裡首次走向世界,成功發射我國首顆國際商業衛星「亞洲一號」。

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玻利維亞通信衛星、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阿爾及利亞一號通信衛星……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執行對外整星發射任務34次,約佔我國對外整星發射任務總數的近70%。

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也是從這裡成功發射入軌,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北鬥系統。

7月6日,中阿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網際網路在線召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衛星導航大國,始終踐行「自主、開放、兼容、漸進」發展原則,與世界共享北鬥發展成果。

事實上,加強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共享航天發展成果,共同推進航天事業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這是中國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貫立場和願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成果的鮮明態度。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正積極備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7月9日2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文昌航天發射場與西昌發射場同屬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這裡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我國一貫積極開展載人航天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以及歐空局、聯合國外空司等航天機構和組織開展多項技術合作。

2019年6月,首批9個中國空間站應用國際合作項目面向全球發布。據介紹,未來空間站任務中,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和航天醫學等多個方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相關新聞:

我國成功發射亞太6D衛星

亞太6D通信衛星刷新國內同類通信衛星多項紀錄

長徵火箭「瘦身記」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近日,兩家總資產皆達千億級別的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中國航天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 中北大學與中國航天科工六院深化戰略合作
    12月31日,中北大學校長熊繼軍,副校長潘晉孝、李東光一行到中國航天科工六院調研交流。中國航天科工六院院長劉文軍、中國航天科工六院黨委書記趙勇、中國航天科工六院副院長賈永剛參加調研。熊繼軍一行參觀了中國航天科工六院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展廳,觀看了中國航天科工六院宣傳片,了解了固體動力事業發展及六院創業發展歷程。雙方圍繞專業合作、項目申報、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用平臺搭建、資源共享、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研討。熊繼軍高度肯定了中國航天科工六院為國家國防建設及地方經濟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 西電又獲批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服務航空與航天領域
    超高解析度空間探測對提高我國對天觀測、對地探測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有助於推動陝西省在空間科學前沿領域、交叉學科及新興學科的前瞻性布局,搶佔先發優勢,實現重點科技領域的戰略領先。實驗室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包為民院士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曉靜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已打造出一支在航天領域多學科交叉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隊伍
  •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技術賦能智慧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強調各國要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 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加速深度融合,「中國神化」「中國神航」要來了?
    就在8月28日,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和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目標,加速推動全領域深度融合。 繼「中國神車」、「中國神船」後,「中國神化」、「中國神航」也即將來襲?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1.願景——保持重要地位,塑造國際聲譽為支持整體戰略中提出的——在2030年使DLR的關鍵科研領域(航空、航天、運輸、能源)、航天管理局和項目管理局在全球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享有國際聲譽。同時,在內部形成以國際化為導向的企業文化。DLR將持續保持並深化現有的國際網絡,根據科研戰略重點規劃,與歐洲和世界的重要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支持技術創新,並為社會和全球問題提供多學科解決方案。
  • 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召開
    中航工業將堅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繼續秉承「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民機及相關產業的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上,全面深化國內外合作,實現共贏目標。林左鳴:在航空動力和機載系統領域,我們希望攜手世界知名企業,聯合開展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於全球市場。
  • 法國核電巨頭法馬通CEO:望與中國深化民用核能領域合作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開幕,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多家企業、50萬採購商和專業觀眾齊聚上海。法國核電巨頭、與中國淵源頗深的法馬通公司連續第二年參加進博會,成為核電核能領域的重要參展商。
  •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舉辦
    航天領域專家學者齊聚航天基地,共謀商業航天發展。他說,伴隨著航天強國戰略的實施,商業航天產業將成為繼網際網路之後創新最為密集、資本最為活躍的領域。航天基地積極發揮主導產業優勢,立足資源稟賦,是商業航天產業的最佳承載地。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將肩負使命,推動商業航天各成員單位在協同創新、資源共享、供需對接、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一系列的合作,形成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的聚集,助推商業航天繁榮發展。
  • 航天宏圖王宇翔:希望持續深化遙感、AI、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
    網易科技訊5月13日消息,作為中國航天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跨界 創新 融合 生態」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線上)在4月24日於多平臺舉辦。在會議間隙,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宇翔接受了網易科技的專訪。
  • ...力量構建企業服務新生態——專訪航天信息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天暉
    作為奮戰在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國家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信息安全為核心,重點發展金稅、金融科技服務、智慧、網信產業,積極拓展國際化業務,20年來已服務近2000萬企業用戶和政府客戶,成為國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和電子政務領域主要參與者。
  • 起航星辰大海,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即將開幕
    2020年,航天基地管委會攜手百餘家商業航天企業及機構共同發起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連結了國內外優秀行業資源,加強和深化了商業航天發展,拉進了航天產業和大眾的心理距離,引發社會熱烈反響。站在商業航天的風口,航天基地登高望遠。在即將開幕的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中,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將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屆聯盟大會。
  • 中國航天 造福世界
    中國一貫主張合理開發、利用空間資源,保護空間環境,倡導各國開展太空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推動航天事業造福全人類。這些理念和主張,為人類航天事業發展注入了正能量,樹立了大國典範。融入世界,中國航天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多年來,中國航天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同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
  • 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1月22日,中國航天科工與海南省在海口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託文昌國際航天城,布局航天領域科技創新和發展平臺,積極推動共建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共謀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共同發展。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召開,十大宇航領域科學技術難題發布
    2020年航天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的發布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召開,十大宇航領域科學技術難題發布
    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圖9月18日至21日,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2020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獨樹一幟的航天文化為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作出了積極貢獻。
  • 探路者攜手中國航天,聯名打造「航天探路者」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即將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小步"回",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中國航天史即將被刷新。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作為航天防務領域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航天科工始終致力於為國家安全提供先進的航天防務裝備和高科技產品。「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科工秉承「科技強軍、航天報國」光榮使命,在堅定不移抓好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的同時,著力構建適應國際安全新形勢、競爭新態勢的裝備體系和能力體系,誓為捍衛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先進的技術基礎和物質支撐。
  •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簡介
    服貿會(包括原京交會)已成功舉辦六屆,成為國際服務貿易領域傳播理念、銜接供需、共享商機、共促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和中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龍頭展會,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一起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三大展會平臺。
  • ...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之際,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昨天(24號)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