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年來,中國同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逐年攀升,惠及當地百姓。良好的睦鄰關係為中國、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營造了更為廣泛的合作與發展空間。
中俄貿易額10年來增長超過7倍
中國駐俄羅斯使館經商處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為881.6億美元,增長11.2%,再創歷史新高。10餘年間,中俄貿易額增長超過了7倍。目前,中國已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俄中兩國的合作領域非常廣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與俄羅斯建立了如此互信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經濟互補性強:俄羅斯是世界資源出口大國和輕工、機電產品進口大國;中國是資源進口大國和輕工、機電產品出口大國。中俄兩國有著巨大的貿易發展潛力。
中國企業對俄投資取得不少突破,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中俄貿易的基本面呈現出蓄勢待發、不斷取得新突破的積極勢頭。兩國有望在2015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突破,並於2020年實現2000億美元的目標。
中俄兩國不斷深化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為兩國經貿合作向縱深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在兩國高層的倡議和推動下,總投資額近40億美元的中俄聯合投資基金去年6月正式成立,將進一步促進兩國在機械製造、農業、林業、木材加工業、交通運輸業和物流等領域的合作。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高祖貴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得益於周邊的和平穩定與快速發展,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積極推進與俄羅斯和中亞國家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合作,與周邊地區形成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和共同安全的積極態勢,這為中國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大幅擴展了外部空間。
中俄經貿關係發展未來將逐步轉入從規模擴大到質量提升的階段。中國將更關注提高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質量,推動兩國經貿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
傳統經貿合作煥發出新的生機
中亞五國是中國西部近鄰。在中國與中亞國家恢復貿易關係的初期,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商品常常作為「地攤兒貨」囤積在集市上,很難進入大型購物中心。如今,當你走進這裡各大城市的精品服裝店就會看到,「中國製造」已經與西方名牌服裝一樣受到青睞。
哈薩克斯坦駐歐亞經濟共同體代表阿布杜哈雷科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與中亞國家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是不爭的事實。」
哈薩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所能源問題專家阿烏耶爾巴耶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額的快速增長首先得益於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貿易。
中國商品大量進入中亞市場,滿足了當地居民對物美價廉日用消費品的需求。阿烏耶爾巴耶夫說,中國與中亞國家擴大雙邊貿易是國家間互利合作的體現,雙方貿易發展仍有很大潛力。
高祖貴認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利益整合過去是從經濟、文化和社會開始,未來仍應繼續發揮主場優勢,尤其是進口需求和對外投資大幅增加帶來的有利條件,繼續在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發力,打造與周邊國家的利益共同體。
(本報莫斯科、阿拉木圖、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施曉慧、李中海、王雲松)
>> 點評 <<
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經濟的持續活躍,展現出兩個引人注目的特徵:一是各經濟體內需不斷增強,共同富裕成為人心所向,共同發展成為大勢所趨;二是區域內部貿易越來越活躍,在經濟上開始減少對外部,特別是美歐西方發達經濟體的依賴。
亞洲貿易的活躍與中國和周邊國家貿易的增長是分不開的。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中國已經成為拉動這一地區貿易增長的主要引擎。
擺脫了殖民時代的現代國際貿易,主要是靠溝通與協商和互惠互利來維繫的。參與貿易的雙方和多方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機會,貿易才可能持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關係之所以能有如此快速的增長,既是因為中國從這種互惠互利的貿易中獲益,同樣也是因為中國發展為周邊國家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提升機會。
貿易在改變人們經濟生活的同時,也在加深著不同區域、不同國別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火爆的背景因素之一,就是中泰兩國在經貿關係上比以往更為緊密了。
貿易的擴大與加深,還將塑造新的貿易規範,產生合作共贏的新模式,拉動互聯互通的公路、鐵路建設,進而推動整個地區的持續繁榮與穩定。
(丁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