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天文奇才James Gunn| 賽先生天文

2020-10-30 賽先生

專訪天文奇才James Gunn:為何能在觀測、理論、儀器同時取得矚目成就 | 賽先生天文


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家James Gunn今年82歲了。黑框眼鏡,花白鬍鬚,思維敏捷,談吐謙遜。這位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工作間隙還要給家裡洗衣機通下水道的科學家,是天文界公認的奇才。研究天文的人,能同時涉足觀測、理論、儀器的已經不多,在三大領域裡都取得矚目成就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而Gunn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可謂天文界的「大三通」。


1965年,他和加州理工的研究生同學Bruce Peterson共同預言了Gunn-Peterson效應的存在,用遙遠類星體光譜中缺失的中性氫譜線來限定宇宙第一絲曙光的出現。後來,Gunn主持設計和建造了斯隆數字巡天項目,用圖像和光譜觀測精確繪製了星系世界的整體面貌,並在2001年首次用斯隆巡天找到了與Gunn-Peterson效應對應的類星體。


2020年9月,他通過Zoom接受了《賽先生》特約記者辛玲的專訪。採訪文字分上下兩篇 ,上篇主要談他的成長經歷和斯隆巡天的由來與趣事,下篇則聚焦中國天文及天文學未來發展的主要挑戰。此為上篇。

普林斯頓大學天文學家James E. Gunn (2019年攝)


撰 文 | 辛 玲

責 編 | 韓越揚 呂浩然


Q您是如何在天文理論、觀測和儀器這三個領域都做得如此出色的?

Gunn:大家都喜歡問我這個問題,但我一般回答不好(笑)。我覺得主要應該感謝我父親。他是個常年出野外的地質學家,為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二戰期間帶著幾個人用重力計四處找石油。哪裡顯示重力有異常,就說明腳下的巖石密度不一樣,那裡就可能埋著石油。他們用的儀器在當時是高度複雜的,戰爭期間也弄不到配件,壞了只能自己修。所以我父親既是理論家,又是機修工,既要造儀器,又要做所有的地質觀測。我是他的親兒子(笑),因為他,我從小就對儀器和製造特別感興趣。後來的發展就是自然而然了,我覺得自己沒在這方面特別努力過。


Q除了父親,還有哪些人對您影響比較深?

Gunn:現在回想起來主要是老師們的影響。高中數學老師沙利文(Ed Sullivan)可能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上大學以後,我們學校(譯者註:萊斯大學,美國頂尖私立大學之一,位於德州休斯頓市郊)應用數學教授道格拉斯(Jim Douglas)對數值方法感興趣,對我影響很深。當時的計算機是極其原始的那種。還有就是大一教我們物理課的羅夏老師(Bud Rorschach)。這兩位老師看我多少有些潛力,都很支持我。 還有就是著作的影響。比如我在英國劍橋天文研究所訪學時對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有了初步了解。雖然從小就喜歡天文,其實我一直不知道天文學家究竟做些什麼。霍伊爾的書清楚地告訴我天文研究具體要做哪些工作。 我還想提一點,就是我們高中有個女老師教新聞寫作教得特別好。那門課我學得還挺好的,但估計沒你好。當時真是猶豫了很久要不要走寫作這條路。這位女老師對我的影響也挺大。


Q您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同事呢?您有一篇弱引力透鏡的文章特別感謝了費曼。這背後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Gunn:確實有個好玩的故事。我在加州理工讀博士時,物理系和天文系的人走得很近。我對相對論和引力透鏡很感興趣,而引力透鏡在當時是個新的研究領域。我聽說費曼(Richard Feynman)最近也在搞相對論,就想去找他聊一聊。 到了我們約好的見面時間,我敲開了他辦公室的門。我手臂下面夾著一疊計算機列印紙,那個時候的列印紙特別大,我很喜歡用它們來做計算,因為面積夠大不用老換頁。結果費曼看到了,差點直接把我扔出去。因為他厭惡計算機,認為計算機會導致人類不再思考。他還以為我要跟他討論電腦程式!其實我是要給他看紙上的筆記。解釋清楚後就好了,我們進行了愉快的討論。後來我還去找過費曼幾次,他還是我博士畢業考試委員會的成員。他問的問題都很有水平,還好我都答上來了。


Q您好像沒有發表過您的博士論文?

Gunn:是的。大概在我寫完博士論文後一年半,吉姆·皮布爾斯(譯者註:Jim Peebles,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發表了他第一篇關於星系兩點相關函數(two-point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galaxies)的論文。他的文章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宇宙中某個位置有個星系,那麼在附近發現另一個星系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個函數叫做兩點相關函數,符合冪次定律。而這也正是我博士論文研究的問題。當時為了簡化計算,我假設它是一個高斯函數(Gaussian)或幾個高斯函數之和。直到皮布爾斯發表了論文以後我才意識到,把我的高斯函數疊加起來就構成了冪次定律,和皮布爾斯的結論一模一樣。這是皮布爾斯最著名的成果之一,而我本可以在他之前發表。


Q您為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做出了極其關鍵的貢獻。您的靈感來自於何處?

Gunn:CCD相機被引入天文學後我就一直關注它們。它們尺寸很小,只能對很小的一片天區成像,而我始終想做巡天。我們也試了幾個巡天項目,比如和荷蘭人施密德(Maarten Schmidt)合作的高紅移類星體巡天,但當時的設備明顯還是太小了。

1983年,James Gunn與荷蘭天文學家施密德(Maarten Schmidt)在海爾望遠鏡的觀測室用四攝像頭的相機通過巡天尋找高紅移類星體。

1986年,我跟加州理工的同事韋斯特法爾(Jim Westphal)一起研究後來用在哈勃望遠鏡上的寬視場相機。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CCD相機,而CCD相機技術此前從來沒有在空間使用過。為此,我和韋斯特法爾鑽研了很多技術,也認識了一些工業界的人。有一次,泰克公司一個叫布勞克(Morley Blouke)的人來到韋斯特法爾的辦公室,向我倆展示了他最新研製的邊長為2.5英寸(6.35釐米)的CCD相機,我立刻意識到這種技術要火。布勞克後來研發了哈勃上的CCD相機。


我開始想怎麼能把這種CCD用到巡天上,因為它對大天區成像和光譜成像都是非常理想的器材。斯隆的想法從那時開始形成。不久後,基特峰天文臺(Kitt Peak Observatory)舉辦了一場研討會,請大家商量來怎麼使用他們新買的3.5米口徑的望遠鏡。在開會時,我意識到這種輕型高技術望遠鏡與CCD相機簡直是為了巡天而生的天作之合。然後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思考怎麼進行光學設計、光譜儀設計等,斯隆的想法也逐漸成熟起來。


Q開始時,您把斯隆的成本低估了至少一個數量級。這是為什麼?

Gunn:因為我很傻(大笑)!科學家做成本預測都不太靠譜,因為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斯隆的每一項成本都比我們估計的要高。比如CCD相機,泰克公司本來估了一個成本價,但後來研發投入大大增加,我們最終購買時的價格是估算的三倍。望遠鏡的購買價格是估算價的兩倍。最傻的一點是我們以為一些關鍵工作,包括軟體開發、文檔處理等,都會由參加斯隆研發的大學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們免費完成。我們天真地以為斯隆的工作這麼有趣,大家肯定會去做——現在想想挺好笑。後來我們必須花錢僱人去做這些事,而人力是很貴的。還有一點,就是斯隆的研發周期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我們以為兩三年就可以上天了,結果花了十年。斯隆是個前所未有的項目,所以很容易在資金和時間上做出錯誤估計。 但是我覺得算錯成本有一點好處。要是一開始就知道要花那麼多錢,估計這項目也不會得到資助了(笑)


Q在斯隆的設計過程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有沒有矛盾?

Gunn:矛盾一直都有,需要尋找平衡。科學家們總想做更多更好的科學,而工程師們求穩,只想做確定能做成的事。其實斯隆還有另外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就是大學和國家實驗室做事的方式非常不同,兩者的「文化衝突」不時上演,有時還到了相當難看(nasty)的程度。好在我們克服了這些困難。

斯隆CCD研發組主要成員,左起:James Gunn, Connie Rockosi, Mike Carr。相機包括8個CCD恆溫器(黑盒子)和54個由泰克公司研發的大型CCD。


Q您主要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工作,這兩所大學的天文系都是世界頂尖的。您覺得它們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Gunn:區別相當大。很多年來普林斯頓天文系都是以理論研究為主。而加州理工的天文系是因建造海爾望遠鏡(Hale Telescope)而誕生的。大家都知道,天文學家海爾先是在卡內基研究所的資助下建成了威爾遜天文臺。後來,他從洛克菲勒集團籌到建設海爾望遠鏡的錢,但因為卡內基和洛克菲勒這兩個有錢人互相不對付,所以海爾望遠鏡不能在威爾遜天文臺安家。那時,離大名鼎鼎的威爾遜天文臺不遠的帕薩迪納鎮上有個小小的、名不見經傳的技術學院,叫加州理工學院。海爾決定在加州理工學院創建天文系,主持海爾望遠鏡的建造工作。加州理工的天文系就是這樣來的,帶有一定政治色彩,也從一開始就更注重觀測。當然,後來普林斯頓的觀測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就有斯隆的功勞。另外我覺得加州理工的政治氣息和壓力都比普林斯頓大得多。


Q您對近年來天文學的發展滿意嗎?


Gunn:非常滿意。我對斯隆巡天取得的成就極其欣喜,天文學整個領域的發展也令人驚嘆。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剛開始做天文的時候,我們對宇宙距離的認識仍不確定,不同天文學家給的答案有兩倍的差別,宇宙的年齡也是如此。現在呢?大家在為百分之一的精度而爭論不休 。可見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大大地進步了。當然,完全不懂的事情還是有很多。可以說,我們每做出一個新發現,就能問出兩個新問題,這個始終沒變。


另外一個巨大的進步——我認為斯隆是主要推動力之一——就是天文研究的合作性大大加強了。我剛開始做天文時,天文學家基本都是各自為政。找個望遠鏡觀測若干晚上,獲得數據,把數據帶回家自己慢慢分析。即使是合作,也最多和一兩個人合作,就像一個個孤島。而斯隆巡天表明:天文需要不同技術、不同視角、不同能力的人聚集到一起來做,而且是越開放越好,因為對數據保密的話別人就沒法幫助你了。從一開始,斯隆就全力推動這種開放性和合作關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想,這一點或許比斯隆數據本身對天文學的貢獻還要大。


本文圖片均由James Gunn提供。


參考文獻

Finkbeiner, A. (2019). The Astronomer Who』d Rather Build Space Cameras. Quanta Magazine, retrieved on Oct. 3, 2020 from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jim-gunn-the-astronomer-whod-rather-build-space-cameras-20190418/#

Gunn, J. E. (2020). Jack of All.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58: 1-25. Retrieved on Oct. 3, 2020 from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doi/pdf/10.1146/annurev-astro-112119-041947

Wikipedia. James Gunn (astronomer). Retrieved on Oct. 3, 2020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Gunn_(astronomer)

相關焦點

  • 出格者弗雷德·霍伊爾 | 賽先生天文
    他在漫長的天文研究生涯中,回答了一個非常基本而重要的問題:元素是怎麼形成的。他的工作揭示了各種重元素在恆星熔爐中產生的機制,成就了20世紀天文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成為該領域當之無愧的「奠基人」。他創立了享譽世界的劍橋天文研究所,又因學術政治而被迫辭任所長職位。他的工作足以問鼎諾貝爾獎,卻在學界的反對中與諾獎擦肩而過。
  •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中新社西寧12月21日電 (孫睿)「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 【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12月21日,經過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 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西華師大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天文望遠鏡成功投用
    ncrb.cnncw.cn/paperdata/ncrb/20201225/4f94ef40e14b7a411a0059d0f88217bb.jpg>12月20日晚,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
  • | 賽先生天文
    | 賽先生天文比鄰星 b真可能存在生命嗎?| 賽先生天文09-02 16:04 (圖片來源:Ricardo Ramirez & James Jenkins,智利大學天文系) 2006年,通過擬合南門二和比鄰星的視向速度及自行的歷史數據,天文學家發現比鄰星距離南門二約為0.21光年(約15000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定義為地球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8.3光分),繞行周期為50萬年(如圖1所示)。但是在如此長的周期中,很難判斷其間有無其它恆星近距離造訪過,因為哪怕微弱的引力擾動也有可能改變它們的軌道聯繫。
  • ...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2020-12-22 09:3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
  • 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冬季晴空條件GPS探空試驗成功
    李萬花 攝中新網西寧1月15日電 (孫睿 李積傑)「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天文大科學裝置冷湖臺址監測與先導科學研究』項目日前在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進行冬季晴空條件GPS探空試驗並成功,為研究賽什騰山氣象要素條件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提供了科學依據。」青海冷湖天文臺址氣象基本觀測及維護項目負責人樊萬珍15日對中新網記者說。
  • 青海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
    中新網西寧8月17日電 (孫睿 蔡琪)記者17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首次GPS探空試驗順利完成。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勘察,中外天文界一致認為,茫崖市冷湖鎮所處地理位置、氣候、空氣潔淨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對天文觀測研究具有獨特優勢,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是中國天文學的核心戰略資源。
  • 專訪天文大咖:我曾去監獄教天文,在那裡遇到了最好的學生
    Quanta Magazine, retrieved on Oct. 3, 2020 from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jim-gunn-the-astronomer-whod-rather-build-space-cameras-20190418/#Gunn, J. E. (2020). Jack of All.
  • | 賽先生天文
    那期推送中,我們一起聊到了,在傳統的夜天文當中,光學紅外波段望遠鏡臺址是怎樣選擇的。那麼有的朋友就問了,既然我們已經往太空中發射了很多衛星,有沒有可能利用這些衛星的數據,來選擇合適的天文臺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遙感衛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賽先生 伸手不見五指
    藉助它,太空望遠鏡、天文照相機、紅外線掃描系統等能摒除多餘的散射光,達到更高的準確性。而且,它能探測出幾乎無法察覺的微粒和氣流,避免某些嬌貴的攝像系統受到汙染。另外,這種材料也有軍事用途。儘管傑森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但我們不妨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一個用此材料覆蓋的軍事設備或基地,無論多高清的攝像機也不可能看清其輪廓,這該多麼叫敵軍抓狂。
  • 牛棚裡的天文學家葉叔華:天文不是浪漫的工作
    她不僅涉足了以男性為主體的天文研究領域,更是中國天文史上惟一的一位女天文臺長。 她是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然而在跨入該研究領域之前,天文學並不是她的最愛。她和許多文藝女青年一樣鍾情於文學、古典音樂,最後秉承父意改考了數學,這也促使了葉叔華對天文學發生興趣。這一選擇,對葉叔華的影響至少有兩樣:一是成為當時國內天文界寥寥無幾的女大學生之一,二是結識了後來的先生程極泰。
  • 青海冷湖打造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
    這是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的兩臺觀測晝夜星空的天文望遠鏡。圖片由冷湖工業園管委會提供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 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省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 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一位舉世無雙的奇才
    號臥龍先生。我覺得他就是智慧的代表。在我看來諸葛亮無所不能,他原本是官吏世家,但是他三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過世了。在他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又過世了。所以他的一生也是極其艱苦。諸葛亮長到16歲的時候。他經常以管仲,樂毅來比喻自己。很多人都對他不屑一顧。只有他的好友徐庶等人相信他的才華。在徐庶離開劉備之前。徐庶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於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 衝破玻璃天花板的天文學家葉叔華:天文不是浪漫的工作
    工作中的葉叔華院士    相關新聞:巨型天馬望遠鏡背後的"老太太"——葉叔華             葉叔華:"膽太大"的天文學家 創新的機會中國一定不能錯過             葉叔華:被尊稱為「先生
  • 專訪天文營營員劉卓楷 思考星空是人類的本能
    北京大學青少年科學營天文分營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參觀六十釐米反光望遠鏡時,獵戶座班的營員劉卓楷向負責講解的陳老師提出了一個關於該望遠鏡卡塞格林焦點的問題,這一相當專業的提問讓陳老師有點意外,他沒有料到面前的這群高中生裡竟有這樣一位專業的天文愛好者。陳老師對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劉卓楷緊接著又提出了關於CCD相機和熱噪聲的問題,和陳老師展開了一場有來有往的討論。
  • 「像」由「芯」生的太赫茲傳奇 | 賽先生天文
    敢問路在何方太赫茲以及高靈敏度超導探測,不只在天文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其他學科亦具備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價值;不只在嚴苛的微弱天文信號探測中有用武之地主要研究領域:太赫茲探測,天文技術與方法。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皮布爾斯和物理宇宙學 | 賽先生
    宇宙學曾經主要是一些簡單的哲學思辨、高度簡化和抽象的數學理論,加上一點經驗性的天文測量。而在皮布爾斯等人的努力下,它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有大量實驗相互驗證的物理理論。《自然》雜誌:川普成了美國應對大流行的絆腳石|賽先生壓力是怎樣導致脫髮和白髮的?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包括伽利略在內的一些科學家也對望遠鏡產生了濃厚興趣。
  • 香港天文愛好者拍攝天文奇觀
    香港天文愛好者拍攝天文奇觀 (5/6) "← →"翻頁